嶽陽日報全媒體訊(通訊員 李佳嵋 左莫菲)12月15日下午,湖南省第十三屆研究生創新論壇「教育碩士實踐能力提升」分論壇在湖南理工學院舉行。此次論壇由湖南省人民政府學位辦、湖南省教育廳主辦,由湖南理工學院承辦。來自全省的近200名碩士研究生參加論壇。
湖南理工學院黨委書記李明出席開幕式並致辭。他指出,對於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而言,不斷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是實現創新人才培養的重要途徑。本次論壇以「教育碩士實踐能力提升」為主題,準確把握了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的根本特徵。開幕式由湖南理工學院副校長張國雲主持。
「這樣的創新論壇是非常有益的,在全國都具有領先意義。」全國教育碩士專業學位教指委委員、華中師範大學教育學院教授塗豔國作了《改進培養模式,提升實踐能力》的主旨報告。塗教授從教育改革和發展的要求和研究生教育改革發展的要求兩個角度闡述了提升教育碩士實踐能力的重要性。他認為應該從加大經費投入、加強基地建設、加強教師指導、加強過程管理四個方面提升教育碩士的實踐能力。
湖南科技大學教授李海萍、衡陽師範學院教授唐芳貴、長沙仰天湖教育集團校長劉菲菲、嶽陽市教育體育局副局長程嶽華分別作了主題為《中國基礎教育公平政策40年研究》、《教師「三感」提升的自我路向》、《美,是看得見的競爭力——中小學美育的內涵與實施途徑》、《職業∙專業∙事業——教師專業成長之路》的專題報告。
李海萍教授簡要回顧了改革開放40年中國基礎教育公平政策,其推進策略以教育「起點公平」為主要著力點,以全面均衡發展為方向,以師資隊伍提升為第一抓手,以信息技術為重要突破口,其演進邏輯是從「保底」式公平到「均衡發展」式公平,從「物質關懷型」公平到「人文關懷型」公平,從單一方法促進公平到多元工具維護公平,從單一主體推進公平到協同攻堅保障公平。
唐芳貴教授提出,教師要有三感,崗位上有幸福感、事業上有成就感、社會上有榮譽感。敬畏感是人們生活和道德實踐的重要基石,是社會發展和人類文明進步的壓艙石。強調敬畏感的培養有助於改善人們的社會認知模式和日常生活方式,有助於改善時間認知和提升精神享受。實驗中敬畏情緒的誘發途徑和方式為敬畏感的培養提供了有效的方法或借鑑,如自我心理體驗、自然景觀陶冶、審美性教育以及榜樣作用。
劉菲菲校長認為審美作為一種自由自覺的活動,貫穿著人生的始終,造就審美的人生,這就是通常所說的「美育」。美育具有三大特性,即訴諸感性、潛移默化、主觀能動性。劉校長倡導由形式美育走向實質美育。
程嶽華副局長用數據說明了教師行業對人們的吸引力。他說選擇職業要有無悔之心,認清自己的興趣愛好,了解職業現狀以及發展前景;要勤勉地打造自己的專業能力,提高實踐能力,掌握牢固的基本技能;要用持之以恆的精神對待事業,堅定自己的目標,並執著履行。
專家們的講座為教育碩士研究生開拓了學術視野,促進了學術交流,推動了學術創新。
本次論壇為進一步落實《關於加快新時代研究生教育改革發展的意見》以及《專業研究生發展方案(2020-2025)》,提升教育碩士實踐能力,深化產教融合,以「教育碩士實踐能力」為主題向全省教育碩士研究生徵文,共收到論文201篇。經過專家組嚴格篩選,評選出一等獎10篇、二等獎23篇、三等獎32篇。在研究生論壇環節,來自湖南理工學院的研究生湯理、李婧妤、呂鳳香、潘琳先後上臺發言,分享交流論文內容與觀點。湖南理工學院教授李統興作了精彩點評與總結。
據了解,湖南理工學院在教育碩士實踐能力的培養方面進行了紮實有效的探索,取得了突出成績。該校教育科學院院長劉理介紹說,今年以來,圍繞教育碩士實踐能力提升主題,邀請了13位教育理論界和實踐領域兩方面專家,開展了12場次專題講座,共2900餘人次參加。教育碩士師生先後深入張家界永定區、嶽陽市華容縣、平江縣等地開展鄉土人才和鄉村教師方面調研和義務送教。近3年來,學生共發表論文及作品97篇、主持地市級及省級研究生科研創新基金等項目23項。學校與地方中小學共建的「教育碩士聯合培養基地」於2019年獲評「全國教育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聯合培養示範基地」,湖南省僅有兩所高校獲此殊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