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跟大家討論一個嚴肅性的科學話題,假設全球的海平面上漲75米,會對人類造成什麼樣的影響?首先我可以肯定的告訴大家,就算你住100層樓都不安全了。
儘管這個話題十分可笑,但請大家不要認為這僅僅是個假設,甚至覺得荒唐愚蠢至極。如果你看完了這篇文章,你很可能就笑不出來了。
那麼問題來了,什麼情況下才能讓這個假設成立?什麼情況下才能導致全球海平面上漲75米高呢?
答案是:南極洲大陸加北極圈格陵蘭島的所有冰川融化消失,地球上的海平面將會上漲230英尺(70米),如果全球的所有冰川融化,海平面將會上漲到250英尺(75米),這僅僅是科學家的保守理論性預測數字,如果實際發生的話可能還要嚴重。
南極大陸跟格陵蘭的固體淡水資源大約霸佔了全世界淡水總量的95%以上,僅南極大陸的單個佔有量就超過了90%。如此龐大的淡水資源,一旦全部融化聚入四大洋,其結果可想而知。
當然測量的數字結果是建立在科學手段的基礎上,科學家通過對這兩個大型冰川使用飛機雷射測量技術進行幾百次的測量得出的結論,首先測量出冰川的相近體積,然後用融化後水的體積除以地球海洋的相近表面面積得來的。
我們再回到上面的那個假設性問題上,現在大家是不是覺得這個假設符合科學邏輯呢?大家會不會說,能讓這兩個大型冰川全部融化,除非地球爆炸,否則就是杞人憂天滿嘴放炮。
沒錯,大家說到點子上了,但只說對了一部分。「地球爆炸」的理論實際上早就存在了,在一定意義上講這已經超越了理論推斷的範疇,現實中其實「地球爆炸」的導火索早就被我們人類自己給點燃了,只不過這個導火索確實有點長燃燒的有點慢而已。
近100年中,科學家從未停止過對地球兩極的科學監測,無數的監測數據證明,大量的冰川確實從地球上正在快速的消失,直到今天為止消失的速度還在加快中。
是什麼原因導致冰川快速消失呢?
按照我們的常識來分析,能讓冰融化的動力就是熱能量,而產生熱能量的來源就是環境的溫度升高。如果不是地球環境的溫度升高所致,還能受哪些因素的影響呢?
毫無疑問罪魁禍首就是全球氣候變暖溫度升高所致。
德國波茨坦氣象學家拉姆斯託夫使用計算機製作的氣候模型預測出,本世紀末全球氣溫預計會上升3-5攝氏度,千萬可別小看了這幾個數字,否則全球將會有數億人流離顛沛,有數十萬種生物遭到滅絕,可能看上去上升的幅度不大,其實所造成的後果及影響相當的嚴重。另外還有一個預測數字會更讓人害怕,預計2100年底,全球海平面將上升4-6英尺(最高1.8米)。
屆時,全世界的海濱城市無疑可能都會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尤其是一些三角洲平原地帶,大量的農田和城市設施被海水淹沒毀壞,很多的淡水資源被海水汙染覆蓋,大量的淡水生物因此遭遇毀滅。
現在看來問題變得非常嚴重了,那麼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了地球的溫度升高呢?
那就是溫室效應造成的惡果,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超出正常水準,我們知道二氧化碳是一種吸熱氣體,適當的濃度標準可以保護地球溫度適宜居中,當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氣體含量越來越高時,我們的地球就像被罩上了一個保溫塑料大棚,地球所吸收的多餘熱量就無法透過這個大棚散射出去,從而導致大氣溫度升高。
塑料大棚的原理其實就是溫室效應最好的說明,棚內的溫度高於外界溫度很多,這就和我們把地球大氣層比作是塑料大棚一樣,大氣層內溫度會隨著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而增高,無論地球溫度升高多少,很難透過大棚將熱量反射到地球外面。
地球吸收了不該吸收的額外熱能,就會發生不該發生的災難,地球上的生物會首先因此受到傷害,最顯著的效果當然是兩極的冰川,快速融化就成了未來地球的趨勢。
那麼這些該死的溫室氣體又是從哪裡來的呢?
