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苔撐起的一片綠意(半日閒譚)

2020-12-25 人民日報

  春日,人們的視野裡總是萬物蔥綠,百花次第開放,一派生機勃勃。

  百花繁,萬花燦,唯有苔草很少被人提及,因為它實在微小,可以說是微不足道。我卻驚訝於這細小低微的青青苔草,它沒有茂林的碩大氣象,也沒有百花的美妙身姿,只是靜靜地躲藏在不容易被人注視的角落裡。但她依然有著茂林一般的風情、百花一樣的美麗。

  我非常喜歡清代詩人袁枚那首《苔》詩:「白日不到處,青春恰自來。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詩人筆下的青苔生長環境是很惡劣的,可它依然長出綠意來,展現出自己的青春。青春從何處來?它從苔草旺盛的生命力中來,它憑著堅強的活力,衝破困境,煥發青春的光彩。苔草是不會開花的,但她「也學牡丹開」,既是謙遜,也是驕傲。她雖然如此弱不禁風,卻憑著自身的自強不息,爭得和百花一樣的開放權利,春光離不開她們不斷地點綴,才顯得如此春意盎然。

  江南民間有句諺語:「三月青苔露綠頭,四月青苔綠滿河」。

  在我的印象裡,春風拂面,青苔們趴在殘舊的瓦片上,粘在厚重的磚頭間,爬上高高的牆頭上,附在蒼老的樹幹中,布滿在瘦硬的巖石上,從故鄉街上的青石板夾縫中撐出綠意,寫出一個又一個方正的「回」字。不遠處的春江,「江水綠如藍」,這是青苔的大寫意、大手筆。

  在鄉間的古樓裡,當青苔從不遠處的山坡上,開始隨著春風波動、蔓延時,門前的臺階也變綠了,古樓便春光融融,於是陋室不陋。

  此時,只要你細心觀察,就會發現這些微不足道的青苔,竟是如此有氣勢。她們都是一根連著十根,十根連著百根,連綿起伏,漸成氣象。無論是斷牆殘垣,還是懸崖絕壁之上,其它植物都無法落腳,唯有青苔從牆縫裡、石縫隙中奮力拱出,四處蔓延著綠意,在蕩漾的春風中記錄著比石頭還硬的倔強。

  小時候,我的家鄉,每年春日,也就是春雨即將來臨之前,父親總要爬上古樓,上屋頂清理蓋瓦,家鄉人稱之「拾漏」。他總是弓著腰,小心翼翼地翻起一片片布滿青苔的瓦,或剝下苔綠,或扯下苔絲,或拔出瓦溝中的苔草……然後裝進一個藍色的布袋裡。他從木梯上退下來後,便徑直去後花園,從布袋裡掏出一撮撮、一把把的青苔,或填於蘭花盆,或黏附於梅花樹幹上,或塞進乾枯的羅漢松那一個個細小的木洞穴中……父親說,青苔也有一些詩意的名字,她叫綺線,也稱呼為綠衣元寶,百花有青苔襯託,人世間才會春色滿園。

  在歲月的戲臺上,青苔似乎錯過了《詩經》,卻趕上了唐詩宋詞的好時光,也融進了明清紛繁的花事。在詩意的年代,青苔倍加受人珍愛,「應憐屐齒印蒼苔」,園子的主人因怕滿地青苔被人踐踏,所以閉門謝客。但有時也夾雜著幾分蒼涼和悽美,「小庭春老,碧砌紅萱草」,青苔似乎總是見不到陽光,只在悽悽慘慘中頑強地生長著。

  真正懂得青苔心意之人,應是清代的袁枚先生。他知青苔的氣質風度,不流俗、不諂媚、不張揚,卻志向遠大,生機勃勃,寓微小於浩蕩之中。青苔的生存環境,雖然是「白日不到處」,卻是歷盡千磨萬難而來,以堅忍自持的。

  所以,中國人很喜歡把青苔之綠意融入古畫中,使其詩意更加飛揚。最早是「元四家」,後有沈周、唐伯虎、徐渭、程嘉燧、漸江、查士標等。到了清代,苔草在中國畫中出現的頻次漸多,隨心所欲,恣意點苔,筆情墨趣,已臻成熟。尤其是「揚州八怪」中的金農,其畫梅善於在粗幹上以濃墨點苔,使梅花顯得氣韻非凡,雖蒼老而生機勃發。青苔雖然微小,卻點綴出他畫中的春色;雖然微不足道,卻烘託出畫中梅花的冰光雪影。他深愛著「苔花如米小」的氣質,把自己也取名為「小善庵主」「如來最小者」,可謂青苔知己也。

