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洪家廣場附近的幼小銜接班機構怎麼樣?希望這篇文章對大家有幫助。
辦學質量高、師資好,升學率高的小學是家長們的首選,家長們都想讓自己的孩子去好的學校學習。相應的,學校為了升學率也會選擇質量好的學生,就會採取招生考試的方式。
但入學考試的內容或許會兒童的知識範圍,涉及到公立幼兒園沒有學到的小學知識,這樣也就催生了社會上各種幼小銜接班,也成為學齡前兒童過度小學化問題上的一大障礙。
教育部明令禁止過度小學化,社會上的幼小銜接班魚龍混雜,大機構小機構,有的機構暗中教授學齡前孩子小學的知識,但家長更應該知道的是幼小銜接不只有填鴨式的知識學習。
學齡前孩子就像是一塊海綿,他們沉浸在很多未知的世界裡,家長想要讓孩子快速獲得這些信息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家長為孩子報各種學前班或者課外輔導班,提前讓孩子學習英文單詞書寫、拼音、加減法等小學知識,以單純地學習小學知識作為幼小銜接的標準是極其不正確的。
我這裡就比較認同濟南學易佳的教育理念:正確的幼小銜接應該多從自理能力學習習慣、小學化授課等方面入手,給孩子塑造一個相對獨立的小學化環境和上課方式,注意兒童發展中的階段性和連續性,加強培養兒童良好的生活與學習習慣,儘可能地減少流於表面的活動與教學。
學齡前的孩子,雖然看似懵懂,但卻是人生的一個重要時期,人的許多基本能力在這個年齡階段形成,如口頭語言、基本動作以及某些生活習學習慣。
實踐發現,4歲孩子掌握600—2000個詞語,5歲時有2200—3000個詞語,到了6歲能到3000—4000個詞,從3歲到6歲,詞彙量增加了近3倍,詞類漸次增多,語法複雜化,已出現大量的複合句。
有些家長想提高想提高孩子識字量,重要的是孩子的閱讀習慣,愛看書的孩子語言表達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專注力都很強,同時當孩子犯錯時候,我們往往不用批評孩子,因為她在閱讀的過程中就都學到了,愛讀書的孩子專注力也很強,抓住一切可以利用的時間去讀書。
好習慣的培養養成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孩子閱讀習慣的養成是不斷重複的結果,重要的是堅持,永不止21天養成一個好習慣。選擇有好的師資、好的教學理念、和自己理念相合、適合孩子的幼小銜接機構是一件不簡單的事情,需要家長多考察擦亮眼睛,選對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