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色國土耕耘者 | 百年信號塔 初心代代傳 —— 一位基層航標人的...

2020-12-15 澎湃新聞

位於天津新港船閘南側的香蕉島上,矗立著一座27米高的信號塔,塔身指示牌及燈光交替變化,為過往船舶提供全天候的水深信號指示,這裡便是北海航海保障中心天津航標處臨港航標管理站的駐地。信號塔下,一位老師傅正帶著幾個年輕人檢修保養液壓電機,口傳心授,講述著這座信號塔百年來的變遷。

那位老師傅的名字叫崔永發,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技術能手稱號獲得者,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在這個領域裡,崔永發這個名字不僅僅是一張耀眼的名片,更是一個航標發展時代的見證。「1919年當局在大沽口炮臺遺址上重建北岸炮臺水深信號臺,至今剛過100年」,崔師傅講述著信號塔的歷史變遷,回顧著與航標站40載的工作歷程。被濱海新區文博局授予的「大沽口北岸炮臺不可移動文物」牌匾在塔下莊重威嚴。

《華嚴經》中有一句話,叫「不忘初心,方得始終」。對崔師傅來說,「初心」其實很簡單,就是做好航標工作。經過航標站近40年的摸爬滾打,如今57歲的崔師傅既保持著年輕人的幹練,又有著中年人的沉穩,仍默默堅守在一線崗位,不管嚴寒酷暑,風雨交加,只要接到工作任務,他就像軍人接到命令,第一時間衝在最前。

海上工作並不像常人想像的那麼詩情畫意。雖然有風平浪靜,但更多的是驚濤駭浪。當年,沒有開發之前的曹妃甸是渤海灣深處的一座沙甸孤島,常被稱為「拆船廠」。為保證曹妃甸燈塔的正常發光,崔師傅要帶領海上班的同志定期去檢修維護、更換電瓶。

當年沒有正規的路,去曹妃甸燈塔首先要乘車四、五個小時,好不容易結束顛簸,到達海邊後,還要繼續等潮水,只有趕在落潮,曹妃甸露出水面時才能登甸,所以常常要在凌晨二、三點鐘上船,才能到達曹妃甸燈塔附近。為防擱淺,漁船在落潮時段,不能靠近岸邊,航標工只得背著數十公斤的器材,穿著魚叉淌水幾百米,才能登上曹妃甸。登甸後,大家再爬上幾十米高的燈塔檢修和更換電瓶、燈器等。夏天還好,可冬天就有些困難,脫下的魚衩很快被凍成冰碴,甸上沒有避風的地兒,冷得受不了,大家就只能靠跺腳、小跑這樣簡單的運動來增加熱量。

每當這時,崔師傅總是默默地衝在最前面。有了他的帶動,其他同志便有了鬥志,便爭先恐後地勞動起來。當大家看到檢查修復後的燈塔正常發光,他們的寒苦便都被通通拋在腦後,便真正感受到作為航標人自身使命的價值。如今,隨著曹妃甸的開發建設,燈塔早與陸地相連,航標工候潮趟海的日子一去不復返!但這段艱苦的經歷卻見證了崔永發和他的同事們為了航海保障事業所作出的貢獻。

2009年冬天,渤海海域發生30年一遇的大冰災,極有可能使個別航標發生破損,給船舶航行帶來安全隱患。那一年,崔師傅同志任航標站海上班班長。為了應對嚴重的冰情,海上班的同志們突然進入24小時待命的緊急狀態,隨時準備對失常航標進行應急恢復。

12月31日晚,引航站突然向天津航標處值班室報告,個別航標燈光熄滅。作為海上航標班班長的崔師傅深知,蒼茫的海面上,那不停閃爍的航標燈就是航海人心中的火種啊!冰封大海,無情的海冰將點點希望壓於海面之下,推於航道之外,進出港的航船受阻,如果發生船舶擱淺事故後果不堪設想。

