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留學生,我們就會想到遠渡重洋、出國深造等前途一片光明的美好圖景。但同時,說到留學生,我們也會想到人才流失的問題,國家辛辛苦苦培養出來的才子最終成為了他國的博士、教授、名流等。古人有云:為他人做嫁衣裳。如果說土地的遼闊代表著一部分的物質財富,那人才的擁有便是隱形的文化財富的象徵。
知識改變命運,但命運卻帶走了知識。祖國在培養很多高端人才的時候,是花費了許多的時間和資源的。打一個現實的例子,我們都知道清華大學的本科深造率是非常高的,在國內排名僅次於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北京大學和北京外國語大學。
據統計,差不多三個清華本科身就會有一個選擇出國留學。而出國留學後基本上定居國外,能學成歸來報效祖國的實在不多。我們印象中取得卓越成就還能回國報效祖國的大概是老一輩的錢學森、鄧稼先、錢三強、何澤慧等人。
現今,許多出國留學的人不僅沒有選擇回到祖國,相反,他們還改了國籍,永遠定居國外的人大把皆是。其中就包括當初被譽為神童的尹希。八零後的尹希出生在1983年,他從小就表現出了過人的天賦。9歲時就憑藉著超高的智力考取了北京八中的超常實驗班,就是今天我們說的尖子班。
在班上,尹希因為過人的才華給老師同學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12歲時尹希參加了高考,他以572的高分成為了中國科技大學的學生。年齡雖然小,但絲毫不影響尹希對知識的渴望,年年的獎學金讓尹希在學校格外耀眼。
尹希不僅僅是學習上的學霸,德智體美勞,他也樣樣都沒拉下,可謂說是神一樣存在的完美人物。2001年的時候,尹希從中科大本科畢業(五年制)。但尹希的學業之路不會就此止步,畢業後尹希就去了哈佛大學繼續攻讀博士學位。
不出所料,五年後的尹希拿到了博士學位。在此,所向披靡的尹希又創下了一個神話,他打破了哈佛大學不允許該校博士繼續博士後研究的慣例。為了留住人才,美國開除了優厚的條件挽留,這一事件也為尹希改國籍作了鋪墊。
不久後尹希又多了一個身份,年僅32歲的尹希成為了哈佛大學的教授(終身教授),並在國際物理學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可想而知,最後的尹希成為了美國人,他放棄了中國國籍,成為了一個地地道道的美國人。這一舉動在當時引發了很大的爭議,知名度不小的尹希接受了媒體的採訪,但令人失望的是,尹希的堅定回答讓人沉默了。
尹希直白地表示不會回國發展,因為在科研團隊和環境上,在美國發展要更有利於他取得更高的成就。這樣的解釋,讓國人一時間語塞。以往我們常說浪子回頭金不換,如今,便是千金也難買才子歸家。不過,「良禽擇木而棲,良臣擇主而事」。尹希覺得,在國外,所有的師資條件都是最優秀的,還有更加專業的科研環境,對於他來說,這才是更好地選擇。
說實話,人才的去留也是他們個人的選擇。我覺得,只站在一定意義上來說,那一個轉身有可能也會帶來國家命運的改變。我們都期待更好的未來,而未來必須由願意奔赴美好的奮鬥者們共同打造。對此,大家怎麼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