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金山天文臺:來一場天文「朝聖」之旅—新聞—科學網

2020-12-19 科學網

 

■本報記者 王晨緋

紫金山位於南京城幾何中心,又稱鐘山,自古被譽為江南四大名山,有「金陵毓秀」的美譽。紫金山主峰海拔448.9米,周圍約30公裡,三峰相連形如巨龍,山、水、城渾然一體,雄偉壯麗,氣勢磅礴,古有「鐘山龍蟠,石城虎踞」之稱。

古往今來,紫金山就是南京名勝古蹟薈萃之地。不久前,國家旅遊局、中國科學院共同發布了「首批中國十大科技旅遊基地」,紫金山天文臺成為首十之一。

中國現代天文學的搖籃

紫金山天文臺位於紫金山第三峰天堡城遺址附近。天堡城是太平天國時期修築的重要的軍事要塞之一,築於絕壁之巔,可以俯瞰全城。

紫金山天文臺落成於1934年,1950年5月20日更名為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之後又在江蘇盱眙、江蘇贛榆、山東青島、雲南姚安、黑龍江洪河和青海德令哈建立起新的觀測臺站。嚴格地說,位於天堡城的紫金山天文臺是紫金山天文臺的紫金山科研科普園區。紫金山園區至今已有80多年的歷史,它的建成標誌著我國現代天文學研究的開始,中國現代天文學的許多分支學科和天文臺站大多從這裡誕生、組建和拓展。由於它在中國天文事業建立與發展中作出的特殊貢獻,被譽為「中國現代天文學的搖籃」。

只要說到中國現代天文學就很難繞過紫金山天文臺。青銅的觀天儀器在此停止它們古老的工作;西方的現代望遠鏡越過千山萬水,來到這裡安家;中國天文史上顯赫的名字,都曾在紫金山上方熠熠生輝。

然而,隨著南京城市建設的不斷發展,該園區受光害汙染,不再適合夜天文觀測,成為科普教育的絕佳之地。

「相比於一般的科技場館內的天文展區,類似紫金山天文臺紫金山科研科普園區這樣對公眾開放的天文臺更具現實感、真實感、科技感,是實實在在『觸摸』天文的地方,是名副其實通向宇宙奧秘的大門。紫金山園區年度接待青少年和社會公眾約30萬人次。」紫金山天文臺科普部主任張暘告訴記者。

作為天文科普基地,紫金山園區具有得天獨厚、無法複製的優勢。這裡是民國時代直到新中國時期,中國現代天文學發源和拓展之地,集中體現了中國現代天文學發展的歷程;這裡留有珍貴的科學歷史遺產,包括優秀的民國科研與觀測建築、民國時期的天文望遠鏡、明清古代青銅天文儀器實物,以及結合紫金山天文臺學科優勢專門建立的隕石展館等,它們構成了這座天文博物館的基本陳列;這裡既是太平天國遺蹟,也是俯瞰南京全城,觀賞南京山水城林極佳的自然觀景平臺。

不能錯過的紫臺攻略

紫金山天文臺的科普之旅應該始自太平門,沿著「天文臺路」上山,呼吸紫金山特有的新鮮空氣。從石板臺階進入天文臺大門第一處是隕石博物館以及清末天文學家張鈺哲的銅像。1910年5月哈雷彗星光顧地球,據說時年8歲的張鈺哲目睹了這枚聲名顯赫的彗星,從此與天文一生結緣。

隕石展館裡陳列有各種不同類型的珍貴隕石樣本20餘件,包括火星隕石、月球隕石、寧強碳質球粒隕石等及其珍貴、具有重大研究價值的隕石,以及俄羅斯車里雅賓斯克石隕石、中國如皋石隕石、重達350公斤的大型鐵隕石等。

繞過隕石博物館是露天陳列的四個古觀象儀器:天球儀、渾儀、簡儀、圭表。這四件青銅觀象儀都為明清復刻版。天球儀鑄造於清代末期,是古代天文演示儀器,根據毀於戰火的明代正德年間鑄造的天球儀原型縮半鑄造。為青銅鑄造的、可以旋轉的天球儀,其上刻有古代根據天文實測坐標而標記的1449顆恆星,另標有黃道、赤道、銀河等,主要用於演示天體周日運動、估算恆星之間的相對坐標位置。

