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絨娃娃修復師》:它不是童年的象徵,它是我生活的一部分

2021-01-12 三更雨雪

我的世界只有你

和《玩具總動員》的情節一樣,很多人小時候都會有一個心愛的毛絨玩具,抱著睡覺,玩過家家。當童年越走越遠,這些玩具就被塵封在某一個被遺忘的角落。

對一些人來說,毛絨玩具卻是他們一生的陪伴。

也許已是二三十歲的成年人,也許從事著金融、建築等光鮮的行業,他們仍然喜愛陪自己長大的那一個玩具。不過,這些陪主人度過了二三十年的娃娃會遭遇各種時間帶來的狀況:手或腳被扯斷了,眼睛丟了,嘴巴掉下來,又或是有汙漬、掉毛、填充物乾癟……就和患病的人類沒什麼區別。

這時候,也許可以把它們送到上海的玩具修復師朱伯伯家去「治療」一番。

朱伯伯從研究所的零件工職位上退休有十幾年了,動手的活兒不成問題,他也一直喜歡縫縫補補的針線活。2016年左右,他開始鑽研毛絨玩具的修補,接了一些訂單,慢慢地在網上有了一些名聲。

不只是上海的娃娃主人,全國各地都有人寄送自己的舊玩具給他,希望能夠修復。他們精心地為娃娃的快遞買了保險,有的不放心,甚至坐飛機親自送到上海來。

朱伯伯會與每一位顧客認真溝通,和顧客溝通娃娃自帶的"微妙的氣質」,在他眼裡,每一個送到手中需要修復的娃娃都可愛至極。對娃娃的愛與熱誠,使得娃娃的主人安心敞開自己的內心,像純粹的大孩子一樣重複著訴說——「就是那種感覺,說不出來,就是覺得它萌。」

這樣的表達,朱伯伯都懂。

朱伯伯完全理解,對玩具的主人們來說,舊玩具的珍貴無法用金錢來衡量。他也明白,修補最重要的要領,並不是在於要讓破破爛爛的玩具煥然一新,而是得跟老城改建一樣,「修舊如舊」。

你存在我深深的腦海裡

為了修補十幾年前的玩具,朱伯伯曾經去圖書館翻閱上個世紀上海的流行時尚畫報,參考那時候的玩具和人們的服飾布料,但有時候仍然不能讓主人滿意。因為娃娃要恢復的樣態,不在如今的商場貨架上,也不在過去的圖片資料裡,而是在主人的記憶裡。

有一次,他幫一個女孩修復一個大象玩具,給娃娃填充好全新的棉絮,讓它恢復精神。但當女孩收到鼓鼓的大象時,卻說這並不是自己的娃娃,曾經的那個腦袋耷拉下來的、無精打採的大象才是她想要的。

把娃娃修復成主人心中最熟悉的模樣,成為了朱伯伯最大的工作宗旨。

他拿著油畫筆刷,用最輕柔的手法洗滌玩具——不能破壞形狀也不能洗得過於潔淨,畢竟是「老古董」了;他在五倍放大鏡下植絨、修剪,細細調整玩具的凹凸和毛叢,甚至把誤差控制在不超過6根頭髮絲的距離;他跑遍滬上好幾個布料市場,和玩具主人一直溝通,挑選最接近原樣的輔料,有一次為了把面料做舊到理想狀態,一個布偶腦袋整整修復了大概四個月。

知乎上有個提問叫「中國有沒有可以對那些十幾年的舊毛絨玩具進行修復的地方?」,一個個排列的回答都在致謝朱伯伯的手藝,有一位網友特地強調了好幾遍:「真的跟原來的一樣!跟原來的一樣!跟原來的一樣!就是那種失而復得的感覺!」

為了回應娃娃主人這樣的感情,朱伯伯經常夜以繼日地趕工,淨想著怎麼織毛絨、選繡線。他非常認真地看待這件事,因為——

「不怕你們笑話,我也知道,他們離開那個娃娃睡不著覺的。」

它正在斜著眼睛看著我呢

在修補的時候,朱伯伯會一直和玩具主人確認各種細節,他們也非常坦誠地表示,這個娃娃,自己是天天要抱著睡覺的,是會和它聊天的。

果殼網上有一個小研究,介紹了成年人對毛絨玩具的依戀,研究者把自己的研究戲稱為「泰迪熊人類學」。他發現玩偶的長期陪伴形成了情感聯結,它的價值就在於共度的多年時光。

「它不是童年的象徵,不是懷舊,它是我生活的一部分。」

一個女孩曾告訴朱伯伯,她時常會和自己的娃娃對視,一接觸到它的眼神,她身上的痛楚全都迅速消失了,這麼多年來,她把這個娃娃視為自己的吉祥物,一直帶在身邊。

朱伯伯注意到,有不少舊娃娃的主人都有著類似的家庭狀況,都是從小就和外出打工或離婚的父母分離,從童年開始,就常年與自己的毛絨玩具相處,長大成人之後,也一直與它相伴。

