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師說欄目專為海外學者、學子開放。對於以學術為志業的人而言,博士生涯是他們必須走過的一段漫長旅程,朝向知識聖殿的光亮,艱辛而孤獨地前行。象牙塔之外的看向博士的眼光是複雜的,有仰慕欽羨,有敬而遠之,更多的是疑惑不解。本欄目旨在傳播學術思想、分享海外求學點滴。還原一個最真實的海外讀博場景!
導師介紹
本期內容由曼漢教育籤約導師 Dr.L 提供,以第一人稱的形式進行轉述。
01. 當初為什麼會想要繼續讀博呢?
Dr.L:我的本科專業是材料科學與工程,也就是大家常說的四大天坑之一,畢業之後可能不會很容易找到理想的工作。因為在本科讀書期間有幸在實驗室工作了一段時間,自我感覺對科研比較有興趣,也就產生了繼續讀下去的想法。當得到了直博的機會後,自然就選擇了繼續讀博士。
02.看到老師申請的是碩博連讀,想請教一下老師,申請香港的碩博連讀難不難,是否可以給大家介紹一下自己的申請經驗呢?
Dr.L:我是讀完本科直接申請到的香港博士。想要直接拿到香港博士的offer,首先還是要在本科階段有一些相關的研究經歷,並且英語功底足夠好,才能夠吸引到香港的教授來看你投的簡歷。如果來香港讀了master,利用這個契機多與導師溝通,多在實驗室工作,則可以相對容易地申請到本校老師的PhD。
03.為何選擇香港讀博呢,香港和大陸有哪些科研差異呢?
Dr.L:選擇香港的原因很多,其實更應該說是選擇在境外讀博還是內地讀博,因為內地和境外差別很大,而境外各個國家和地區的制度都比較相似。最直接關係到學生個人生活的就是獎學金制度了,據我所知,內地的博士每個月獎學金很有限,但是香港每個月會有一萬多的獎學金收入,去除生活及學費花銷,自己還是可以存下來一些錢的。但是,單對於香港這邊來說,缺點也是很明顯的。香港的學校佔地面積小,很多時候即使課題組有經費,也無法購買一些大型的科研儀器,這對科研產生了很多困擾,因此需要博士導師幫忙聯繫其他課題組或者學校老師的幫忙。
04. 老師當初是如何做研究方向的選擇的呢?
Dr.L:選方向選擇首先是要找到自己感興趣的點,並且深挖這個點在當今有沒有繼續深入探索的價值。其次是要看申請的導師能否提供適合的幫助。
我選擇的方向,一是我比較感興趣,因為我喜歡做偏應用方面的工作。二是和本科有一定的關聯,申請成功率會高一些。
05.很多想要申博的同學都會糾結是優先擇校還是優先擇導的問題,以老師的經驗來看,要如何考量讀博地區、院校和導師的呢?
Dr.L:首先是要選擇對自己胃口的導師。很多時候這個點很難把握,因此需要想辦法去詢問別人相關信息。其次是院校,當然院校排名越強對自己未來更有利。地區事實上影響不大,讀博士之後,大家都是用自己的成果來說話。
06.在本碩階段的哪些經驗,對博士申請會比較有幫助呢?
Dr.L:最有用的是科研經歷,老師們都會比較在意這個。對於本科生,有足量的科研經歷,並且小有成果,在和老師交流的時候能系統化地向老師介紹、分析自己的科研內容,一般來說就很好了。如果申請名校+牛導,就必須要有一些論文作為代表作品了。
我沒有讀過碩士,但是根據我身邊的情況來說,碩士期間至少要2篇一作的論文,且方向非常相關,才能夠獲得導師的青睞。
最後,還是要強調一下英語成績,這個對於境外申請來說非常重要。
07.在香港讀博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如何看待自己的讀博這段經歷的呢?
Dr.L:香港其實是一個壓力非常大的城市,壓力大體現在了生活的每一個方面,科研自然首當其衝。導師會經常要求你做匯報,也會經常安排各種各樣的任務。在這裡,我可以感覺到每個人身上的壓力都很大,每個人都在瘋狂地輸出自己的科研成果。在這樣的環境下,自己必須具備很強的抗壓能力,以及無所畏懼的拼搏心態,才能夠與同伴們一起前進,否則很容易萌生退意。
08.有人說讀博是一個自個兒較勁的過程,也有人說讀博越讀越內向,您覺得讀博對您個人性格或其他方面會有什麼影響嗎?
Dr.L:讀博對於個人一定會有影響的。這種影響來自於方方面面:做科研時日積月累的正面或負面的情緒帶給自己的影響,和導師相處時帶來的影響,和同學相處的影響,以及在面對各種好事壞事麻煩事時所帶來的影響。我的老師曾經說,讀博會給人帶來一次升華或者蛻變,我很認同這個觀點。就現在的我而言,性格上比本科時更帶有侵略性,但是卻沒那麼容易衝動了,也熟悉了很多為人處世的技巧。其實讀博並不是高高在上的一種生活,與進入職場的朋友們一樣,這裡也是一處成長試煉場。
09.對於有部分學生在對科研了解不足的情況下,選擇把科研作為自己的方向,你會怎樣看待這樣的現象?
Dr.L:這個問題主要在本科生中間比較多。我認為,在本科階段,嘗試科研,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因為這會讓你了解到自己到底是不是適合科研的生活,以及到底能不能勝任科研所需要的頭腦和枯燥。如果在一段時間後仍對科研不甚了解,則需要好好考慮自己未來的方向了。科研這個行業確實需要有遠見,有想法,有行動力,有耐心的人來從事。如果搖擺不定,可以先讀碩士,感受一下科研,再做打算。
10.有什麼好的科研習慣,能不能給想投入科研方向或正進入科研領域的同學們提一些實用建議呢?
Dr.L:有一些值得說的建議。
1) 多學英語。各種英文雜誌,學術論文,多看,多體會語句的用法,把我文章結構,培養英語論文語感。
2) 多看文獻。不能文獻看了就忘,尋找合適自己的方式做筆記,這樣以後如果導師讓你寫review,也方便自己查找。
3) 多查資料。涉足任何一個領域,都要儘可能地了解這個領域的背景,研究進展,未來方向,以及天花板在哪裡,要有足夠清晰的認識,才能在科研上遊刃有餘。
結尾寄語
希望大家能夠找到自己喜歡的工作,和喜歡的老師相處,和可愛的同學們一起創造奇蹟!
感謝Dr.L 給大家帶來的分享,希望每一位在科研之路上堅持的同學,都能收穫自己的」答案「,同學們想聽哪些導師分享自己的讀博經驗,歡迎給小曼留言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