渾儀鑄造於明正德年間,是天文觀測儀器實物,由青銅鑄造,精緻優美。該儀器集成了地平坐標系、赤道坐標系、黃道坐標系三種最常用的天球坐標系,通過四遊儀控制窺管,可以觀測和記錄天體的三種天球坐標,是中國古代成就最高的天文觀測儀器之一。該望遠鏡曾在八國聯軍入侵中國後被德國掠至柏林展陳多年,後依據凡爾賽合約返還中國。

簡儀鑄造於明正德年間,最早的發明人是郭守敬。簡儀是在渾儀的基礎上加以改進,只保留地平、赤道兩套天球坐標系同,並將兩套坐標系統分開設立,且儀器體型更大,更加方便觀測。它是中國現存最大的古代青銅天文儀器,是中國古代成就最高的天文觀測儀器之一。

圭表也鑄造於明正德年間。該儀器的主要功能是通過對正午時刻的表影長度的連續觀測記錄,確定回歸年的具體天數,從而據此制定曆法、確定24節氣。

圭表旁的子午儀室主要用於天體測量和時間測量工作。其中陳列蔡司的子午儀,可精確觀測恆星上中天時刻;還有英國人製造的雪特擺鐘等和時間有關的計時展品。

子午儀室往南就是天堡城了。天堡城觀測臺可以俯瞰南京的山水城林,玄武湖、中山陵、明孝陵等著名景點盡收眼底,也能看到腳下不遠處綠色山丘裡鑲嵌的五個白色圓球,其中之一便是大臺。

大臺是紫金山天文臺的標誌性建築,建成於1934年。大臺是1934年落成的紫金山天文臺最重要的一幢建築,功能為觀測、科研、辦公、會議等。大臺內的60釐米反射望遠鏡是民國時期遠東最大、最先進的天文望遠鏡,在小行星、恆星彗星等的觀測研究中發揮過重大作用。該望遠鏡在1955年觀測發現的一顆小行星,是在中國的土地上發現的第一顆小行星。

參觀完大臺也就意味著這趟科普之旅的結束。也有人稱之為中國現代天文學的「朝聖」之旅。仔細想來不無道理。紫金山天文臺是現代華夏兒女觀察宇宙之源頭,從此,我國天文學的種子在這裡萌發、播散。可以毫不誇張地說,透過紫金山天文臺,能窺見中國現代天文發展的全貌。那你還等什麼,趕緊來一場說走就走的天文「朝聖」之旅吧。

《中國科學報》 (2017-07-10 第6版 院所)