每一個待修補的娃娃都有一個故事,都有一份感情寄託,玩具修復就是還原這種情感寄託的載體。

修的娃娃多了,老爺子感覺自己能和娃娃對話,他說它們不但有長相的區別,還各有各的脾氣,每次修復時,他都說「你不要怕疼,我不是給你開刀,我這是微創手術,是為了治好你」。

這樣娃娃們就不害怕了。

朱伯伯在修娃娃的過程中,一直是笑的,渾身充斥了滿滿的幸福感。修毛絨狗的時候會小心翼翼地抱起來聞一聞,好像在聽它的呼吸。

「上海話講,阿婆燉米味!」

給毛絨狗狗洗完澡,拿吹風機慢慢地把狗狗的絨毛烘乾,一邊溫柔地吹,一邊還笑著說:「這樣不會感冒。」

對於朱伯伯來說,每一個都是鮮活的小傢伙。

面對攝像機,他拿起一個熊貓玩偶,樂呵呵地說:「你們可能感受不到,但我就知道,它正在斜著眼睛看著我呢。」

相關焦點

  • 72歲老爺爺開毛絨娃娃醫院 修復無數人童年時光
    原標題:視頻|72歲老爺爺開毛絨娃娃醫院 修復無數人童年時光  很多人小時候都會有一個心愛的毛絨玩具,但這些陪主人度過了整個童年和青春的娃娃難免會「生病」,比如手或腳被扯斷了,眼睛掉下來了,嘴巴丟了......而在上海市虹口區,有一位72歲的朱伯伯開了一家「毛絨娃娃醫院」,專門治療小寶貝們的各種疾病,修復了無數人的舊時光。
  • 七旬老人的「毛絨娃娃醫院」:修復玩偶 撫慰心靈
    【解說】在電影《玩具總動員2》中有一位老爺爺,他憑藉一雙巧手和琳琅滿目的「百寶箱」修復了很多玩具,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現實生活中有沒有這樣的職業呢?近日,中新社記者就找到了老爺爺的「真人版」——72歲的上海爺叔朱伯明,他現在的職業是「毛絨娃娃醫生」。
  • 當「絕版」的毛絨玩具遇見「唯一」的修復師
    無論是對娃娃主人,還是對72歲的修復師朱伯明來說,修復娃娃都不是件容易的事。即便是娃娃嘴邊一個褶皺的消失,或是鼻子大小0.3毫米的誤差,都有可能被視作一種「失敗」。因為這不僅關乎著娃娃的外表,更關乎著娃娃主人隱秘的內心世界。
  • 72歲「娃娃醫生」朱伯明:修復玩具神還原,也修復童年和人心
    現實生活中,也有一群人堅信自己的娃娃有生命、有情感,還能一直陪伴他們到老。如人類一般,這些娃娃上了年紀以後,普遍遭受了時間的考驗:毛線褪色、眼睛開裂、衣服開線、填充物乾癟,特別需要醫生的專業診療。72歲的朱伯明在上海自己家裡開了家小小的「娃娃醫院」,是院長亦是主治醫生,而「接診」最多的就是毛絨娃娃。
  • 七旬老人的「毛絨娃娃醫院」
    8月20日,朱伯明展示目前「收治」的毛絨娃娃中的兩件「古董」,它們都已陪伴主人超過30年。  72歲的上海老人朱伯明是一家「毛絨娃娃醫院」的「院長」,迄今已修復了幾百隻毛絨娃娃。  朱伯明年輕時就是個「手工達人」,裁剪縫紉、無線電製作、音響改裝都是他的業餘愛好。
  • 七旬治癒系老人建娃娃「醫院」 幫助眾人修復破損毛絨玩具
    汪芸芸的大熊玩具叫嘟嘟,和她一起生活21年,小熊玩具叫小寶,和她一起生活19年。   汪芸芸告訴北青報記者,從很小的時候開始,她就帶著嘟嘟和小寶一起玩,「和他們兩個在一起的時候發現他們的眼神會發光,寫字做功課也抱著他們,看電視也抱著他們,還會跟他們討論劇情,他們對於我來說不是毛娃娃,他們是有生命的,就像一朵花、一棵樹一樣是真實存在的生命。」
  • 上海:七旬老人的「毛絨娃娃醫院」
