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安解放,打開大別山革命戰爭新局面

2020-12-16 華夏經緯網

中共安徽省委黨史研究院

 

「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熱土一抔魂」。革命老區六安是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的重要戰場,更是解放大軍與國民黨軍隊進行戰略決戰的前進基地。劉鄧大軍千裡躍進大別山,扭轉了人民解放戰爭的戰局, 而六安地區的解放,則打開了大別山革命戰爭新局面。

一、敢打硬仗:張家店殲敵正規旅

1947年6月,劉鄧大軍強渡黃河,挺進魯西南;8月,千裡躍進大別山。劉鄧大軍第三縱隊司令員陳錫聯率所轄七、八、九旅在皖西展開,相繼解放了六安、舒城、霍山、潛山等9個縣城。9月,第三縱隊主力西進豫南,國民黨部隊乘機重佔了六安、舒城等城,活動猖獗、氣焰囂張。

「我們必須打幾個大的勝仗,才能在大別山站住腳。」敵情嚴重,劉鄧大軍黨委及時召開旅以上幹部參加的作戰會議進行動員,強調要牢固樹立以大別山為家的思想,克服怕打硬仗的情緒。多年後,時任第三縱隊副司令員的鄭國仲撰文回憶說,這次會議就像是下了一場及時雨,部隊的精神面貌煥然一新,掀起了殺敵立功的熱潮。

當時,堅持在皖西的只有鄭國仲帶領的八旅。針對敵情變化,第三縱隊果斷命令七、九兩個旅從豫南日夜兼程,隱蔽東進。10月初,與八旅密切配合,緊緊揪住國民黨整編88師師部及62旅這一路孤軍深入之敵不放。狡猾的敵人見勢不妙,於8日拂曉倉皇向六安城北竄。三縱一路跟蹤追擊。指戰員們在崎嶇的山路上,高一腳、低一腳地搜索前進,大家都有一個共同的心願:迅速抓住敵人,打好重返皖西的第一個大仗。倉皇逃竄的敵人發現左右兩側都有解放軍平行推進,尾部又有追兵,怕天黑行動易被擅長夜戰的解放軍吃掉,於是,天黑之前就全部收縮到六安東南60多裡的張家店。敵人進入張家店後立即趕修工事,在鎮內布設障礙、挖掘戰壕,並將大多數民房牆壁掏出兩層以上的槍眼,組成交叉火力網,以相互支援。

根據摸到的敵人防禦情況,縱隊制定了迅速殲敵的方案。雖然連續行軍追擊,部隊已極度疲勞,但將士們鬥志高昂,9日晚上8點即掃清了敵人外圍據點。為了不給敵人喘息的機會,夜裡10點,三縱發起了總攻。10日凌晨1時許,縱隊的幾門化學迫擊炮連續猛轟,將敵人的師指揮所打中,頓時燃起熊熊大火。敵人指揮系統被打掉,群龍無首,更加慌亂。解放軍趁勢發起猛攻,僅用5個多小時便結束了戰鬥。

與此同時,為了阻擊六安方向來的敵人援軍,七旅二十一團在距張家店約20公裡的中店子地區,發揚了以少勝多、英勇頑強的精神,持續抗敵三個晝夜,把3倍於自己的敵人成功攔截。3天來,敵人前進只不過5公裡,圓滿完成了阻擊任務。10日清晨,一道電波傳來了喜訊:「張家店殲滅戰已經結束,敵88師師部及62旅被全殲……」戰士們一片歡騰。

張家店戰役是劉鄧大軍進軍大別山以來,在無後方依託的條件下,首次取得消滅敵人一個正規旅以上兵力的重大勝利。「毛澤東主席還專門以中央軍委的名義發電祝賀了呢。」六安市委黨史和地方志研究室副主任蔣二明說,「戰鬥勝利後,劉鄧大軍在大別山地區開始站住了腳跟。」