相關焦點

  • 跟著科學家,來一場浪漫的天文之旅!
    讓我們一起探秘星空、邂逅隕石,來一場驚喜浪漫、轟轟烈烈的天文之旅吧!  8月21日至8月23日,現代快報聯合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舉辦野外天文考察活動,讓熱愛天文的你得到一次質的飛躍。小小天文學家,你準備好了嗎?
  • 南京高校天文聯合會與紫金山天文臺盱眙觀測站共同舉行天文露營活動
    南京高校天文聯合會與紫金山天文臺盱眙觀測站共同舉行天文露營活動 2015-04-02 紫金山天文臺 由南京高校天文聯合會(南天聯)和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盱眙觀測站共同組織的天文露營活動,於3月28日在紫金山天文臺盱眙觀測站舉行。
  • 紫金山天文臺青海觀測站:守望星辰,為銀河畫像—新聞—科學網
    「他們總把這裡跟氣象臺搞混,常有人打電話來問天氣。我們就告訴他們,我們是看星星的。」已在紫金山天文臺青海觀測站工作36年的高級工程師龐興海說。   這個觀測站內的13.7米毫米波射電望遠鏡是中國唯一一臺工作在毫米波段的大型射電天文觀測設備,為一系列重大科學項目提供觀測支持,並向全球天文學家開放使用。
  • 2018紫金山天文臺·中國科大天文與空間科學學院碩士研究生招生簡章
    Ⅰ紫金山天文臺簡介紫金山天文臺是我國自己建立的第一個現代天文學研究機構。中國現代天文學的許多分支學科、一些主要天文研究機構和天文儀器研製機構大多由紫金山天文臺開拓和發展起來的,因此被譽為「中國現代天文學的搖籃」。英國《自然》雜誌增刊《2014中國自然指數》顯示,南京是中國天體物理研究最強的城市,這很大程度上是由紫金山天文臺所貢獻。
  • 紫金山天文臺-中國科大天文學院2019年研究生入臺教育舉行
    紫金山天文臺-中國科大天文學院2019年研究生入臺教育舉行 2019-09-06 紫金山天文臺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天文與空間科學學院(天文學院)在紫金山天文臺舉行了「歡迎新同學,迎接新學期」2019年研究生入臺教育。
  • 「中國現代天文學的搖籃」紫金山天文臺迎來新臺長
    地處江蘇南京、享有「中國現代天文學的搖籃」之稱的紫金山天文臺已於近日迎來新臺長。據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官網消息,11月23日,中國科學院南京分院來紫金山天文臺組織召開主要領導調整宣布會議,分院分黨組書記朱懷誠同志宣讀了中共中國科學院黨組有關任免通知,趙長印同志任紫金山天文臺臺長。官方簡歷顯示,目前,紫金山天文臺臺長、黨委書記已由趙長印「一肩挑」。
  • 從「中華星」到「悟空」:紫金山天文臺科學家70年的「追星記」
    張鈺哲是中國近代天文學的奠基人,新中國成立後紫金山天文臺的第一任臺長。在過去的70年,一代又一代天文學家,用他們的堅韌和嚴謹的科學態度,追尋浩瀚宇宙,繪製銀河畫卷。 今天的紫金山天文臺,是一個擁有很多「第一」頭銜的天文學研究基地,如今,這裡承擔更多的是科普教育的職能。走進紫金山天文臺,拾級而上,進了展館正中的一尊銅像就是張鈺哲先生。
  • 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研究生招生信息網_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天文與空間科學學院(紫金山天文臺)2020年碩士招生簡章   Ⅰ紫金山天文臺簡介  紫金山天文臺(紫臺)是我國自己建立的第一個現代天文學研究機構。
  • 景益鵬院士訪問紫金山天文臺並作Colloquium報告
    應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學術委員會邀請,中國科學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學天文與天體物理中心主任景益鵬於9月19日訪問紫金山天文臺並作了題為「測量星系紅移空間功率譜和紅移0.57處的結構增長率」的學術講座,該講座是紫金山天文臺學術報告會(PMO COLLOQUIUM)系列講座之一。
  • 1953年,南京紫金山天文臺的神秘來賓
    大約上午10點,在紫金山天文臺(下稱「紫臺」)擔任臺務秘書的李元突然被副臺長孫克定叫去,布置接待任務。 紫金山天文臺舊影 在南京期間,陳毅曾多次上紫金山,看望駐守在這裡的部隊和臺裡的同志。
  • 好消息:南京紫金山天文臺向現役軍人免費開放
    交匯點訊 記者26日從南京市雙擁辦獲悉,為密切軍政軍民關係,增強軍人榮譽感,推進新一輪全國雙擁模範城創建,南京市發改委與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共同商定,從2019年5月27日起,紫金山天文臺景區將對現役軍人實施免費開放,憑現役軍人有效證件即可免費參觀。
  • 南京紫金山盤山道暗藏「天文臺」 50多年後仍可辨
