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肄業博士張進生,曾是醫學高端人才,為何後來失業成低保戶?

2020-12-16 淺弋道歷史

文 | 淺弋道歷史

讀萬卷書、行千裡路

知識改變命運、學歷提升資本,自古以來,寒門學子皆希望通過寒窗苦讀,能夠實現魚躍龍門的提升。在貧富差距始終存在的社會中,讀書是改變底層百姓命運的最佳途徑,很多孩子無法選擇出身、左右家境,卻可以通過後期努力改變命運。

學歷是一個人大展宏圖、施展抱負的篩選門檻,北大作是莘莘學子的嚮往學府,從北大畢業的天子嬌子大多衣食無憂、事業有成。但世界之大,無奇不有,北大有一個博士生曾經是醫學界的高端人才,後來卻失業18年,淪為了政府救濟的低保戶。這個北大博士生是誰?為何落得如此下場?

北大肄業博士生——張進生

他叫張進生,出生在湖南常德縣的一個平民家庭中,張進生勤奮好學、聰慧伶俐,在學校的成績始終名列前茅,他以優異的成績考進了湖南醫科大學,成為了家人的驕傲、村民的榮耀。張進生一心一意鑽研醫學,畢業後,他去到了醫院工作。然而張進生在醫院工作並不順心,後來的他通過努力考到了北大的醫學研究生,並且深造博士。

按照這樣的發展速度,張進生很有可能是北大的醫學博士生,未來可期、前途無量。然而命運弄人,張進生窮盡半生考得的學歷,不僅沒有為他的人生添磚加瓦,反而使他間接淪為了失業在家18年的低保戶。

結合張進生的性格和時代來看,之所以失業在家18年,主要有三個原因!

1.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

張進生是典型的專研型人才,因出身貧寒,他所得到的自尊大多來自於優異的成績,是典型的學者,知識確實可以改變命運,但是知識只有靈活運用、發揮價值時才能改變命運。張進生本科畢業後在一家醫院工作,學歷較高的他卻因不懂人情世故,和整個環境格格不入,因暈血怕刀,他無法擔任主治醫師,沉默寡言、性格內向的張進生備受刺激。

他把未來的希望放在了學歷提升上,通過三年的努力,他如願以償地考進了北大,在急需人才的環境中,張進生飛黃騰達不足為奇。但他在讀博期間,卻因家境貧困拿不出出國學習的20萬費用,一氣之下備受打擊,得了難以治癒的心病。

事業上的頻頻受挫,讓原本就敏感自尊的張進生開啟自閉模式,在遭到了女友的嘲諷後,張進生更加抗拒這個讓他心灰意冷的環境,沒有讀完博士就退學在家,依靠姐姐救濟維持生計。

這一自閉就是18年,張進生的生活越來越窘迫,最後無可奈何在當地政府的幫助下,辦理低保救助,以此來保障日常的生活。18年的時光匆匆而逝,在競爭激烈、優勝略汰的快節奏社會中,張進生原本的學歷優勢早已蕩然無存,已經與社會脫節的他將原本的醫學知識早已忘得一乾二淨!

2.自尊過強、性格過直

張進生是村子中第一個考上大學的學子,承載著整個村子的讚美,然而校園和社會是有一定差距,畢業後的張進生也曾和其他學子一樣海投簡歷,希望找到心儀的工作。然而,找工作並非一朝一夕之事,用人單位不僅看重個人學歷,更看重個人經驗。

剛剛畢業的張進生所應聘的職位大多是管理崗,應聘失敗也在情理之中,張進生不知變通、性格耿直,很難在複雜多變的環境中得以晉升。

很多人會對這種失敗一笑而過,張進生對此卻備受打擊,幾乎從未遭過拒絕的他開始質疑自己的能力、否定自己的價值,畢業四處碰壁、留學無望的他心灰意冷。如果他的家人能夠及時引導他,在發現張進生有逆反心理時正確疏導,或許也不至於淪落自此。很多人的自暴自棄大多來自於家人的滿滿期望,一旦期望和現實有較大落差,他們會選擇破罐破摔。

3.性格決定命運,胸懷左右未來

張進生將所有的希望全部壓在了學歷上,他認為只有不斷提升學歷才能找到人生方向、受人尊重。窮盡半生得到的學歷在短時間內沒能給他回報時,他焦慮不安、悲憤交加,索性就遠離世俗、封閉自我。

小結:

張進生的事情一經爆出後,引發了社會一片譁然,有人說張進生的結局是可悲的,原本是醫學界的高端人才,卻落得如此下場,實在令人可惜可嘆;也有人說一切都來自於他的過於要強,失敗在每個人的人生中常有發生,如果一遇困境就怨天尤人,即使擁有高學歷也未必能夠成就大事。對此你怎麼看呢?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北大肄業博士張進生,曾是醫學高端人才,為何如今淪落為低保戶?
    北大肄業博士張進生,曾是醫學高端人才,為何如今淪落為低保戶?導語:說起北京大學,相信大家都比較熟悉,這是一所十分牛逼的大學,凡是從這所學校畢業的學生很少有發展不好的。然而今天要講的這個故事就是一個北大的研究生,肄業博士生,竟然發展的很差,甚至淪落為靠國家養活的低保戶。下面就具體講一講這個故事吧!出身農村,但從未乾過農活今天要講的這個故事的主人公名叫張進生,他出生在湖南省常德市的一個小村莊裡,從小生活的非常貧苦。
  • 北大肄業博士張進生:曾是醫學高端人才,如今失業18年靠低保度日
    「北大」、「醫學」、「博士」,從這三個關鍵詞中挑出任何一個似乎都能讓人依稀看到美好的未來——升職,加薪,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巔峰。可是現在有這麼一個人,他有以上三個光環在身,卻失業18年淪為低保戶,曾經月薪1000,低到被只是一個護士的女友嫌棄,別說走上人生巔峰了,官方系統都查不到這個大活人。
  • 北大肄業博士張進生,曾是醫學高端人才,卻失業18年淪為低保戶
    但這一切在張進生身上卻並沒有應驗,他原本考取北大醫學博士,但是卻沒有順利畢業成為了一名肄業生,後來的他不僅沒有一份體面的工作,甚至只能靠著特困救助的低保勉強維持生計。曾經的醫學高端人才為何失業了整整18年?這其中又有什麼坎坷緣由呢?
  • 上世紀北大肄業的張進生,曾是高端人才,後失業18年淪為低保戶
    比如上世紀北大肄業的張進生,他曾是高端人才,後失業18年淪為低保戶。張進生讀書確實非常的厲害,最後他考取了北大的研究生,不僅如此,他還繼續攻讀了博士學位。讀博之後,一張錄取通知書,又改變了他的命運。但是兩個人相處卻不太順利,他和女友吵架時,女友怪他博士沒有讀完,也嫌棄他工資低。這些話戳中了張進生的痛處,他忍受不了這種屈辱,所以就辭掉了蘭州醫院的工作。
  • 上世紀北大肄業的張進生,曾是高端人才,後失業18年淪為低保戶
    比如上世紀北大肄業的張進生,他曾是高端人才,後失業18年淪為低保戶。張進生雖然出生貧寒,但是他的求學之路卻很順利,很容易就考入了湖南醫科大學。張進生讀書確實非常的厲害,最後他考取了北大的研究生,不僅如此,他還繼續攻讀了博士學位。讀博之後,一張錄取通知書,又改變了他的命運。
  • 北大博士張進生:曾是醫學高端人才,為何失業18年淪為低保戶?
    北大是我國的著名大學,許多人都夢想進入北大求學,這所學校也為中國培養了許多的頂尖人才。想要成為北大的本科生已經很難了,更別說成為其碩士和博士生了,而一旦真的有幸被北大錄取,許多人也都是十分珍惜這個機會的。但是在北大的歷史上卻有這樣一個博士生在中途肄業,之後一生坎坷,明明曾經是醫學界的高端人才,最後卻失業十八年找不到工作,最後只能淪落到靠低保過日子,這個人就是張進生。
  • 他曾是北大博士醫學高端人才,卻因留學資金抑鬱,如今淪為低保戶
    1995年,張進生研究生畢業後,繼續在北大攻讀博士學位,讀博的最後一年,英國的一所著名的醫學院校給張進生寄來了一張錄取通知書,附上的唯一條件是預先繳納20萬元的留學保證金。1998年原本是張進生讀博的最後一年,可時年32歲的他卻在身患抑鬱症後做出了一個不理智的決定——退讀北大博士研究生。
  • 北大肄業博士張進生:曾是醫學高端人才,失業18年淪為低保戶
    下到自己的同事,總是會有人同張進生發生摩擦,到後來所有人都開始排擠他。沒辦法處理好人際關係的張進生愈發沉默,在這樣壓抑的工作環境之下,萌生了繼續深造學業的想法。經過三年的學習,張進生再一次憑藉著自己的優異成績進入到中國的最高學府北大,開始了研究生生涯。
  • 湖南「寒門學霸」曾因患病從北大博士肄業,待業19年,終成低保戶
    時間倒退回十幾年前,在大多數人的觀念中,如果是從名校畢業,怎麼都會有一個不錯的出路,更何況是擁有博士學位這樣的高學歷人才張進生就是畢業於北京大學並曾經攻讀醫學博士學位,然而最後一學期時,由於身體出現不適,最終只能博士肄業。1995年,正是國內對於人才最為渴求的年代。然而張進生並沒有成為什麼社會精英,甚至連一份工作都沒有,需要依靠姐姐的供養,待業19年成低保戶,雖然讀醫學普遍學歷會高一些沒並且就業方向也比較特定化,但為什麼會落得這樣的下場呢?
  • 張進生:北大醫學博士生,曾是全村的驕傲,如今淪為低保戶
