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交大校長徐飛:拔尖創新人才是最寶貴的資源

2020-12-25 人民網教育

人民網北京4月11日電 近日,西南交大校長徐飛在「2016世界一流大學校長論壇」上就「研究型大學如何培養拔尖創新人才」進行主題演講。全文如下:

各位校長、各位專家:

上午好!

拔尖創新人才是新知識的創造者、新思想的啟蒙者、新技術的發明者和新產業的開拓者。拔尖創新人才處在人才金字塔的頂端,可以在一個乃至若干個領域引發巨變甚或顛覆性革命。如果說人才戰略是第一戰略、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拔尖創新人才則是人才資源中最寶貴、最稀缺的資源,對人類社會發展和文明進步至關重要。前不久,美國人發現引力波使愛因斯坦天才的「百年傳言」得以證實。在人類社會歷史發展進程中,愛因斯坦這樣的大師級人才所發揮的作用超越時空,他對未知世界的洞見和對人類文明的促進,即使在後愛因斯坦時代,依然如此強烈。

我們深知,得創新人才者得天下。拔尖創新人才培養已然成為我國教育界認真關切的重大命題,也是舉辦人民滿意的教育的重要內容和具體體現。今天我們齊聚一堂,共話「大學培養創新型人才的有效措施」,正是在新的歷史發展時期,以實際行動不斷深化大學特別是研究型大學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的深刻內涵。下面,我從新時代下的新使命、新格局下的新挑戰和新機遇下的新探索三個方面,闡述研究型大學培養拔尖創新人才的若干思考與探索。

一、新時代下的新使命: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的重要性與緊迫性

研究型大學作為培養拔尖創新人才的搖籃,具有豐富的教育資源、齊全的學科門類、優秀的師資隊伍、最富天賦的青年學子、自由的學術氛圍等天然教育優勢。西方發達國家依託一流大學帶動國家富強、引領世界潮流的發展路徑表明,一流大學在國家崛起、民族復興、社會進步、產業革命、文化繁榮中始終肩負重大使命並擔當重要角色。英國大學在18世紀的崛起,德國大學在19世紀的超越,美國大學在20世紀的引領,都以培養拔尖創新人才為指針。當下之中國,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建設創新型國家,實現科學技術從跟隨到引領的跨越,亟待培養造就一大批拔尖創新人才。

2015年10月,中國正式頒布了《統籌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總體方案》,特別強調要「加快推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推進科教協同育人,完善高水平科研支撐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機制」。中國研究型大學必須立於時代潮頭,敢於肩負使命,確立科學的人才培養質量觀,理性定位研究型大學的人才培養目標,開展人才培養模式的系統化改革,建立起與科技強國相適應的拔尖創新人才體系。習近平總書記講,科技強國不是一句口號,得有內容,得有標誌性的技術。標誌性技術從何而來?從拔尖創新人才中來。缺乏拔尖創新人才、領軍人物和核心人物,就難以產出標誌性的技術,就難以成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創新型國家,更難以形成強大的可持續發展能力。

當今時代國際競爭日趨白熱化,各國間的競爭說到底是人才競爭,國力競爭和搶佔未來發展先機的焦點,不斷向人才聚集、向拔尖創新人才聚集。加快培養拔尖創新人才,已成為世界重要大國在激烈國際競爭中贏得主動的共同戰略選擇。為迎接新世紀的競爭,許多發達國家紛紛出臺拔尖人才培養計劃和人才新政,如韓國1999年開始實施的「BK21工程」,日本2002年實施的「21世紀COE計劃」,德國2005年實施的「卓越計劃」,俄羅斯2006年實施的「聯邦創新型大學計劃」,以及近年來美國政府再次批准實施旨在吸引世界頂尖學生、保持美國高等教育吸引力的「美國競爭力計劃」,澳洲開始悄無聲息地削減課程費用,出臺獎學金激勵政策吸引優秀留學生,歐盟出臺「歐洲2020計劃」,把研發領域的投資提高到GDP的3%,加大高層次優秀人才的挖掘引進力度等。