二、三進六安:革命紅旗高高飄揚

「六安是1949年1月21日解放的。其實,在此之前,解放軍曾先後兩次攻進六安。可以說,解放軍三次進城,最終才將六安徹底解放。」蔣二明告訴我們。

1947年9月2日,劉鄧大軍三縱九旅二十六團第一次攻佔六安。跟隨九旅行動的太行一分區南下幹部80多人也一同進城,當晚即成立中共六安縣委和六安縣民主政府。當時,大別山天氣漸漸轉涼,為部隊籌辦冬衣被提上了議事日程。民主政府根據摸底情況,按合理負擔原則,採取有物出物、有錢出錢、按一定比例繳納的辦法,擬定出負擔方案。認捐大會上,各商戶應捐名單宣布後,商人們十分驚奇,共產党進城才幾天,就把情況掌握得如此準確!遵守政府法令的商人們紛紛認捐,只三五天就交清了所有配額款物。9月15日,根據戰爭形勢發展,九旅主力奉命西進商城,縣民主政府隨之撤出六安城。時任縣長宋爾廉曾回憶:「我們撤走時城內氣氛緊張肅穆,即使如此,還有不少群眾圍送我們。」

「如果說,解放軍第一次進六安城解決了三縱隊的棉衣問題,那麼,再進六安城,解放軍則進一步穩定了老百姓的不安情緒。」六安市委黨史和地方志研究室徵編科科長蘇明波這樣說。

時間到了1949年1月1日晚,皖西軍區獨立團團長儲鳴谷接到司令部急電,命令獨立團第二天「在六安東十裡頭到二十鋪一帶布防,以阻擊可能來自合肥的援敵」。2日下午3時,獨立團佔領了東十裡頭一帶高地,當晚進佔六安城。可進城不久即得到命令,第二天將有敵人4個團來犯六安,必須連夜撤出六安城,向霍山方向轉移;對城裡擁護革命的人士,要儘量動員他們一道轉移,尤其是六安中學校長胡蘇明等人。夜裡10點半,皖西三專署專員霍衣茹親自帶領胡蘇明與六安中學的師生員工185人轉移,獨立團派兩個連在前後護送,最終安全抵達我軍根據地毛坦廠。

3日清晨,擔心部隊撤出六安後,土匪乘機搶劫,皖西三地委副書記兼分區副政委唐曉光與儲鳴谷、皖西軍區獨立旅旅長馬忠全率小股部隊一起進城維護秩序。唐曉光在抗戰初期曾任六安縣長,很多人認識他,他站在北門城牆頭上,向圍上來的群眾發表講話:「我們不是不打他(敵人),而是要找個有利的地形,就像你們做生意要找個好市口一樣。如果在城裡打,損失的都是人民,所以我們先撤出城,找機會消滅他們。你們放心,我們馬上就要回來的!」老百姓聽了奔走相告,緊張情緒逐步穩定下來。

唐曉光的話言猶在耳。時隔三周,在我軍猛烈打擊之下,六安以北的敵人全部向安慶方向撤退。1月20日晚上,儲鳴谷接到指示,連夜出發,第二天上午解放六安。21日8時,儲鳴谷帶領皖西三分區基幹一團進入南門,城內敵人已逃跑,三分區司令員曾慶梅命令兩個排在城內外巡邏放哨。部隊選擇六安縣中學作為臨時指揮所,並立即派人去曉天、毛坦廠、南官亭等地,通知六安已於1月21日上午8時正式解放。

緊接著,1月22日,舒城解放;1月26日,霍邱解放……在摧毀國民黨在皖西地區的基層政權、基本解放皖西全境以後,皖西區黨委和鄂豫區黨委為了把工作重心及時從農村轉到城市,遵照黨中央和中原局的指示,及時調整行政區劃,基本上恢復原來的縣市建制和隸屬關係。先後撤銷舒六、嶽北、太平、壽六、舒合、金東等縣及金固霍(邱)、六合等辦事處,其所轄地區仍分別歸屬原縣制。

三、四個夜晚:運籌帷幄捷報頻傳

因為城市改造,六安城內許多解放戰爭時期的遺蹟已難覓蹤影。蔣二明建議我們可以到城北小學看看,那是劉伯承曾經住過的地方。

按照指引,我們來到了位於老文廟附近的六安市城北小學。問及劉伯承司令員與城北小學的故事,周邊鮮有人知。學校保安很是熱心:「這裡是新校區,你們要找的應該是老校區,已經拆遷了。」翻閱《劉鄧大軍在皖西》畫冊,我們找到了珍貴的原六安城北小學舊照。《六安市志》也有記載:「4月,南下渡江的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野戰軍一部途經六安城,休整3日,劉伯承司令員住城北小學。」 時任城北小學校長的鮑傳魯曾寫過一篇回憶文章《柳營移向杏壇來》,詳述了劉伯承司令員住城北小學的往事,時間雖與《六安市志》略有出入,但劉伯承司令員住城北小學的事實無可爭議。

