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情的四川隊球迷。 本文圖片由 塗新 錢晞 攝
女球迷助陣。
球迷為哈達迪加油。
比賽現場。
球迷振臂加油。
哈達迪和家人。
□本報記者 黃裡 錢晞
2月23日上午,成都小雨。四川省體育館門前排起了購票長隊,為了搶一張周五四川金強籃球隊(以下簡稱「四川隊」)與新疆隊比賽的入場券。這是2015-2016賽季CBA聯賽半決賽的一場,四川隊通往總冠軍賽場的第一波,把球迷的熱情「火上澆油」。
其實,熱情從去年11月1日晚就開啟了。賽季首場,四川隊狂灌131分,大勝對手,球隊在CBA歷史上,首次獲得揭幕戰勝利。而因為籃球,2015年到2016年,原本在明星演唱會時才會「爆棚」的四川省體育館迎來了別樣的春天——重要籃球賽打擁堂,一票難求。
熱,成了四川籃球的關鍵詞。
你看的是球藝,我追的是熱鬧
「有多餘的票嗎?」這是本賽季省體育館外出現頻率最高的一句話。自上世紀末全興足球時代之後,成都球市的「盛況」又回來了。
1月27日晚10點,準備乘地鐵一號線回家的左莉被省體育館出來的人流阻攔在地鐵售票口。「這個時間,地鐵哪來的這麼多人?」「是籃球賽結束了。」朋友有點內行地說。
這晚,廣東隊與四川隊展開激戰,省體育館9000個座位座無虛席,其中很多女球迷,而廣東隊球星易建聯則成為全場焦點。雖然廣東隊沒能戰勝四川隊,但這並不妨礙女球迷珈雯在朋友圈曬圖,她留言:「勝負很重要嗎,關鍵是好看,是氣質好不好。」對於珈雯來說,追球星勝過對籃球本身的熱愛。
有「假」球迷就有真球迷。2012-2013賽季,四川隊進入CBA,羅強買了四川隊比賽6000多元錢的套票,準備一飽眼福。但是,僅僅看了兩場後,就情緒低落:「一直輸,看得難受,就不想去了。」但本賽季,羅強抱著「再也不到現場看四川籃球」的「誓言」,一直堅持到了季後賽也沒進過省體育館。但四川隊一勝再勝,2月23日,他終於忍不住要去現場看球。「但沒想到26日周五半決賽第一場的票已經沒有了!」從對四川隊失利的失望,到現在一票難求,這樣的轉變讓羅強有點「暈」了。
18歲的吳文昊也是球隊的超級「粉絲」,甚至想從「粉絲」變成球員。2010年,當吳文昊知道中國有自己的籃球聯賽、四川有金強隊時,狂熱地喜歡上了籃球。後來,當四川贏了江蘇隊,升級CBA後的第二天,吳文昊就購買了全套裝備,認認真真地打起了籃球。「今年高中畢業,我要報成都體育學院,學與籃球有關的專業,爭取能打正式的比賽。」
球迷的熱情也讓「黃牛黨」重出江湖。「我去省體育館門口買周五的比賽票,窗口全部賣完,連樓廂一張票都沒有了。但是,省體育館門口至少有10個以上的『黃牛』,每人手上有一摞票。」球迷黎峰告訴記者。趕著四川隊賽季最後的時段,以倒票為生的「黃牛」也找回了多年沒有的賺錢機遇。
自帶人氣的MVP
球星,是籃球隊能否取勝的關鍵因素之一。同樣,他們往往比籃球本身更讓球迷關注。
2月17日下午5點,吳文昊準時來到四川隊球星哈達迪在成都人民南路附近的公寓門口,這時,已經有十來個球迷在這裡聚集。半小時後,當哈達迪出門乘車前往賽場時,他趁機讓偶像在自己帶來的球衣上簽了名,同時合影留念。