21世紀是科學技術迅猛發展的世紀,新技術、新能源、新材料不斷湧現,新一代信息通信、航空航天、生物醫藥、智能製造、量子通信等尖端科技日新月異,人工智慧和類腦機器人的發展尤其令人驚嘆,人類進入與人工智慧共舞的時代。就在今年3月舉世關注的人機圍棋對決中,阿爾法狗(AlphaGo)4:1戰勝世界圍棋冠軍李世石,這是繼1997年 5月「IBM 深藍」經過六場角逐,以兩勝一負三平擊敗世界象棋冠軍後人工智慧的又一裡程碑。若不抓緊培養創新創造性人才,機器人工智慧或將超過人的智能絕非危言聳聽,這也是理解培養拔尖創新人才重要性與緊迫性的另一向度。

二、新格局下的新徵程: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的挑戰性與艱巨性

20世紀中葉以來,國外誕生了諸如哈佛大學的通識教育課程,墨爾本大學的「墨爾本模式」(Melbourne Model),以及歐洲研究型大學以「研究導向的教育」(Research-oriented Education)或是「基於研究的教育」(Research-based Education)、創業型大學建設等一系列創造性經驗。當今世界高等教育正掀起新一輪的改革浪潮,高等教育的理念和模式在其各個領域正在發生根本性變化。現在高等教育新格局的重要表現是,構建通識教育、專業教育和創新創業教育三位一體的拔尖人才培養體系。

哥倫比亞大學、哈佛大學、耶魯大學等世界頂尖學府重新審視新格局下的本科教育,以多項舉措再造本科教育。在新的《U.S.News2015年美國大學排名》中位列第8位的杜克大學,更是不惜重金推進 「推倒重建式」大學本科教育改革,推出基於「杜克沉浸學習」的通識教育,對小到一門課,大到整個課程體系、師資配置、課外實踐,甚至學生宿舍建構都進行了全面改造。

全球化和數位化是高等教育新格局的又一重要特徵。全球化浪潮已經促發了新一輪的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新一輪全球科技革命和產業躍遷已成為世界許多國家教育改革的基本動力。「如何進一步參與全球性教育,進而影響全球思維,已經成為一個好大學的基礎」。與此同時,信息化席捲全球,人類社會正在醞釀以數位化生產為標誌的第四次工業革命,雲計算、大數據、智能化和移動互聯等數位化手段,將在不同領域被廣泛應用,教育領域也將因數位化發生顛覆性變革和結構性改變。隨著「合作學習」等教學理念的發展及以MOOCs為代表的新興教育教學手段的運用,傳統教育模式受到強烈衝擊,MOOCs、翻轉課堂、混合式教學、智慧校園、數位化大學等全新教育模式,因其最大限度地促進多樣化、開放性和個性化學習,備受人們推崇。

面對全球化和數位化等多重挑戰,中國大學特別是研究型大學在「三位一體」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方面積極探索實踐。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研究生教育創新計劃、基礎學科和應用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試驗計劃等不斷湧現,北京大學的「元培學院」、清華大學的「清華學堂」、上海交大的「致遠學院」、復旦大學「四年制住宿書院」、浙江大學的「竺可楨學院」、南京大學「匡亞明學院」等,也越來越呈現出旺盛的生命力。然而,這些探索與實踐仍是初步的、階段性的和局部的,與形成拔尖創新人才培養體系的目標相比尚有較大差距,中國大學特別是研究型大學依然任重道遠。

三、新機遇下的新探索:西南交通大學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的思考與實踐

近年來,西南交通大學作為軌道交通特色鮮明的研究型大學,在探索如何培養拔尖創新人才方面不遺餘力。中國高鐵的大發展也為學校提供了千載難逢、百年難遇的寶貴機遇。中國高鐵現已成為大國重器和全球名片,這張為世界所矚目的名片背後,凝聚著鐵路高等教育培育出的無數傑出人才的心血與奮鬥。

