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牌,我最早接觸的時候是在上海上學的時候,有個舍友他帶著一個佛牌,他自己不是很信這個,但是他爸爸是個佛牌收藏愛好者。他戴的是個雙面佛,一面健康,一面學業(事業)的。這個東西怎麼說呢,回想起來好像還真有點用,反正他大學4年,天天翹課,就考前臨時抱一抱佛腳,居然從來沒有掛過一科,而且喜歡打籃球,崴腳都很少。
那麼佛牌是什麼?其實,就是泰國寺院高僧用寺院裡的泥土以及一些香料製作的吊墜,當然需要加持開光的。說起來好像沒有我們國內的那些玉製品或純金純銀觀音像和彌勒佛這些值錢。但是,國內的這些寺廟和道觀相信經常旅遊的各位應該也體驗過,商業化有多嚴重就不用我說了吧。我也不是鼓吹外國的和尚會念經,主要是,還能夠保持原來的風土情懷,以及製作工藝,還有保持虔誠信仰的,也正是這一文化產物的魅力所在。
佛牌根據製作材料以及法門的不同,大概分為正牌和陰牌。
製作正牌主要是用寺廟裡的泥土,因為僧人每日誦經,所以這裡的泥土也是有一定的法力的,經過加入一些特定的香料以及特定的法門,開光過後就會有一定的功效,當然,每位僧人擅長的法門不一樣,所以,每種佛牌的功效也會不一樣,大致區別是:增加人緣的(媚達法門),擋險及刀槍不入(卡嘎班法門—警察或者和暴力機關相關的人推薦帶);避險、意外、官非小人、避開不如意的事(轎卡法門);闢邪、擋災、避險、阻止惡咒、惡念、惡鬼之害、可息災、擋險。減輕病苦(瑪阿物法門—擋鬼利器;增加財富、愛情、人緣(莎莉噶法門)等等。
製作陰牌正好與正牌相反,是用各種墳場的土以及一些陰料(屍油、屍骨、裹屍布等等),根據心願的不同來特製的。陰牌成願效果強,但是供奉比較麻煩,而且如果供奉出問題會導致一些後續的問題,所以不建議帶。反正我認識的幾個牌商,有幾個從來不碰陰牌,有一個以前賣,但是後來出事兒以後再也不碰了。
除了佛牌以外,其實還有一些其他的供奉物品,比如古曼童,這個大家電影裡應該常常看到。對應的就是養小鬼,這些都是通過供奉一些神靈鬼怪來幫助自己成願的神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