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蔡長溪
何世銘先生(1909——1987),字遲衡,惠安人,後居廈門、泉州。泉州昭昧國學講習所畢業,歷任廈門雙十中學、泉州晦鳴中學(泉州七中)、泉州六中、惠安螺城中學等校教師。為泉州刺桐吟社社員。
結識世銘先生,乃泗東先生之引薦。始為忘年之交,後頻頻踵門求教,常與先生談文論史,於是先生成了吾之良師摯友。印象中世銘先生是位敦厚無私,謙遜恭謹、清白自持、受人敬仰的長者。他學識淵博,半輩走過坎坷之路。他一生關注有二:一是從教,一是治學。從教,他以韓愈「傳道授業」自律,不但認真傳授學生豐碩知識,而且注重教誨學生做人,因此在他門下,高足眾多,其中不乏為知名詩家學者。治學,他十分嚴謹,孜孜不倦,抱病伏案,留給後人有《俞大猷年譜》、《遲衡詩集》和《溫陵近代詩抄》等專著。
民族英雄俞大猷,是先生一生中最為敬重的一員儒將。他讚譽:「俞大猷嫻於韜略,自弱冠從戎,以至大將,在兵間五十多年,四為參將,六為總兵,兩為都督,身經百戰,掃蕩倭寇,身系國家安危二十餘年,東南賴以粗安,人民得以安居樂業……」「俞氏在北方獨創戰車,以兵車百輛,步騎三千,大挫對方十餘萬眾於安銀堡,取得數十年戰功第一。」「俞氏不獨長於戎旅,而又精通六經,博學多文,所著《正氣堂集》等皆為經國用世之文章,非浮辭靡豔之作,可與王守仁並稱為明一代儒將」。「俞氏至其操持,少負奇節,以古賢豪自期,慷慨任事,毅勇過人,忠誠許國,老而彌篤,故其道德、文章、功業,當時推為吾閩之冠」。出於對一代英雄之敬仰,世銘先生毅然許下宏願,編撰《俞大猷年譜》。
一九七八年,正逢「十年文革浩劫」終結,百事待興。為了實現宿願,先生不顧年邁體弱,疾病纏身,一方面廣泛求助於文史界陳泗東、莊炳章、陳祥耀等同窗、摯友,協助搜集有關俞大猷資料,探索撰寫體例;一方面往圖書館,文館會,或藏書家借來《正氣堂集》、《明史》、《泉州府志》等古籍,逐條逐段摘錄、整理,先後花了六年功夫,方參照《洪昇年譜》體例,於一九八四年將《俞大猷年譜》編撰並出版成書,以供研讀者檢索。
《俞大猷年譜》問世至今,已二十八載。鑑於其時資金難籌印數不多,紙質欠佳,現留下來寥寥無幾。為了社會發展之需要,為了傳承泉州優秀文化,頌揚民族英雄俞大猷之功績,為了滿足廣大文史界之期盼,為了緬懷世銘先生為家鄉文化發揚光大,嘔心瀝血,作出貢獻之精神,現藉助現代電腦掃描技術,將《俞大猷年譜》重印出版。
原載《俞大猷年譜》前言
來源《泉山筆耕錄》
惠安文獻館一直專注於大惠安地方文獻徵集、整理、開發、研究工作,已形成和建立較為完整的本地區地方文獻收藏體系,保存並記錄下惠安完整的發展歷史進程!
關注本土文化,保護地方文獻;
在時光流逝中,一起留住鄉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