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安是全國著名的革命老區,是紅軍的故鄉、將軍的搖籃。革命戰爭時期,30多萬皖西兒女為國捐軀,走出了洪學智、皮定均等108位共和國開國將軍,他們在六安留下了光輝的革命足跡,也給後人留下了豐富的追憶歷史、緬懷先烈的紅色旅遊資源。2016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視察金寨時,特別指出:金寨是「中國革命的重要策源地,人民軍隊的重要發源地」,要沿著革命前輩的足跡繼續前行,把紅色江山世世代代傳下去,革命傳統教育要從娃娃抓起,既注重知識灌輸,又加強情感培育,使紅色基因滲進血液、浸入心扉。
革命文物資源方面
六安作為革命老區,紅色文化資源較為豐富。現有不可移動革命文物保護440個(含493個點),其中,國保單位3個(含17個點),省保單位19個(含46個點),市保單位30個(含33個點),縣保單位155個(含164個點),文物點233個。類型包括革命舊址、名人故居、烈士陵園(烈士墓)、戰役遺址遺蹟以及其他革命紀念設施。時間跨度涵蓋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包括大革命時期、土地革命時期、抗日戰爭時期、解放戰爭時期)、社會主義革命及建設時期、改革開放時期。現有國有館藏可移動革命文物1107件,其中,一級文物49件,二級文物60件,三級文物93件,一般文物640件,以及未定級文物265件。
紅色旅遊方面
經過多年的努力,全市依託紅色等旅遊資源建成一批旅遊景區。建成1條國家級紅色旅遊精品線路(六安-金寨-霍山),形成3條全市紅色旅遊精品線路。舒城縣新四軍第四支隊紀念館、六安市大別山革命歷史紀念園、裕安區獨山革命舊址群、裕安區蘇家埠戰役紀念園、金寨縣革命烈士陵園、紅二十五軍軍政機構舊址、霍山縣諸佛庵鎮革命遺址、金寨縣紅二十八軍軍政及重建舊址、金安區張家店戰役紀念館共9個紅色景區(景點)列入全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名錄。金寨縣湯家匯紅色旅遊小鎮、金寨縣立夏節起義舊址(丁家埠大王廟)、霍山縣安徽紅色區域中心紀念園、金安區東河口鎮朱蘊山紀念館、裕安區許繼慎紀念園等15個紅色景區(景點)列入省級紅色旅遊經典景區名錄。2019年,全市紅色旅遊景區(景點)共接待遊客2000萬人次,實現紅色旅遊綜合收入110億元。紅色旅遊已經成為帶動老區脫貧致富的重要引擎。
全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六安九處)
六安市大別山革命歷史紀念園
六安市大別山革命歷史紀念園是在原皖西烈士陵園基礎上擴建的,2006年初建成對外開放。擴建後的園區佔地面積5.7萬平方米,主要由紀念塔、紀念館、塑像、雕塑、碑林、亭廊、悼念廣場等10多項紀念設施組成。園區內的大別山革命歷史紀念館先後徵集收藏知名烈士檔案263卷,烈士遺物、遺照300餘件,書籍文獻550件,貨幣票證1083件,戰鬥武器100餘件,其中國家一級文物13件。紀念館以大別山敘事說人為主,分「輝煌歷史、將軍搖籃、浩氣長存、紅韻流長」4大版塊、「名人薈萃、星火燎原、紅旗飄揚、抗日烽火、千裡躍進、將軍風採、浩氣長存、紅韻流長」8個單元,全面展示大別山特別是皖西地區優秀兒女在各個歷史時期不屈不撓、前僕後繼的革命精神,以及在中央領導關懷下的六安市的巨大變化。朱德、劉伯承、洪學智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朱蘊山、趙樸初等知名人士,曾先後前來參觀、題詞。六安市大別山革命歷史紀念園集「生態化、園林化、景觀化、人文化」為一體,既是瞻仰先烈、啟迪後人的教育基地,又是人們觀光休閒的好地方。
金寨縣革命烈士陵園
金寨縣革命烈士陵園位於金寨縣城梅山鎮史河西側,於2007年4月動工擴建,2009年5月建成對外開放。該園佔地總面積25萬平方米。陵園主要由金寨縣革命烈士紀念塔、金寨縣紅軍紀念堂、洪學智將軍紀念碑、紅軍烈士墓園、紅軍廣場,以及金寨縣革命博物館等部分組成。位於陵園南側的金寨縣革命博物館佔地總面積8000平方米,主樓正面鑲嵌鄧小平同志親筆題寫的「金寨縣革命博物館」八個大字。館內陳列分為序廳、革命史展、將軍展、洪學智生平事跡展、金寨名人展、烈士展、今日金寨等七個部分。金寨縣革命烈士陵園是全國重點烈士紀念建築物保護單位、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國家4A級旅遊景區。
裕安區獨山革命舊址群