  我是江南人,深愛著門前殘牆上的青苔,綠意由她而生。青苔的綠痕從牆根開始,一直蔓延到牆頂上。春光總是被那些搖曳的蘆草佔盡,她卻自有一番風情。

  她們總是滿腔熱情地在你回鄉的青石板石縫裡,撐起一些綠意,讓你享受著「春滿大地」的時光。也許你腳踏在其身上,目光卻關注著斜枝的桃花,或是牆頭上的蘆葦花。

  她們總是那個恬靜的俏模樣,悄無聲息地吐著綠,伸展著,變幻著。一點點,一叢叢,哧哧地笑著。

  此時,如果你沒有見青苔,一定是遺憾的;沒有青苔的世界,也是寂寞的。

相關焦點

  • 尋一方小院,得半日之閒,可抵十年塵夢
    只想找個清淨的小院, 得半日之閒,可抵十年塵夢。 只求在這一片寧靜的小天地, 能夠拋開所有煩惱的思緒, 用心感受自然的魅力和生命的意義。
  • 又得浮生半日閒
    「又得浮生半日閒」,李渉這樣的詩句總是讓人有一份怦然心動,給了我們另一種閒適生活的可能。    這是詩人題在牆壁上的自嘲詩。李涉雖有才華,卻不被朝廷所容。他自號清溪子,是河南洛陽人。早年躲避戰亂,一直客居南方,隱居在廬山香爐峰下,後來才出山。詩人在唐憲宗時被貶謫為陝川司倉參軍,文宗時應召為太學博士,世稱"李博士"。
  • 青松的情懷(半日閒譚)
    它永遠是那麼綠意蔥蘢、生機盎然,是世間永恆的綠色使者,所以,人們都喜歡稱它為勁松、翠松。墨色的枝丫縱橫交錯,雖經磨歷劫、傷痕累累,卻依然頑強地支撐著一頂頂「公」字的松毛帽子,或大或小,一直保持著一種正色莊重的模樣。松濤似海浪一般奔騰,根根條條的龍鱗虯枝錚錚作響,發出一波又一波極有韻律的聲音。
  • 美文丨偷得浮生半日閒
    因過竹院逢僧話,偷得浮生半日閒。」一句「偷得浮生半日閒」,道盡了人世滄桑,揭示了人生哲理。 閒情逸緻,是一種詩意的生活。記得2007年全國高考作文題為《詩意的棲居》,曾引發許多人對高生活質量的討論。隨後,網絡上出現了音樂人高曉松關於「詩和遠方」的「高論」。
  • 詩詞:得半日之閒,可抵十年塵夢
    《小窗幽記》中說:少年人要心忙,忙則攝浮氣;老年人要心閒,閒則樂餘年。生活繁忙,我們無可避免,但心態一定要輕閒。這一份「閒」,是繁瑣日常中的點滴歡喜,也是心情的寧靜閒適。行走於世間,忙不如閒,紅塵紛擾,不如偷得一點「閒」,一顆閒心,處處皆風景新年都未有芳華,二月初驚見草芽。 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唐·韓愈《春雪》都說春天是萬物復甦的季節,但北方的春天卻來得有些晚,直到二月才有草芽冒出,而春風依然不減寒冬的冷意,將白雪灑滿人世間。
  • 又得浮生半日閒:沒事兒給自己找點兒樂兒
    不知從何時起,現在的人都變得很忙很忙,不知道他們在忙什麼,一天到晚像一個不停轉的陀螺。仿佛連休息的時間都沒了。可這樣的生活,真的是大家想要的生活嗎?忙碌的生活讓我們少了休息的時間,讓我們少了娛樂的時間,讓我們少了陪伴家人的時間。
  • 青苔明月多閒地,比屋疲人無處居——白居易詩《兩朱閣》英譯賞析
    白居易詩《兩朱閣》英譯賞析兩朱閣-刺佛寺浸多也兩朱閣,南北相對起。借問何人家,貞元雙帝子。帝子吹簫雙得仙,五雲飄颻飛上天。第宅亭臺不將去,化為佛寺在人間。妝閣伎樓何寂靜,柳似舞腰池似鏡。花落黃昏悄悄時,不聞歌吹聞鐘磬。寺門敕榜金字書,尼院佛庭寬有餘。
  • 「偷得浮生半日閒」,對每一句詩的感悟凝練也是一種修行
    因過竹院逢僧話,又得浮生半日閒。李涉《題鶴林寺僧舍》人生一場大夢,世間幾度秋涼。一句"浮生半日閒"道盡了人世滄桑事,也點醒了世俗混沌人。在這匆忙行走的人間,能有幾個人有時間有心情反思人生呢?除非機緣巧合,得遇名士指點,或可從中體悟生命的剎那與悲歡。"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 古詩《閒居初夏午睡起》偷得浮生半日閒的生活,詩人也是樂在其中
    「閒倚胡床,庾公樓外峰千朵。與誰同坐。明月清風我。 」————《點絳唇·閒倚胡床》閒來無事倚靠著胡床,從庾公的窗戶向外望去,只見群峰如千朵鮮花開放。與誰一同坐下?清風、明月、我。「官身幾日閒,世事何時足。
