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國家衛計委頒布了《新入職護士培訓大綱(試行)》,將新入職護士的規範化培訓提到重要高度。規範化培訓的最終目的是實現新護士臨床崗位核心能力的提升,從而更好地為病人服務。在此背景下,如何做好新護士的規範化培訓成為護理界探討的熱點問題。
同濟醫院從2015年開始嘗試將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應用於護理培訓中,取得了較好的效果,並在此基礎上繼續對該教學模式進行了深入的探索和拓展應用。自2016年以來在對新入職護士開展規範化培訓過程中,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基礎上,將ADDIE培訓模型運用於培訓課程管理中,取得了較好的培訓效果。
翻轉課堂是在信息化教學技術依託下,將傳統的「課堂聽課、課後吸收」翻轉為「課前自學、課堂吸收」的教學模式。
ADDIE模型是1975年由美國福羅裡達州立大學的教育研究中心設計開發,由分析(Analyze)、設計(Design)、開發(Develop)、實施(Implement)和評價(Evaluate) 五個階段組成。該模型各個環節流程清晰,具有良好的動態性、系統性與完整性。
在翻轉課堂模式下,運用ADDIE模型對教學活動進行設計,通過需求評估、課程設計、課程開發、課程實施和課程評價五個環節對培訓的組織實施進行指導控制。
在培訓開始前,運用三要素模型分別從新職工、組織和臨床工作三方面的需求進行分析,並結合國家培訓大綱要求,確定新職工規範化培訓的主體方向為「重基礎、強技能」,加強臨床護理、批判性思維、以及教育與諮詢能力的培養。
新職工的規範化培訓由護理部和科室共同組織,分為崗前培訓、科室輪轉培訓和護理部集中培訓三部分。
崗前培訓為全脫產,崗前培訓包括法律法規、規範標準、規章制度、安全管理、護理文書、健康教育、心理護理、溝通技巧、醫學人文、職業素養等基本理論知識,以及國家培訓大綱要求的27項基本操作技能。
分科後的培訓包括科室輪轉培訓和護理部集中培訓,均在新護士工作之餘進行。培訓採用線上學習與線下培訓相結合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新護士先通過在線學習接收知識,再通過線下培訓加強理解吸收。科室輪轉培訓包括專科理論知識、操作技能和常見病護理。護理部集中培訓的內容為27項基本操作技能中應用廣且較複雜的項目,以及在危重護理或急救中必須掌握的技術,在崗前培訓的基礎上進行拓展強化。
為了加強對新職工臨床護理、評判性思維和健康教育能力的鍛鍊,所有培訓內容都結合案例講解,注意啟發思維,提倡開放性的互動討論。
崗前理論培訓授課老師為護理部主任及總護士長,專科知識與技能授課老師為各科室教學督導,崗前培訓與後期集中技能培訓均由醫院護理技能小組擔任授課。授課老師負責製作教學課件並編制相應測試題。對於操作技能還需拍攝製作教學視頻,視頻包含操作的整體展示、細節演示、圖文講解等內容,每段時間控制在15分鐘之內。運用512考試教育在線平臺,將上述視頻、課件、習題等內容上傳,形成完整的在線課程體系。
新護士的規範化培訓在護理部的總體指導下完成,護理部層面的培訓由護理部培訓組負責落實,大科層面的培訓由總護士長和教學總帶教負責,科室層面的培訓由護士長和教學督導負責。
新職工進入臨床之前,各科室向護理部上交新職工規範化培訓計劃,護理部審核通過後負責督導落實。將各培訓管理人員和新護士加入醫院在線培訓平臺。賦予培訓管理人員管理權限,並對其進行在線平臺使用的統一培訓。
每次開課前通過在線平臺向新護士推送學習通知。新護士完成線上學習後方可參加線下培訓。線下培訓總體按照自學效果評估、老師補充與講解、課堂討論或操作練習、總結反饋四步進行。
線下培訓在崗前培訓階段為理論大課形式,由護理部統一組織;輪轉期間由各科室對片區內的新職工組織集中授課;護理部集中培訓採用預約制,將同一培訓內容在一個月內分成若干場次進行,每月一個項目,每次3小時,新護士根據個人時間參加其中一場即可。
新護士規培結束後,護理部組織理論與技能驗收考核,運用自製培訓滿意度問卷和「中國註冊護士核心能力測評量表(CIRN)」量表對新護士進行調查。
新護士剛剛步入臨床,各方面的能力均有欠缺,其中以批判性思維與科研、臨床護理以及教育與諮詢能力最為薄弱。同濟醫院將翻轉課堂與ADDIE模型相結合,既運用了翻轉課堂在教學形式上的強大優勢,又結合ADDIE模型的培訓框架進行教學設計上的完善,和傳統模式相比更能夠發揮新護士在培訓中的主體地位,提高培訓效果。同時,在培訓過程中,注重將理論知識融入臨床案例中,使知識的呈現更加生動,增強了理解與記憶。在技能培訓中運用工作坊、情景模擬、體驗教學等方式,有利於新護士知識的消化吸收和批判性思維的鍛鍊。
張文豔,劉於,於明峰. 基於ADDIE模型的翻轉課堂教學在新護士規範化培訓的應用[J]. 護理學雜誌, 2020,35(17):76-78.
作者 | 張文豔
審稿 | 劉於
編輯 | 鄧淑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