從一定意義上講,中國軌道交通事業從無到有、從弱至強、從追隨到引領的發展之路,就是中國軌道交通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的破題之路,也是西南交大的求索之道。當前,學校立足並不斷鞏固擴大交通特色與優勢,面向高鐵時代和「後高鐵」時代到來,主動肩負起培養引領未來發展的高端人才和領軍人物的歷史使命,致力於打造新機遇下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的升級版,加速推進交通特色鮮明的綜合性研究型一流大學建設進程。

西南交大關於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的思考,可用漢字「尖」來形象解構。尖者,銳也,下大上小謂之尖。概言之,培養拔尖創新人才就是要:著眼於「大」,注重全人教育,注重培養學生的價值尺度和健全人格,注重通識教育和「君子不器」;聚焦於「小」,注重自主教育和個性化教育,著力錘鍊學生自身內在的好奇心、想像力和批判性思維,在優秀人才高原上建「博大而精深」的拔尖創新人才高峰。

(一)著眼於「大」: 全人教育

說到拔尖創新人才培養,不得不提錢學森的世紀之問:為什麼我們現在的學校總是培養不出高水平的人才?其實,作為交大的傑出校友,作為德才兼備、術道並重、文理交融的「全人」,已用他的科研實踐和人生經歷回答了他所提出的問題。錢學森是中國載人航天的奠基人、「中國航天之父」、「中國飛彈之父」、「中國自動化控制之父」,同時也在音樂美術、文學攝影、教書育人等領域有著深厚的造詣。他一生不唯上、不唯師,敢於直接指出導師馮?卡門研究中的錯誤,這種質疑和批判精神始終貫穿於他的科學探索之路。

他一生熱愛祖國,學成後決絕地放棄在美國的優厚待遇和極好的事業發展平臺,衝破阻撓毅然歸來報效彼時一窮二白的祖國,彰顯了「科學沒有國界,科學家卻有自己的祖國」, 「回國不需要理由,不回國倒需要理由」的責任與擔當。正是他的大格局、大擔當、大視野和大學問,使他成為當之無愧的拔尖創新人才,並成就了他這位具有哲學高度、理論深度、知識廣度、科學難度和洞見遠度的「五度」科學家。

在教育教學實踐中,西南交大秉持「全人」教育理念,以學生成長和發展為中心,在「價值塑造、人格養成、能力培養、知識探究」四維一體人才培養體系中,將「價值塑造、人格養成」置於優先地位,在「專業成才」和「精神成人」兩方面中更加強調「精神成人」。學校致力於培養知識全面、視野廣闊、教養博雅和人格完整的「全人」;致力於推進學生「知、情、意、行」多維度成長和全面發展,全方位促進學生的獨立思考、自由創造和學術能力,全力提升學生內在的價值尺度和精神品格。

在「全人」教育體系中,一切改革都圍繞人才培養這項中心工作展開,一切資源都向人才培養這個根本使命集聚,在深入實施三項國家教育體制改革試點項目、教育部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綜合改革試點項目、「卓越工程師計劃」項目等改革基礎上,打通大學教育階段的全過程,制定了本研緊密銜接培養方案,確立了大類培養框架下通識與專業教育深度融合的本科培養和分類培養框架下學術創新與應用創新協調發展的研究生培養「雙輪驅動」創新人才培養體系。

近期,學校以老校長茅以升的字命名成立唐臣書院。通過實行書院制,借鑑西方大學住宿書院的做法,承襲中國書院的古老傳統,打造「全人」教育平臺,為學生營造溫馨、自主的學習生活社區,在課堂之外為同學們提供全方位的學習、研修、交流和互動場所,進而形成「從遊效應」和「雁陣效應」。在課程系統設計中,形成了「交通天下」的通識課程體系,連續發布年度《西南交通大學經典閱讀推薦書目》,在全校範圍內開展「經典閱讀」,通過非功利、跨專業、跨文理的廣泛閱讀和專題研修,拓展教育的廣度、跨度和寬度,進而成就拔尖創新人才的厚度、高度和深度。