據鮑傳魯在回憶文章中記述:1949年3月底的一天下午,他正隨著學生隊伍在城東郊迎接解放軍,一位留守在學校的老師突然告訴他:有兩個解放軍戰士來學校看房子,說是要駐軍。鮑傳魯趕緊回到學校。此時,市長林傑同志也趕到了學校,一見到鮑傳魯,就開門見山地說:「放假幾天,支援渡江大軍!」鮑傳魯剛剛向學生宣布放假,就有部隊的同志來聯繫安排房子;學校除留一個教室做女教師的臨時宿舍外,其餘的房子全部讓給了部隊。一位身材魁梧、戴著墨鏡的同志,從一輛吉普車裡走出來,在辦公室坐下休息,警衛員便把他的行李搬進隔壁剛騰出來的教師宿舍。川流不息的人流中,有人背著電訊器材,上下忙碌,不一會兒,幾十間房子都拉起了電線,掛上了燈泡,夜幕降臨時,隨著車載發電機的轟鳴聲,全校立即如同白晝。

天黑後,地委書記馬芳庭和副書記唐曉光趕來看望首長。他們交談了一個多小時才離去。首長送走了他倆,又伏在案上看起文件來。第二天,一位大約是做政治工作的同志悄聲告訴鮑傳魯:「不要向外說,他就是劉司令員啦!」 鮑傳魯這才知道,這位看起來約有50多歲、身體頗健壯的首長就是劉伯承司令員。

在鮑傳魯的記憶中,劉伯承司令員工作特別辛苦,經常伏在案上辦公和接待請示工作的同志,往往一直到深夜。即使站起來在室內漫步,或到走廊上遠眺,也在默默地思索著什麼。

劉伯承司令員和身邊工作人員在學校只住了四個夜晚,又繼續前進。隨著他們南進的步伐,不斷傳來新的捷報。不久,百萬大軍越過長江的特大喜訊就飛到了六安,飛遍了全國。

「六安地區的解放,意味著中原地區由國民党進攻解放區的重要後方,變成了中國共產黨奪取全國勝利的重要基地。」 蔣二明進一步介紹道,「劉鄧大軍第三縱隊司令員陳錫聯也曾說過,這是一個對戰爭發展具有決定性意義的勝利。」

 

