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近的熱播劇《小歡喜》中,女主角喬英子立志報考南大天文系,對天文有著濃厚的興趣。南京大學天文與空間科學學院在歷屆全國高校天文學科評比中均位列第一,擁有天文學科唯一的國家一級重點學科。半個多世紀以來,南大天文系人傑輩出、踵武賡續,為國家培養了一代又一代的傑出人才。
今天,讓我們來看看南大天文系2003屆畢業生、現任愛荷華大學物理與天文系助理教授傅海博士的故事,感受「徵途是星辰大海,胸中藏萬千世界」的情懷,體會「吾願無窮兮,如日方暾」的風骨。文章由99級哲學系校友徐濤撰寫。
傅海博士出生於1982年4月出生在新疆一個礦山的小山溝裡,父母都是礦山的職工。傅海從小就有很好的自覺性和生活習慣。
與天文的結緣開始於星星、月亮。據傅海爸爸說,傅海從很小的時候就喜歡晚上仰望星空,看星星一眨一眨,看月亮陰晴圓缺。這個習慣一直延續到初二,傅海爸爸幫他訂閱了雜誌《天文愛好者》,傅海開始真正的接觸到了天文,對天文感興趣,並自從鑽進了天文的世界。也是從這時期,傅海慢慢了解到一些星系的位置以及在天空出現的時間。
喜歡看星星、月亮已經不能滿足他的好奇心,他開始去觀測星系。因為時差的關係,新疆比內地差兩個小時。觀測之前,他會計劃好觀測的時間和位置,往往5點(相當於內地的3點)就起床,為了不影響父母休息,悄悄的起來後,一個人騎著家裡的自行車到伊犁河的大橋處去觀測。
新疆星空
圖源:網絡,侵刪
傅海對天文的痴迷、執著和愛好也感動了爸爸。在家庭並不富裕的情況下,爸爸下了很大的決心花了700塊錢讓在北京的叔叔買了個望遠鏡。因為當時不止是伊犁,即使在烏魯木齊也買不到望遠鏡。
有了觀測設備,傅海的天文觀測如魚得水,變得更加著迷和有勁了。從那時起,傅海就把自己的目標定在成為天文學家。
那時候初三要面臨選擇讀中專或是高中。有的同學選擇去讀中專,早日出來工作,去當火車司機、車工。當爸爸問他要不要當車工時,他的回答是堅定的,「我要讀高中,上大學,去學天文。」
專注和自律是傅海的特別突出的優點。對喜歡的事很專注和著迷,喜歡就是喜歡,比如天文。為了養成良好的習慣,自己堅持糾正寫字姿勢,所以傅海的眼睛一點近視都沒有。
從高中開始,為了應對繁重的學習任務,傅海開始早起鍛鍊身體,並一直堅持。每天鍛鍊完後還給父母煎荷包蛋做早餐。到了高中,傅海也知道了中國最好的天文學系是在南京大學,是所有天文愛好者的夢想最高學府。傅海的目標也更加明確,考上南京大學,去讀天文。
南京大學北大樓
圖源:南京大學微博
1999年,傅海考取了伊犁的高考狀元,分數很高。但南京大學天文學系在這一年卻沒有投放指標,傅海面臨著選擇,要麼選讀其他學校,要麼放棄天文。對於執著而專注的傅海來說,沒有放棄,只有堅持。在爸爸的陪同下,傅海開始給南京大學寫信,表達自己對天文的熱愛以及對南京大學天文系的嚮往,同時往返烏魯木齊,到高考招生辦尋求辦法。傅海甚至有過這樣的想法,如果讀不了天文,他就自學天文,即使親戚告訴他,讀天文是掙不到錢的,只有經濟、金融類專業才能掙錢,而他的回答從一而終,「我要學天文,我不要掙很多錢,夠吃就行。」
星軌下的南京大學左滌江天文臺
攝影:羅逸飛
最後,在給南京大學打了無數次電話,給招生辦寫了無數的材料之後,傅海的執著和對天文的熱愛感動了南大,在向校長請示後,南京大學天文學系向傅海敞開了大門。
傅海爸爸說,從小開始,傅海就對未知世界很感興趣,喜歡自然動物和看科幻片,《動物世界》是他必看的節目。很小的時候,傅海就經常問爸爸,「星星上有沒有人?」
2003年傅海以優異的成績從南京大學天文系畢業,接著赴美國深造,順利在夏威夷大學獲得天文學博士學位,之後在加州理工大學、加州大學芝加哥分校進行天文學博士研究,現任職於愛荷華大學物理與天文系。
2017年9月,傅海因其在星系演化領域的成就獲小行星命名殊榮,國際小行星中心將第22413號小行星命名為Haifu傅海星。
南京大學系小行星
傅海校友因其對天文學領域的傑出貢獻而獲得小行星命名,像這樣的「南京大學系」小行星還有很多,它們一起在浩瀚的星空形成一道亮麗的風景,閃耀蒼穹,彰顯著百年南大的精神。
目前,「南京大學系」小行星共有十四顆,以科學家命名的有「戴文賽星」「曲欽嶽星」「蘇定強星」「方成星」「孫義燧星」「陸埮星」「馮端星」「閔乃本星」「黎介壽星」「吳良鏞星」「張存浩星」「傅海星」,他們在天文、醫學、物理、化學等多個領域做出過突出貢獻,此外,「南京大學星」「南大仙林星」是2顆以學校名命名的小行星。「南京大學星」是繼「北京大學星」之後,第二顆以中國高校校名命名的小行星。南京大學也成為目前獲得小行星命名最多的高校之一。
據悉,小行星是目前各類天體中唯一可以根據發現者意願進行提名,並經國際組織審核批准從而得到國際公認的天體。由於小行星命名的唯一性和永不可更改性,獲得小行星命名是國際公認的殊榮。
下面的故事,您一定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