為了儘早恢復失常航標,崔師傅帶領海上班的3名同志連夜住在船上,轉天天還沒亮就隨船出海了。海冰最嚴重的那幾天,白天零下7、8度,晚上零下將近20度,從海面起到甲板的冰標像是一個大冰陀螺,頂端的燈器被海冰緊緊包裹著,而滴落到人身上的海水,不到半分鐘便已結冰。以往換一個燈器只需20分鐘,可現在他們卻先要砸掉覆蓋在燈器上的冰,才能找到螺絲。為了方便操作,儘快完成任務,在崔永發的帶領下,大家雜碎冰塊後,便徒手開始作業,手凍僵了,就用嘴哈一哈,凜冽的海風吹在臉上,吹得生疼,就用手捂一捂,暖一暖。當看到航標復位發光後,那種成就感、使命感便自豪地蕩漾在他們的臉上。

2018年元旦前夕,為保障大型液化天然氣船舶的順利通航,緩解京津冀地區冬季清潔能源使用的緊張局面,天津南港港區10萬噸級航道需要緊急布設航標。剛剛結束了2017年冬季大型航標作業的同志們突然又接到這個緊急任務,的確有些始料未及。但為了不耽誤液化天然氣船舶進港,崔師傅連夜帶著幾位年輕人把航標燈器的卡號、編號整理出來。第二天一大早,全體同志直奔四十多公裡外的南港航標堆場。

頭天夜裡,南港飄了些雪花,給航標編號的噴塗帶來困難,為此,崔師傅就直接用自己套著工作服的兩隻胳膊,麻利地給每個即將下水的標體認真地作著清潔。雪花伴著厚重的灰塵融在他的兩隻胳膊上,臉上,胸口上,甚至全身,而他卻不喊一聲髒一聲累。

冬日海邊的早晨冷得透徹,帶著手套又不方便幹活,於是崔師傅便直接摘掉手套,他那雙長滿老繭的手便在寒風的侵襲中被凍得紫紅。在崔師傅的帶領下,大家不停地忙碌了整整一天,終於在日落前完成了包括噴塗編號、調試組裝燈器、倒運航標及錨鏈沉石,以及裝船系固的前期任務,而這也只夠明天一天的拋設量。

拖帶了數十座航標的作業船根本開不起來,而拋設位置又離航標碼頭很遠,為了儘快完成任務,儘快緩解京津冀地區冬季清潔能源使用的緊張局面,崔師傅主動請纓,並建議將出海作業的時間提早到凌晨兩點,這樣一來,等船開到拋設點時,太陽剛好升起。

本來這種出海作業的艱苦工作應該留給年輕人,可崔師傅卻再一次當仁不讓地衝在最前面。就這樣,他帶著年輕的同志上了船。船上逼仄,大家就在破舊的沙發上打了個盹,天空便泛起魚肚白,忙碌的新一天也就此開始。定位,拋標,拍照,記錄,崔師傅始終忙前忙後,一直工作到太陽落山,才總算結束了這一天的拋設任務。返航的路上,崔師傅終於可以放鬆下來,他望著左紅右綠閃動的航標燈,臉上卻是自豪的淺笑。

經過大家整整五天的忙碌,南港10萬噸級航道順利開通,來自澳大利亞的「中能北海」號LNG 船舶順利駛入航道,停靠在南港工業區的中石化天津LNG碼頭。

除了工作,崔師傅還熱愛學習。只有高中學歷的他,把工作崗位當成課堂,把出海實踐作為教材,把身邊擁有一技之長的同事當作老師,勤奮學習、刻苦鑽研。自知學歷不高的他,身邊總是帶著書本,白天工作忙沒時間看書,他就晚上回家繼續學。在不斷的努力下,他順利地通過了國家工人技師考試,並拿到了大專文憑。

除了學習,發現工作中的問題,開拓思路,大膽創新也是他工餘時間的「特殊愛好」。記得有一次巡檢航標時,他發現有的航標在船用雷達上的回波較小,有時在風浪較大時更加不容易識別。於是他便查閱大量資料,並與專業技術人員進行探討,認為在航標上加設雷達反射器具有可行性。之後他測量數據、畫圖紙並實際動手製作,最後研製出加設在航標上的雷達反射器,並把試驗品安裝在航標上,經過一段時間的記錄和觀察,航標在船舶雷達上的回波有了明顯增強,克服了惡劣天氣造成的雷達識別差的狀況,得到船舶用戶的一致好評。