責任編輯:胡光曲

相關焦點

  • 【黨史史話】六安解放,打開大別山革命戰爭新局面
    革命老區六安是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的重要戰場,更是解放大軍與國民黨軍隊進行戰略決戰的前進基地。劉鄧大軍千裡躍進大別山,扭轉了人民解放戰爭的戰局, 而六安地區的解放,則打開了大別山革命戰爭新局面。一、敢打硬仗:張家店殲敵正規旅1947年6月,劉鄧大軍強渡黃河,挺進魯西南;8月,千裡躍進大別山。
  • 深入推進大別山革命歷史和大別山精神研究
    會議圍繞貫徹落實習總書記在河南考察時的重要講話精神、紀念鄂豫皖革命根據地創建90周年、深入推進大別山革命歷史和大別山精神研究等方面深入展開研討。 與會專家從不同視域深入研討了鄂豫皖革命根據地在中國革命中的重要地位和卓越貢獻、「大別山28年紅旗不倒」的歷史奇蹟、大別山精神及傳承弘揚等問題,一致認為習總書記關於鄂豫皖蘇區根據地是我們黨的重要建黨基地、大別山精神是我們黨的寶貴精神財富等重要論述,是準確把握鄂豫皖革命根據地和大別山精神在黨的歷史上的重要地位、加強大別山精神研究闡釋、推動大別山精神煥發新時代光芒的根本遵循。
  • 紅二十八軍在大別山三年遊擊戰爭的歷史貢獻
    在與黨中央和鄂豫皖省委失去聯繫的情況下,高敬亭率領紅二十八軍和紅軍遊擊隊在大別山區,從實際出發,採取正確的政策和策略,運用靈活機動的戰略戰術,挫敗國民黨軍的多次「清剿」,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獨立自主地堅持了三年遊擊戰爭,使大別山紅旗不倒。 紅二十八軍在以大別山為中心的鄂豫皖邊堅持的三年遊擊戰爭,是大別山革命鬥爭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中國革命戰爭史上佔有重要的歷史地位。
  • 六安:紅色題材民歌劇《大別山之戀》圓滿上演
    原標題:紅色題材民歌劇《大別山之戀》圓滿上演7月10日,紅色題材民歌劇《大別山之戀》在金寨縣上演。劇目以大別山民歌為主要音樂載體,以波瀾壯闊的大別山革命歷史為背景,以金剛臺婦女排八姐妹、105歲李桃榮等為人物原型,用音樂劇的形式,講述了女主人公桂花送郎出徵、三年苦鬥、痛失愛子、百年守候的故事。現場長達2小時的劇目表演,通過光、影、聲和精美考究的舞臺道具及服裝等元素,再現鄂豫皖蘇區波瀾壯闊的革命鬥爭場景,充分展示了老區人民「堅貞忠誠、犧牲奉獻、一心為民、永跟黨走」的大別山精神。
  • 「大別山精神」文字表述語徵集活動啟事
    今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來六安視察時指出:大別山區是中國革命的策源地、人民軍隊的發源地,要提煉好、弘揚好「大別山精神」,讓紅色基因代代相傳,讓紅色江山永不變色。六安市委高度重視,決定開展提煉徵集「大別山精神」表述語活動。
  • 霍山 大別山的紅軍故鄉(圖)
    近日,記者驅車到此,開始了大別山紅色旅遊景點的尋訪。  霍山縣烈士陵園是霍山紅色旅遊的標誌性建築之一。在紀念館內,陳列著歷史文獻資料,革命舊址圖片、烈士圖片和戰爭年代使用過的武器等烈士遺物500多件。位於陵園西側是鄂豫皖革命根據地主要創始人之一的舒傳賢烈士全身塑像(見圖)。
  • 大別山革命歷史紀念館終於竣工,來來來,讓我們先睹為快!
    大別山革命歷史紀念館即將重新開館 今天節目一開始,我們來關注一下正在改造中的大別山革命歷史紀念館,目前它正在如火如荼布展當中,不久紀念館將會以全新的面貌重新開館,向我們訴說那段難忘的崢嶸歲月。
  • 七十年間有大別——大別山革命老區發展紀實
    大別山,橫亙神州大地中央腹地,綿延千餘公裡,大別於南北。革命戰爭年代,大別山是一座英雄的山,200多萬人民投身革命,近100萬人為國捐軀;建設、改革時期,大別山是一座奮鬥的山,昔日貧窮落後的大山溝,如今已是綠色發展的先行者。  英雄的山:血和淚的革命史
  • 信陽大別山紅色教育基地
    信陽大別山紅色教育基地培訓課程內容:聽一堂大別山革命精神專題課、參觀各紅色教育基地、學唱一首大別山革命歌曲、吃一餐紅軍飯、走一段紅軍路、重溫一次入黨誓詞。信陽大別山紅色教育基地通過豐富的紅色課程,使培訓學員能夠近距離的感受大別山革命史和大別山精神,提高黨性修養,為在新時代開啟新徵程提升精神動力。
  • 六安九月山莊+大別山石窟風景區2日
