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笑雪育兒思考
寶寶喝奶用奶瓶,這是人人皆知的事情,然而使用奶瓶可以到幾歲呢?有沒有時間期限呢?
美國兒科學會建議,寶寶6個月開始就可以使用鴨嘴杯或者帶吸管的水杯了,最晚1歲半的年齡,就要完全戒掉奶瓶。這是因為,寶寶長時間使用奶瓶會帶來諸多危害,戒得太晚還會影響顏值,例如:
1、齲齒的危害。
1歲前後的寶寶,如果還在用奶瓶喝奶,尤其是睡前奶,喝完沒有清潔口腔就睡覺時,由於人體在睡眠狀態時,口腔內唾液分泌減少,而口腔裡殘留的奶漬會導致牙菌斑過度活躍,造成牙齒脫礦,從而帶來齲齒的危害。
2、對牙齒排列的影響。
長期使用奶瓶,會影響牙齒發育,因為奶瓶底朝上,會導致寶寶下頜前伸,而上頜前牙受壓,容易出現反頜,也就是俗稱的「地包天」,還得去做牙齒矯正,增加不必要的麻煩。
我兒子就是這樣導致的下牙包上牙,5歲我帶他去口腔醫院做的牙齒矯正,每天都要帶矯正器和牙套,確實麻煩。
此外,有時候孩子含著奶瓶只是在玩,長時間還容易導致下頜前牙區受壓,容易形成上頜前突,而變成俗稱的「齙牙」。這兩種情況都非常影響孩子的顏值。
3、對嘴唇的影響。
長期的吮吸奶瓶還會導致唇部肌肉張力的改變,例如出現上唇上翹、嘴唇微張不閉合,而下頜半開,又會經常流口水的現象,也很影響外觀。
4、對語言發育的影響。
寶寶1歲左右,基本是語言發育的啟蒙也是關鍵階段,這個時期如果孩子還是非常依賴奶瓶,會出現唇力發力不足、下頜閉合音節控制不佳等問題,容易導致孩子說話發音不清晰、發音不準、說話漏風等問題。
5、導致其他疾病。例如寶寶躺著使用奶瓶喝奶,還會誘發中耳炎等問題。
因此,基於這些原因,所以寶寶過了1周歲最好停止使用奶瓶,最晚不能超過1歲半,就需要掌握使用水杯了。
那為什麼要給寶寶改用水杯呢,最大的好處就是鍛鍊寶寶小手的抓握能力,以及小手和嘴巴的協調能力,促進手口協調發展,畢竟抓握住奶瓶,準確的把吸嘴「投放」到嘴裡,以及吸出來液體,這個過程中每一個小動作都是對寶寶精細化動作的鍛鍊,而精細化動作發展得越好,也越有利於促進大腦皮層的發育,增加大腦對手部的控制能力。
反過來,大腦發育越好,又可以幫助手指更加靈活,動手能力得到更好的發展。
此外,寶寶學會用水杯,還可以為寶寶斷奶提前做好準備。
很多寶媽會說,寶寶快兩歲了可是就是戒不掉奶瓶怎麼辦?讓寶寶順利戒掉奶瓶改用水杯,是需要時間和過程的。
首先是選擇一個合適的水杯,常見的有鴨嘴杯、吸管杯以及普通的敞口水杯,其中鴨嘴杯的吸嘴是寬扁形狀,寶寶初次用的時候比較好吸。而吸管杯則可能挑戰性更大,但是也有寶寶初次使用就是吸管杯。
然後把吸管杯或者鴨嘴杯拿給寶寶,開始寶寶可能會它當作玩具,沒關係,在初始階段,我們就是要讓寶寶熟適應這種水杯。
其次,當寶寶已經熟悉這種水杯的存在後,媽媽可以往杯子裡倒水,然後示範給寶寶看,怎樣用這個水杯喝水,寶寶著玩的時候,也會學著喝水,但是這個過程不是一而就的,可能會比較漫長,畢竟寶寶要學會用小手掌握住杯子,讓嘴巴能夠準確地觸碰到吸嘴,以及後面把水吸出來。
最後,當寶寶能夠將大部分水吸出來並咽下去的時候,說明用水杯喝水的動作比較熟練,然後媽媽就可以把奶瓶換成這種水杯,讓寶寶不知不覺過渡到用水杯喝奶。
你們寶寶喜歡用水杯還是奶瓶呢?歡迎留言介紹你給寶寶戒奶瓶的「訣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