面對各種榮譽,崔師傅始終沒有忘記他投身航標事業的初心,始終牢牢記著肩負在自己身上的使命。他依舊以一種樸素得近乎執著的心態在認真工作,甚至他還不太習慣獲得這麼多榮譽,這麼多關注。就是這樣一位在海上經歷風吹浪打、跳標作業、應急恢復都不在話下的漢子,可每到需要領獎、上臺發言的時候,他都會感覺緊張。在他心中,他從來都不是焦點,就是一名普普通通的航標工人。

在崔師傅的影響和帶動下,站裡的年輕人也潛移默化地愛上了這份光榮的職業。從崔師傅身上,大家學會了航標作業時的安全站位,學會了通過觀察錨鏈來判斷沉石位置的技巧,學會了燈器不密封時的調校方法,學會了航標遙測遙控通訊不暢時的處理手段,也學會了崔師傅身上那股吃苦耐勞、默默無聞、愛崗敬業、以站為家的職業情懷。通過大家的辛勤付出,助航服務廣受好評,近年來,站裡多次獲得各級部門頒發的黨員示範窗口、安全優秀班組、先進集體等榮譽稱號,獲得天津市總工會授予的模範職工小家,也獲得多家港航單位及政府部門授予的榮譽錦旗。

說起來,航標管理工作屬於偏小眾的職業,然而,隨著國家「海洋強國」「一帶一路」等發展戰略的提出,航標工作的戰略意義和歷史使命卻越發凸顯。如果說航標的使命是指引船舶安全航行,那麼崔師傅的使命就是管理好這些笨重的鐵疙瘩。

順著太陽升起的方向,兩條壯闊的航道一直延伸到視野盡頭,大大小小不計其數的船舶從這裡進進出出,矗立百年的信號塔,見證著崔師傅這樣一代代航標人,為這個港口,這座城市,這個國家,乃至整個世界交換著源源不斷的希望。默默地守護著它的初心,肩負和傳承著維護轄區水上交通安全的光榮使命。

