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
2019年是自然資源系統管理體制重塑、履行「兩統一」職責的第一年。
這一年,面對艱巨繁重的發展改革任務,山東省自然資源系統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緊緊圍繞黨中央決策部署,按照自然資源部和山東省委、省政府的工作要求,擔當作為、狠抓落實,取得了豐碩的改革發展成果,開啟了山東自然資源工作的新篇章。這一年,山東省廣大自然資源幹部職工牢固樹立大局意識、責任意識,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不斷改進工作作風,努力提高服務本領,以主人翁姿態全情投入到工作中,在平凡的崗位上辛勤耕耘,拼搏實幹,湧現出一批模範人物,集中展現了自然資源人的新風貌。
今年3月,山東省自然資源廳開展了2019年山東自然資源「十件大事、十大人物」評選,總結自然資源工作成績,激勵帶動全系統幹部職工學習先進典型和身邊榜樣,進一步深化「三提一轉」,提高執行力,切實幹起來、緊起來、嚴起來,在新的起點上砥礪前行,努力創造無愧於時代、無愧於使命的新業績。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實現「十三五」規劃目標的收官之年,也是山東省新舊動能轉換初見成效的決戰決勝之年,全省自然資源系統將再接再厲,加力奮進,擔當作為,攻堅克難,積極推進自然資源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更加有力的自然資源保障。
十件大事
01
山東省全面啟動國土空間規劃編制
2019年是國土空間規劃的開局之年。山東省委、省政府出臺《關於建立國土空間規劃體系並監督實施的通知》,確定了全省「四級三類」國土空間規劃體系總體框架,成立了由省長任主任的「省國土空間規劃委員會」,出臺了《山東省國土空間規劃編制工作方案》,召開專題會議部署全省國土空間規劃工作。省自然資源廳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深入開展調研,委託國內高水平團隊開展省級國土空間規劃編制,堅持上下聯動,出臺技術指南,指導市縣工作。截至2019年年底,省級國土空間規劃完成「雙評價」和21項專題研究並形成初步成果,13個試點市縣和1391個村莊規劃完成試點任務,為建立全省統一、責權清晰、科學高效的國土空間規劃體系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02
山東省全面建立林長制
2019年7月25日,山東省政府辦公廳印發《關於全面建立林長制的實施意見》,全面建立省、市、縣、鄉、村五級林長制體系,構建責任明確、協調有序、監管嚴格、保障有力的保護管理新機制。截至2019年年底,全面完成了五級林長制體系構建任務。全省共設林長110369名,其中省級5名、市級131名、縣級1617名、鄉級13929名、村級94687名。
03
山東省建成自然資源「一張圖」
2019年山東省啟動了自然資源「一張圖」整合建設。通過對原國土、海洋、林業已有數據資源全面摸底、匯交和梳理,全省陸域和海域的基礎測繪、遙感影像、土地利用、林地林種、海域海島、礦產資源、地質災害、不動產登記等自然資源數據逐步整合匯入基礎地理為基、數據分層疊加、陸地海洋相連的自然資源「一張圖」,為全省自然資源審批、監管、決策和服務等工作提供了統一的底板、底圖和底數。「一張圖」的建成,將全省近十年來的「山水林田湖草」總量、結構、布局、時序等客觀狀態和時空變化描繪成一張數位化全息時空圖譜,開啟了山東省自然資源管理「用數據說話、用數據管控、用數據決策、用數據創新」的數位化治理新時代。
04
山東省市縣三級自然資源部門組建完成
