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告訴你,什麼叫中國科大「千生一院士」,中國科大畢業校友院士榜

2021-02-08 材料人
據2020年5月中科院官網顯示,中國科學院有院士825人,外籍院士107。截至2020年5月,中國工程院共有院士912人、外籍院士93。提起中科大,在國內猶如一股清流,因其獨特的所繫結合的辦學特殊,學風良好,人稱「不要命的上科大」。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每年招生人數都保持在1860左右,生源質量也非國內最頂尖,但在人才培養方面,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一直潛心治學,在國內創作了多個第一。至2019年11月院士增選之後,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畢業生校友中已有61人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25人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其中本科畢業生校友當選兩院院士的比例約為1‰,始終保持「千生一院士」的人才培養質量。另附2019年材料領域中國科大畢業校友新科院士近期代表性成果:
1991年獲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學士學位,1996年獲中科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博士學位。清華大學化學系教授,清華大學分析中心主任,分析化學所所長,教育部長江特聘教授,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基金委創新團隊負責人。201911月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近年來致力於電分析化學、生物電化學、單細胞分析化學及納米電化學領域的教學科研工作。以通訊作者在Nature Nanotech., Nature Protocol, Nature Commun., J. Am. Chem. Soc., Angew. Chem., Anal. Chem.等學術刊物上發表SCI論文300餘篇,應邀在Acc. Chem. Res.,Chem. Rev., Chem. Soc. Rev.等期刊發表綜述。2015, 2016, 2017年連續入選湯森路透全球高被引科學家。以第一完成人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教育部自然科學獎一等獎、中國化學會-巴斯夫青年創新獎、中國分析測試協會科學技術一等獎等。任ACS Sensors, Small Methods (Wiley), RSC Adv., Cur. Anal. Chem. 等期刊編委或副主編、英國皇家化學會會士。清華大學李景虹院士團隊合成了原子級超薄硫摻雜的氧化鉬納米環,並用DSPE-mPEG2000對其進行了包覆。這些顆粒在808 nm雷射照射下表現出高的光熱轉化率和ROS生成能力。所有的體外和體內實驗均表明,PEG @ S-MoOx A-NR可用作體內的PAI和PTT / PDT協同治療劑。因此,這些A-NR在未來的生物醫學應用中具有巨大的潛力。https://doi.org/10.1021/jacs.9b11553

1981至1985年在南京師範大學學習,獲學士學位。1985至1991年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學習,分獲碩士、博士學位。畢業後留校任教。曾在義大利Padova大學、Cagliari大學、國際理論物理中心、香港科技大學、東京大學、香港大學和新加坡國立大學等單位工作和訪問。1996年起任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1997年任中國科學院選鍵化學重點實驗室副主任,2004年任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實驗室理論與計算科學研究部主任,  2009年任化學與材料科學學院執行院長。2017年1月任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校長助理,2018年4月起任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副校長,201911月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楊金龍教授的研究領域為理論和計算化學,一直致力於發展與應用第一性原理計算方法與模型,研究小分子,原子團簇,固體表面與界面和納米體系的結構和性質,注重和相關實驗研究的配合與合作。已發表學術研究論文五百餘篇,論文被引用二萬餘次。獲得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資助,受聘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 擔任基金委創新群體負責人和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首席科學家。應邀擔任WIREs Computational Molecular Science和物理化學學報的副主編,Theoretical Chemistry Accounts、The 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中國科學和化學物理學報的編委。入選美國物理學會(APS)的Fellow。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武曉君教授和楊金龍院士合作基於拓撲方法和第一性原理計算,設計了十二個具有優異的可見光催化水裂解性能的二維COF材料。通過組裝對HER或OER具有催化活性的特定連接鍵和結構單元,可以構建具有1.92至3.23 eV可調帶隙的二維半導體和多孔COF。它們的結構穩定性已通過BOMD仿真得到證實。研究人員進一步驗證了I-TST對HER和OER的光催化能力。該工作不僅實現了用於水分解的二維COF材料光催化劑的計算設計和實驗實現,而且為設計實用的二維COF材料作為無金屬和單一材料的光催化劑提供了一條途徑,用於在功能分子可見光下進行全水分解。

