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可口可樂與聖誕老人的故。 許見梅攝
可口可樂是哪一年誕生的,由哪幾種原料組成,又是怎樣生產出來的?帶著好奇和疑問,上周日,30名本報小記者走進位於江北新區的江蘇太古可口可樂博物館,親眼見證一瓶可樂的誕生。
走進博物館,小記者們的目光就被百餘年來不同樣式的可口可樂包裝吸引住了。「這是可口可樂經典的弧形玻璃瓶,一經推出便風靡全世界。」講解員向大家講述可口可樂的前世今生。可口可樂是由美國一個名叫彭伯頓的醫生於1886年發明的,最開始它只是一種治療咳嗽的糖漿。後來,彭伯頓在此基礎上加入了兩種關鍵物質古柯(Coca)和可拉(Kola),這兩種物質能起到提神、鎮靜和治療頭痛的作用。助手羅賓遜又在其中添加了蘇打水(二氧化碳+水),口味清爽、沁人心脾的可口可樂就誕生了。當初由於瓶身設計簡單,易被複製,可口可樂公司便研發出弧形玻璃瓶,獨一無二的外形提高了可口可樂辨認度,並逐漸成為一種流行文化的符號。
在參觀生產車間時,從飲料灌注到加蓋再到包裝,變魔術般的機械操作讓孩子們大開眼界。「這裡怎麼只有幾個工人在工作?」小記者們都很疑惑。講解員告訴他們,飲料生產主要是全自動化流水線完成,工人主要是巡查、檢測和維護設備。當聽說1分鐘可生產瓶裝可樂840瓶、罐裝可樂1100罐時,小記者驚嘆不已,還現場算了筆帳:「1分鐘生產1100罐,1小時生產6.6萬罐,一天24小時能生產158.4萬罐,效率太高了!」
活動感受
在巨大的品牌形象牆面上,我看到了可口可樂公司從1866年起發明的各種飲料:可口可樂、雪碧、芬達、美汁源……汽水、果汁、咖啡應有盡有。講解員老師告訴我們,可口可樂公司擁有3800種以上商品。可樂的瓶子一開始是玻璃做的,像藥瓶一樣,後來為了防止仿造和拿起來舒服,改成了塑料弧形瓶。接著我們又去了可口可樂生產線,那裡一切都是自動化的。先是把空瓶運到機器上,再將空瓶裡面灌入飲料,接著蓋上瓶蓋運走,場面很壯觀。
——陶行知小學三(2)班 周彥成
可口可樂博物館裡展示了可口可樂在全球各地的瓶罐造型和各式各樣的紀念品,有奧運會的、世界盃的、聖誕節的,還有NBA的,滿足了我的好奇心。更讓我感到新奇的是,原來聖誕老人是綠色的外衣,由於可口可樂是紅色的,所以廣告就把聖誕老人也變成了紅色,給聖誕老人穿了一身紅,外加白邊,和可樂瓶子一個顏色。後來,聖誕老人的新造型隨著報紙和電視的推廣而普及到全世界。
——雨花外國語小學一(5)班 嚴季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