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高手有什麼特徵?從不著急站隊,總是回歸自身

2020-12-11 遊刃職場

文 | 有餘姐

全文共2134字,閱讀時長約4分鐘

最近追《令人心動的offer》,前兩天寫了一篇分享:

《令人心動的offer》丁輝VS王驍:人與人的差別不是名校,是細節

讓很多人不爽。

不爽的原因無外乎,覺得我拉一個踩一個,跟他們討厭的君合律師事務所的幾位帶教律師一樣,有名校情結。

恕我直言,這閱讀理解能力真是有點感人。

整篇文章我核心要表達的意思只集中在一點:職場上注意細節才能贏得「專業」印象分,就跟為了展現專業,很多行業和職業都要求從業人員必須穿正裝一個道理。

不過,我也並沒有什麼興致叫醒一個只會人云亦云、甘願把自己的頭腦當成別人思想跑馬場的人:別人說有內幕就堅信自己看到了,別人說誰不好、很討厭就跳著腳罵。

作為一個想誠懇分享一點自己相信的職場乾貨的號,有感於此,來說說為什麼有的人能夠在職場上成長得很快,達成自己的目標,而有的人就是不行。

來自電影《實習生》

01事情都有多面,盲人摸象不可取

多年以後,回憶起小學語文課本我才發現,很多人生最重要的智慧,都濃縮在那些教材裡:

比如小馬過河。你是小馬,河水的深淺對你來說,松鼠和老牛的看法都不具備參考價值,絕知此事要躬行;

比如盲人摸象,在大象一般龐然大物的事實和真相面前,我們所能夠看到和了解的也許就只是象鼻子、象耳朵和象腿那麼有限;

如果不承認還有更多的事實和真相是我們無從接觸也無從想像的,那我們就會跟那些固執己見、吵成一團的盲人沒什麼區別。

高手跟普通人的分叉點,往往就在這樣的地方:

高手即便不知道那個更大的系統和全局是什麼,但他知道一定存在這樣一個東西,而自己目前所接觸和知道的,只是這其中的一小部分和細節。

抱著這種理念的人,面對跟自己不同的說法和意見時,他會表示好奇和關注,因為很可能:

自己能夠藉由這個觀點看到那個更大的系統和全局,或者發現這個系統的其他部分。

我們就以這些實習生在律所的一個長期發展為例來看:

這件事的更大的系統和全局是什麼?是律所需要選拔出將來最具成長潛力、能夠成為一名優秀律師的實習生。

那怎樣的實習生最有潛力?

良好的專業素養、超凡的學習能力和成就一番事業的野心。

而我所說的注重細節,時刻表現出專業、甚至是「精英範兒」一點,就是諸如律師、金融從業者的重要專業素養之一。

而超凡的學習能力,之前畢業的學校以及學歷,就是一次經過背書的證明。

關於這一點,我也曾經專門解釋過:

為什麼很多公司招聘都要求211,985還碩士以上學歷?這次一文說透

02快速成長需站在前人肩膀上,首先你得接受和認可最基本的邏輯

牛頓說:如果說我看得比別人更遠些,那是因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很多人都知道這句話。

但只是把它當成是牛頓謙虛品質的表現。

這真是大錯特錯,他只不過說出了一個客觀事實而已。

學習成長越快的人,掌握了越多無需再去自己證明和探索的真理。

只有在這個基礎上,才能走得更快更遠。

從這個角度上來說,學習成長最慢的,一定是遇事總愛抬槓的:

你說A很重要,他立即就要說那B、C、D就不重要了?

你說某個人身上某個點很值得學習,他就要說你這是拿了多少好處費,要為他洗地?

你說某個人在某一件事上做得還不夠好,他就要說你就是見不得別人好,專業黑……

同樣都是從小就開始學習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人,怎麼連這一點共識都沒有呢?

教材上不是早就說過了麼:

馬克思主義最本質的東西,馬克思主義的活的靈魂,就在於具體地分析具體的情況。

這就是一個最基本的原理和底層邏輯啊!