    ★精華景點:國家4A級風景區---大別山石窟風景區。九月山莊——大別山壹號印象體驗館九月山莊位於「九十裡山水畫廊」的核心旅遊區,地處六安茶谷,四季蔥翠;連接國家地質公園AAAA級景區皖西大裂谷、大別山石窟、大別山風情谷及大別山虛谷溫泉度假區,地理位置優越。
  • 六安:大別山植物園規劃通過評審
    7月25日,《六安大別山植物公園規劃方案》、《六安市龍穴山生態治理與綜合開發可行性研究報告》專家評審會在六安市城市規劃館一樓會議室召開。住建部風景園林專家委員會專家組和示範園區管委、金安區政府、市城管、住建、財政、規劃、發改委、林業、規劃設計院、園林等相關單位負責同志參加了會議。
  • 大別山精神
    (新聞資料  部分來源:河南省人民政府網) 精神簡介 大別山精神,指的是從1921年中國共產黨誕生至1949年新中國成立這一特定歷史時期,大別山區這一特定範圍的共產黨人和人民群眾在大別山地區的共產黨領導下,為了民族解放、人民獨立在推翻封建主義
  • 尋訪六安「紅軍郵局」
    原標題:尋訪六安「紅軍郵局」■ 李安輝皖西是一片紅色土地,留下很多可歌可泣的故事。六安「紅軍郵局」正是六安革命歷程的重要印記之一。早在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六安市金寨縣湯家匯就建立了中華蘇維埃鄂豫皖蘇區赤色郵政。1930年初,鄂豫皖蘇區在今金寨縣湯家匯設立赤城縣郵政局和麻埠郵政局。中華蘇維埃鄂豫皖蘇區赤色郵政由此開啟。
  • 紅色大別山
    大別山南接長江,可威逼寧漢,北抵淮河,可俯瞰中原,自古以來就是兵家逐鹿中原的必爭之地,在中國革命史上,大別山是與井岡山、太行山齊名的三大革命歷史名山。 巍巍大別山,綿延八百裡,橫亙在鄂豫皖三省交匯處。它是一座紅色的山,在革命的激流中,大別山區有近百萬優秀兒女為中國革命獻出了寶貴的生命,僅登記在冊的烈士就有130351人。
  • 這個周末,帶上孩子去大別山革命歷史紀念館參觀吧
    館內還陳列著革命戰士們當年的生活用品,作戰工具,信件書函等物品,一件件紅色展品,一段段珍貴影像資料,將大別山區人民波瀾壯闊的革命歷史畫卷徐徐鋪開,引領遊客們感悟初心,牢記使命。遊客:本次參觀讓我們對大別山的紅色歷史有了進一步的了解,回去之後,汲取大別山革命精神進一步做好本職工作。遊客:感受到我們先烈打江山的辛苦和不易。
  • 再來大別山,重溫革命歲月
    當天下午,他首先來到位於新縣的鄂豫皖蘇區首府烈士陵園,向革命烈士紀念碑敬獻花籃,瞻仰革命烈士紀念堂。隨後,參觀了鄂豫皖蘇區首府革命博物館,並看望了當地紅軍後代、烈士家屬代表。這是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第二次來到大別山革命老區。上一次是2016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到安徽考察,第一站就來到位於大別山區的金寨縣。
  • 安徽:六安計劃建造「大別山植物園」
    中國園林網7月1日消息:6月29日,按照市委書記孫雲飛,市委常委、副市長付新安的安排,市城管局黨委書記、局長郭強、市規劃局局長楊春林率相關負責同志與應邀來到我市的上海綠化和市容管理局副總工程師、博士、教授張浪一行組成調查組,對計劃建造「大別山植物園」的現場進行勘查。
  • 《再見了大別山》詞曲作家闊別20年後再訪六安
    皖西日報6月1日訊 5月27日,《再見了大別山》的詞曲作家王和泉、雷遠生闊別20多年後再次回到六安,受到了市委常委、宣傳部長喻廷江、副市長曹國強的熱情接待。此次與他們一道前來六安的還有中國人民解放軍空政文工團六安籍歌手王燕。
  • 堅持人民至上 弘揚大別山精神
    人民群眾的巨大支持生動詮釋了「軍民同心、團結奮鬥」的大別山精神的核心要義。  人民付出了巨大犧牲。大別山革命根據地在創建和發展過程中,始終面臨著國民黨優勢兵力的鎮壓和「圍剿」。1932年10月主力紅軍西移後,敵軍所至,血流成河,廬舍成墟,滿目悽涼。敵人對共產黨人和革命群眾採取了活埋、刀砍、火燒等野蠻措施,許多家庭慘遭滅門。但是,英勇的大別山人民沒有被嚇到,總是寧死不屈,繼續前進。
  • 不勝不休:大別山精神的特質
    創造了「28年紅旗不倒」革命奇蹟的大別山革命鬥爭實踐是中國革命的歷史豐碑,而支撐「28年紅旗不倒」革命實踐的大別山精神集中表現為不勝不休的徹底性。這種不勝不休的徹底性在大別山革命鬥爭中集中體現為徹底的革命精神、鬥爭精神、奮鬥精神和獻身精神。  徹底的革命精神。大別山精神之徹底的革命性首先體現為對自我的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