AAAA級獨山革命舊址群景區主要由蘇維埃革命舊址、獨山老街、六霍起義紀念館、蘇維埃城步行街、六霍起義紀念塔組成。
九處蘇維埃革命舊址群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即:蘇維埃俱樂部、暴動指揮部、赤衛軍指揮部、中共六安縣委和少共六安縣委、政治保衛局、蘇維埃政府、革命法庭、經濟合作社、列寧小學舊址。是全國罕見、安徽唯一完整保存著蘇維埃時期集黨、政、軍、文化、教育、司法、經濟於一體的縣級機構舊址。
六霍起義紀念館位於蘇維埃城東大門北側,為徽式四合院內走廊仿古建築,總面積1100平方米,布展面積850平方米,分為暗夜曙光、六霍風雷、星火閃耀三個展廳。
六霍起義紀念塔於2000年在獨山攔山頭興建,由鄧小平同志親筆題字。塔體漢白玉寶劍部分高19.29米,象徵著獨山暴動發生於1929年,紀念塔總高度為21米,寓意光榮的老區人民勝利邁入21世紀。
裕安區蘇家埠戰役紀念園
蘇家埠戰役紀念園,位於安徽省六安市橫排頭水庫邊,佔地160畝,分為徐向前元帥廣場、蘇家埠戰役紀念館等。1932年3月22日到5月8日,徐向前元帥在六安市蘇家埠鎮指揮紅四方面軍與國民黨軍開展了浴血奮戰,為鄂豫皖地區的革命戰爭奠定了勝利的基礎。
霍山縣諸佛庵鎮革命遺址
諸佛庵鎮革命遺址位於安徽省霍山縣諸佛庵鎮。
諸佛庵鎮全鎮現有革命遺址8處、革命烈士墓4座、革命烈士紀念碑2座。
1929年5月,打入霍山縣戴家河民團任隊長的中共霍山縣委委員朱體仁,利用宴請新店河反動頭目陳乾士之機,將其擊斃,繳獲其部下槍械30多支,接著又繳了前去調查的縣自衛團十幾支槍。與此同時,擔任諸佛庵民團團總的中共霍山縣委委員劉淠西率部發動諸佛庵兵變。兵變的成功,揭開了當地武裝鬥爭的序幕,也是中共霍山縣委建立革命武裝的早期嘗試。
1931年2月,中共霍山縣委在諸佛庵再度組建,霍山被安徽省委確定為省唯一的紅色區域中心。5 月23日,霍山縣第二屆蘇維埃政府在諸佛庵宣告成立,縣委機關設在蘇維埃政府院內。
金寨縣紅二十五軍軍政機構舊址
1931年10月,中共鄂豫皖中央分局和軍委會決定,中國工農紅軍第25軍在金寨縣麻埠正式成立,曠繼勳、郭述申、徐海東先後任軍長。在金寨誕生並發展壯大的紅25軍,是我黨初期建軍規範、紀律嚴明、政治可靠、戰鬥力強的一支人民軍隊,是長徵最先到達陝北的第一支紅軍,被譽為「長徵先鋒」。對創建西北革命大本營、對中國革命作出了卓越貢獻。紅軍《三大紀律八項注意》歌最早在紅25軍唱響。
金寨縣紅二十八軍軍政及重建舊址
紅二十八軍軍政及重建舊址位於安徽省金寨縣南溪鎮北塘村的呂家大院。
1934年11月,紅25軍長徵後,中共皖西北道委在熊家河召開會議,決定將皖西北分散的紅軍集中整編,組成紅218團。1935年2月,根據鄂豫皖省委指示,以紅218團和鄂東獨立團為基礎,第3次組建紅28軍,高敬亭任政治委員,下轄紅82師和手槍團,全軍1000餘人。3月,紅28軍軍部先後駐紮熊家河和南小澗。同時,紅28軍政治保衛局、紅28軍醫院、紅28軍被服廠、紅28軍造槍局等機關都設於此。在艱苦的三年遊擊戰爭時期,這裡是紅28軍軍部所在地,又是紅28軍和便衣隊的主要遊擊區域,一直堅持到抗戰全面爆發。
舒城縣萬佛湖新四軍四支隊舊址
舒城縣萬佛湖新四軍四支隊舊址位於萬佛湖國家4A級旅遊景區內。1938年5月,高敬亭司令員帶領新四軍四支隊進駐舒城東港衝韋家大屋至1939年6月離開,在此一年零一個月內,四支隊官兵在高敬亭將軍指揮下馳騁江淮大地,英勇頑強地抗擊日軍,寫下了可歌可泣的抗日業績,尤其是蔣家河口戰鬥,打響了新四軍對日作戰的第一槍,在抗日戰爭史上寫下了輝煌的篇章。舊址是在韋家大屋部分老宅基礎上擴建的,於2007年6月動工,2008年5月建成對外開放。修復擴建後的舊址主要由牌樓和紀念館兩部分組成,全面展示了新四軍四支隊可歌可泣的抗日業績和高敬亭司令員的傳奇人生。
金安區劉鄧大軍千裡躍進大別山張家店戰役紀念館
金安區劉鄧大軍千裡躍進大別山張家店戰役紀念館位於中國歷史文化名鎮毛坦廠鎮內。舊址原為晚清名臣湖廣總督、兵部尚書塗宗瀛的家廟,1947年劉鄧大軍千裡躍進大別山在此設立張家店戰役指揮部,指揮了一場轉折性的重大戰役張家店戰役。2007年重建的劉鄧大軍千裡躍進大別山張家店戰役紀念館記載著劉鄧大軍千裡躍進大別山後,在無後方依託的條件下,首次取得大捷,一次性消滅敵人一個正規旅以上兵力,中共中央曾發專電祝賀。張家店大捷在劉鄧大軍千裡躍進大別山整個戰略中具有極為重要的地位,為劉鄧大軍在大別山站穩腳跟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該紀念館的陳展,再現了當年戎馬倥傯的輝煌戰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