這些該死的溫室氣體其實還是跟我們自己相關,如果說溫室氣體是引發「地球爆炸」的導火索,那麼我們人類自己就是點燃這個導火索的罪魁禍首,人類大量使用石化燃料,造成了大氣環境汙染溫室氣體超標。
科學家通過對大氣的多渠道監測,得出了重要的科學結論,當前的溫室氣體排放水平要比過去100萬年中的任何時候都要多,僅僅比100年前的水平至少增加了30%的量甚至更多。
根據一些權威科學家的預測,隨著未來人口的快速增長,未來幾百年內二氧化碳含量的增長將會達到現在水平的4倍,一旦大氣中二氧化碳分子含量達到了每100萬分之1000個的水準時,就意味著地球上的所有冰川全部融化完畢,屆時海平面的高度狀態也就達到了5000萬年前的水平。
5000萬年前是一個什麼樣的水平呢?
那是一個地球上沒有寒冷的時期,無論是兩極還是其它地區,到處都被溫暖溼熱的氣候所覆蓋,那時的海平面高度就是在現在的水平上增高75米(250英尺)的高度值。直到最近7萬年前開始的小冰河期,地球的兩極才開始冷凍結冰,海平面逐漸下降到當前的水平。
如果按照現有的數據和實際情況放任不管的話,要讓地球上所有的冰川全部融化需要多長時間呢?
科學家預測用不了1000年,在人類強大的幹預能力面前,或許只需要300-500年甚至更短,一旦全球的冰川融化,海平面將會上升到250英尺(75米)的水平。
現在你還覺得我是在滿嘴放炮地忽悠大家嗎?也許你會說,地球溫度升高不是一躍而就的,兩極的冰川也不是我這輩子就能融化完的,75米高的海平面更不是說來就來的,我活著怎麼舒服怎麼做,管它呢!
這樣的說法不是沒有道理,但我們暫且先遵循"一代不管三代之外事"的原則,遠了不說先說說近的,說說這個世紀末的事情,也就是2100年底,你千萬別說跟你無關,至少你的下2代會受到決定性的影響。
按照拉姆斯託夫氣候模型的預測結論,全世界海平面本世紀末將上升4-6英尺的幅度,屆時全世界靠海岸線附近的土地和城市都會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
美國弗羅裡達州的邁阿密和路易斯安納州的紐奧良將會成為世界上最大的2個水上城市,亞洲不發達國家孟加拉國將會失去大面積的農業良田,歐洲荷蘭的大部分地區都處於海平面以下,如果不建造大壩攔截的話,大部分土地都會被海水淹沒。
以上是列舉的幾個個例,其實還會有很多的沿海土地消失,排除漲潮的影響,一旦發生颱風大片的良田和城市設施就會被毀壞。這還僅僅是海平面上漲4-6英尺的影響結果,如果海平面上升到75米的水平會怎樣呢?
問題老大了,大半個歐洲將會從地圖上消失,德國的柏林將會成為一個水上海濱城市,巴黎、倫敦等大城市毫無例外的都不見了,露在水面上的只有一些地標性的高層建築。
亞洲海岸線水平較低的國家,如孟加拉、印度大面積土地在地圖上被抹去,我國的珠三角、長三角及黃河三角洲等平原地區也會被海水不同程度的淹沒,日本本土恐怕會變成了一些小島。
美國的紐約大部分城市都進入了水底,水面上的自由女神將會露出一個腦袋和一隻胳膊舉著火把,曼哈頓區只能看到一些地標性建築的上頂。舊金山灣的面積將大約擴大30-50%,紐奧良和邁阿密會沉在水底幾十米深的地方。
人類在這些大規模的災難面前難道就沒有一點好辦法嗎?
以當前海平面上升的幅度來看,對一些適合應對的地區採取防禦措施還是有不錯的效果,人類除了積極地建造海岸防波堤外,當然還要重新定義城市的建造選址和規劃設計。如果未來海平面上升速度加快,超出了人類防禦的能力,那麼毫無疑問人類所面臨的問題就是退避三舍之外。
我們當前還有一個更好的辦法,就是儘量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減緩海平面上升的速度,等到有了更清潔的替代能源出現,或許溫室氣體的排放水平一直保持當前的水平,那對於人類而言也是個巨大的進步。
當然,未來的居住環境很可能會發生跟現在截然不同的變化,比如會出現規模龐大的水上城市,顧名思義就是將家園建造在水上,就算海平面上升到10000米也不會對人類和建築造成影響,可能那時人類就會完全生活在水上了,人類會因為爭奪陸地發生戰爭。
文章結束了,大家還覺得小編我是在胡說八道嗎?沿海地區的朋友們,你們是打算買100層以上的房子呢還是要逃離海岸線呢?喜歡的趕快關注,閱讀地球百科故事會帳號下的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