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輸電線巡檢路徑決定算法,明略等獲ASEM最佳論文

2020-12-10 機器之心Pro

機器之心報導

機器之心編輯部

近日,美國工程管理學會(American Society for Engineering Management, a.k.a. ASEM)2020 國際年度會議(International Annual Conference 2020)公布了最佳論文獎項。在論文《A Two-Layer Routing Algorithm for Unmanned Aerial Vehicle in Transmission Line Inspection》中,密蘇裡科技大學 (Missouri Un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Stony Brook University)) 和明略科學院合作提出的新型電力輸電線巡檢路徑決定方法獲得了該獎項。本文介紹了此論文核心內容。

電力輸電線系統需要定期巡檢,以發現可能存在的設備磨損並實施維護保養。最傳統的巡檢方法是人工巡檢,即工人在輸電線上「匍匐」移動,但這個方法費時費力,還很危險。後來,直升飛機被用於巡檢,檢查人員固定在直升機機艙外,對輸電線進行檢查。危險性雖然有所降低,但是依然存在,並且巡檢成本高昂。近期,巡檢機器人的方式得到了提倡,它能夠顯著提高作業效率、降低勞動成本和維護人員的風險。

在電力輸電線系統巡檢中用到的機器人一般分為兩類:懸掛式機器人(Suspended Robot)和無人機(Unmanned Aerial Vehicle)。無人機巡檢因其高效和在不同領域中的成功應用引起了廣泛關注。

在使用無人機進行電力輸電線系統巡檢時,需要部署地面控制站,以保障和無人機之間的雙向信號傳輸(一方面,無人機將巡檢過程中所得的視頻信號傳到地面控制站,另一方面,地面控制人員將無人機移動信號傳輸給無人機)。一般來說,信號傳輸距離存在距離上限,同時,無人機的動力系統也有飛行時間上限,所以地面控制站需要調整位置,以保障信號傳輸並對無人機的動力系統進行更新。

一般來說,地面控制站的部署 / 移動和無人機的移動不是同步的。無人機在飛行工作時,地面控制站保持靜止。地面控制站在變化位置時,無人機不處在飛行工作狀態。

如何實現無人機和地面控制站的同步移動?

無人機和地面控制站能否實現同步移動?

針對這個問題,密蘇裡科技大學和明略科學院合作提出了一種新型雙層路徑方法,以縮減巡檢時間,提高巡檢效率。該方法在密蘇裡州山區的一段輸電線上得到應用,巡檢時間和巡檢成本都出現了大幅度下降。

輸電線系統巡檢線路一般是在兩個 substation 之間,所以該研究所擬的路徑決定算法基於兩個 substation 之間的輸電線巡檢。考慮到輸電線下方附近的地面道路網絡,該方法需要考慮兩類停車點:第一類停車點(P)恰在輸電線下方,第二類停車點(PP)不在輸電線下方,離輸電線下方點 P 距離最近。具體定義參見下圖,圖右展示了輸電線和地面道路網絡示例:

第一步:確定初始路線

具體而言,該方法首先確定初始路線。根據無人機動力所支持的最大飛行時間,將兩個 substation 之間的行駛路線劃分成若干段,這裡主要考慮的是無人機動力系統所支持的最大工作時間。

該過程如下圖所示,對於每一段輸電線,起始停車點和巡檢節點是 substation。將停車點 P 添加到巡檢路徑中直到操作時間超過無人機動力系統所支持的最大飛行時間。將距離 P 最近的停車點 PP 添加到巡檢路徑中,再次計算操作時間。如果操作時間小於最大飛行時間,則將停車點 PP 看作最後站點,反之則將最後添加的停車點 P 作為最後站點。接下來,將起始停車點修改為最後站點,並生成下一個巡檢路段,直到所有停車點得到確認,整條輸電線被囊括在此次巡檢內。

第二:修正

第二步進行修正。修正時需要考慮信號傳輸的可行性和地面控制團隊的移動速度(假設,要求地面控制團隊和無人機同時抵達最後一個站點)。如此迭代,直到無人機電力系統和信號傳輸約束全部滿足為止。

這一步需要調整地面路線和無人機飛行路線。完成二者的可行性檢查後,還需複查更新後巡檢分段的最後站點,確保最後站點是 substation。最後還需要優化不同輸電線的巡檢順序。

整個流程如下圖所示:

應用效果

該研究團隊使用這一新型雙層路徑決定模型,規劃了無人機巡檢飛行線路。涉及的電力輸電線共分為三段,分段情況和 substation 參見下圖:

A、B、C、D 表示 substation;三段輸電線被這些 substation 分割開,被命名為 AB(藍色)、BD(黃色)和 BC(紅色);粉色線表示道路網絡;P 和 PP 表示兩類停車點。

