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鄉勸老鄉同樣很靈光 上城成立外來人員調解隊

2021-01-11 浙江在線

  在上城區,活躍著這麼兩支特殊的隊伍——他們來自五湖四海,說著不同口音,對外來務工人員來說,他們就是親人、「老娘舅」。如果有什麼難事、煩心事或者矛盾,只需一個電話,他們就會上門幫忙。他們就是由居住在望江街道和紫陽街道的「新杭州人」組成的外來人員調解隊,當地居民親切地稱之為「外來和事佬」。

  「新杭州人」調解隊深得民心

  望江街道徐家埠社區是一個外來人員聚集較多的社區。在街道和社區的大力支持下,「新杭州人」調解隊應運而生。

  與傳統的糾紛調解隊伍不同,「新杭州人」調解隊突出的特點就是——「草根性」,調解隊成員多為轄區內的「新杭州人」。畢竟都是背井離鄉來杭打拼的,相互之間有共同語言,一番設身處地的交談、幾句暖人心扉的家鄉話,不知不覺就能把對方說得心平氣和,矛盾自然也就容易化解了。

  前不久,住在徐家埠社區的外來務工人員小陳怒氣衝衝找到社區反映:樓上的人家晚上回家很晚,而且總是動靜很大,吵得他沒法睡。了解這一情況後,社區馬上派出了「草根調解隊」成員張師傅前去調解。

  原來,租住在小陳樓上的這家住戶在附近酒店上班,經常要到深夜才下班。得知張師傅的來意,這家住戶開始還有些排斥。但聊了幾句後發現他們跟張師傅竟然還是老鄉,有了這層關係,一下子就拉近了彼此間的距離。在張師傅的耐心勸說下,他們保證以後下班回家會注意,儘量動靜小一些。自那以後,小陳終於睡上了安穩覺。

  一段時間下來,調解隊的出色表現吸引了越來越多的「新杭州人」加入,甚至連本地的熱心居民也陸續加入進來。調解隊伍也從剛成立那會的五六名成員,發展到了現在的20多人。據了解,這支「新杭州人」調解隊已成功調解糾紛60餘起,有效維護了社區的和諧穩定。

  「外來和事佬」大顯神通

  紫陽街道木場巷社區原本有一支「和事佬」隊伍,只不過最初的「和事佬」成員都是本地居民,調解也基本以本地居民的糾紛為主,對外來人員的調解工作效果不太明顯。社區經過深入走訪、了解,決定發動在外來人員中有影響力的人來協助社區進行外來居民管理。於是,社區在今年2月底成立了由6人組成的「外來人員和事佬」協會。

  家住刮漿坊的江西籍夫婦黃某和俞某,來杭州打工已有8年。6月初,兩口子不知為何時常在夜裡吵架。社區得知情況後,派出江西籍「和事佬」老李前往調解。經過一番了解,才知道夫妻吵架是因為在老家的兒子要結婚,妻子俞某問丈夫黃某要錢,準備給兒子籌辦婚事,結果黃某卻拿不出錢來。原來,黃某此前把3萬塊錢借給了同鄉張某,本來說好今年過了年還的,結果張某遲遲未還,而黃某礙於面子不好意思開口要。

  老李獲悉情況後,便前往張某處做工作。交談中得知張某其實不是不還,只因生意剛穩定,想先緩一下再說。老李聽後就開始勸導他:「人家兒子結婚可是大事啊,別耽誤了人家,你要是真有困難,我借錢給你!」張某聽了覺得很不好意思,於是趕緊把錢送到了黃某家。

