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手機多少像素的?」曾幾何時,像素多少成為了廣大民眾衡量拍攝器材素質高低的唯一標準。尤其是在手機拍照能力突飛猛進的今天,小米MIXAlpha將搭載1億像素傳感器,如此之高的像素令人咋舌。那麼手機拍照像素真的是否越高越好呢?
小米首發1億像素手機
我給出的答案:「是的!」但是要附加一個前提,那就在其他影響成像的其他因素不變的情況下,確實像素越高能夠帶來更為豐富的細節表現。但是當你按下快門到看到拍攝完成的照片,卻又是個非常複雜的過程,因此這個問題絕非是像素多少這麼簡單了。
高像素雙刃劍
正如前文所說,像素越高成像的細節越豐富,尤其是在照片被放大以後更為直觀。作為專業領域來講,越高的像素其實很有意義,比如需要大幅輸出巨幅廣告,像素越高可以輸出的幅面也越大。但是對於手機的方寸屏幕,其實像素只要「夠用就好」。
像素越高可以輸出的幅面越大
但是事實上,像素太多也會產生一定的反作用。像素越多,輸出的照片尺寸也越大,自然需要消耗更多內存、存儲、CPU算力等。小米的1億像素如果全尺寸輸出的話,解析度高達12032x9024,單張文件超過40MB,無疑會令存儲空間和電池續航告急。
一個有意思的現象,我打開我的4000萬萊卡三攝相機的設定界面,發現其默認的照片解析度設定在1000萬像素。也就是說,它用4000萬來拍照,但是縮圖到1000萬來處理。這其實就是像素合併技術的應用,說白了就是類似於「縮圖」提升畫質的原理。
1億像素下的恐怖細節
所以,這就涉及像素的另外一個好處,算法可以更為方便的裁切和縮圖。因為像素大,細節夠豐富,因此可以提供裁切的餘地(數碼變焦)。另外,稍微有些作圖常識的人都知道,縮圖能提升畫面的細節和銳利度,所以這也算是高像素的潛在福利了。
像素還是那個像素,太高了有利也有弊。關鍵看廠家如何設定,如何趨利避害。
底大才是王道
相對於小米的1億像素,其實真正懂行的人關注的是那個迄今手機領域最大的1/1.33英寸超級大底。本月最新發布的萊卡四攝搭配1/1.54寸傳感器,而這個1/1.33英寸無疑又大了整整一圈。在攝影圈子裡混跡多年的老法師們應該都明白一個道理,底大為王。
咱不談什麼像素密度、感光面積、信噪比、訊噪抑制之類的術語,關鍵在於大底需要配大鏡頭,通光量的增加決定了在物理特性上大底有這天然的優勢。而拍照這件事兒,其實說白了就是「感光」的原理,底大通光和感光面積都大,自然更強。
底大才是王道
這個道理放在大體積的單眼相機上完全成立,但是放在手機上卻未必了。大底片必須要配上大鏡頭,最終導致整個攝像模組的體積會過於龐大,從而侵佔手機內部「寸土寸金」的寶貴空間。帶來直接的影響就是,手機厚度或許會增加,或侵佔續航能力。
關於手機設計這事兒,說白了就是一種空間利用的博弈。在同等的科技水平下,你某一方面過於強大了,必然會導致某一方面變得薄弱。如果想要全面都強,除非手機的尺寸變成搬磚那麼大。所以廠家有取捨,作為消費者更需要明白自己需要的是啥。
1億像素大底好不好?好!刺激不刺激?真刺激!但是否每個人都需要呢?這就要看你自己的實際需求了。但總體來講,科技進步總是向好的一面。
(72753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