原標題:《藍色國土耕耘者 | 百年信號塔 初心代代傳 —— 一位基層航標人的故事》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藍色國土耕耘者 | 麥貳—中國大陸最南端的守望者
    瓊州海峽是國家經略南海的重要通道,是連接海南和祖國大陸的民生大通道,是全國「六區一線」的重點監管水域,在安全、暢通、有序的背後,有一群人在祖國大陸的最南端遠離城市繁華和各自家庭無私地「守望」,而這中間,最突出的就是麥貳。
  • 駐守西南沙的海事強兵-西南沙航標處
    退伍不褪色 海事立新功退伍不褪色的「大姐頭」吳秀華,湖北安陸人,1990年參軍,1992年入黨,2014年退伍轉業到交通運輸部南海航海保障中心西沙南沙航標處。吳秀華同志現任西沙南沙航標處綜合辦公室主任一職,組織協調單位日常行政事務,負責本單位的人事、機構編制、勞動工資、普法、技術幹部、教育培訓、計劃生育等管理工作。作為一名退伍軍人,一名共產黨員,吳秀華在工作中盡職盡責,在生活中又是單位職工們的「大姐頭」。從軍人角色轉變到航標人角色時,新環境也給吳秀華帶來了新挑戰。
  • 永和鎮「比幹精神代代傳」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揭牌開館
    10月27日,永和鎮「比幹精神代代傳隨著「比幹精神代代傳」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家風家訓館的揭牌,「比幹精神代代傳」主題展館正式對外開放,當天吸引許多幹部群眾和青少年前來參觀。永和鎮茂峰中心小學學生 王家欣:我今天參加了這個活動,愛國主義精神使我震撼,比幹精神應該代代相傳,我也要好好學習,長大以後做一個對國家有用的人。
  • 【感動交通·溫暖社會】閃耀的航標 閃光的人生——記東海航海保障...
    無論歲月流逝、季節更換,無論暴風驟雨、陰霾迷霧,無論飛沙走石、風和日麗……燈塔總以執著的身影,給遠離陸地、遠離繁華的天涯孤旅者帶去希冀,給海上的航船指明方向。燈塔,對於航海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航標工,卻極少為人所知。如果說,航標是船舶的「眼睛」,那航標工就是保護船舶「眼睛」的「醫生」。他們像燈塔一樣,默默守護著過往的船舶,點亮遠航人揚帆尋夢的旅程。
  • 中國青年報:天津大學:年輕追夢人跨越百年尋初心
    9月以來,天津大學校史館張太雷展室成了學校最「火」的課堂,一堂「一封家書探初心」的情景教學黨課在這裡上演,成為全校師生追尋初心和夢想的一扇窗。該校「太雷班」學員和校理論宣講團學生是這堂課的講師,師生在這裡近距離觸摸歷史,幾代追夢人的初心,跨越百年時光在這裡碰撞、交融。
  • 蘭州柳合山堂期待國寶級保護 柳氏後人希望百年老宅院代代傳下去
    柳合山堂期待國寶級保護柳氏後人希望百年老宅院代代傳下去柳鼎臣故居匾額柳合山堂百年老宅一脈相承在蘭州市七裡河區五星坪后街21號,有一座上百年的老四合院,是目前蘭州市區保存完好、為數不多的典型清末四合院之一,它曾經的主人是老蘭州木材行「樣泰公」木廠的大掌柜柳鼎臣。推開紅色木門進入這座古宅,一股文化氣息撲面而來。
  • 英國2天內2座信號塔被燒毀:警惕美國一箭雙鵰
    但即使英國政府使用了如此繁多的形容詞,卻還是有許多英國人對此深信不疑,以至於出現了英國境內連續兩天,發生了行動網路信號塔被人為焚毀的情況!謠言都是人編出來的!這個謠言當然也不例外,但它卻不來自英國,而是美國,原來,是一位名叫託馬斯·考恩的美國醫學博士,在一段視頻當中,最早提出這種說法,這位美國醫學博士認為:「非洲沒有5G,所以非洲基本沒有病毒,武漢最早建設5G,所以第一個暴發疫情。」 怎麼說呢?這則謠言還真是漏洞百出,且不說非洲現在的確診病例已經破萬,更何況,所謂「武漢最早建設5G」,也純粹是毫無根據地瞎說。
  • 屋頂信號塔意外坍塌 緊急調來吊車拉起鋼索排險
    設在屋頂上的信號塔突然塌了下來,大庭廣眾之下表演了一出驚險的瑜珈功夫。「嚇死人了,塔身的2/3全倒了。」「我以為直升飛機掉下來了。」
  • 基站和信號塔有什麼區別
    打開APP 基站和信號塔有什麼區別 發表於 2017-12-17 09:53:34   什麼是信號塔   信號塔,是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電信等網絡運營商所建立的一種無線信號發射裝置,外型像塔,所以叫做信號塔。
  • 《一血萬傑》初心者應援任務怎麼做 初心者應援任務完成攻略
    導 讀 一血萬傑初心者應援任務是開服的一個福利活動,那麼如何順利完成任務?
  • 「反對5G運動」來到荷蘭,多座信號塔遭破壞