「全體人」當是「全人教育」的題中之義。「全人教育」中的全人,在質量和內涵上當指如上所述的德智體美全面發展、有健全人格和全面素養的人,而不是精神和品位殘缺的人或「單向度」的人;在數量和外延上亦當然指稱「全體人」、「所有人」和「大眾」,而不是「部分人」和「小眾」。儘管拔尖創新人才在任何社會歷史發展階段中都是少數和小眾,但這些少數和小眾脫胎於全體和大眾,大眾整體水平不高,從中產生的小眾也高不到哪,高原上的高峰才是真正的高峰。更重要的是,全體人還關乎教育公平問題,我們不能以培養拔尖創新人才為由,以犧牲大部分人受正常教育為代價,換取少部分人的過度教育。因此,西南交大非常注重面向全體學生,一切為了學生,為了一切學生,對每位學生負責。

(二)聚焦於「小」:自主教育與個性化教育

拔尖創新人才不是「拔」出來的,而是因適宜的培育環境而持續生長,最終從當下一般的學習者成為未來出類拔萃的人才。國際普遍認可的具備突出天賦的學生一般佔全體學生的2%—5%左右,如按現有中國在校學生規模進行測算,中國優秀人才的苗子可謂大有人在。以科學、多元的選拔機制,優中選優,讓有潛質的專才、偏才、怪才脫穎而出,使其在良好教育生態下主動生長,是教育大眾化背景下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的重要路徑。

我校在建校之初的半個多世紀裡,廣納英才而育之,錄取卻極為嚴格,以1930年為例,共287人報考僅錄取42人,錄取率為14.6%;而從1905年在唐山復校到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學校平均畢業率僅為53%;這樣披沙揀金般的選拔與淘汰機制,加之一大批留學於歐美、畢業於哈佛大學、巴黎大學、麻省理工學院、康奈爾大學等世界名校的傑出教授和外籍教師、與英美同類大學同時期一致的課程設置、英文授課等育人環境,學校先後培養了茅以升、林同炎、黃萬裡等為代表的一大批科學巨匠,還誕生了一個班走出陸、海、空、地四位院士的教育傳奇。

當前,西南交通大學繼承百年傳統,通過嚴格的選拔程序,優中選優、末位淘汰,成建制培養,建立了茅以升學院、詹天佑學院、「研究生拔尖創新人才培育計劃」、中法「4+4」、西南交大「利茲學院」等精英化育人平臺,在教育大眾化的全域環境中探索大學圍牆內的精英化教育模式。在構建精英育人平臺的過程中,學校精準實施「小班化」、「導師制」、「五課堂」等個性化、國際化培養方案。

學校順應高等教育從「教的範式」向「學的範式」轉移的深刻變革,因材施教,廣泛開展小班教學,教師更新教育理念、革新教學方法,注重激發和調動學生內在的激情、興趣、好奇心和探索衝動,引導學生自組織、自學習、自培養、自我認識與自我實現。在教與學的雙邊活動和師生學習共同體中更注重學,在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地位間,更注重彰顯學生的主體地位,更注重學生的自主教育,讓學生自主開展批判性思維驅動下的深度學習,做積極的知識發現者與建構者,實現差異性和個性化發展。

根據學生的個人發展規劃,探索實施了班導師、學術導師、企業導師一體化的「多對一」培養機制。構建了順應時代需求、開放式、國際化的課堂文化,提出傳統和現行的課堂、校內課外課堂、國內校外課堂、海外遊學訪學留學課堂以及虛擬課堂,共同構成全員、全過程、全方位、全天候、全社會共同參與的無時不在、無處不在的「泛在」課堂。