  據悉,從3月份至今,木場巷社區的「外來和事佬」已為轄內外來居民化解家庭矛盾、調解鄰裡糾紛12起。

相關焦點

  • 1+20,圓夢方程式 杭州長河街道流動黨員結對老鄉排憂解難
    「沒有創業務工人員黨委黨員們的『圓夢』行動,就沒有我這家店。」來自山東的丁新如感動地說。  在杭州濱江區長河街道,流動人口數量早已超越本地人口,達到近10萬人。為了給外來創業人員家的感覺,長河街道不僅成立了創業務工人員服務中心,還成立了創業務工人員黨委,為外來務工人員提供服務。
  • 萊蕪老鄉:張建英
    黃島,地處膠州灣西岸,
  • 何為「老鄉」,聽聽江蘇人怎麼理解「老鄉」一詞的
    但江蘇到底有多「散裝」,從「老鄉」一詞的理解就可以看到江蘇有多「散裝」。老鄉見老鄉,兩眼淚汪汪定義「老鄉」這一詞,對於很多我們漂泊在外的人就像是一種精神寄託,有了老鄉後,好像回家的思緒就不會有那麼強烈,找到了精神寄託,歸心似箭那種情感也變得並不是那麼強烈。
  • 被老鄉稱為「發財魚」的筍殼魚,其實是種生態隱患?
    然而長江君發現,近兩年來一種「外形醜陋」的大嘴怪魚,正在成為農村河裡「明星魚」——甚至有老鄉稱其「發財魚」……所謂「發財魚」原是外來物種其實,這種所謂的「發財魚」,就是原產於東南亞地區的「筍殼魚」,學名沙塘鱧,是一種外來物種。
  • 小夥與女友在老鄉床上雲雨 同床老鄉慾火難耐
    今年2月4號晚上,有個姓陳的老鄉給王某打電話,說是剛來沒地方去,王某也夠意思,讓老鄉陳某住在自己的租房裡。這個姓陳的老鄉只有16歲,第二天凌晨4點多,熟睡中的王某被吵醒,當他睜開眼時,發現陳某不知道從哪裡帶了個女人回來。當陳某帶著小琳進入租房的時候,因為當時租房裡的條件比較簡陋,只有一張床,小陳心很大的,也把小琳帶到了同一張床上。
  • 醜怪「蛤蟆魚」現身四川夾江,老鄉:吃光了小魚小蝦
    然而下面這位四川夾江的老鄉,在自家的池塘裡捕魚時,卻捕獲幾條稀奇古怪的「未知魚種」……——它們嘴大眼小,看起來非常的醜怪,並且嘴裡有兩排銳利尖齒,應該是兇猛的肉食魚……這些怪魚到底是何方神聖?應是外來物種「筍殼魚」筍殼魚學名沙塘鱧,作為一種經濟魚種引入我國已有多年,如今沙塘鱧養殖業中已有數個亞種。並且因為連年的養殖逃逸,已有不少進入自然水域,顯然上面這位四川夾江老鄉在自己家水塘裡捕獲的「怪魚」,就是一群不知道從哪裡遊來的沙塘鱧。
  • 老鄉聯手膽子大 騙錢騙到東南亞
    2012年年底,歷下公安經偵大隊接到某國駐印尼代表處工作人員報警稱,他們公司與德州一外貿公司籤訂了進口大豆油100噸的合同。可支付了2萬多美元的定金後,遲遲不見對方按約定發貨,也聯繫不上該公司負責人李某。2013年年初,非洲一公司的工作人員也向歷下警方求助稱,2012年年底,他們被一家德州外貿公司詐騙了20萬美金該公司的負責人同樣是李某。
  • 老鄉這樣說!
    老鄉這樣說!而從1995年3月獅山街道辦事處,經省政府批准成立算起,短短25年間,獅山已經從南海農業小鎮、交通留白地、城鄉結合部蛻變為大灣區產業高地、廣佛交通樞紐、佛山科創新城,從南海中部小鎮躍升為廣東第一鎮!那麼,在獅山百姓的心目中,小康會是怎樣一幅美好的生活圖景呢?讓我們通過長圖,聽聽老鄉們的心聲吧!
  • 淮南老鄉釣上罕見巨鱉,卻因太重拉不上岸,無奈下水「鬥鱉」
    而體型龐大的龜鱉,在水中的爆發力更是驚人,比如在安徽淮南,就有位在大壩上釣魚的老鄉,意外碰上一隻罕見的「巨鱉」,最後上演一番激動人心的「鬥鱉」場面……淮南姚家大壩,老鄉垂釣意外碰到罕見「巨鱉」據稱,這位老鄉原本是使用豬肝做魚餌,在大壩下釣鯰魚、黃辣丁這些肉食魚,然而卻沒想到碰上一隻「不得了的巨物」。
  • 李鴻章給老鄉代筆寫文章,鹹豐看後感動不已,卻坑了老鄉
    李鴻章給老鄉代筆寫文章,鹹豐看後感動不已,卻坑了老鄉文|最嚴肅的歷史人生就是由許多湊巧拼成而來的,李鴻章去參加平定天國叛亂的工作,不是自願的,而是因為一次有趣的誤會造成的要記住,那個名字叫呂賢基的已經是工部侍郎了,官很大,李鴻章最主要能認識他是因為都是老鄉,比較談得來。而且因為李鴻章有一項特長,就是文筆很好,讀者讀起來十分享受,而呂賢基人比較懶,再加上文筆的確不行,因此就經常叫李鴻章幫他寫奏章。而李鴻章文筆好,寫奏章花不了幾分鐘,又希望大家多認識他一下,因此也就很爽快地答應了。
