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古代「十年寒窗苦讀」考取功名,這是多少讀書人的志向與夢想。
當今多少學生刻苦學習,為了在高考取得好成績,考入理想大學,為今後前途做好鋪墊。
又有多少人在質疑,高考是否真的重要、考上大學是否真的就能改變人生。
簡介
高考的發展歷程是非常坎坷的。
在古代,為了選拔優秀的人才,培養國家的棟梁之才,讀書人都會參加科舉考試。科舉考試成為了當時的第一大考,也出現了芊芊學子十年寒窗苦讀的說法。
隨著社會的變遷,清王朝的滅亡,科舉考試也隨之被推翻。
這時,高考在社會的孕育中誕生。
在1952年前,新中國的高考制度不是很完善,但也有一些學生參加高考,也有大學進行應召,包括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
1952年後,國家開始大規模實行高考考試,並制定製度政策。
但當高考逐步盛行的時候,在中國的某一階段廢除了高考。
直到1977恢復高考,完善的高考制度為國家建設選拔了優秀的人才。
可以這麼說,高考是學生人生的轉折點,每位家長都喜歡自己的孩子考入理想的大學。
變化
隨著社會高速的發展,很多的新媒介的出現,改變了當代年輕人的學習理念。
很多年輕人都在質疑高考是否真的重要,他們認為「我的人生應該我自己做主」。
他們認為高考就是為了日後能有好的前途,賺很多錢。
他們也認為就算是考上大學,未必日後能有好前途。
當一些直播平臺出現,看到直播平臺不需要什麼學歷就能賺很多的錢,他們心動了,放棄了高考,想要隨波逐流。
有年輕人總是看到命運偏差者,說有人沒有參加高考自己創業照樣賺了很多的錢,但他們沒有看到成功人士心酸的一面。
如今,大多數人開始逐漸不重視高考,從而選擇別的路線來走不同的人生。
但這樣人還是少部分的,他們是以不愛學習拿這樣的事情當藉口。
大多數年輕人還是走著正常的軌跡,他們努力學習、參加高考、考入理想大學、完成學業,通過學校裡學習知識鍛鍊自己、增強自信心,從而進入社會在困難面前不畏懼。
驗證
有很多實例來驗證高考是否重要,一些人對高考叫囂,對高考不屑一顧的。
例如高考「零分先生」徐孟南,他是很有個性的年輕人,他嚮往自由,在2009年參加高考,是交了白卷,公然藐視高考教育。
而後他輾轉反側,找過很多工作後自己創業,最終失敗。
十年後的一次報導中,他表示悔恨不已,因為沒有學歷讓他寸步難行。
還有一個叫蔣多多的女孩,在考試中在捲紙上控訴高考,並在填報志願時候出去打工,完全藐視教育。
如今她並沒有什麼成就,已回到農村結婚生子。
其實像這樣例子不勝枚舉,高考的性質在新一代年輕人眼中開始變質。
評論
其實高考是人生的十字路口,它不是決定人生的轉向,而是人生的選項。
很多人認為高考不重要,其實高考是一個學習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能讓人們增長見識,增強信心,開拓遠見,而不是決定你的人生。
因此,高考還是很重要的,它的重要性是為你今後的走的道路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
我們不能看那些有錢有勢人光鮮亮麗的外表,要深入看他們的內在,或許人家也是參加高考,只不過失敗或者沒有考入理想大學,也或許即使沒有高考,也通過私下學習考取學歷。
尾聲
即將高考的學生們不要被外界幹擾。
若干年後回首恍然,你們會感覺高考學習這段時光是最美好,雖然很苦,但是收穫很大,能認清自己在某一方面的強勢或者弱勢、或喜好厭惡,這就夠了。
對於大多人而言,大學不過是個平臺,與各行各業的人相處的機會,這裡有最純潔的人脈關係,甚至可能會有創業合伙人,機會無限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