根據該方法的第一步,在該案例中得到的初始路徑如下所示:

接下來進行第二步——修正:

並得到最終路徑:

得到每段輸電線的巡檢路徑後,就到了最後一步:在最優時間內規劃所有輸電線分段的巡檢順序,這時只需考慮交通時間和巡檢時間。下圖列舉了交通時間和巡檢時間,出於方便考慮,此處忽略電池放置時間、初始設置時間和巡檢結束後的收尾時間,因為這些不會影響順序結果。

最終得到的優化巡檢順序參見下圖,共耗時 289 分鐘,巡檢順序是「 Depot→(transportation) →A→(inspection) →B→(inspection) →C→(transportation) →D→(inspection) →B→ (transportation) → Depot」:

這項研究與密蘇裡 Ameren 電力公司合作完成。實現無人機和地面控制站的同步移動,並縮減電力輸電線系統巡檢時間、提高巡檢效率,該研究提出的雙層巡檢路徑決定方法在該領域具備強大的應用潛力。

相關焦點

  • 新型輸電線巡檢路徑決定算法,助力無人機巡檢,明略等獲ASEM最佳...
    在論文《A Two-Layer Routing Algorithm for Unmanned Aerial Vehicle in Transmission Line Inspection》中,密蘇裡科技大學 (Missouri Un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Stony Brook University)) 和明略科學院合作提出的新型電力輸電線巡檢路徑決定方法獲得了該獎項
  • 論文推薦 | 麻衛峰,王成,王金亮,周京春,麻源源:雷射點雲輸電線精細提取的殘差聚類法
    架空輸電線以空氣為絕緣體長期暴露在自然環境中,時刻受日曬、汙穢、強風等自然環境的影響,為保證電力能源長距離安全持續輸送,電網運行維護管理部門投入大量人力和物力對輸電線路進行周期性巡檢[3]。傳統方式以人工地面巡檢為主,該方法費時費力,且存在峽谷、沼澤等人員不便到達的巡檢「盲區」,難以滿足快速發展的電網建設需求[4]。
  • 西交出身,辛書冕獲CVPR 2019最佳論文,李飛飛團隊獲經典論文獎
    :Cookies來源: AI科技大本營(ID:rgznai100)6 月 18 日上午,CVPR 2019 會議開幕式暨頒獎儀式在美國洛杉磯舉行,經過 CVPR 2019 專門的最佳論文獎評選委員會(Best Paper Award Committee)評審,評委們從50 篇最佳論文候選名單中評選出 4 篇獲獎論文,分別是 2 篇最佳論文榮譽提名、1 篇最佳學生論文和 1
  • KDD 2020最佳論文揭曉!杜克大學陳怡然組獲最佳學生論文獎
    【新智元導讀】KDD 2020最佳論文新鮮出爐!最佳學生論文、最佳論文亞軍均被華人學生(一作)摘得,來看看這些論文出自誰之手吧!KDD Best Paper 終於來了!受疫情影響,今年第26屆國際數據挖掘頂會 ACM SIGKDD 於8月23日-27日以虛擬線上方式召開。
  • KDD 2020最佳論文揭曉!杜克大學陳怡然組獲最佳學生論文獎,清華入選論文實力霸榜
    最佳學生論文、最佳論文亞軍均被華人學生(一作)摘得,來看看這些論文出自誰之手吧!KDD Best Paper 終於來了! 受疫情影響,今年第26屆國際數據挖掘頂會 ACM SIGKDD 於8月23日-27日以虛擬線上方式召開。
  • 清華計算機系教師在國際會議DATE上獲最佳論文獎
    清華計算機系教師在國際會議DATE上獲最佳論文獎清華新聞網3月18日電 3月17日,清華計算機系喻文健副教授為第一作者的論文《在基於懸浮隨機行走方法的電容提取中利用宏模型》(Utilizing Macromodels in Floating Random
  • 路徑規劃_Dijkstra算法
    寫這篇文章是因為前幾日突然C同學給我打來電話,說自己的論文在計算一個問題時耗時過長。
  • NeurIPS2020獎項出爐:GPT-3等三項研究獲最佳論文獎,華人一作論文...
    北京時間 12 月 8 日凌晨,正在線上舉行的全球人工智慧頂會 NeurIPS 2020 公布了最佳論文等獎項。在一千八百餘篇論文中,三篇論文獲會議最佳論文獎項,OpenAI 等機構的 GPT-3 研究名列其中,可謂實至名歸。
  • 鉅派股權團隊解讀「新基建」產業獨角獸明略科技的數據生意