一個自己不喜歡的人,就是一無是處,一個自己喜歡的人,就說什麼做什麼都對。

這種判斷力和心智,跟那個6、7歲看電視劇只會問父母誰是好人誰是壞人的自己,有什麼區別呢?

我當然知道大家不喜歡《令人心動的offer2》中王驍那種無時不在地秀優越感的表現,個人來說,也不喜歡這樣的人。

但這絕不構成就可以無視別人背景的理由。

不會真的有人以為別人流利的英語、斯坦福的教育背景什麼都不是吧?

那就跟大家嘲諷的懂王同志有得一拼了。

03高手永遠只關注自己可以學習的點

我一個專注於分享求職面試、職業發展和成長的號,並無意去關心各種娛樂八卦。

引入熱點也不過是為了引出我真正想要表達的關於職場成長的經驗總結。

我發現聰明的讀者,能夠一下子就抓住文章真正的核心和重點,來一點點增強自己的職場核心競爭力。

比如我在分享中重點說到的應該如何注重細節、確保自己交出去的工作結果至少一眼看上去很工整專業的具體方法裡,這位琴弦令同學就直接找到了對他自己來說有用的點:

職場上的學習成長其實都是這樣。

成年人已經不太可能像學生時代那樣擁有大把的整塊兒時間來學習專業知識技能,事實上即便有,也可能靜不下心來。

我們的學習,就是通過這樣一點一點的碎片化的時間,發現一個對自己有用的知識點和技能,然後記下來,下一次找機會去實踐和運用。

結果發現效果不錯,下一次繼續強化,最後,這個知識點和技能就變成自己的了。

這就是成為高手的進階之路。

老家那一帶有一個俗語,叫「人牽著不走,鬼牽著飛跑」,形容那些沒有自己主心骨和判斷力的人。

雖然話有些糙,但仔細一琢磨,卻又很是貼切。

希望我們都成為知道自己要什麼、在不同情境中都能汲取對自己有益的東西來不斷自我成長和完善的人。

我是有餘姐,10多年上市公司HR,專注分享求職面試、職業發展實用乾貨,點擊左上方藍色按鈕關注@遊刃職場,一起成長為更具選擇權的職場人。

相關焦點

  • 做好這4件事,職場「站隊」不再難!
    想不想知道一些關於職場站隊的技巧?【閒聊】職場站隊,其實就是表明立場,也是人以群分的一種形式,更是所謂的潛規則。因為沒有人會主動告訴你關於站隊的相關利害關係,只有自己親身經歷了,才會恍然大悟。知道自己的斤兩---就是要對自身的能力有所了解,隊是可以隨便站,但在職場中,如果沒有足夠的能力,即便你站對了隊,對你也起不到任何作用的,最多也就是裝裝逼,在外人面前找一找存在感罷了。知道自己幾斤幾兩後,再去站隊時我們選擇的機會就會多一些。老油條建議:在沒有可以獨當一面的能力時,先不要跟風扎堆地站隊!
  • 職場上,城府深的人都有這五個特徵,這些人大多都混得如魚得水
    所以丁少華認為,真正有城府的人,不會在不合適的時機說不合適的話。丁少華認為一個人在職場上修煉城府,儘量要做到以下幾點:1、話很少,但說的每一句話都很有水準有一句話叫言多必失,說得多了,對於自己的控制要求就更高。
  • 職場生存-職場中站隊與跟人的技巧
    職場就是利益場。大家因為利益聚到了一起,於是難免就會存在利益上的衝突,特別是那些接近權力的人,最常見的就是正副職的較量。作為辦公室遠離權力的一般科級人員,我們又該跟隨誰呢?大多數情況下人們會認為要緊跟一把手、或要學會站隊、或要會審時度勢等等。其實職場鬥爭根本就沒有那麼複雜,職場爭鬥極其簡單!比如某公司的某一部門中的正副部長的爭鬥。
  • 遇見職場「站隊」,你應該怎麼辦?