與此同時,通過「教學與科研深度融合」、「理論與實踐深度融合」,促進學生熟練掌握創新思維、創新方法和創新工具,突出對學生科學精神和創新能力的培養。研究型大學的科研不僅是research,還包括research training。大學教育不應再局限於知識的傳授,應該將教學過程與科研過程、理論知識學習與實踐能力培養融合起來,構建基於研究型、探究性學習模式,促進學生熟練掌握創新思維、創新方法和創新工具,著力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和創新能力。

各位校長、各位來賓:

中國高鐵在幾代人的不懈奮鬥下,在鐵路行業高校的強力支撐下,走過了從製造走向創造、從探索走向突破、從追趕走向引領的崛起之路。作為中國軌道交通事業的建設者、見證者,西南交通大學也將以自身實際行動,響應全球新常態、激發教育源動力,繼續探索拔尖創新人才的培養之路,全面提升學術競爭力、科技創造力和思想影響力,努力為中國夢譜寫輝煌的教育篇章。

(責編:郝孟佳、林露)

相關焦點

  • 西南交大校長:拔尖創新人才是最寶貴的資源
    人民網北京4月11日電 近日,西南交大校長徐飛在「2016世界一流大學校長論壇」上就「研究型大學如何培養拔尖創新人才」進行主題演講。全文如下:各位校長、各位專家:上午好!拔尖創新人才是新知識的創造者、新思想的啟蒙者、新技術的發明者和新產業的開拓者。
  • 西南交大校長「換將」,楊丹履新,徐飛另有任用
    ,楊丹任西南交通大學校長;因另有任用,徐飛不再擔任西南交通大學校長、黨委副書記。部黨組任命楊丹同志接替我擔任西南交大校長,我完全贊同、衷心擁護、堅決服從。我也衷心感謝組織對我工作的充分肯定!從內心深處感激組織對我的關懷、信任和培養。對楊丹同志來西南交大工作表示熱烈歡迎和衷心祝賀!也由衷希望同志們像支持我一樣,全力支持楊丹校長的工作。27 年前我在西南交大求學,在這裡打下了我的人生底色、奠定了我的事業根基。
  • 西南交大校長徐飛:積極推進「網際網路+」高等教育 實現高等教育教學...
    西南交大校長徐飛(資料圖)封面新聞記者 楊曉蓓當前我國本科教育存在哪些短板,又如何順應時代的趨勢改進和加強本科教育?在日前舉行的西南交大本科教育工作會議上,該校校長徐飛以「以本為本 立德樹人」為主題,提出了「網際網路+」高等教育深度融合、培養全人、打造金課等「新招」。徐飛認為,目前內外開始重新回歸本科教育、重視本科教育。人們應當意識到,大學的首要任務是人才培養。然而目前,我國本科教育存在全員協同育人機制不完善、學校專業發展不均衡、重科研輕教學等不足。
  • 西南交大校長徐飛:讓高校不再是人生階段性學習的驛站
    9日,西南交通大學校長徐飛在中國慕課大會上做主旨演講時表示,面對人工智慧的洶湧澎拜,信息化時代的風起雲湧,我們必須乘勢而上,因勢而為。  徐飛表示,正如慕課的出現,讓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重要差異不再是知識量的多與少,教師和學生的「自由度」空前加大。大數據、物聯網等現代信息技術的運用,正在推動高等教育向智慧教育發展。
  • 西南交大校長徐飛:加快川藏鐵路規劃建設 四川有四大優勢
    西南交大校長徐飛聽了報告後感到非常振奮。徐飛介紹,針對川藏鐵路建設,學校自2010年起已經開展了一系列前期研究工作,並承擔相關重大科研項目。「加快」這一積極信號,無疑將更加有力的推動各項規劃建設工作提速提質。  「世紀工程」川藏鐵路規劃建設的加速,對四川而言,意味著交通的便利、經濟的驅動、科技的促進、文化的連通、機遇的匯聚……而四川,又能為川藏鐵路貢獻什麼呢?