  • 大明宮送你「浮生半日閒」!
    BACK TO SCHOOL SEASON開學季 神獸歸位 家長福利大明宮送你浮生半日閒2020年9月1日至2020年9月30日大明宮國家遺址公園精心準備了「開學優惠典禮」讓無論是來自外地還是本地的家長們都能在丹桂香飄送爽的遺址公園裡「偷得浮生半日閒」神獸守則
  • 尋一間民宿 在五一假期裡「偷得浮生半日閒」
    筆者給你支個招,現在正是最美的人間四月天,百花盛開、草長鶯飛,不如來桐鄉的民宿中,偷得浮生半日閒吧!  在桐鄉,在烏鎮,找間精緻的民宿住上幾日,看天高雲淡,品瓜果清甜,靜享自在悠然的美麗時光。記者了解到我市的民宿預定正在火爆進行中,部分民宿已一床難求。  打開桐鄉地圖,把這裡的民宿在地圖上標註並連接起來,你就會發現一個很有趣的現象,桐鄉的民宿基本上是連片成圈的。
  • 神獸歸位 家長福利 大明宮送你「浮生半日閒」
    神獸歸位 家長福利大明宮送你浮生半日閒晴空下的丹鳳門大明宮國家遺址公園精心準備了「開學優惠典禮」讓無論是來自外地還是本地的家長們都能在丹桂香飄送爽的遺址公園裡「偷得浮生半日閒
  • 櫻花時節(半日閒譚)
    帶著一份憐恤,從地上隨手拾起一片花瓣置於掌心,手中的花瓣就像是被折斷的蝴蝶的翅膀,在微風中的顫動恰如斷翅後隱隱作痛時的掙扎。倘若花樹密集,規模盛大,那就是另一番景象了。  我記得第一次看櫻花看的就是一片花海,近千株櫻花競相綻放,花朵密密匝匝,遠看層層疊疊,亭亭如蓋。白的如雪堆枝條,粉的似落霞滿天。這般情景,才讓人真正體會到什麼是目不暇接。
  • 雲遊鹹寧 | 偷得浮生半日閒,香城泉都泡溫泉
    雲遊鹹寧 | 偷得浮生半日閒,香城泉都泡溫泉 2020-02-27 09: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你雖讀過經典詩句「偷得浮生半日閒」,但你真的懂得其中意思嗎
    相信很多人都會有過這樣的感受,對於幹什麼都提不起興趣來。就算是拿起手機玩個遊戲,也只不過是勉強支撐,越玩覺得越沒有意思。但是又想到這虛度的時光,心中又有幾分不忍。由此人的內心更加的難受,這休息的日子比上班兒還累。
  • 李渉的這句詩,偷得浮生半日閒,「偷」可以換成「又」嗎?
    「偷得浮生半日閒」和「又得浮生半日閒」,您覺得哪個更好?這句話,出自唐朝詩人李渉寫的七絕《題鶴林寺僧舍》。因過竹院逢僧話,偷得浮生半日閒。用「偷」還是用「又」,歷來有爭議。到底有什麼樣的爭議,我們先來讀一讀這首詩。
  • 靜坐一爐香,偷得浮生半日閒
    「偷得浮生半日閒」,句出唐代詩人李涉《題鶴林寺僧舍》,詩詞一般,卻因名句點睛流傳千古,一個「偷」字用得最妙,世事紛擾,清閒難得,竟覺得是偷來的。 有約不來過夜半 閒敲棋子落燈花 這是清閒
  • 「偷得浮生半日閒」盛讚高僧,高手顛倒下詩句順序,卻令高僧羞怒
    唐代詩人李涉曾以「偷得浮生半日閒」來讚譽一位得道高僧,於紛擾塵世之間偷取片刻的安寧,這與蘇軾的境界頗為相致。《題鶴林寺僧舍》唐·李涉終日昏昏醉夢間,忽聞春盡強登山。因過竹院逢僧話,偷得浮生半日閒。「偷得浮生半日閒」,既是李涉對自己於慘澹現實之中苦中作樂、處變不驚的總結,又是對高僧一生遠離是非、早已大徹大悟狀態的讚美。他只得半日之閒,而高僧卻是一生閒適。更何況,李涉從「昏昏醉夢」到「浮生半日閒」完成的巨大轉變,主要原因是「逢僧話」,這正是他所嚮往的生活,同時也是他可遇而不可求的一種人生。
  • 如花似玉班尼蛋,偷得浮生半日閒……
    因過竹院逢僧話,偷得浮生半日閒。」這首詩寫於鎮江鶴林寺的牆壁上。描述了作者路過竹林寺(鶴林寺以前叫竹林寺)時遇見一僧人,交流對話中悟得了一種自然自道的人生道理,且得到忙碌中的休閒時光。忽然也感覺到了那種輕快的愉悅,似乎我們也身在竹林山間。
  • 一本書,一杯普洱茶,偷得浮生半日閒
    難道孩子去了爺爺家,可以坐在陽臺,曬曬太陽,看看書,再沏上一杯普洱茶,那真是偷得浮生半日閒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