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作為世界家禽產業大國,不但家禽養殖歷史源遠流長,並且產業量高,大大滿足了我國民眾對肉蛋家禽類產品的需求,提供了許多就業機會,增加農民收入,是建設現代化農業體系中的一個重要改革部分。
隨著時代的發展,人民的物質需求發生變化,家禽產業也面臨了更多新的挑戰。能否順應時代潮流,跟隨時代變化而變化,在越來越激烈的時代浪潮裡激流勇進再創新高,是我國家禽業必須去探索的問題。
禽類養殖結構未改
從禽肉產品結構來看,傳統禽肉仍以雞肉為主,鴨肉產量佔禽肉總產量的比重相對較小。我國肉雞主要包括兩大類:黃羽肉雞和白羽肉雞。黃羽肉雞是含有地方雞種血統的本土品種,通常有比較強的地域特徵,價格較白羽肉雞偏高。黃羽肉雞養殖企業主要面臨區域性競爭。而白羽肉雞則全部為進口品種,價格較低,養殖企業面臨國際市場的競爭。
據中國畜牧業協會統計數據顯示,在規模上黃羽與白羽肉雞平分秋色,2019年全國出欄黃羽肉雞約49 億隻,白羽肉雞約44億隻,合計佔比約為54%。
肉雞出欄量提升明顯
肉雞產業是一個由若干密切相關的以縱向血緣關係為紐帶的多元的代際畜禽產業,從曾祖代肉種雞、祖代肉種雞、父母代肉種雞、商品代肉雞到雞肉產品是一個完整、系統的代次繁育流程。
在我國,肉雞主要包括兩大類:黃羽肉雞和白羽肉雞。黃羽肉雞是含有地方雞種血統的本土品種,通常有比較強的地域特徵,價格較白羽肉雞偏高。黃羽肉雞養殖企業主要面臨區域性競爭。而白羽肉雞則全部為進口品種,價格較低,養殖企業面臨國際市場的競爭。
2019年,受非洲豬瘟疫情影響,部分豬肉消費需求向雞肉轉移,首先作用於市場規模大、單價較低的白羽肉雞,導致白羽肉雞行業供給需求關係變化,價格上漲,白羽肉雞養殖企業利潤大幅上升。據中國畜牧業協會發布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白羽肉雞出欄量為44.0億隻,較上年同期增長約5億隻。
黃羽肉雞是由我國優良的地方品種雜交培育而成的優質肉雞品類,國產率近100%。黃羽肉雞主要包含了黃羽、麻羽和其他有色羽的肉雞。廣東和廣西地區黃羽肉雞發展比較早,在行業內具有鮮明的地域代表性。
據中國畜牧業協會發布數據顯示,2014年以來,我國黃魚肉雞出欄量呈現震蕩上行趨勢,2019年,我國黃羽肉雞出欄量為49億隻,較上年同期增長約10億隻。
我國蛋種雞產業整體水平提升較快,主要有蛋雞育種與制種一體化和引種與制種專業化兩種類型的經營模式,蛋種雞產業的集中度越來越高,為滿足我國大規模商品代蛋雞場一次10萬隻以上雛雞的需要提供了保障。蛋種雞企業飼養管理技術、技術隊伍建設、品質管理、市場營銷、技術服務水平和品牌建設等方面也顯著提高。
據中國畜牧業協會統計數據顯示,2014年以來,我國在產商品代蛋雞存欄量整體呈現震蕩走勢,2018-2019年,我國在產商品代蛋雞存欄量有所下滑,截至到2019年底,全國在產商品代蛋雞存欄量為10.16億隻,較上年同期有所回升。
肉鴨出欄量有所下滑
水禽方面,我國主要以養殖鴨為主,我國肉鴨市場呈現出「先抑後揚」的變化趨勢。白羽肉鴨在我國肉鴨養殖業所佔的比重較大,據中國畜牧業協會統計數據顯示,2014年,我國白羽肉鴨出欄量為29.29億隻,到2017年,。我國白羽肉鴨出欄量為28.97億隻,行業整體發展較為平穩,結合2019年我國白羽肉鴨行業發展情況測算,2019年,我國白羽肉鴨出欄量約為27.5億隻。
以上數據來源於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畜禽養殖業發展前景預測與商業模式分析報告》,同時前瞻產業研究院還提供產業大數據、產業規劃、產業申報、產業園區規劃、產業招商引資等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