    機器學習技術的發展歸因於極其龐大的數據可用來訓練算法,大數據是人工智慧的基礎。鉅派股權團隊認為,國家政策助推了我國數據智能行業的發展進程。2017年12月的「推動實施國家大數據戰略」促使整個行業迎來了快速發展時期;今年4月,「數據」作為一種新型生產要素,首次被寫入中央文件,數據資本化的進程有望再提速。
  • 明略科技給出答案
    相比人工智慧領域以單點感知技術,比如視覺、語音等方案起家的公司而言,從大數據營銷領域切入,以認知智能技術擅長的「明略」似乎較少被圈內人提起。但其落地能力和應用成熟度卻不容小覷,尤其這兩年,明略科技將人工智慧與大數據融合的技術路徑已獲得公安、工業、數字城市、金融等行業市場的有效檢驗,行業客戶達到 2000 多家。
  • 太極二作李子懋獲SIGGRAPH最佳博士論文獎,華人連續三年獲此殊榮
    機器之心報導參與:魔王、蛋醬、杜偉剛剛,頂級計算圖形學機構 ACM SIGGRAPH 頒發了 2020 年最佳博士論文獎。MIT CSAIL 博士後研究員、太極(Taichi)論文第二作者李子懋(Tzu-Mao Li)獲得該獎項。
  • 2020最佳博士論文;南開等提出新型自校準卷積
    機器之心 & ArXiv Weekly Radiostation參與:杜偉、楚航、羅若天本周的重要論文包括 SIGGRAPH 2020 最佳博士論文,以及南開大學等提出的自校準卷積和相應網絡。
  • 中國公司再獲KDD兩項最佳:松鼠AI獲研討會最佳論文&最佳學生論文
    值得一提的是,國內人工智慧獨角獸乂學教育-松鼠AI深度參與的研究項目包攬了研討會的最佳論文和最佳學生論文獎項。深度學習是當今人工智慧研究的重要前沿領域。不過,這項技術以前無法直接應用於圖形結構數據上,這也推動了學界對圖深度學習的探索。
  • NeurIPS 2020獎項出爐:GPT-3等三項研究獲最佳論文獎
    北京時間 12 月 8 日凌晨,正在線上舉行的全球人工智慧頂會 NeurIPS 2020 公布了最佳論文等獎項。在一千八百餘篇論文中,三篇論文獲會議最佳論文獎項,OpenAI 等機構的 GPT-3 研究名列其中,可謂實至名歸。
  • NeurIPS 2020 獎項出爐:GPT-3等三項研究獲最佳論文獎
    北京時間 12 月 8 日凌晨,正在線上舉行的全球人工智慧頂會 NeurIPS 2020 公布了最佳論文等獎項。在一千八百餘篇論文中,三篇論文獲會議最佳論文獎項,OpenAI 等機構的 GPT-3 研究名列其中,可謂實至名歸。人工智慧頂會 NeurIPS 2020 於本月 6 日 - 12 日在線上舉行,預計此次會議將迎來 18,000 名參會者。
  • 南開獲最佳論文獎,西安交大獲最佳學生論文獎
    第28屆ACM國際多媒體會議(ACM MM)最佳論文獎、最佳學生論文獎、最佳demo獎、 最佳開源軟體獎在內的所有多媒體領域大獎都已出爐。其中最佳論文的一作是來自南開大學Hongru Liang,最佳學生論文的一作是來自西安交大的Wenbo Zheng。
  • 圖的最短路徑算法-Floyd算法-弗洛伊德算法
    Floyd算法又稱為插點法,是一種利用動態規劃的思想尋找給定的加權圖中多源點之間最短路徑的算法 在計算機科學中,Floyd-Warshall算法是一種在具有正或負邊緣權重(但沒有負周期)的加權圖中找到最短路徑的算法。算法的單個執行將找到所有頂點對之間的最短路徑的長度(加權)。
  • CIKM 2020最佳論文出爐!NUS和RMIT同獲最佳長論文獎
    以下介紹這兩篇最佳長論文。  1  最佳長論文一    FANG學習算法步驟:    2  最佳長論文二    最後,文末附上今年所有最佳長論文的提名:
  • ICML 2018大獎出爐:伯克利、MIT獲最佳論文,復旦大學榜上有名
    昨天,大會提前公布了最佳論文獲獎名單,在超過 600 篇被接收論文中,來自 MIT 和 UC Berkeley 的研究人員分享了最佳論文的殊榮。值得一提的是,此前攻破 ICLR 2018 大會七篇對抗樣本防禦方法的研究眾望所歸地成為了最佳論文。
  • 明略科技獲評2019 IDC Innovator
    明略數據,現已品牌升級為明略科技集團,憑藉其智能化數據治理技術和應用落地實力,被評為2019 IDC Innovator。IDC Innovator報告評估指出,明略科技針對公安、金融和工業的數據特色,提供適用於行業需求的數據治理方案。目前在公安、金融、工業均有多個項目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