    72歲的上海老人朱伯明是一家「毛絨娃娃醫院」的「院長」,迄今已修復了幾百隻毛絨娃娃。朱伯明年輕時就是個「手工達人」,裁剪縫紉、無線電製作、音響改裝都是他的業餘愛好。一次偶然的機會,有人慕名拿著破損的毛絨娃娃求助上門,朱伯明在認真傾聽了主人與娃娃的故事、了解了修理需求後,開始整理、配料、縫製……此後經過口口相傳,漸漸有了「毛絨娃娃醫院」,朱伯明也被越來越多有需要的人找到。在修復毛絨娃娃的過程中,朱伯明不斷鑽研修復技術,還開發了專門的工具和配件。隨著越來越多的人在社交媒體上分享自己的毛絨娃娃「重煥青春」的故事,這家「毛絨娃娃醫院」的名頭越來越響。
  • 毛絨玩具不僅僅能給你一個無法代替的安慰,只是我們對它知之甚少
    雖然毛絨玩具是一個不會言語的無生命體,但是它的存在卻更勝那些能開口講話的生命體。這些毛絨玩具是很多人從小到大的玩伴,它們不會有任何情緒,卻能在你開心、傷心、的時候默默陪伴著你。曾幾何時,它們已經成為了我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了。
  • 【箭廠視頻】對它/她說(三):我和妻女跟矽膠娃娃一起生活
    當七夕把第二個矽膠娃娃搬回家時,女兒覺得他太貪心了,爸爸居然給他自己買了兩個這麼大的漂亮娃娃,看起來比毛絨玩具厲害多了。但很快小姑娘對娃娃沒了興趣,一來是這些娃娃又沉又僵,二來是爸爸也不怎麼讓亂動。不過有趣的是,她倒主動喊起了這兩個娃娃「大姐」和「二姐」。七夕網名叫「destiny七夕」,是個有十幾年宅齡的年輕父親。家裡客廳至今仍堆著他的高達模型,個人房間的電視被用來玩PS4,他甚至還靠代打網遊掙零花錢——一部分用來購買價值不菲的矽膠娃娃。
  • 72歲老爺爺開了家「醫院」,專給毛絨娃娃「治病」
    72歲的上海老人朱伯明是一家「毛絨娃娃醫院」的「院長」,迄今已修復了幾百隻毛絨娃娃。圖為朱伯明展示目前「收治」的毛絨娃娃中的兩件「古董」,它們都已陪伴主人超過30年。朱伯明年輕時就是個「手工達人」,裁剪縫紉、無線電製作、音響改裝都是他的業餘愛好。
  • 如何成為一名實體娃娃修復師——講述斯萊德·菲耶羅的從業之路
    斯萊德·菲耶羅(Slade Fiero)曾是專業的實體娃娃修復師,他說,在他的10年職業生涯中,他修理了100多種昂貴的情趣用品。他說過度使用並不是實體娃娃損壞的原因,更多的是存儲不當造成的。他還補充說,並不是所有的修復都是使用一些修復膠水或更換損壞的部件那樣容易。根據他的說法,有時候送來的娃娃損壞得太重了,以至於他在修理完一次娃後拒絕再次修理。他還回憶說,他有一個粗暴的顧客,故意將左腿從實體娃娃上扯下來,他認為粗暴的客戶不值得任何尊重,因為他可能會有暴力傾向。
  • 毛絨玩具公仔讓你的生活更富有童趣
     現在,我們可以比較多的情況在電視上面看到那些女主角的房間都是堆滿了很多的卡通公仔的,她們會在房間裡面放很多這樣的娃娃的。其實,不在電視上面,在我們的生活中也是會有這種現象存在的。很多人都是會在家裡面放各種各樣的毛絨娃娃的,無論是在房間還是再客廳,都是會有它們的身影的。 如果家裡有嬰兒有小孩的話,這些毛絨玩具都是不缺的,有的家庭甚至是嬰兒圍兜都是用那種卡通類型的。雖然說是用了很多這種卡通類型的物品,但是也不是沒有效果的,這些卡通類型的毛絨玩具或者是物品都是比較受小孩子喜歡的。
  • 72歲玩偶修補師,修補娃娃,也是修補回憶
