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科能力是醫院之魂,是一家醫院競爭實力的核心和關鍵。臨床專科能力建設關乎醫院品牌塑造,是出成果、出人才、提髙技術水平的有效途徑。如何發揮自身優勢差異化發展?借力前行與自我培養如何協同?強勢專科怎樣帶動弱勢專科共同成長?如何藉助信息技術升級學科發展速度?
7月6日下午,第七屆中國市縣醫院論壇焦點論壇——「專科建設:鍛造醫院競爭力」如期召開,本次論壇由合富集團贊助,邀請了滕州市中心人民醫院院長楊瓊、中國醫藥大學兒童醫院院長傅雲慶、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院長蕭勝煌、高雄醫學大學董事會秘書蕭世槐、北京大學第一醫院院長劉新民、阜陽市人民醫院院長冉獻貴、興化市人民醫院院長張彤,他們分享了各自醫院的專科建設經驗。
滕州市中心人民醫院有77個臨床、醫技科室,省級臨床重點專科4個,市級醫藥衛生重點學科14個。近年來,醫院堅持「支持重點學科、強化中間學科、扶持薄弱學科」的學科發展理念,大力推進學科交叉融合,深化專科能力建設,加大學科建設的投入力度,積極鼓勵新技術引進、新業務開展,全面打造醫院優勢學科。
尤其在精準醫學的探索方面,醫院充分利用醫院轉化醫學實驗室平臺,開展基因檢測,逐步實現患者個體化精準治療,在消化、心腦血管、腫瘤、內分泌、傳染、遺傳等疾病診療方面,取得了階段性成果。同時,加強與國內外高水平轉化醫學平臺、機構的合作,建立以項目研究和關鍵技術突破為核心的實驗平臺,開展腫瘤早期診斷與靶向治療、幹細胞移植技術、臨床藥物應用指導及微生物快速檢測的轉化研究,推動臨床科研和患者精準化治療。
臺灣的中國醫藥大學兒童醫院近年來除了不斷擴充兒科病房和充實醫療設備之外,也積極培養優秀的兒科人才,並努力提升教學和研究水平。在不斷求新求進下,亞專科發展迅速,醫療團隊陣容強大,已經具備國際性的醫療水準。
例如,兩年前有個昆明42歲的女患者,心房破了兩個洞,傳統治療方法是介入治療,她曾去北京、上海、西安等大陸地區多家三甲醫院,卻都沒有個性化的治療方法,都需要做手術。後來,該患者來到臺灣中國醫藥大學治療,僅僅放了兩個封堵器就完成了治療,免去了手術之苦。尤其是在打麻藥的時候,一般都是給患者直接打麻藥,這樣患者會有7秒左右的疼痛感,而這位患者在臺灣,卻有幸使用了美國最先進的技術,用胰島素26號針打皮下,使患者一點疼痛都沒有。
中國臺灣地區的老齡化速度很快,65歲以上人口佔率1993年佔全部人口7%,2018年佔全部人口14%,預計2026年將佔全部人口20%,在老齡人中,有80%是慢性病患者。現實的衝擊,造成未來的不安,惡化臺灣的未來,為此,作為醫療機構,應重新定義老年人的健康。
為此,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建立了老年人照護體系,首先照顧人口從貧困失能老人擴展至健康、亞健康老人;其次照護範圍從失能者的長期照顧到食衣住行育樂養生各層面需求;再次照護核心應著重以老年衰弱症為導向的老人三段五級照護。此外,醫院視生命末期判斷及照護質量,對住院老人均做安寧緩和評估,對於生命末期預做準備,達到善終舒適的目地。
精細化醫療鏈首先是優化服務流程,具體表現在四個方面:一是準備階段,包括確定改造需求、取得改造共識、成立醫院流程再造改造項目小組、擬定改造計劃;二是評估階段,包括經營評估、顧客評估、組織評估、流程評估、信息評估;三是設計階段,包括流程設計、信息系統設計、組織設計;四是建置階段,包括成立流程工作小組、擬定變革計劃、執行與檢討。
優化流程的重點是捨棄對醫院、或患者沒有幫助的任何浪費步驟,特別是醫院要做、患者卻不在乎、也不花時間或錢去買的服務。可以說,流程是醫院的不敗關鍵,也是精細化管理與醫療服務質量的基石,流程優化只是所有增進醫療質量的一種方法,一切是為了轉型,讓醫院更快、更好、更有價值。
在北京大學第一醫院(簡稱「北大醫院」)第一住院部院內佇立著一座仿古希臘小建築叫「水準原點」,是一座由花崗巖砌成的小石屋,曾是計算測量北京地區乃至整個華北地區海拔高度最原始的基準點。1915年,它與北大醫院同時誕生。它是昭示醫院文化精髓和內涵的最佳載體,是新一代北大醫院人不懈追求的目標。
北大醫院的學科建設以「引領」為目標,努力做到方向引領、行業規範、創新轉化,為此,北大醫院從三個方面入手,一是優勢學科做強做大,潛力學科做優做特,補齊支撐學科短板,梳理學科特點,以國際高峰為標尺,以自身問題為導向;二是實現學科交叉融合,引入跨領域團隊,強力推進協同發展,通過北大臨床醫學+X,聯合攻關解決臨床醫學重大問題,同時院內融合,優化疾病專科體系;三是主動布局,積極發展前沿和新興學科及研究領域,例如以人工智慧、健康醫療大數據、多組學、分子影像學為抓手的精準醫學研究、移動醫療、幹細胞研究等。
安徽省阜陽市人民醫院是國家級愛嬰醫院、國家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基地、國家醫師資格考試實踐技能考試基地、國家高級腦卒中篩查與防治基地,曾被評為國家衛健委改善醫療服務示範醫院。2018年門、急診服務150.36萬人次;出院9.64萬人次;全年完成手術41442臺次;其中III、IV類手術佔68.1%;平均住院日9.0天。
醫院近年來堅持學科分層次遞進發展,建立國家級、省級、市級重點學科建設規劃,針對不同學科設立不同層次發展目標,在人才、設備、資金等方面給與相應政策支持。以重點學科為龍頭,充分發揮重點學科的帶動輻射作用。為了建設優勢學科群,醫院以疾病診治鏈為紐帶,整合優勢資源,開設多學科門診,建立腫瘤、胸痛等十多個MDT,實現個性化診療和協同診療。
興化市人民醫院編制床位數1500張;年門診量80萬餘人次,年入院5萬餘人次;年手術1.87餘萬例的三級乙等醫院,綜合實力位列2018年中國縣級醫院百強榜第35位,47個臨床專科中,1個省級重點專科建設單位,11個地市級重點專科。心內科、骨科、消化科、神經外科、泌尿外科、普外科、腫瘤科,7個專科進入全國縣級醫院專科排名前30強。
在學科建設方面,醫院加強國際交流合作,引進新技術、新項目,積極構建醫聯體和診療中心,搭建學科發展平臺,重視臨床專科化建設,通過「科-科」合作 院士、教授工作室建立,提升學科水平,大力發展MDT建設,形成特色專病學科;在人才建設方面,醫院總體思路是「請進來、走出去」,以「不為我所有,但為我所用」的理念,引進兼職專家,對於可遇不可求的人才,引一人建一科。通過學科人才的雙輪驅動,醫院已初步實現了「興化患者興化治,疑難雜症不出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