明太祖朱元璋建立明朝後,為了肅清吏治、懲治貪汙,採取了非常殘酷的手段,其典型就是洪武年間的四大案。胡惟庸案與藍玉案,還有清洗開國元勳的意味在其中,至於空印案和郭桓案,就完全是對官場吏治的整頓了,兩次大案一共牽連殺死了七八萬人,不可謂不是人頭滾滾。
然而,相比於胡藍兩案背後對功臣清洗的政治因素,很多人卻認為相對單純的空印案完全是冤案,進而得出朱元璋是個內心殘暴的暴君,這是怎麼回事呢?
首先來看什麼是空印。簡單來說,就是朱元璋有一次偶然發現來京師戶部核實地方錢糧、軍需的官員,都隨身帶著幾張蓋了官印的空白文書,用來隨時填寫數字。這在朱元璋眼裡完完全全是官員之間相互勾結、欺君罔上的重罪,頓時怒不可遏。然而,朱元璋不知道的是,這其實自元朝就開始的一種手法,並不是明朝官吏為了貪腐而創造的手段。
元朝明朝的時候,交通和通訊都極不發達,外地與京師一來一回少則一月,多則半年。按照規定,如果前往戶部核實的官員,一旦出現自己攜帶的數據與戶部審核數字不同的情況,就需要回到原地重新造冊更改。但是一來一回,幾個月就過去了,效率極低。所以,就產生了這種先蓋印再填寫的「空印」現在,成為官場慣例。天下之大,就作為皇帝的朱元璋不清楚此中內情。
朱元璋發現後,龍顏大怒,先是處死了主印的官員,然後又把副手以下杖邢一百,發配邊軍。接著開始全國追查,直到殺絕為止。因此,空印案被很多人認為是冤案,因此案而死的各級官員,也成為了朱元璋是一個草菅人命暴君的註腳。
可是,從朱元璋、甚至從百姓的角度來看,空印案的處置並沒有錯誤。朱元璋是貧農出身,他親身經歷過官吏腐敗、魚肉百姓,他的父母哥哥都在半個月內相繼餓死,最後連藏身之地都要由人施捨。至於那個腐朽的元朝,正是他親手推翻的。所以,當他看到自己的王朝也出現官吏舞弊的時候,他的反應就要比一般人激烈的多。他想的不是革除官場陋習弊端,而是用屠刀殺怕那些貪官汙吏,讓他們不敢心有不軌。實際上,空印案看起來是朱元璋對官吏行為的不理解,本質上卻是自元朝江南大地主行省自治後對官場的一次大規模肅清和整頓。
因此,空印案說冤,其實並不冤,雖然說有現實的因素產生這種官場陋習。但一群官吏聚頭在一起,拿著改好印章的帳本,商議各種關乎國計民生數據怎麼填,完全靠官員的自覺實在是太不靠譜了。而作為皇帝的朱元璋,更是絕不可能接受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