    那些 「娃娃壞了就買個新的,為什麼要修?」朱伯明話音剛落,女孩大聲說,「我和娃娃很有感情的,這麼多年去哪裡都陪著我,娃娃生病了很傷心,不可能拋棄它。」「修舊如舊」,在朱伯明手裡,毛絨玩偶嘴角笑容的弧度、擁抱帶來身體的輕微凹陷、泛舊的毛絨顏色,都能修復成主人記憶裡的模樣,「聽他們的故事,我才明白了修補的意義,幫他們留住一段記憶」。▲「玩偶醫院」正在進行修補的娃娃們。
  • 福州泰禾凱賓斯基酒店員工向鄉村孩子送毛絨娃娃
    周健報導 城裡孩子喜歡毛絨玩具,貧困地區孩子也渴望擁有一個毛絨玩具。福州泰禾凱賓斯基酒店近日在員工中發起了閒置娃娃的捐贈活動,通過飛螞蟻平臺「為鄉村孩子送溫暖」。福州泰禾凱賓斯基酒店介紹,在3天裡已經收到員工的61隻大大小小的毛絨娃娃,交給了飛螞蟻平臺。每一個毛絨玩具都會在到達工廠之後經過仔細的清洗、消毒,最後挑選出合適捐贈的,放入「為鄉村孩子送溫暖」的溫暖包內;不合適的將妥善進行環保處理。截至目前,飛螞蟻平臺回收的毛絨玩具已為全國10個地區2000多位小朋友送去了溫暖。
  • 熊憑什麼稱霸毛絨玩具屆?
    許多女生吐槽直男送禮物只會送兩米的超大毛絨熊,但實際上,還是有不少人收到毛絨熊後開心到模糊,而毛絨熊的銷量,也一直很堅挺,某寶隨便一款1萬人付款不是夢。美劇《破產姐妹》裡,黃腔與毒舌齊飛、永遠萬事不care的鋼鐵直女Max,在童年時期也擁有一隻泰迪熊。
  • 江西一高校學子捐贈毛絨玩具圓山區孩童「娃娃夢」
    為擱置不用的娃娃找「新家」,將毛絨玩具捐贈給山區兒童,此舉得到了該校學生的積極響應。  在活動現場,不少同學抱著自己的毛絨玩具來到捐贈點,龍貓,玩具熊,玩具抱枕,小白兔,大黃鴨等十餘個形形色色的毛絨玩具整齊擺放在了桌子上,一旁的募捐箱裡滿滿的裝了一整箱。工作人員一邊向同學們作活動介紹,一邊做捐贈登記。
  • 閒置毛絨玩具不要扔!留給山區孩子,溫暖他們的童年!
    △團隊志願者某次捐贈時,那天衣物分髮結束之後,我們在路邊跟孩子們聊天,他們說:「我們平時玩的地方就是這些「泥巴墩」,還從來沒見過好看的娃娃呢」△爸爸媽媽不在時,小男孩傾訴的對象就是這個小黑熊(圖源自網絡)△曾收到愛心毛絨玩具的青海小朋友,小男孩
  • 絨娃娃的特點 毛絨玩具的填充材料及面料
    絨娃娃的特點 毛絨玩具的填充材料及面料 2019-01-22 10:31:24 來源:全球紡織網 絨娃娃的特點,毛絨玩具的填充材料及面料,毛絨玩具是玩具的一種
  • 【箭廠視頻】對它/她說(一):探秘成人矽膠娃娃工廠
    整個過程從面部造型開始,鑄模、修整身體細節、組裝成型、上妝一直到賦予娃娃相應的形象與個性,就像在為她祈禱並注入靈魂。一個蘿蔔一個坑,這也是為什麼好的矽膠娃娃售價高達一兩萬的原因之一。工廠經理告訴我,每天只能生產一個娃娃。主要是因為矽膠固化一般需要6到8個小時,為了不影響其他工序,這個過程一般會在晚上進行。
  • 爺爺背著滿滿一袋毛絨娃娃去看孫女:被愛包圍的孩子才會更幸福
    爺爺背著滿滿一袋毛絨娃娃去看孫女,孩子媽媽很感動最近在微博上看到這樣一個視頻,特別的感動!一個爺爺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了對孫女的實實在在的愛。原來這位爺爺是一名老師,他沒有和孫女在一起住,但是這也阻擋不了他對孫女的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