    北京大學是很多考生心目中的象牙塔,而對於父母來說,孩子能夠進入這樣的高等學府,未來的發展也算是得到了保障,但張進生的人生卻沒有因為是北大學子,而一路平坦。經過三年的&34;,張進生最終收到了北大的研究生通知書。在研究生畢業後,他又在北大進修了博士學位。在深造學習期間,他還收到了英國皇家醫學院的錄取通知書,但進入這所院校需要20萬的留學保證金,這對於張進生來說,是一筆大數目。
  • 北大肄業醫學博士張進生,失業18年成低保戶,這其中的心酸有誰知
    今天要說的主人公是一位北大醫學博士。 1984年張進生順利的考上了醫學系臨床醫學專業5年制本科,不知道他的選擇是因為自己喜歡,還是因為其它因素,在那個年代,學習為了一個好工作是最主要的前提,而不是興趣所在為前提。
  • 從醫學博士到低保戶,失業21年的張進生,究竟經歷了什麼
    昨天我們說到北大才子陸步軒,靠賣豬肉走向輝煌,不僅向母校捐款9個億,還被請去做成功學演講,可謂是人生巔峰。今天要講的這位同樣來自北大,只是在學歷上,要比本科學歷的陸步軒,還要高上不少,他就是北大醫學博士生張進生。
  • 從北大醫學博士淪為低保戶,58歲的張進生如今過得怎樣?令人感慨
    如果說一個北大博士找不到工作,最終淪為低保戶,你會相信嗎?讓我們看起來非常荒謬的,但確是一個事實的事情曾經發生過,今年58歲的張進生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博士的學歷在我國是非常吃香的,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不斷發展,大學生越來越多,這就導致大學生的含金量沒有那麼重。
  • 讓北大醫學博士淪為低保戶的是誰呢?
    北大保安,現在又出了北大醫學博士張進生,據說是畢業後一路艱難,現在淪為了一名低保戶,引來眾說紛紜,其實在我看來,這是很正常的事情,誰說北大的醫學博士就不能當低保戶了,但很多人還是覺得可惜,是北大的醫學博士啊,怎麼也不應該淪落到這步田地吧,有的人說就是在一個中小學裡做個老師,也不至於現在這樣啊
  • 一朝天驕學子,北大博士在家待業18年,如今竟成低保戶
    曾經的北大博士張進生由北大博士淪落為低保戶,他或許能帶給我們一些啟發。而這件事恰好成了張進生之後悲慘生活的催化劑。或許是不甘,或許是遺憾,張進生在這件事情後患上了抑鬱症。之前沉迷於學術的他在抑鬱情緒的影響下也開始無心做學問,最後只能選擇休學半年。但是,令人匪夷所思的是,一意孤行的張進生在學校規定的休學期滿後,仍然沒有回到學校,學校只能對他做出退學的決定。因此,本可以拿到北大博士學位的張進生最後成了北大的肄業博士,只拿到了北大的碩士學位。
  • 北大的醫學博士竟然變成了一個低保戶,張進生現在變得怎樣了?
    北大醫學博士張進生已經54歲了,竟然變成了低保戶,現怎樣  要說大學中哪個科目最難學,考試最難過,最讓考生頭疼,大家肯定會異口同聲的說醫學,很多大學生都非常同情醫學生,不僅他們又看不完的論文,在考試的時候還有和大海一樣廣泛的考試範圍,並且就算他們學完了基本的知識去實習的時候也會顯得跟一個白痴一樣什麼都看不懂,像醫生這樣對專業有很高要求的職業,是非常需要人才的,並且還需要醫生有耐心和愛心
  • 高考跟風選專業,北大醫學博士淪為低保戶,「啃姐」18年
    高考跟風選專業,北大醫學博士淪為低保戶,「啃姐」18年每年高考都會有很多考生和家長為之焦慮和糾結,「焦慮」是因為高考是一場人才選拔考試
  • 北大醫學博士張進生,在家中待業18年,如今卻靠著低保度日
    (聲明:本文內容並非新聞,望周知)現如今,我國的教育事業不斷地發展,為我國培養了許多的高端人才。在重視知識,重視人才的今天,很多的學生在大學畢業之後都選擇繼續深造,攻讀研究生,希望在將來能夠提高自己的競爭力。
  • 張進生:農村小夥成北大博士,畢業後卻失業18年,如今靠低保度日
    這段時間,一位名叫張進生的北大醫學碩士領失業低保的信息,吸引住了人們的注意力,其實他已經在家肄業多年,雖然身懷天分,名校畢業,但張進生幾十年來一直找不到工作,這到底是他自己的原因還是社會不給他機會?一.被退學的北大醫學博士小時候的張進生出身湖南的一個農民之家,從小他便成績優異,他哥哥說張進生是那種不特別用功,成績卻出類拔萃的學生。家裡6個孩子,只有張進生有學習的天分,於是張進生一直在父母和老師的誇讚聲中長大,而天分也意味著背負別人更大的未來期待。
  • 54歲的北大博士淪落成低保戶,曾是全村驕傲,女朋友:他眼高手低
    北大醫學博士是一個怎樣閃閃發光的代名詞,對一般人來說考上北大已經是不敢想的夢,而張進生作為最難科系之一的北大醫學院博士生,按理說應該是人生巔峰的起點,走向成功,迎娶白富美,過上幸福的生活已經是非常可能發生的事,但最終他卻落得低保戶的下場,不免令人唏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