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季是流感等呼吸道傳染病的高發季節。據了解,全球每年約10億人感染流感,其中29萬~65萬人死亡。目前,我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已進入常態化階段,要警惕新冠肺炎與流感的疊加風險。
加強自我鑑別及防護
到了秋冬季以後,呼吸系統疾病高發,從流感、感冒和新冠肺炎這幾種疾病的臨床表現來看,確實比較難區分。流感全身症狀比較重,上呼吸道卡他症狀輕(臨床上常見症狀,包括咳嗽、流涕、打噴嚏、鼻塞等症狀)。普通感冒的症狀則正好相反,普通感冒基本不發燒,或者只有很低的溫度,但上呼吸道卡他症狀重。
而新冠肺炎則很特殊,大家對新冠肺炎的認知比較少。因此我們還是要注重流行病學接觸情況的了解或調查。對公眾來講,在流感季節,要做好個人防護,儘量減少跟可能發熱的患者接觸,比如一些疑似的有症狀的人,包括一些有暴露史人群的接觸,減少接觸的風險和得病的風險,如果發燒一定要去醫院發燒門診。
普通感冒就要對症用藥了。像一般的普通感冒,主要是上呼吸道卡他症狀嚴重,針對這些症狀就可以用一些複方藥,既可以緩解打噴嚏流鼻涕,也可以減輕咳嗽和嗓子疼,像泰諾,同時需要多休息,多喝水,保持空氣流通。針對老人、孕婦這樣的特殊人群,在醫生指導下可以安全服用該藥物。也可以加一些常用的中藥感冒藥,對症治療。如果咳嗽症狀重,上呼吸道卡他症狀不明顯,這時候可以只用一些複方糖漿,用於止咳祛痰,緩解不適。
咳嗽頻發,需對症用藥
咳嗽在秋冬季就更多見了,包括換季易復發或加重的慢性呼吸道疾病。引起咳嗽的原因有兩種,一種是感染引起的,另一種是非感染因素引起的。比如一些病毒、細菌都有可能引起感染,而秋冬季冷熱空氣的刺激則會引起非感染性咳嗽。咳嗽根據發病時間來劃分,小於3周的咳嗽叫急性咳嗽,一般都是急性的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如果超過8周的咳嗽,就是一個相對慢性的咳嗽。另外咳嗽也可以從症狀上進行區分,有痰的叫溼咳,沒痰是乾咳。咳嗽到底該不該治療,大家有很多誤區,比如不合理使用抗菌藥物,或是久咳不治。如果咳嗽老是遷延不愈,可能會產生其他問題,影響生活質量。
應對咳嗽,需要查明原因,正確應對,對症治療咳嗽症狀。對於市面上諸多鎮咳祛痰藥物,選用時要注意成分,比如像右美沙芬,是一種中樞鎮咳藥物成分,起效快,無成癮性。還有一些祛痰藥,像愈創甘油醚,可以使痰減少,降低痰的黏稠度,使痰容易排出。痰排出了,咳嗽也就會減輕,現在藥店可以買到複方止咳祛痰藥,比如複合的右美沙芬愈創甘油醚糖漿。同時在藥店購買時要避免使用有相同成分的藥物,避免過量使用。如症狀持續不緩解,就要積極就醫了。
接種流感疫苗不等於不會感冒
秋冬季接種流感疫苗是我們預防傳染病一個更為經濟有效的手段。但是大家有一個誤區,以為接種流感疫苗就不會感冒。其實不然,流感疫苗是針對流感病毒的,並不能預防普通感冒。除了疫苗,實際上還有很多其它重要方法,包括保持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戴口罩,勤洗手,尤其是到人多的地方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同時,冬季天冷還要在保暖的前提下注意居室通風。這些良好的衛生習慣也是很好的措施,我們稱為「社會疫苗」,「社會疫苗」跟生物疫苗一樣有效。
來源:北京晚報
編 輯:胡 佩
審 核:段西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