https://pubs.acs.org/doi/10.1021/jacs.0c005641988年7月獲合肥工業大學無機專業學士學位,1991年5月獲上海化學工業研究院碩士學位, 1998年10月獲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化學系無機化學專業博士學位,1999年—2001年獲在日本東京工業大學材料與結構實驗室從事博士後研究,2001年—2002年獲德國洪堡基金會(AvH)資助(任洪堡外國科學家研究員),在德國馬普學會膠體與界面研究所工作。2002年入選中國科學院「引進國外傑出人才」,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任教,博士生導師。現任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化學系教授,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研究中心責任研究員,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特聘研究員,上海交通大學客座教授,中國科學院蘇州納米技術與納米仿生研究所客座研究員。2019年11月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長期從事無機材料的仿生合成與功能化的研究。在聚合物和有機小分子模板對納米結構單元的尺寸和維度及取向生長的調控規律、仿生多尺度複雜結構材料的合成及構效關係研究方面取得多項創新成果。近年來,在面向應用的重要納米結構單元的宏量製備、宏觀尺度納米組裝體的製備與功能化、新型納米材料的合成設計及能源轉換材料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重要進展。獲得2010年、2016年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兩項(均為第一完成人)。任多本國際期刊顧問編委、執行編委或編委,已在國際重要學術期刊Science, Nature Materials, Nature Nanotechnology,等發表通訊或第一作者論文400餘篇, SCI論文被引用50000餘次。2014-2017年連續入選全球高被引科學家。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俞書宏院士和丁航教授等人開發了一種方法,可以將傳統的間歇式熱液過程的「不可見」行為轉換為可視圖像。通過使用新型的凝膠化系統,水熱合成的「黑匣子」得以打開。凝膠的多倍環形結構揭示了間歇水熱溶液中存在環形自然對流。溫度梯度是主要驅動力。較大的反應器會增強流動性能,從而對水熱產品(尤其是凝膠)產生不可忽略的影響。該工作促進了對水熱合成法製備納米材料的過程和機理的理解,對高性能納米材料的合成具有重要的借鑑意義。https://doi.org/10.1016/j.matt.2020.02.015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繫kefu@cailiaoren.com。