2019年2月,山東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印發省自然資源廳和省海洋局「三定」規定,省委編辦批覆同意省自然資源廳所屬事業單位的調整意見。2019年,根據省委批准的方案,各市、縣(市、區)積極穩妥推進機構改革,濟南、青島、棗莊、煙臺、濰坊、濟寧、泰安、威海、日照、臨沂、聊城、濱州、菏澤13個市組建了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淄博、東營、德州3個市組建了市自然資源局,淄博、東營、煙臺、濰坊、濟寧、日照、德州、聊城、濱州9個市加掛林業局牌子,濟南、青島、棗莊、泰安、威海、臨沂、菏澤7個市單獨設立了林業行政機構,青島、東營、煙臺、濰坊、威海、日照、濱州7個沿海城市單獨設立了負責海洋管理的行政機構。全省137個縣(市、區)均設立了自然資源管理部門。
05
山東省海水淡化工程規模躍居全國首位
山東省採取邊調研、邊謀劃、邊推進的方式,探索推進海水淡化與綜合利用產業發展。2019年,全省海水淡化工程規模34.3萬噸/日,躍居全國第一位。大力發展海水淡化產業,可以有效緩解山東省沿海地區水資源嚴重短缺矛盾,保障水安全。
06
山東提前一年完成國務院壓縮不動產登記辦理時間目標
2019年8月2日,山東省政府辦公廳印發了《關於進一步壓縮不動產登記辦理時間的通知》,進一步壓縮不動產登記辦理時間,重塑辦理流程,推行「一網通辦」,切實為企業和群眾辦理不動產登記提供便利。到2019年年底,全省所有市縣一般登記、抵押登記業務辦理時間壓縮至5個工作日以內,比國務院要求時間提前了1年。查封、解押、地址變更、更名、異議等一般登記業務即時辦結;非涉稅抵押登記(不含在建工程抵押)1個工作日辦結。
07
山東省政府與中國地質調查局籤訂戰略合作協議
2019年5月8日,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與山東省人民政府在濟南籤署關於加強地質調查工作戰略合作協議,在綜合試驗區核心城市地質調查、海岸帶與海洋綜合地質調查、關鍵礦產和清潔能源調查、礦山生態環境修復及沂蒙山區水資源調查、特色農業土地質量地球化學調查、科技創新平臺建設及地質資料社會化服務等六方面進行戰略合作,落實中央及地方財政資金30.82億元。
08
山東省北京世園會參展工作獲「雙特」佳績
2019年4月29日~10月7日,2019年中國北京世界園藝博覽會在北京舉辦。山東省認真組織參展工作,榮獲最佳組織獎;精心打造的北京世園會室外展園「齊魯園」及室內展區,雙雙榮獲北京世園會組委會特等獎;組織近3000件園藝花卉精品力作參展,榮獲展品獎項737項,獲獎總數、特等獎數量均居全國前列。展會期間,舉辦了山東省日活動,推介了28個林業產業項目。
09
舉辦首屆山東省地理信息產業大會
山東省首屆地理信息產業大會於2019年10月31日~11月1日在青島召開。大會發布了山東省地理信息產業發展報告,成立了山東省測繪地理信息行業協會、地理信息產業專業委員會和數字山東地理空間技術與應用創新聯盟,設立了山東省新舊動能轉換地理信息產業母基金。中國工程院院士王家耀、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張新長等專家分別作了交流報告,舉辦了7場分論壇,50餘家企事業單位在本次裝備成果展上亮相,推動了行業間有效交流與深度合作。
10
山東出臺建設用地控制新標準
為進一步規範建設用地管理,促進依標準管地、用地、節地,山東省自然資源廳會同有關部門修訂完成《山東省建設用地控制標準》(2019年版),於2019年1月10日實施。新標準分行業對工業用地部分指標進行了測算提升,適當強化指標約束,增加畝均產值和畝均稅收兩個產出性指標,為推進「畝產效益」評價改革、倒逼產業轉型升級奠定基礎。對教育、醫療等公益類設施用地指標適度放寬,新增了物流園、養老設施等新產業用地標準,有力推進了自然資源節約集約利用。
