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城市的競爭力很大程度上依賴於其公共空間的創造與再生,城市公共空間已逐漸演變成為一個多維度、跨學科、能夠反映城市生活的體驗場域。
於此背景下,凱州新城國際青年設計師競賽,選取了兼具地域特色與發展潛能的四川德陽凱州新城作為基底,以生態環境為核心,以生活品質為切入點,進行微觀層面的研究與小尺度介入,為豐富日常生活提供新視角、與新焦點,最終達到城市宜居、自然和諧的目的。
本次競賽吸引了來自幾十個國家的知名院校學生以及青年設計師參賽。競賽一等獎的作品《凱州新城陀螺體育公園》,設計靈感來自於對於運動的痴迷,核心的市民服務站與親子營地空間形似兩個碰撞在一起的陀螺,試圖傳遞「運動」與「張力」的概念。
南北側的半圓形看臺與南側的半圓形公共設施則標記出了陀螺的運動軌跡。全新的景觀、體育設施,以及市民服務站將為提升市民與外來遊客的生活品質起到重要作用,並成為中央公園重要的地標及門戶場所。公園南側面對城市,北側背靠公園,其位置成為了連接城市與自然的紐帶。
《凱州新城陀螺體育公園》效果圖
作品作者
衛若宇
STEVEN HOLL ARCHITECTS
項目建築師
於皓臣
BJARKE INGELS GROUP
項目建築師
PART 1
前言
我們相信具有藝術水準的公共空間能加強人們對社區的認同和歸屬感,同時提高生活品質。後疫情時代,戶外城市公共空間的意義變得空前重要。這也是本次競賽題目引起我們興趣的原因。相較於人民渠沿線的景觀提升,我們更傾向於中央公園基地的諸多小場地。小場地更容易讓我們在有限的時間裡把方案做得深入和精彩,使這個方案成為未來凱州新城的城市標籤之一,成為一個讓當地人驕傲的地方。
設計場地選址位於凱州新城中央公園西南端。這個位置交通便捷,方便市民使用。場地南側面對城市,北側背靠公園,其位置成為連接城市與自然的紐帶。全新的景觀、體育設施,以及市民服務站將為提升市民與外來遊客的生活品質起到重要作用,並成為中央公園重要的地標及門戶場所。
場地分析圖
PART 2
設計過程
靈感來源
建築設計的思考往往不是一個線性的過程,而是對於所得到的信息的綜合處理。好的想法是在不斷的多點嘗試和靈感飛躍中產生,這次設計同樣如此。
任務書所要求的「以小尺度的介入來創造城市空間」很容易讓人聯想到歷史上各種實驗性公共空間設計。我們希能從這些當年前衛的項目中獲得啟發,創造出富有前瞻性、與凱州新城的城市願景相符的項目。在設計初期我們主要回顧了荷蘭建築師阿爾多·范·艾克(Aldo VanEyck)和日裔美籍雕塑家野口勇(IsamuNoguchi)的作品。
荷蘭建築師及理論家阿爾多·范·艾克(Aldo VanEyck)在1947年至1978年為城市發展部工作期間,設計了近百個阿姆斯特丹的兒童遊樂設施。
阿爾多·范·艾克檔案館
阿爾多·范·艾克檔案館
在他的職業生涯中,範·艾克一直在尋找一種將現代設計與超越時間的形態(atemporal shapes)相結合的方法。這些超越時間的形態(atemporal shapes)來自於他對不同時代人們運動、以及人們與空間互動的觀察。他把古老的形式體系與前衛藝術之間建立了聯繫。
阿爾多·范·艾克檔案館
日裔美籍雕塑家野口勇(IsamuNoguchi)則是以超現實的有機形式、結合日本禪宗的表現,將日本庭園重新詮釋。在場所設計方面,他以「遊戲」作為雕塑空間的方法。
