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介紹一下自己,小編目前是在讀的大三學生,九月份開學就讀大四了,三年的大學生活還是讓自己交了很多好朋友、學了很多新知識、最重要的是獲得了很多人生閱歷。
一、高考成績。
高考剛剛結束,相信大家都一下子進入了放鬆的狀態,可在享受放假的美妙時你是不是總放不下一件事,那就是成績到底如何。在這等待的過程中是不是期待,又擔憂?我來告訴你期待可以,但是擔憂大可不必:
1.考試已經結束,這代表著考試分數已經定型,無論你多麼惴惴不安,它最也不會多漲幾分;
2.不要總去想「考不好的後果」,後果是有前因的,如果你始終覺得考砸了然後每日惶惶不安,那才是真的愚蠢。
3.成績出來後,考得好的一定要曬出來,這是你如此多年的付出換來的成果,分享出來享受羨慕的眼神,才對得起自己;考得不好的一定要先告訴爸媽,有時這樣的壓力不是一個人能承受的,考砸了不代表人生路就走沒了,而是它要告訴你:你要自己去找更多路。
二、填報志願。
拿到成績之後,最重要的事情莫過於尋找一個心儀的好大學,那填報志願就有些小門道你需要知道。
1.選學校要選大城市:7月3日俞敏洪接受採訪時說的一番話很有道理,他說:儘量離開自己的家鄉,越遠越好;要去大城市,不一定是北上廣,武漢、西安也可以。這裡我感同身受,遠離家鄉可以使你快速地、行之有效地脫離舒適圈,18歲了,遠離父母給的支持自己去經歷一個地方,是對自己的挑戰和認可;要去大城市,因為只有真正看過大城市的快節奏、高效率、繁榮、厲害的人、厲害的事,你才能開闊自己的眼界,才能追趕那些本就在大城市生活的人們。
2.遇到抉擇時優先選學校:很多同學現在或者早就有了自己心儀的專業心儀的學校,比如說想要去北京郵電大學學計算機、學軟體編程,可是事實往往不是盡如人意,你的分數可能根本不夠上北郵的計算機專業。那麼這時你究竟是為了專業降低學校標準呢?還是降低專業標準死磕學校呢?
我的建議是後者,你在填報志願的時候可以在第一第二志願選擇特別好的學校(那種你的分數好像剛剛夠格的),然後在專業那一欄裡勾選服從調劑。這裡有兩個原因,一是相對於專業,你在更好的學校認識的人、學到的綜合性技能是低層次學校難以比較的,未來你進入社會,人脈和資源也是難以比較的;二是,如果你運氣好卡上了這個學校的冷門專業,一個你不喜歡的專業,那也不要緊,認真學習半年,拿著你的大一上學期成績,你仍然可以通過轉專業進入你喜歡的專業。
三、放假期間。
三個半月的假期啊,連我看到這個數目都忍不住激動起來。可是三個半月,1/4的年份,只是玩耍就過去了,是不是有點太對不起自己了。在這裡我仍然有幾點建議:
1.不要打遊戲,不要沉迷遊戲,玩物喪志不是吹得。
2.個人意見:沒有必要為了金錢去做一些重複性的、機械性的打工,那沒有意義,美其名曰體驗生活,實際上就是拿大把的時間和精力浪費在了對未來沒有投資意義的事情上面。 其實你可以去思考,自己喜歡做的事情究竟是什麼,比如攝影?做視頻?打籃球?下棋?等等等等,發掘你喜歡的東西並鑽研它,三個月的時間足夠入門了。當進入大學,你就知道有一門技能是多麼的吃香。3.開學前的那段日子要準備複習一些知識了(英語、數學),這裡我可以老老實實的說,高中老師說的:到了大學就可以玩了,是騙你的,怎麼樣,很氣吧,可是事實如此,大學不再強制要求學生做什麼,但是不做什麼你就什麼也得不到,就這麼簡單。獎學金得不到、入黨機會得不到、轉專業資格得不到、學長學姐的青睞得不到,畢業證學位證甚至都有可能得不到。該學習時學習,是我汗與淚的教訓。
四、大學戀愛
。
每個人憧憬的大學生活都不一樣,但是有一點我認為是最重要的,談一段戀愛。若說談戀愛,那當真是大學中是最適合的時候,沒有那麼多物質要求,檢驗的是付出的真心對比,何樂不為。
只是,在你沒有理智思考過並下定決心和某個人談戀愛之前,不要隨便表白、同意。因為首先一時衝動往往就伴隨著後悔,這個最明顯的體現就是,你同意了和某人在一起,過了幾個月你冷靜下來了立馬就發現,竟然有那麼多更加優秀的人。最簡單的例子,開學階段的軍訓會凝聚班裡同學的革命友誼,當有人向你表白,你是同意還是不同意?稍微想想就知道啦,十幾天的軍訓,他了解你什麼,除了是看你長得好看,不就剩饞你的身子了?
本期內容就到這裡,感謝大家的閱讀,有什麼不懂得可以私信我或者在評論區發表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