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選擇什麼學校,我建議每個家庭都應把「幸福感」作為最重要的衡量標準,因為無論決策過程採用多麼科學的方法,都不會有完美的學校,那就選一個孩子喜歡,父母認同其教育理念,全家人都覺得開心值得的學校吧。
文/ 林琳
編/ Ben
2019年11月,兒子小A 2歲5個月,我們接到學校邀請和孩子一起參加一年一度早餐會。每個家庭都要帶一份自製早餐來分享,為此我和小A一起烤了他最愛的海綿蛋糕。
小A在教室門口脫下外套、放地上折好塞入儲物格,拿出一雙乾淨的室內鞋,脫下球鞋迅速換上。拉起我的手說:「媽媽,我們進去吧。」進門後,他直接帶我來到洗手池,認真囑咐:「媽媽,我們要洗手,你用大人的洗手池,我用這個(迷你洗手池)。」他顯然非常熟悉教室的一切,洗完手後迅速找到碟子,開始挑選食物。
他的手已能很好地掌控食物夾:「媽媽,要用夾子,用手不衛生。」我們找到一張最低矮的桌子坐下,小A開心地享用美食,中間還幫我取碟子和餐具,照顧我吃飯,整個過程他看起來十分享受,自信、自在。
他的每個舉動和神態都在傳遞「我可以照顧自己,我也願意照顧他人」。這讓我想起幼兒園的教育理念「照顧自己,照顧他人,愛護環境」。好的教育就是這樣「潤物細無聲」吧。
在此7個月前,我們搬家來到幼兒園附近,上班通勤時間翻倍,家庭支出增多。但是經過近半年的信息搜索、篩選學校、參觀、申請和面試之後,我們認定「小屋」就是我們想要的學校!如今小A的狀態讓我更加肯定:我們當初擇校的決定是明智的!
「小屋」是一所美國蒙特梭利協會(AMS)國際會員學校。她由兩位媽媽於2012年創辦,一位是AMS認證教師和終身會員,擁有紐約大學早期兒童教育和特殊兒童教育的雙學位,另一位是從紐約帶著孩子移居北京的經濟學博士,在考察了多所知名幼兒園之後決定自己開一家蒙特梭利幼兒園。
這所學校經營近10年,依然十分低調小眾,園長和副園長做主執教老師,在家長中口碑很好。
入園5個月後,小A的手腦眼協調、邏輯思維、語言溝通和情緒控制能力都得到顯著提高。2歲6個月的他可以獨立專注地完成吃飯刷牙、穿脫衣鞋、換尿不溼、自己洗澡、塗護膚霜等工作,還願意嘗試家務,口頭禪是「我想幫忙!」出去玩時,他不再像以前只是觀察其他孩子,而是主動加入,交流自然。幼兒園的外籍學生接近一半,小A的中英文表達都有明顯進步。
成為小屋家長後,我們的生活也發生了改變。為了給孩子樹立榜樣,五音不全的我志願加入家長合唱團,小A知道後很為我感到驕傲。我和小A爸爸感嘆孩子上學後,做父母挑戰更多了,要不斷學習和自省,但是日子變得更豐富有趣了。一所好學校,會為一個家庭帶來積極改變。
回想起來,小A是從17個月時開始進入獨立意識蓬勃發展階段。一夜之間從人寵無害的天使寶寶變成「小型殺傷武器」,他強烈渴望獨立做所有事情,語言能力也發展的很快,可以應對吃飯、上廁所等基本需求,這些跡象讓我們感到他上幼兒園的時機已到。
如何找到合適的學校呢?我們把能看到的品質高的擇校書籍買回來研讀,同時搜集大量網絡信息,摸清北京國際幼兒園市場基本情況。然後,把擇校和家庭經濟承受力、發展需求進行匹配,按重要性排序。
首先,父母要明白自己孩子具備哪些特點,需要什麼樣的教育環境,同時還要理清自己的教育期待是什麼。2歲的小A精力旺盛,好奇心強,喜歡動手做各種工作,表達欲強,人生第一個叛逆期已到來,他需要一個能接收3歲以內孩子的幼兒園和專業的幼教老師來引導。
我們認為0-6歲的教育對人生影響至關重要,願意在這個階段做教育投資。同時希望孩子能在多元、開放、平等、包容的文化環境下成長,了解自己和世界,中英文都重要,長大後能向世界輸出「中國聲音」。綜合以上考慮,適合我們的是國際幼兒園。
其次,我認為選擇學校位置非常重要,在北京,學校-家庭-工作三者之間的距離必須進行理性計算,不然將極大降低生活質量。位置也決定一個家庭的生活方式和社交人群,這些都直接影響幸福感。接下來考慮學費,無需贅述,每個家庭都有自己的預算。
最後看幼兒園網評,向熟人打聽等,排除所有口碑不佳的學校。初篩完畢,我們選出30所值得探訪的學校,並按照我們看重因素的權重累加得分列出第一批探訪的10所學校。
接下來安排參觀,在這個過程中,放棄什麼,留下什麼,我們一直在做為難的決定。最大的感受是:探園的重點在於觀察平時不太容易看到的東西,比如教室裡的氛圍,學生和老師的狀態。一個好的教育環境一定是安靜、專注、平等、友好的,老師和學生都身心舒展。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排除掉以下幾類學校:一、老師對待孩子像媽媽和保姆,知識儲備少、缺乏專業性;二、教室混亂、學生不開心、不友好;三、教育理念和我們差異大;四、招生流程隨意混亂。
最終讓我們選擇小屋的正是這裡的老師和學生。第一次參觀,園長談到的幾個問題讓我們產生共鳴。比如,如何培養文化自信、內心強大的孩子;為什麼老師的角色是給予「職業的愛」,邊界在哪裡;
在多元的環境裡,如何尊重不同文化下的個體,為什麼不組織學生慶祝聖誕節;孩子幾歲入託的關鍵是家長「準備好了」等。我相信只有一個嚴肅進行深度思考的學校,才能培養出強大而豐富的靈魂。
進班觀察是某一天上午,我們被允許進入教室在不幹擾孩子的情況下觀察15分鐘。教室裡的孩子們專注地做自己的工作,比如搭積木,設計衣服,畫畫,做手工,練瑜伽等,有的剛進門,自己洗手擦手然後挑選工作。
有的孩子把東西弄灑了很懊惱,但是很快就能恢復平靜,請求幫助或等待,有的孩子會主動提出幫助,老師們在仔細觀察每個孩子,在必要時給予引導和幹預,安靜和諧,井然有序。
小A進入教室後,很快就被豐富的教具吸引,投入工作中,雖然還不熟悉教室的規則,但是在老師簡單引導下,他表現出接受規則的意願。面試結束後,我問小A:「你喜歡這裡麼?」他說:「喜歡」。那我們就等待錄取通知書吧!
不管選擇什麼學校,我建議每個家庭都應把「幸福感」作為最重要的衡量標準,因為無論決策過程採用多麼科學的方法,都不會有完美的學校,那就選一個孩子喜歡,父母認同其教育理念,全家人都覺得開心值得的學校吧。
北京國際幼兒園很多,魚龍混雜,教師流動率高,建議擇校不要盲目追求品牌、資質和規模,教育只能因地制宜,不能量化生產,最重要的永遠是「人」,是家長、孩子和老師。
在選擇學校之前,父母要理性地給每個擇校因素予以權衡,面臨選擇時,能迅速決斷,節省時間為孩子爭取更合適的機會。
作者:林琳,媒體人,關注幼兒教育、國際化教育,享受和孩子一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