這個賽季四川隊所有的主場比賽,吳文昊都會從溫江趕過來準時守候。「我就是專門來看哈達迪的,我希望他能夠打好,然後我們就可以一起對他說——『你是我們的MVP』(最有價值球員)。」
四川隊三名外援中的「關鍵先生」是來自伊朗的哈達迪。而他本人,極大地帶動了球隊人氣。哈達迪打比賽常常自帶親友團。客場比賽,他總要多訂幾張機票,要帶著母親和弟弟一起去給四川隊加油鼓勁。當他帶著媽媽去客場看比賽的時候,總會把自己頭等艙的座位讓給母親,自己去擠經濟艙,而且常常直接給記者提要求:「嗨,你能不能幫我拍幾張照片?我家裡人都在裡面看比賽,我想要幾張他們在看比賽的照片。」
不光自帶「粉絲」湊人氣,哈達迪更是一個超級敬業的球員,本賽季只要主場比賽結束之後,他總喜歡走在四川隊的媒體工作間觀看其他球隊的比賽情況。他還特別在意大家對他的看法,與媒體記者交流,收集他的「人氣指數」。有一次在媒體工作間,看到一名記者的電腦桌面是該記者與斯諾克冠軍奧沙利文的合影時,哈達迪開著玩笑生氣地說:「你為什麼不用我們倆的合影當桌面?」然後他「逼」著記者與他拍了一張合影,看見記者把桌面換成了自己之後,才滿意地離開。
除了外援,本賽季加入四川隊的孟達同樣受到球迷的關注。他飄逸的球風、精準的三分以及獨特的髮型都深受球迷喜歡。在江蘇隊打球時,孟達就收穫了「髮型帝」的美譽,小辮一度成為孟達的標誌性髮型。在獲悉他要加盟四川隊後,一位江蘇球迷不無遺憾地在貼吧裡說:「我什麼也不說了,只希望四川隊不要讓他剪掉長發。」在省體育館,孟達依然是球員中髮型獨特的一位,也最有識別度。當然,球迷喜歡他還因為他是很多球員的榜樣——他利用業餘時間完成了體育運動系的碩士研究生課程。
音樂為籃球「助攻」
籃球之所以充滿魅力,除了扣人心弦的比賽之外,連現場的音樂都會產生神奇的「助攻」效果。
美國的麥克·哈裡斯曾與姚明共同效力於NBA火箭隊。他是個講究打球環境的球員,非常在意現場的音樂。每場比賽前,哈裡斯除了準備球衣、球鞋外,必備的還有一個IPAD。主場賽前練習時,他會把IPAD交給現場主持人李松,讓他照單播放。「基本上都是黑人音樂、民謠之類的,他喜歡沉浸在家鄉的音樂中熱身,因為這些音樂一直伴隨著他成長。」
儘管中國籃協有一套現場音樂資料,李松仍然準備了自己的音樂。「籃球這種快節奏的運動,很需要音樂來鼓舞士氣。」每場比賽中,他的電腦上有四個音樂播放軟體是打開狀態,要根據場上不同的情況變換不同的音樂。比如,當客隊罰籃不進時,他最喜歡放的音樂是歌曲《咱們屯裡的人》,有時又會是一段「烏鴉飛過,羽翼輕微拍打的聲音」,都有點嘲笑的意思,當然,這樣的戲謔在籃球比賽中是允許的。他進入籃球圈已經有15年,他那渾厚的男聲也是省體育館的特色之一。「防守、防守……」,當客隊進攻時,全場球迷都會跟著他一起高聲提醒四川隊。
李松把自己這個角色的定位看得非常重要,在他看來,能到體育館看球的球迷畢竟是少數,更多人只能在電視機前和網絡上看,他怎樣解說,放什麼樣的音樂通過轉播傳到千家萬戶,才能影響更多的球迷。
「希望金強能打入總決賽。我也準備說服家裡,搬到成都來住。見證一個冠軍在成都產生!」目前家住雲南曲靖的李松信心滿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