十大人物
01
全省自然資源系統學習的榜樣——肖鵬
肖鵬,山東省國土測繪院助理工程師。作為第一批山東航測人,他採集海陸空全方位地理信息,為生態文明建設、鄉村振興戰略、精準扶貧等諸多領域提供服務。他總航飛時間近1076個小時,一張張航空影像見證了他艱辛的足跡。在身患絕症的情況下,仍堅持忘我工作,2018年因病去世。2019年8月,山東省自然資源廳黨組作出《關於開展向肖鵬同志學習活動的決定》,號召全省自然資源系統廣大幹部職工認真學習肖鵬同志先進事跡。
02
全國三八紅旗手——楊麗芝
楊麗芝,山東省地質調查院研究員。她從事水文地質工作32年,先後主持過數十個國家和省部級重點科研項目,多項成果獲獎。憑藉「舔石頭找水」照片走紅網絡,受到中央電視臺、山東廣播電視臺等眾多媒體聚焦。先後獲得黃汲清青年科學技術獎、山東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山東省直機關道德模範、全國最美地質隊員、山東省三八紅旗手、山東省先進工作者等榮譽稱號。2019年3月,被評為「全國三八紅旗手」。
03
李四光地質科學獎獲得者——徐軍祥
徐軍祥,山東省地礦局黨委常委、副局長、教授級高級工程師。他從事水文地質環境地質勘查研究和地質勘查技術管理工作近40年,先後主持國家重點科技攻關項目2項,省部級重點勘查研究課題20餘項,創建了地下水調控、巖溶大泉地下水系統及循環分級、地熱成因機理與模式等理論和技術方法;解決了供水水源地勘查、缺水山區找水和應急水源地評價、地熱資源勘查、地質災害防治、濟南泉水保護及軌道交通建設等許多關鍵技術難題,取得了一系列系統性和創新性成果,為推動我國水文地質環境地質技術進步作出了重要貢獻。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1項,省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3項、二等獎8項。先後榮獲「山東省改革開放以來優秀大學畢業生」「山東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等榮譽稱號。2019年,榮獲第十六次李四光地質科學獎。
04
齊魯時代楷模——孫建博
孫建博,淄博市自然資源局原調研員、原山林場原黨委書記、全國林業英雄。自1996年擔任原山林場場長以來,他團結帶領林場職工始終對黨忠誠、無私奉獻,艱苦創業、銳意改革,使原山林場發展成為擁有固定資產10億元,年收入過億元,集生態林業、森林旅遊、文化產業等多產業並舉的新型林場,踐行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2019年3月,被山東省委宣傳部授予「齊魯時代楷模」稱號。
05
山東省優秀共產黨員——李大鵬
李大鵬,山東省地科院科技創新中心主任、泰山學者青年專家。作為支部書記,他注重發揮黨建引領作用,不斷創新黨建思路,將黨建融入主業發展中,真正使黨建與科研深度融合,其支部被省直機關選樹為黨建典型示範點,已有省委黨校等200個單位900餘人來參觀學習。在科研工作中,他先後主持一批國家自然基金等高層次項目,發表論文60餘篇,獲省部級獎勵多項;所在團隊成功實施「中國巖金第一見礦深鑽」,攻克我國面臨的深部勘查技術難題;他積極參與高層次創新平臺和團隊建設,為省自然資源系統科技創新工作作出了貢獻。2019年,先後獲山東省優秀共產黨員、山東青年五四獎章、山東向上向善好青年、中國青年地質科技獎金錘獎等榮譽,併入選自然資源部高層次創新人才第三梯隊。
06
全國生態建設突出貢獻先進個人——趙之峰