  • 西南交大校長徐飛:加快推進「一帶一路」教育共同體建設,加速培養...
    4月12日,「一帶一路」鐵路國際人才教育聯盟第一屆校(院)長論壇在成都舉行。西南交通大學校長徐飛認為,在中國闊步走向世界舞臺中央的新時代,中國高等教育,也進入加快創建世界「雙一流」的新時代。在此情況下,不斷深化「一帶一路」高等教育領域合作,既是共建「一帶一路」的重要組成部分,也為其提供了強有力的人才支撐。
  • ...的,是用來綻放的 ——《高校招生》專訪西南交通大學校長徐飛教授
    據了解,您在2013年9月調任西南交通大學校長前,一直在上海交通大學任職,在您任職西南交通大學校長之前,您眼中的西南交大與上海交大分別是什麼樣的?同本之源,兩所交大給您的感受有何不同?徐飛:先說說兩所學校一樣的地方。你已提到這兩所學校同宗同源,她們都是中國非常優秀的大學,在此不贅述。如果要說不同之處,上海交通大學地處東部沿海,西南交通大學地處西南地區,這兩所學校因區位不同而在節奏、資源稟賦和能力方面存在差異。
  • 西南交大校長徐飛:以「鬧鐘、尺子和電筒」寄語大學生奮鬥精神
    西南交大校長徐飛10月7日,央視《百家講壇》「我們的大學西南交通大學」節目播出,西南交通大學校長徐飛在節目中發表演講。大學,是價值塑造、人格養成、能力培養、知識探究的殿堂。徐飛也表示,「大學是喚醒奇蹟的地方,是超越功利的聖地,是飛揚理想的疆域。」
  • 作為上海交大培養的學者,如何看待徐飛教授在西南交大的工作?
    在這種情形之下,學校急需一位有先進管理理念的校長,來改變學校這一狀況。上海交通大學工作多年的徐飛教授,擔任西南交通大學校長。2013年,一則高校任命公告引起人們的關注。原上海交通大學副校長徐飛教授,出任西南交通大學校長,擔負起這所百年名校的領頭人的重擔。
  • 西南交大舉行中國名校校長論壇
    西南交大校長徐飛16日,西南交大舉行「中國名校校長論壇」,以思維碰撞、指點發展迷津、學術交流的方式為學校119周年華誕送上了賀禮。中國五所交大「五脈同根、四海思源」,位於政治之都的北交大,經濟之都的上交大、歷史之都的西安交大、休閒之都的西南交大,幾大「掌門」共同研討如何深化改革,為國家發展貢獻高校智慧。
  • 重慶大學常務副校長楊丹調任西南交大校長,徐飛另有任用
    據教育部官網消息,7月9日,教育部人事司在西南交通大學宣布了教育部黨組的任免決定,楊丹任西南交通大學校長;因另有任用,徐飛不再擔任西南交通大學校長、黨委副書記。教育部人事司、四川省委組織部負責同志出席會議。
  • 教育部任命楊丹為西南交通大學校長
    7月9日上午,西南交通大學在九裡校區國際會議廳舉行全校幹部教師大會。教育部人事司司長張東剛,四川省委組織部副部長陳冠松出席會議。受教育部黨組委派,張東剛宣布了教育部黨組和教育部關於西南交通大學校長職務任免的決定:楊丹同志任西南交通大學校長;徐飛同志不再擔任西南交通大學校長、黨委副書記,另有任用。學校黨委書記王順洪主持會議。
  • 西南交大畢業季丨5518名交大人的畢業典禮
    「大隱隱於朝」,希望大家堅守本色,摒棄勢利,淡化功利,少琢磨人多琢磨事,把寶貴的精力用在事業上;第三,簡單起步,持續改進。與其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第四,把複雜問題簡單化。「大道至簡」,心靈世界亦推崇和遵循簡單化法則。「掃一掃『簡單、專注』二維碼,希望你們人生從此變得『專注』。」徐飛表示:專注,首先要有目標;專注,還要持之以恆,勤勉勤奮。「書痴者文必工,藝痴者技必良」,誠然此理。