    有人的地方,就有利益。有利益的地方,就有鬥爭。職場就是一個利益的地方,因為公司招聘就是為了找到創造共同利益的人。所以,辦公室爭鬥的話題,總是連綿不絕的。那遇到「站隊」怎麼辦?站關係好的一隊?還是怎麼辦?
  • 一個人聰明程度越高,在職場反而越容易受排擠,原因太現實
    相信大家在職場中都見過這麼一個現象:某個同事非常聰明,工作能力也很強,也深得領導的賞識與重用,但是相對的,他的人緣也往往不會有多好,甚至是很差,周圍的同事都會排擠他,冷落他。為什麼一個人聰明程度越高,在職場反而越容易受排擠呢?其中有3個原因太現實。
  • 公司小團體,不站隊就被排擠:資深職場人士建議,抱大腿前這麼幹
    原來這公司有大企業的通病,人頭多,山頭多,小團體各種抱團,表弟猶豫不知道該不該加入,又擔心不站隊被排擠。於是我又開始語重心長地和他分析起來。若是新人被排擠了,先從自身找原因,思考一下自己的溝通態度是不是有問題,作為新人和後輩,對辦公室裡的老前輩要表示謙卑,客氣有嘉。還要注意溝通的時機,學會看眼色,別人在忙的時候,你跑來請教小白的問題,不轟走你,已經算客氣了。
  • 為什麼你提拔升遷的速度總是比別人慢,是因為不懂如何站隊
    首先,我們為什麼要選擇站隊1、站隊是為了吃飽如果把職場比作一塊巨大的蛋糕,每個人都想吃,但是總量只有那麼多,你勢單力薄的情況下,怎麼可能搶得過人家抱團的隊伍?所以在這個時候,你想要吃飽肚子,就要聯合一部分人,去幹掉另外一部分人,以求吃到更多的蛋糕。
  • 職場中,站隊很重要嗎?保持中立,會遊刃有餘嗎?
    最近,一直很糾結一件事情,原本很優秀的自已,總是得不到重用,明明做的業績是最好的,為什麼薪資和待遇卻不如新來的人好。自己信任的領導最近也被公司老大很不滿,連帶著自己也被迫選擇了站隊,我只是一個小小員工,並沒有什麼很大的野心,就像做好自己的事情,很想置身事外。
  • 職場中,真正厲害的人,身上往往有這3個特徵,表面看不出來
    在職場中,有些人明明自己能力不行卻喜歡換到處炫耀,裝出一副自己很能辦事的樣子,而有的人表面上普普通通,放眼望去,就和廣大職場人一樣,但是他其實是真正有能力的人,而真正厲害的職場高手,身上都有這三個特徵,表面上是看不出來的,但是待在職場高手身邊,時間久了自然能夠感覺到。
  • 乘風破浪姐姐張雨綺:職場站隊決定你的起點,不要只顧埋頭做事
    個個都是人精,個個身懷絕技,在各自領域都有很深的沉澱。但對於女團,她們卻幾乎沒有任何經驗,像極了大學畢業後的職場新人。從大學裡走出來的職場新人們,有的畢業於名校,有的是雙學歷,有的有一些工作經驗,有的早已收入頗豐……在畢業進入職場後,面對公司的用人要求,她們要不斷地調整自己,以適應新的要求。
  • 職場人跳槽都有哪些理由,跳槽都是因為什麼呢?
    正所謂「不想當將軍的兵不是好兵」,在職場上也同理。據金融科技獵頭了解,大部分職場人在一家企業的同一崗位工作多年後,都會累積一定的經驗、能力等。在這之後,為實現自身的職業發展,就會通過跳槽來尋求更好的發展空間,那職場人跳槽的理由有哪些,是否與複雜的職場有關呢?
  • 職場生存-管理者要謹防成為下屬的備胎
    我們知道:作為一個男人,如果一個女人把你當做「備胎」的話,其表現就是從不拒絕與你的交往;不過慢慢地你會發現,她和你交往的進程將會呈現出時斷時續、纏纏綿綿的特徵,即大多數情況下,當她需要你幫助的時候就去找你,當她不需要你幫助的時候則較少聯繫你;當然有時候當她發現你對她有所冷淡的時候,她也會主動找你,以維持交往的延續。
