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迪網報導】3月23消息,雅虎買下照片社群網站Flickr,其意義遠遠超過照片共享。
雅虎這宗買賣是在周日公布的,雖然照片共享網站的收購近來非常火熱,但Flickr所採用的網絡目錄機制卻可能替網絡搜索帶來革命性的影響。因此,收購Flickr讓雅虎又多了一種與Google競爭的利器。
Flickr的技巧是網羅龐大的,可搜索的詮釋資料來替文件分類,任何人都可以替文件下注解,以便其他人更容易的找到資料。比如你希望能快速找到中央公園的Christo藝術計劃,你可加入"NYC"、"art" 與"orange",之後如果有人輸入這些關鍵詞就可找到該相片。
「信息民主化是該網站最有趣的部分,」GuruNet執行官Bob Rosenschein表示,「他們每次不一定都很精準,但這都是網友所談論的真實主題。因此,如果數量夠龐大的話,也是有一些數字可信度,這就是群眾的智慧。」
除了Flickr率先採用這種方式外,後來的Wikipeidia、Del.icio.us等也都加入這種自由批註(free tagging)的行列,使得不少人看好其後續發展。
因網絡上文件數量的龐大,要加上批註卷標向來被認為不可行,Flickr讓使用者從陌生人提供的文件中可以找到相當有趣的照片。由於不需要編輯進行控制和管理,整個網絡趨近於使用者的文化風格,比如使用者可找到許多由當地人拍攝的中央公園照片,而非專業攝影師。
RSS技術暨Epinions創始人R.V. Guha表示,自由注釋的理念在於,「我不強迫大家使用相同的卷標,如此一來整個系統會變得更豐富。」
就某一方面來看,雅虎買下Flickr可以說是回歸了自己的根源。雅虎1995年成立時,原本就是創始人用來追蹤自己所喜歡網站的方式,後來逐漸衍生一個龐大的結構式Web目錄。直到最近幾年,雅虎才把這種目錄式搜索放到第二位,改以純粹搜索為優先技術。這次收購Flickr,雅虎等於投資在一項可讓網友建立個人式目錄的技術。
雅虎發言人Joanna Stevens表示,決定購買Flickr的主因不在於照片,更重要的是看上Flickr的技術與其聰明的創始小組。「在龐大的資料庫中尋找東西時,網友需要的不僅是搜索,而是更多面的尋找資料。」Stevens表示,「Flickr的優點能彌補雅虎下一代服務的不足。」
使用者經驗研究公司Adaptive Path創始人Peter Merholz表示,Flickr這類網站的衍生效應是信息的全球目錄化。「Flickr的寶貴在於,創始人懂得利用網絡的商機,類似於eBay利用網絡的力量。」Merholz表示。
自由注釋的未來應用還包括新聞、網絡日誌、Web網站與企業搜索。
「這種以網友意見為主的目錄技術,未來可能會與標準化目錄結合如國會圖書館等,如此就能產生更多的資料關聯性。」Moerholz表示。
自由批註的另一項副產品是產生供應商垂涎已久的使用者忠誠度。許多研究人員都指出,轉換搜尋引擎的成本等於零,這與轉換即時通訊、e-mail這類具有「人脈效應」的應用不同。「最大問題在於,這個新技術能否有效的創造人脈效應?」Guha說,「所以,重點就是Flickr能否給予雅虎人脈效應?」
( 責任編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