    紫金山盤山道暗藏「天文臺」三字示意圖。金陵晚報記者 劉鵬 製圖  □金陵晚報記者 許軍  多少年來,前往紫金山天文臺的山道上不乏來來往往的爬山人,道路兩側鬱鬱蔥蔥,一路風景也還不錯。  盤山道的盡頭便是紫金山天文臺,每個爬山的人都熟知。但在這條盤山道上,多年來有一處隱藏的標識,隨著歲月流逝,漸漸模糊,已鮮為人知。
  • 紫金山天文臺,600mm望遠鏡伸向夜空,圓形房頂上為啥有大裂縫?
    紫金山天文臺大赤道儀室內德國蔡司生產的600mm天文反光望遠鏡。(李倫 攝影)四柱三間的紫金山天文臺石牌坊,周身以石勾欄圍護。(李倫 攝影)(李倫 攝影)紫金山天文臺舊址位於江蘇省南京市鐘山(紫金山)的第三峰上,海拔250米,始建於1934年,南京紫金山天文臺是總部,在青海等地還有同名的其他觀測臺。紫金山天文臺是我國自己建立的第一個現代天文學研究機構,前身是成立於1928年2月的國立中央研究院天文研究所,標誌著中國現代天文學研究的開始,被譽為「中國現代天文學的搖籃」。
  • 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中國科大天文與空間科學學院)2021年招收...
    3.原則上申請者須來自國內外重點院校,專業須為天文、物理等相關理工科類學科。  4.專業基礎好、學習成績優良、科研能力強,在某一領域或某些方面有特殊學術專長及突出學術成果,成果形式包括公開發表的學術論文、專利、獲獎等,或承擔過科研、技術開發項目,成果或項目至少1項。  5.對學術研究有濃厚的興趣,有較強的創新意識、創新能力和專業能力。
  • 2019中國科大天文與空間科學學院(紫金山天文臺)招收攻讀博士學位...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天文與空間科學學院(紫金山天文臺 學院代碼 170 )現有天文學博士學位培養點和電子信息工程博士培養點。博士研究生入學後直接到紫金山天文臺(以下簡稱:「紫臺」)報到,論文答辯通過後由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統一授予學位。
  • 紫金山天文臺:新年首場「星月童話」浪漫登場
    【解說】1月11日,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發布消息,在即將到來的12日黎明,天幕將上演「金星合月」浪漫奇觀,這也是2021年的首場「星月童話」。屆時,璀璨金星與一輪殘月將近距離相會,形影相隨,演繹「親密一刻」。  【解說】金星是天空中除了太陽和月亮之外最亮的自然天體,中國古代稱之為「太白」。
  • 紫金山天文臺:農曆小年夜天幕將上演「星月童話」
    紫金山天文臺:農曆小年夜天幕將上演「星月童話」 2018-02-07宋佳音 攝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中新網南京2月7日電 (楊顏慈)記者7日從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獲悉,在農曆小年夜(2月8日)當天,天幕將上演「木星合月」奇觀。屆時,太陽系的「大塊頭」與「月姑娘」將近距離相會,拉開佳節團圓的序幕。  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科普主管胡方浩告訴記者,「木星合月」是指木星和月亮兩者距離達到最近的天象。
  • 紫金山天文臺:咱這有圖有真相
    全球天文學家確認,這顆小行星並非「衝著地球」來的,只是「路過」。並且,它也不是突然冒出來的,而是早就在密切關注的名單上。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趙海斌研究員,向荔枝科技提供了這張圖片:這是2018年9月9日,紫金山天文臺近地天體望遠鏡拍攝到的「2002 PZ39」小行星,即圖中標出的快速移動的小亮點。
  • 【中國新聞網】紫金山天文臺:2019年最後一輪「超級月亮」春分日登場
    【中國新聞網】紫金山天文臺:2019年最後一輪「超級月亮」春分日登場 2019-03-20 中國新聞網 楊顏慈   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
  • 南大再添一名「天文臺臺長」!
    11月23日中國科學院南京分院在紫金山天文臺組織召開主要領導調整宣布會議趙長印校友任紫金山天文臺臺長南大再添一名「天文臺臺長」!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黨委書記,中國科學院天文大科學研究中心主任、中國科學院光學天文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國際天文學聯合會「The Local Universe」科學組織委員會委員,LAMOST科學委員會主任。曾任中國天文學會理事長、北京天文學會理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