  • 高手,自是深藏不露,如高山不語,靜水流深
    現實生活中,總是能遇到形形色色的人,有的人,走路都是地動山搖,說話更是個大嗓門,無論做什麼都想吸引他人的目光,可是帥不過三秒,就會原形畢露;可是有的人,天生慧智,自帶氣場,就是靜靜的站在那裡,也會不自覺的引起他人的注目,說話更是字字珠璣。
  • 孩子你從不著急!
    小孩今年八歲,寫作業總是拖拖拉拉…我作為親生母親更是無可奈何。我每天的心情好壞都得看他作業是多是少、是會還是不會、最主要的是寫還是不寫來決定的。那種心情就像吃了一口沒長熟發澀的柿子一整天口腔裡都是揮之不去的澀澀感,難受。
  • 職場潛規則:職場中穿衣有這3個特徵的人,一般都混得很好
    職場潛規則:職場中穿衣有這3個特徵的人,一般都混得很好當我們步入現代職場生活的時候,要注意的東西就不只是我們自己能力和工作狀態。很多時候,作為我們職場中更加重要的其實是我們在職場中的外在形象。很多時候我們的外在形象竇娥能讓別人在第一眼內對我們有一個初步形象。有些公司可能對於員工的穿著打扮有著嚴格的規定。但是有一些公司對於員工的穿著打扮就很隨性。
  • 40+主婦的職場回歸之路
    我是名牌大學畢業生,曾經有自己的事業。我老公是我大學的同學。我們一起在深圳工作。後來條件好了一點,孩子要上學了,我只能回歸家庭。現在孩子上高中了。我想看看我是不是能重回職場。但是因為離開職場已經快10年了,我真的一點底都沒有,我這樣的能做職業生涯規劃嗎?
  • 職場上被「孤立」,該如何去處理?
    1.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人性的醜惡,就有肆意泛濫著的貪嗔痴。2.被孤立的原因很多。搶了別人的風頭,說了傷人面子的話,破壞了小團體的利息等等。情況各種各樣,這裡就不一一列舉了。3.身在職場,如何處理人際關係,首先要用腦,要清楚的知道你自己的目標是什麼。
  • 職場中有這四個特徵的往往是職場小人,不可深交,希望你身邊沒有
    職場中,有的人平時看著平易近人的,但實際上,可是一個很有心計的人,表明看著很會做人,但背後,卻總是在謀劃著些什麼。像這樣的人,身上往往都有四個特徵,就看你會不會判別了。1、愛拍馬屁、愛打小報告的人職場中的」小人,總是喜歡拍領導的馬屁,在領導面前,會表現出很聽話,對領導說的話句句贊同,會讚揚或者附和領導。通過這些話語,他們能把領導哄得很高興,自然而然,領導就對愛拍馬屁的人有一種別樣的關照。
  • 職場上最讓人討厭的行為,自查下你有嗎?千萬別讓它毀了你
    嚴重的拖延不僅會對自身心理造成極其惡劣的消極影響,有時候,隨著時間的推演,還會逐漸產生強烈的自責情緒、焦慮症,以及負罪感,到最後,將會導致一個人不斷的自我否定和排斥,嚴重的會形成憂鬱症,或者躁鬱症。而在職場中,遇事拖延,往往會得到同事的抱怨和厭惡。
  • 職場新人應該學習什麼,如何提升自身能力,教你如何做事?
    每年都有很多的大學畢業生進入職場,成為了職場的新人,從大學裡的學生角色轉換成社會上的職場人,很多人都不知道應該學習什麼,要提升自己哪方面的內容,其實學歷就是一個敲門磚,要想在職場中生存和發展靠的還是綜合能力。職場上主要的就是做事的能力,提升了做事的能力,也逐漸提升了自身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