我們受到了野口勇兩個作品的啟發,其一是他在1934年給時任紐約市規劃局局長Robert Moses所展示的名為「Play Mountain」的兒童遊樂公園概念項目,其二是1941年的「Contoured Playground」項目。這兩個項目都對當時傳統的遊戲場設計提出了挑戰,但也因為過於前衛而均未建成。
Play mountain野口勇基金會及博物館
野口勇和他的遊樂場設計,1946 野口勇基金會及博物館
玩樂雕塑手稿 野口勇基金會及博物館
設計理念
也許是被野口勇詩意的「自由形式的玩耍(Freeform Play)」這一概念所打動,我們希望可以設計出一個形態自由的公共體育設施。
設計手稿
建築層面,我們希望這個體育公園設計可以體現運動的精神。它的自由形態則由運動以及運動軌跡本身所塑造。
運動空間的幾何邏輯是由它所承載的運動內容決定的。最能體現這一概念的便是滑板運動的場地。每一個曲面和坡度的變化都象徵著滑板愛好者運動時的軌跡變化。滑板運動受到年輕人的廣泛喜愛,因此也佔據了我們戶外場地將近一半的面積。
紐約市布魯克林多米諾公園
一個成功的建築作品就像悅耳的旋律一樣,即便沒有接受過專業訓練的普通人也可以被它所打動。設計的初期我們一直在研究滑板場地的曲面是否可以向外延伸形成建築體量,同時也在摸索如何用一個簡潔易懂的概念把方案傳達給非建築專業的人群,直到有一天我們突然想出了「撞擊的陀螺」這個概念。簡單嘗試後發現非常契合這個場地。陀螺承載了很多人兒時的「集體記憶」,是一個充滿情感和美好回憶的物件。
「撞擊的陀螺」概念設計
兩個陀螺的體量具有雕塑感,充滿力量,同時與運動場地的曲面很好的融合在了一起。
業態功能布局
服務空間排布在了陀螺撞擊的半圓形軌跡中。南側半圓形空間為人行入口,同時設有公共衛生間,冷飲售賣,保衛室及公園辦公。北側半圓形體量為看臺,景天植物交織種植其中。體育公園中南區為大型滑板等極限運動場地,北區場地為籃球場及社區健身設施。服務站東側為戶外活動區,可以租賃舉辦活動,為公園帶來維持運營的收益。
總平面圖
市民乘車來到此處,可以將汽車停靠在場地東南角的停車場,並通過主體建築南側L型入口進入服務站及親子營地。從道路方向看去,幾個建築體量在陽光的照射下優美動人。
效果圖
主建築物「陀螺」內部有親子教室,大多功能廳,公園導覽及市民活動等功能。
剖面圖
鋼結構的體量外部為曲面鋅板,價格低廉並且耐久性好。建築室內牆面則為防火處理後的樺木板。
室內效果圖
入口區的線性空間一側面向中央公園的風景,長條形天光投射下的光帶隨著時間的變化在牆面上移動,記錄著時間的推移。
室內效果圖
多功能空間的原型來自於古羅馬時期的精神性空間。這裡可以舉辦團體課程、慶典、酒會以及室內三人籃球賽。「陀螺」頂端的開口為室內提供充足的陽光。
PART 3
參賽感受
這次競賽給我們的創作時間非常充裕,我們斷斷續續進行了兩個月的設計,循序漸進地勾畫和調整建築體量關係,非常享受這個創造的過程。
設計手稿
有人說建築就是在不斷前行的人類文明過程中的一個個凝固的時間點。也許這個方案就是我們在2020這樣荒誕的一年裡凝固住的一個美好時刻,記錄著我們現階段的思考。
*文章所有未標註版權圖片的所有權為作品作者
組織機構
- 主辦單位 -
德陽凱州新城管委會
- 承辦單位 -
德陽市凱州投資開發有限責任公司、CBC建築中心
- 學術支持 -
全球城鄉創新發展研究中心
- 支持媒體 -
《城市·環境·設計》(UED)雜誌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