趙之峰,山東省經濟林管理站研究員、山東經濟林協會會長。多年來他一直從事經濟林科技研究與推廣工作,圓滿完成2017~2019年中央財政林業科技推廣示範資金項目,建立榛子基地500畝,輻射推廣2000多畝。承擔了榛子良種引進和栽培技術研究課題,引進榛子新品種47個,建立區域試驗點3處、示範園50畝。2019年,他先後培訓果農1000多人次,發起成立了山東省經濟林綠色生產戰略聯盟,開展了果園病蟲害預測預報、增施有機肥、生物菌肥,降低化肥、農藥使用的示範試驗,建立棗、桃和葡萄示範點10處,取得了良好經濟、生態和社會效果。山東經濟林協會成立了花椒和薄殼山核桃等7個分會,入會會員1500多人。2019年,被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授予全國生態建設突出貢獻先進個人。
07
全國第十七屆青年地質科技獎金錘獎獲得者——朱恆華
朱恆華,山東省地質調查院水文環境地質所所長。他長期在基層從事地質科研工作,主持或組織完成了30餘項省部級科研項目,承擔了濟南軌道交通四維可視化模型建設、沂蒙山區水文地質調查重大成果集成等項目,在四維地質模型建設應用及貧水區找水定井理論研究方面成果豐碩。先後獲中國地質學會「野外青年地質貢獻獎——金羅盤獎」「山東省青年地質科技獎」等榮譽。2019年,榮獲全國第十七屆青年地質科技獎金錘獎。
08
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胡彩萍
胡彩萍,山東省第一地質礦產勘查院副總工程師、研究員。長期從事野外一線地質勘查工作,主持或參與完成了30多個省部級地質項目,在山東省地下水、農業地質、地質災害防治、環境汙染防治和生態建設工作中成績突出。在山東省地熱及淺層地溫能資源等領域的勘查開發研究中,在利用綠色能源推動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改善城鄉居民居住環境等方面作出了突出貢獻。先後獲全國五一巾幗標兵、第一屆優秀女地質科技工作者、第十五屆青年地質科技獎銀錘獎、山東省青年地質科技獎等榮譽。2019年,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
09
山東省富民興魯榮譽獎章獲得者——王紅梅
王紅梅,山東省煤田地質局高級工程師。該同志積極推動單位事業轉型升級,搶險救援能力建設工作成效顯著,其主抓的隧道應急救援,在大廣高速南石壁隧道病害處治隧道應急救援鑽探項目中,開創了國內第一例運營隧道在保證交通運輸安全條件下、大面積根治突水突泥地質災害的先河,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其正在加緊開展隧道救援地方標準的編制工作,成功實施山東省齊河大張地區鐵礦普查(續作)鑽探項目、陝北榆神礦區小壕兔西部勘查區參數井項目以及陝北西部勘查區二號井田煤層氣探井、建始—巫山地區頁巖氣地質調查井工程、寧蒗地區頁巖氣地質調查井工程等項目,有效提升了勘探綜合能力水平。2019年,獲得山東省「富民興魯榮譽獎章」。
10
全省扶貧開發先進個人——王志煒
王志煒,山東省土地綜合整治服務中心正科級幹部。2017年2月~2019年4月,作為省派第一書記,在惠民縣姜樓鎮武家村工作期間,使武家村從一個集體收入為零的「空殼村」、貧困村蛻變成一個擁有可收益固定資產1500餘萬元、村集體年收入達到43萬元的富村、強村,武家村剩餘貧困戶19戶、45人也全部穩定脫貧。先後受省委組織部和團省委邀請向第一書記和青年大學生介紹經驗。2019年,在對濱州市省派第一書記期滿考核中,位列第一名,獲省委組織部通報表揚。2019年5月,榮獲全省扶貧開發先進個人(貢獻類)。
喜歡本文,就點擊右下角「在看」
本文由中國自然資源報社微信公眾號「i自然全媒體」獨家編輯。未經授權,謝絕媒體(包括公眾號)轉載。轉載請在醒目位置標註來源:i自然全媒體。i自然投稿郵箱:izrqmt@126.com。電話:010-83204960
i自然全媒體
原標題:《2019年山東自然資源十件大事和十大人物》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