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母嬰育兒寶原創,版權所有,歡迎轉載
「我家二寶特機靈,惹大人生氣知道各種賣萌和討好。老大就不行,從小犟得像頭牛,又倔又憨的。」
「我以為只有我家這樣呢,我兩個女兒大的八歲、小的一歲,大的還沒有小的省心。小的嘴甜得不行,吃東西都知道分媽媽一份。大的嘴笨又木訥,完全被她妹妹比下去了。」
上述這些言論,都是網友分享的親身經歷。隨著二胎政策開放,二胎家庭越來越多,類似這樣的討論也越來越多。
不少二胎家庭在談及自家的兩個小寶貝時,都會發現孩子的表現恰恰印證了那句老話:「老大傻,老二尖」,意思就是說在同一個家庭。老二往往顯得比老二更聰明。
那麼,這個說法是正確的嗎?如果是真的,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又是什麼呢?
俗語「老大傻,老二尖」,有科學依據嗎?育兒專家:並非空穴來風
1、中國特有國情,二胎經濟條件更好
因為二胎政策的開放伴隨著國家經濟的發展,所以現在有相當一部分家庭在生老二時,經濟條件比生老大的時候好得多。
家庭的經濟條件更好了,父母能夠給予老二的物質資源和養育條件也就更好了。進口奶粉、高級玩具、先進科學的教育理念……所有這些都是老大出生時沒有的。
有了更好的養育條件,老二自然比起同年齡的老大生長發育得更好,智商也對比得更高了。
2、父母更有經驗
比起新手父母的手足無措,二胎家長在養育新生兒時,自身已經有了豐富的經驗。
有句話說「一胎照書養,二胎當豬養」,意思就是父母在養育老大時因為缺乏經驗,一切都要遵循書本知識和前人經驗精細養育。
而父母養二胎的時候已經掌握了翔實的育兒知識,在育兒時就沒有那麼束手束腳,更得心應手了些。
在這種情況下,一方面家長在養育二胎時可以避開更多的彎路,另一方面老二在成長過程中也獲得了更多的自由。
3、混齡養育有助於孩子智力提高
義大利著名的的女性教育家瑪麗亞·蒙臺梭利,就相當提倡「混齡」養育。
當不同年齡的孩子生活在一起時,年紀小的孩子可以模仿和學習年紀大的孩子,有什麼不懂的也可以直接向哥哥姐姐提問。
而大孩子在和弟弟妹妹相處的過程中,一方面學會了共情和包容,另一方面也在解答問題的過程中鞏固了自己已掌握的知識,得到了收穫和提高。
4、良好的競爭關係
老大出生時,全家只有這麼一個小寶貝,什麼好東西都是他的,他也不用學習去如何爭取。
而當老二出生時,家裡天然就有一個「競爭對手」,自己難免要和這個「競爭對手」爭奪父母更多的關注。
這種「爭寵式」的「競爭關係」會促使孩子更努力成長,老二看上去比老大機靈也就不足為奇了。
總而言之,「老大傻,老二尖」有其科學之處,可兩個孩子之間涉及到經濟和物質條件的對比,還是既現實又有些扎心的。
二胎家庭中,父母如何做到「一碗水端平」?
1、不要在一個孩子面前貶低另一個孩子
日常生活中,孩子難免會有犯錯的時候。這時家長要注意保護孩子的自尊心,最好不要當著一個孩子的面說另一個孩子不好,尤其不要在弟弟妹妹面前說哥哥姐姐不好。
表姐家有個上初中的女兒,一次,小姑娘在家寫作業的時候玩手機,被媽媽發現了。媽媽當場沒收了她的手機,還把比她小8歲,正在上小學的弟弟叫來,對弟弟說:
「你的姐姐是個壞孩子,她不好好學習,我們小寶千萬不要跟姐姐學。」
講完以後,媽媽還讓弟弟留在姐姐房間,幫家長監督姐姐寫作業,讓弟弟一旦發現姐姐做小動作,就趕快告訴爸爸媽媽。
小姑娘說,她知道自己寫作業玩手機不對,可是媽媽當時這樣處理,直接在弟弟面前說自己不好,讓她感到非常難堪。
尤其媽媽還讓弟弟充當「監視」姐姐的人,難免讓姐姐心裡對弟弟也產生了埋怨。
直接在孩子面前說另一個孩子不好、貶低另一個孩子,不但不能讓犯錯誤的孩子誠心改正,還有可能影響兩個孩子之間的感情。
2、鼓勵孩子彼此多合作,互相幫助
二胎家長在教育兩個孩子時,可以鼓勵兩個孩子互幫互助,多多合作。
這樣一方面能更好貫徹「蒙氏教育法」提倡的「混齡養育」,促進孩子智力提高,另一方面也有助於兩個孩子培養感情,關係變得更加親密。
3、對不同性格的孩子,採取不同的教育模式
二胎家長對孩子進行教育時,「因材施教」很重要。
老大內斂沉穩,不擅長與人溝通,家長在幫助老大發揮性格長處的同時,也要鼓勵老大多和同齡人玩耍交流,增強語言表達能力。
老二活潑機靈,思維跳躍,家長可以引導老二培養創造力和想像力,也需要注意幫助老二提高專注力,增強自控能力。
這裡說的老大老二,只是列舉一個二胎家庭教育的例子。現實生活中,家長還需根據孩子實際情況,採取對應的教育方式。
4、多與孩子溝通交流,關注孩子真實感受
家長在教育兩個孩子時,不要僅憑著自己的感受去判斷「一碗水有沒有端平」,而應該更重視孩子的感受,多與孩子溝通交流。
有網友就在網上留言,說自己就是家裡的老大。爸爸媽媽準備生二胎的時候明明和自己承諾過,有了弟弟妹妹也還會一樣疼姐姐,可二寶生出來以後,父母就說話不算話了。
她說,父母對妹妹偏心早就成為了習慣。有一次一家四口在路上走,她看著妹妹一手牽一個,和爸爸媽媽有說有笑的,覺得他們才是一家人,而自己是這個家裡多餘的。
有一次她實在沒有忍住,跑去質問媽媽為什麼要偏心。媽媽卻一臉詫異地回答道:
「沒有呀,我們對你和你妹妹都是一視同仁的,從來沒有偏疼哪一個呀。」
事實上,父母從小就讓她讓著妹妹,有什麼好東西都先給妹妹。父母不是不愛她,只是這份愛在父母看來沒有什麼不同,在她看來,是永遠都比不上妹妹的。
有句古話叫做「不患寡而患不均」,意思是不怕少,只怕分配得不均衡。對於父母給予子女的關懷和愛護來說,也是一樣的。
一碗水端平,不僅要看父母自己的判斷和衡量,還要看孩子自己的切身感受。
【育兒寄語】
其實,西方科學家研究表明,一個家庭中年紀最大的孩子,智力會明顯高於其他的孩子。在中國,也有老大更聰明,老二顯得平常的例子。
固然受各種主觀客觀的條件影響,許多二胎家庭的老二表現得比老大更聰明,但對於家長來說,手心手背都是肉,不管對哪一個孩子,都要用心教養。
只有這樣,兩個孩子才能夠攜手相伴,健康成長。
你家孩子是老大聰明還是老二聰明呢?歡迎評論區留言分享~
關注我,每日獲取科學實用的育兒乾貨!
(文中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