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上多年難遇的國慶中秋八天假期就要來啦!相信很多家庭來說,都已經提前制定好了旅遊計劃。
今天Vivi就給大家分享一下世界衛生組織(WTO)發表的很實用的《旅行者食品安全指南》,為了讓這些官方文字看著不是那麼生硬,Vivi依據專業知識對立面的內容進行了解讀。
有些家長可能要說了:有必要這麼講究麼?孩子總不能長在無菌環境裡吧?
在這裡我要說的是,以前是不懂,也沒人普及這些知識,現在既然知道了,能讓孩子少受點罪不好嗎?
這份建議對每個旅行者都很重要,而對於高危人群(嬰幼兒、孕婦、老年人)則尤其重要,他們特別容易感染食源性疾病。
預防食源性疾病:食品安全五大要點
1,保持清潔經常洗手
孩子出去玩通常都會很興奮,一會兒摸摸這個欄杆,一會兒揪揪那片葉子的。然而泥土和水中以及動物和人身上常常可找到許多危險的微生物,而且手上也會攜帶並轉移到食品上。
一定要勤給孩子洗手,特別是在吃東西的時候。如果洗手不方便,也一定要用免洗洗手液和溼巾擦洗乾淨。
2,做熟
要避免讓孩子吃生的海產品(如生蠔、生魚片),以及仍然發紅或仍有粉紅色汁水的肉(如七分熟的牛排),以及半熟的肉末/碎肉夾餅(如肉餅沒熟透的漢堡),因為它們各個部分都含有有害的細菌。
適當烹調可殺死危險的微生物,這是保證食品安全的最有效途徑之一。
食品的各個部位都要徹底做熟,即各部位的溫度均要達到70ºC。在外面也沒辦法測量食物是多少度,但起碼你要確保食物是熟透的,沒有血絲的,再給孩子吃吧~
3,生熟分開
出去旅行的時候,小吃街和自助餐往往是必不可少的一站。
要確保將熟食儘可能與可能汙染它的生食物分開。除了可以削皮或去殼的水果和蔬菜外,儘量不要讓免疫力差的孩子吃任何未經烹調的食物。,
這包括了含有生蛋或半熟蛋的菜餚,如單面煎蛋、家庭自製蛋黃醬、某些調味汁和提拉米蘇等甜點,這些可能有危險。
生的食物可能會含有危險的微生物,可能通過直接接觸汙染熟食,從而將致病細菌再度傳給安全的熟食。
4,保持食物的安全溫度
在室溫下存放數小時的熟食是導致食源性疾病的另一個重要危險因素。
在自助餐、餐館和街頭小吃攤上,如果食品不是熱的或冷藏的/放在冰上,則要避免給孩子吃(如涼菜、糕點、糖葫蘆)。
如果以室溫儲存食品,微生物可迅速繁殖。將食物冷藏或置於冰上(溫度在5ºC以下),或者使食物保持滾燙(60ºC以上),可以減緩或遏制微生物滋生。
廉價的小吃攤和小飯館,你也不知道他賣的食物是不是幾天前就做好的,就不要讓孩子冒著這個險啦!
5,選擇安全的水和食品
相信很多人都知道,冰塊是很髒的!因為很多餐館會直接用自來水來凍冰塊,製冰機也很少清洗。
自製冰激淋、飲用水和生牛奶也很容易受到危險的微生物或化學物質的汙染。如果你看著這家店就不太靠譜,就不要讓孩子吃啦。,
所有水果和蔬菜,若生吃要削皮;沒皮的就別生吃。破了皮的(如蘋果、香蕉)也不要給孩子吃,因為受損和黴變食物中會形成有毒化學物質。而皮的(包括綠葉蔬菜,如生菜)可能含有難以去除的危險微生物,就別給孩子生吃了。
有些人可能要說了,綠葉菜好啊,怎麼就不能給孩子吃了?但是在外面的餐廳,蔬菜的清洗是沒有辦法保證的。
瓶裝水是比較安全的飲用水。出去玩兒的時候,儘量給孩子喝瓶裝水。還記得冰塊麼?很多餐廳給你端來的水也是自來水。
瓶裝水喝之前要記得檢查密封裝置,確保它沒有遭到損壞。
如果沒有瓶裝水,就喝燒開過的熱水,這樣可以殺死其中的所有危險微生物,也是安全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