    路透社11日援引荷蘭《電訊報》報導稱,過去一周,該國的幾座5G信號塔遭到了縱火、蓄意破壞,而專業人士認為,反對鋪設5G網絡的激進抗議者正是這一切的「幕後黑手」。 過去一周內,荷蘭已出現了4起類似的事件,最新一起發生在本周五(10日),北部城市格羅寧根的信號塔遭到了縱火。而據荷蘭英語新聞網站「DutchNews」報導,至少有6座信號塔被縱火、破壞。
  • 【12345追蹤】小區樓頂信號塔拆除了
    6月5日,我們對學士園小區住宅樓頂私自安裝信號塔的事情進行了報導。目前,信號塔已經由安裝方拆除了。 此前,我市學士園小區一名業主給「12345政府服務熱線」打來投訴電話,稱他們所居住的十號住宅樓樓頂未經業主同意,被私自安裝了信號塔,希望能給予拆除。
  • 夏雨:青春無悔系基層「典」燃初心煉信仰
    我認真學習了優秀黨員李夏同志先進事跡,備受感動和鼓舞,想以貧瘠之筆,為他寫一首贊詩,抒發內心所想,願更多基層幹部,向先進典範學習,「典」燃初心煉信仰。  花一般的模樣  作為一名共產黨員  你牢記人民公僕的身份  紮根基層  甘於留在最艱苦的地方  努力踐行初心和使命  強化理論武裝  堅定政治信仰  關心疾苦冷暖
  • •踐行者】「做醫生, 就是做好事」 一家四代百年傳承醫者仁心
    【中國夢•踐行者】「做醫生, 就是做好事」 一家四代百年傳承醫者仁心金羊網  作者:文聰  2019-08-16 莫浩聰說:「我一直記著
  • 不忘初心使命 促基層幹部勇於擔當作為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總結大會2020年1月8日在北京召開。全黨將以這次主題教育為新的起點,不斷深化黨的自我革命,持續推動全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就是要堅守「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以堅定的理想信念堅守初心,牢記我們黨肩負的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保持只爭朝夕的奮鬥者的姿態和越是艱險越向前的鬥爭精神。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要有擔當精神。擔當精神來自于堅定的理想信念和強烈的責任感。
  • 一陣大風颳過樓頂信號塔"折腰" 事發南寧一城中村
    信號塔零部件及擋雨棚掛在樓房外牆處。當天下午6時35分,天空下著雨,南國早報記者在事發樓頂看到,由於沒有直通樓頂的通道,相關人員只能用梯子爬上樓頂,信號塔下半部分倒在了樓頂上,上半部分則砸在了旁邊的一棟居民樓上。另外,信號塔的一些零部件及擋雨棚掛在樓房的外牆處,存在掉下去的隱患。信號塔一部分塔身被一大塊擋雨棚蓋住,相關樓房的房東及搶修人員在現場查看處理。
  • 【見證•初心】知盟 愛盟 為盟——基層主委談初心
    【見證•初心】知盟 愛盟 為盟——基層主委談初心 2020-06-11 20:3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馬鞍山市紅星中學:初心育人 匠心築夢 託舉更多更亮的新星
    如果說時光是一面鏡子,那麼「紅星」即是初心。從馬鋼紅星中學到馬鞍山市紅星中學,從廠礦學校到安徽省首批示範高中,從老革命家的殷切期盼到代代紅星人矢志不渝的傳承與堅守,一則紅星故事傳唱了四十五年,如今仍在續寫它的輝煌……紅星故事代代傳,紅星教育更需代代傳。示範引領,教書育人,傳承文化,託舉「新星」,他們是引路人,是黨員教師,有著一顆顆滾燙的初心。
  • 梅雨季節上海航標處逆風而行 高效維護航標保障通航安全
    央廣網上海7月18日消息(記者傅聞捷 通訊員茹斌 盛斯)近期,受梅雨季節影響,上海持續暴雨,為航標維護帶了很大不利和困難。上海航標處充分利用惡劣天氣間隙,協調安排海巡167輪等三艘作業船舶,在黃浦江、吳淞口、洋山港及長江口深水航道等多個核心水域,高效有序的開展了航標保養作業,確保航道安全通暢。
  • 航標知識線上課,讓孩子們提升網課興趣
    7月1日,秦皇島航標處工作人員為小學生進行線上航標文化講解。在第二個「世界航標日」來臨之際,北海航海保障中心秦皇島航標處開展「普及航標知識」網絡課堂活動。同時,航標處的工作人員分別走進南山頭燈塔、秦皇島港航標管理站、作業船舶錄製視頻課程,使學生以「雲觀摩」的方式了解航標維護保養、航標更換作業等日常工作流程,為學生普及航標文化和水上交通安全知識,增強學生水上安全的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