  • 兩老鄉因比年齡大小起爭執,一口咬掉對方鼻子
    「老鄉見老鄉,兩眼淚汪汪。」但兩名在廣州相遇的老鄉,卻因比年齡大小起了爭執。兩名五六十歲的男子,為此滾在地上廝打,其中一人還咬掉了對方的鼻子。近日,廣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審理了該案。修車店工作人員說,他立即跑回辦公室叫店長,出來時兩人還在地上滾著撕咬。店長大聲喊:「再不鬆手就報警了!」兩人這才離開。
  • 向老鄉租了兩輛車,車主陸續開走了?
    有位吳先生向我們反映,今年9月底,他通過一個老鄉租了兩輛車,說好租期一年,可現在才過去兩個多月,兩輛車就都被原車主開走了。從老鄉王某那裡租了兩臺豪車結果兩輛車接連被車主開走吳先生做汽車租賃生意,平時把車包年租進來,再轉手短租給別人,賺取差價。吳先生說,今年9月底,他從一名姓王的老鄉那裡租了兩輛車,分別是豐田埃爾法和瑪莎拉蒂吉博力。
  • 老鄉送來饅頭水餃,菏澤援鄂醫務人員吃到可口家鄉味!
    中國山東網-感知山東2月19日訊 (記者 王丹玉) 「山東老鄉知道我們在這裡,輾轉找到我們,一見面便紅了眼眶。送來生活用品後又跟我聯繫,說和另外兩個老鄉一起蒸了100個饅頭,包了白菜肉的水餃,讓我們在這裡能吃上家鄉味。」
  • 淮安援漢醫療隊遇「硬核」老鄉:缺什麼跟我說!
    牙膏牙刷、襪子拖鞋、消毒液,還有水果、防護服……一位素未謀面的「老鄉」送來的捐贈物資,令抵達武漢不久的洪澤區醫療隊員們覺得親切又暖心。說起這位「硬核」老鄉,電話那頭的洪澤區中醫院副院長徐敏敏對他表達了感謝。
  • 廣西老鄉魚塘裡來了一群「條紋怪魚」,一網好幾條,最大的5斤多
    魚塘養殖在農村很常見,但這種事看起來簡單,然而不上心可能竹籃打水一場空,比如前幾天長江君就發布一篇安徽一位網友的魚塘魚被黑魚吃光的文章……無獨有偶,下面這位廣西河池的老鄉也遭遇類似事件——甚至可能更慘:春季投放的魚苗養了快一年,這下到了年底準備撈魚吃,沒想到幾網下去,撈起來的卻是一種從未見過的
  • 太康這個車站搬遷,新地址在這,老鄉們互相通知!
    太康縣萬裡車站於9月9日搬遷至新站→第二人民醫院對面(原立新汽修廠)各位老鄉互相通知互相通知太康縣二環路與交通路交叉路口往南約50米▲即將成為歷史的原萬裡車站,小小的車站記載了很多歷史和回憶,有拉起行李箱出外求學的學生,背起行囊為謀生計出外打工的老鄉,有人進車站有人出車站,
  • 在浙江的雲南老鄉,8月15來嘉興有大事相商.
    我們和大多老鄉一樣,路費也是從親戚朋友那裡借來的,再苦再難,我們咬牙堅持。作為老鄉,在最困難的時候,一個包子我們掰成兩半,一個工地的髒活累活大家一起幹,有了好工作大家相互介紹著幹。我們一起吃苦、一起快樂、一起成長。
  • 綿陽老鄉看過來!
    【哈嘍】老鄉們好!我是那個村的王富貴。前幾天富貴兒徵集福星上江城的老鄉看房子現場,老鄉們很積極。當然,富貴兒也沒讓老鄉失望,也是成功的進入了房子現場。↓富貴兒再來兩張圖這是AB區裡頭老鄉們也看得到撒,綠化這些還早哦,泥巴都還沒有,房子都還沒有修好。
  • 雨後早晨,漫步錦陽川小村,老鄉的話令人深思
    一位老鄉說,錦陽川原名叫九井峪,唐朝以後才改名為錦陽川。 錦陽川,在河南,因為「錦」與「綿 」 字形很像,一不注意,就會讀作「綿陽川」 ,綿陽在四川,兩地相距甚遠。圖為小村一角,但可以看出小村雖在的地理環境。早晨,雨過天晴,走在鄉間的路上,空氣格外的清新,心情特別的舒暢,這是在城市中無法找到的感覺。空氣中的麥香味若隱若現,身邊的野草野花散發出淡淡的清香,樹上的鳥叫聲不絕於耳。
  • 女子高鐵罵人6分鐘,粗口不忘自己東北人,乘客勸:給老鄉留點臉
    以為我東北的好欺負",有乘客勸她說給你老鄉長點臉吧,她用手指指著該乘客說"我認識你麼?我多大你多大我告訴你我快五十歲了",並理直氣壯地對前來調節的乘務員講述事發經過並指責該乘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