相關焦點

  • 中國科大「理實交融」育英才:千生一院士七百碩博生
    中新社合肥11月12日電 題:中國科大「理實交融」育英才:千生一院士七百碩博生中新社記者 吳蘭坐落於安徽合肥的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簡稱中國科大),1958年建校。該校平均每一千名本科畢業生中,就產生一名院士和七百名碩博生,這一比例位居中國高校首位。
  • 12位中國科大校友新晉中科院院士
    2019年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工作結束。2019年新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座談會定於2019年11月22日上午在北京召開。本屆新增院士中,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四位教授當選:葉向東(791,數學學院)、陸夕雲(工程學院力學系)、楊金龍(化學學院)、俞書宏(化學學院)。
  • 中國科大校長包信和院士勉勵畢業生做出彩者
    中國科大校長包信和院士勉勵畢業生做出彩者 2018-06-24 09    中國科大2018屆本科生畢業典禮暨學位著裝授予儀式現場。
  • 吳漢明院士出任中國科大國家示範性微電子學院院長
    集微網消息,據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校友會公眾號報導,4月10日,中國科大正式聘任中國工程院院士吳漢明為中國科大國家示範性微電子學院院長,中國科大校長包信和院士出席儀式,向吳漢明校友頒發了聘書。據了解,吳漢明院士1987年從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博士畢業後先到美國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和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進行博士後研究;1993年歸國後回到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工作;1994年被破格提升為研究員;1995年到美國阿拉巴馬一家公司工作;1999年加盟英特爾並擔任主任工程師;2001年進入中芯國際集成電路製造(北京)有限公司,擔任技術總監;2013年被評為北京市首批
  • 祝賀: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位校友當選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
    當地時間2月6日,美國國家工程院公布了2020年新當選院士與外籍院士名單,中國科大817校友張捷當選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877校友、中國工程院院士鄧中翰當選美國國家工程院外籍院士。他擔任國際石油勘探協會全球運作(SEG Global)2011-2013屆董事會董事,SEG中國勘探地球物理指導委員會主席(2011-2013),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客訪指導委員會委員 (2011-2015)。張捷1986年本科畢業於中國科大地球物理專業,曾任第20屆中華全國學聯副主席。1991年在美國賓州州立大學獲得地球物理碩士學位。
  • 海內外校友慶祝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建校60周年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簡稱中國科大)建校60周年紀念大會20日在合肥舉行,3000餘名海內外校友回到校園為母校慶祝生日。  中國科大於1958年9月創建,旨在為研製「兩彈一星」培養尖端科技人才,她的創辦被稱為「中國教育史和科學史上的一項重大事件」,這所由中國老一輩革命家和科學家親手締造的大學,匯集了嚴濟慈、華羅庚、錢學森、趙忠堯、郭永懷等一批中國最有聲望的科學家。
  • 更新|| 國科大24位校友、23位博導當選兩院院士
    更新|| 國科大24位校友、23位博導當選兩院院士 2019-11-23 00:0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中科大少年班40年:走出5名院士 大批一流科學家
    教育這件事5年、10年看不出什麼,現在可以說,少年班在人才培養方面有一些心得。」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以下簡稱中國科大)有一條著名的天使之路,天使之路上有一棟著名的灰色小樓,總有遊人在這裡拍照留影。這裡正是中國科大少年班學院。
  • 一個野蠻的中國科大
    科大84級有個校友叫張佳華,深圳好家庭公司董事長,他曾於1998、2002、2006年先後數次向母校捐贈了大批健身物資,科大健身房免費跟他有直接關係。 總之,把研究學習跟體育鍛鍊緊密結合,科大在短短的建校六十年的歷史中實現了野蠻生長,成為了國內頂尖名校。與此同時,野蠻的科大人也不斷地提升了中國科技的天花板。 眾所周知,在量子信息領域,三大領軍人物都出自科大——郭光燦院士、潘建偉院士、杜江峰院士。
  • 中國科大在合肥辦學50年「墨子」「悟空」到「九章」創新矚目
    中國科大少年班學院。吳蘭 攝今年5月,被稱為「海嘯級後浪」的中國科大少年班校友曹原,因再次在《自然》雜誌一次連發2篇論文而備受關注。2年前,22歲的曹原因在《自然》一天連發2篇有關石墨烯的文章而轟動學術界。2018年,《自然》發布的年度世界十大科學人物中,曹原位居榜首。
  • 中國科大隆重召開60周年校慶紀念大會
    原中國科大黨委書記、第九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彭珮雲,第十一屆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科學院院士、校友王志珍,安徽省委副書記、省長李國英,安徽省委副書記信長星,安徽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鄧向陽,安徽省委常委、合肥市委書記宋國權,第十五屆中央候補委員、中國科學院院士、2016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校友趙忠賢,清華大學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邱勇,中國科大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包信和等領導在主席臺前排就座
  • 中國科大獲校友捐贈助推新學科建設
    2018年1月6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60周年校慶活動——中國科大百人會與中國科大戰略合作框架協議籤約暨捐贈儀式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舉行。中國科大百人會向生命科學與醫學學科、人工智慧科學學科、新能源科學學科捐贈共計5000萬元作為學科啟動資金。
  • @高新區的科大學子,你們校長有話說~
    1970年,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南遷合肥;1991年,合肥高新區獲批成為全國首批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依託中國科大尖端科研力量以及一批批從中國科大走出的優秀學子,合肥高新區獲得了長足發展。一直以來,合肥高新區為中國科大的科研成果轉化和師生校友創新創業提供了生根發芽的沃土,而無數中國科大師生和校友也為合肥高新區的發展貢獻出了青春智慧。
  • 「音頻」IC快報:吳漢明院士出任中國科大微電子學院院長;中興通訊...
    以下是今天的精彩內容:1.美國欲禁止中國電信在美經營?外交部霸氣回應今(10)日上午,據集微網報導,美國司法部和其他聯邦機構要求聯邦通信委員會(FCC)撤銷中國電信的美國子公司提供往來美國的國際電信服務授權。對於此消息,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在今日舉行的例行記者會上表示,中方對此堅決反對。
  • 中國科大舉行2020屆畢業典禮暨學位著裝授予儀式
    包信和表示,這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擊戰充分彰顯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的顯著優越性,充分彰顯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同舟共濟、守望相助的偉大中國精神和磅礴中國力量。我們必須為我們偉大的祖國、英雄的人民而感到無比驕傲和自豪!「沒有生而英勇,只因選擇無畏!在國家和人民需要的時候,我們中國科大人從未缺席過。」
  • 《中國日報》跨版報導中國科大南遷五十周年豐碩成果
    12月24日,《中國日報》(China Daily)第6版、7版整版報導了中國科大南遷五十周年歷史及其產生的豐碩成果。 第一篇報導以中國科大成立及南遷合肥的歷史作為開篇,介紹了南遷50年來,中國科大秉承科教報國之志,披荊斬棘,敢為人先,銳意進取,培養了大批德才兼備的優秀人才,獲得了「千生一院士、七百碩博士」的社會美譽,並在量子物理、納米技術
  • 蚌埠醫學院兩校友當選中科院院士
    今年11月,中國生物治療大會上,王福生作為大會執行主席向媒體介紹,生物治療技術作為繼藥物治療、手術治療後的第三類疾病治療手段,擁有廣闊的發展空間及良好的發展前景。這一朝陽技術必將會掀起醫學領域的一場革命。
  • 中國科大在合肥辦學50年 「墨子」「悟空」到「九章」創新矚目
    中國科大在全國首創少年班、研究生院,開「百分百」自主選專業之先河,創造了本科畢業生「千生一院士」的佳績。從同步輻射到鐵基超導,從「墨子」「悟空」衛星到「九章」量子計算原型機,她執著攻關創新,在世界科技前沿潛心鑽研,創造了一項項世界矚目的原始創新成果。中國科大少年班學院。
  •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建校60年:紅專並進,科教報國
    60年來,從為「兩彈一星」培養尖端人才,到走出「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鐵基高溫超導材料、暗物質粒子探測的科教報國之路;從創造性「全院辦校、所繫結合」辦學,到首創少年班、研究生院;從一流高校中「辦學歷史最短、辦學規模最小」,到創造出「千生一院士、七百碩博士」的佳話……中國科大培養了14萬多名「又紅又專」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為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 校友向中科大捐贈億元,又見大筆捐贈,這位校友到底是誰?
    來源:江瀚視野6月12日上午,中國科大732校友、邁瑞醫療董事長李西廷先生以個人名義向中國科大捐贈1.068億元人民幣,並成立「李西廷基金」,重點用於物理學院建設以及引進和培養高端人才到中科大高端科技項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