  • 中央媒體頻頻聚「交」 百廿華誕,西南交通大學吹響創建一流大學「集結號」
    西南交通大學120周年華誕之際,中央電視臺、人民日報、光明日報、中國教育電視臺、中國教育報、中國青年報、中國科學報、科技日報、經濟日報等數十家中央級媒體頻頻聚「交」,「復興交大,創建一流大學」的前進號角已經吹響。5月21日,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頭條報導《西南交通大學:科技成果確權 自主創新提速》。
  • 看下西南交大校長徐飛如何解讀「博弈論與行為策略」
    5月31日,西南交通大學「卓越講堂」系列講座在該校舉行,此次做客的嘉賓是西南交通大學校長徐飛,他以「博弈論與行為策略」為主題,與現場的同學進行了三個多小時的交流。「讓我們沒想到的是,中華詩詞大會的賽制裡頭,也有博弈論的內容。」
  • 西南交通大學:明年校慶舉行中外名校校長高峰論壇
    2015年11月27日,在人民網2015大學校長論壇的「校長發布」環節,西南交通大學校長徐飛發布「名校校長高峰論壇,發力十三五建設」。 全文如下: 首先再次感謝人民網給我們提供這樣非常好的寶貴的機會,讓西南交通大學來發布近期的一個工作。 我第一個要發布的是,明年5月15日西南交通大學120周年的校慶,雙甲子,在中國傳統文化裡面,甲子的分量是非常重的,更不要說是雙甲子。
  • 中國新聞網:北大浙大川大西南交大四大名校校長眼中的好大學
    西南交通大學校長徐飛自寫了「能培養好學生」、「最適合自己的」兩個指標放在了前面,「就像醫院把病人治好就是好醫院一樣,好大學也應該是能培養好學生的大學」,但好學生卻絕不等於能找到工作,或能考高分的學生。 我們需要什麼樣的大學?昨日,由成都石室中學主辦的「我們需要什麼樣的大學———對話名校校長特別訪談」在石室中學文廟校區舉行。
  • 戴爾與西南交通大學合作共建「人工智慧及虛擬實境聯合實驗室」
    籤約儀式上,戴爾科技集團全球副總裁、大中華區新興區域市場總經理袁洪偉,西南交通大學校長、黨委副書記徐飛等領導蒞臨現場見證儀式。左/西南交通大學校長、黨委副書記徐飛右/戴爾科技集團全球副總裁、大中華區新興區域市場總經理袁洪偉▓ 聯合實驗室深度融合了戴爾在計算領域以及西南交通大學在科研領域的資源優勢,為展開人工智慧技術研究提供了強勁動力
  • 西南交大現學霸夫妻 戀愛8年同戴博士帽
    2014年研究生畢業典禮在該校九裡堤校區大學生會堂舉行,3400多名碩士、博士畢業生從校長徐飛手中拿到畢業證書。而這是去年9月新上任校長徐飛參加的第一屆畢業典禮,他以「擔當」為主題,鼓勵學生要擔當、能擔當、敢擔當。  畢業典禮上還有兩位特殊的學生,他們是該校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博士畢業生,同窗9年,戀愛8年,一同博士畢業後還進入了同一家單位,創造了交大的一個戀愛傳奇。
  • 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再添「動力源」,成都與上海交大、西南交大籤署...
    在上周召開的成都市科技創新大會上,成都再次強調要努力營造最具活力的創新生態系統,支持高校院所建設最前沿的科研平臺,持續深化職務科技成果所有權改革,為高校院所「放權鬆綁」,讓有作為、有貢獻的科研人員「名利雙收」,助力科研人員勇攀科技高峰,追求真理、服務國家、造福人民、成就夢想,為民族復興、為城市發展貢獻更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