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闢謠網據網際網路聯合闢謠平臺:2020年是打贏脫貧攻堅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之年。然而,有關「低保」的謠言,不但擾亂網絡秩序,還對群眾的生活與政府部門正常辦公造成不利的影響。揭穿偽裝,還原真相,這些「低保」謠言,讓您一次看清。
謠言一:低保新生可領萬元助學金
網傳消息稱:今年有考上二本的家庭困難學生,可攜帶錄取通知書和家庭困難證明到市工會領取2000元的秋季助學基金!低保戶新上大學學生,可去教育局二樓報名,一年一萬(元)補助。
網傳消息截圖
真相:查詢發現,該條消息已在網絡上傳播多年,多地官方部門以及權威媒體都已闢謠。
黃山市教育局微博截圖
莆田網警微博截圖
謠言二:有2萬元存款就會被取消低保資格
一則有關「農村低保家庭擁有2萬元及以上的存款將會在五一之後被重點查處,發現者將直接取消低保資格」的文章在網上流傳,引發網民關注。
真相:根據《法制日報》2018年12月7日《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條例亟需修訂》報導,廣東省佛山市80多歲老人確實曾因名下存款超過兩萬元被取消低保。
《法制日報》文章截圖
然而,這只是個例,民政部門並沒有相關規定。由於全國各地經濟發展水平不一致,低保補助與退出低保的標準都與當地的經濟發展水平相掛鈎,全國統一一口價2萬元,也不符現實。
《洛陽晚報》表示,低保資格認定和取消,都需要參考戶籍狀況、家庭收入、家庭財產和家庭剛性支出四個基本要件,不會單憑家庭存款來認定。
《農民日報》文章點評這則謠言:過於武斷,偷換概念,實在可恨。
謠言三:28歲未婚屬五保戶 每月可領低保
網傳消息截圖
網傳消息稱,國家法定結婚年齡(男22歲,女20歲)晚婚年齡(男25歲,女23歲)28歲還沒結婚就屬於五保戶,可以帶上身份證和民政局開的未婚證明去當地領取每月500元的低保。
真相:查詢發現,28歲以上正常健康的單身人士在全國各地都領取不到所謂的「低保補貼」,因為沒有這樣的政策。《農村五保供養工作條例》在2006年1月11日國務院第121次常務會議通過,並於2006年3月1日起施行。
其中規定:老年、殘疾或者未滿16周歲的村民,無勞動能力、無生活來源又無法定贍養、撫養、扶養義務人,或者其法定贍養、撫養、扶養義務人無贍養、撫養、扶養能力的,享受農村五保供養待遇。
另外,《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健全特困人員救助供養制度的意見》【國發〔2016〕14號】指出:2014年,國務院公布施行了《社會救助暫行辦法》,將城鄉「三無」人員保障制度統一為特困人員供養制度,我國城鄉特困人員保障工作進入新的發展階段。
所以,「五保戶」已經退出歷史舞臺,現在應該統一稱為「特困人員」。大齡單身青年並不屬於特困人員,更不可能領取到所謂的「低保補貼」。
在此,我們也提醒大家,在網絡世界的海量信息中,廣大網民要學會辨識信息真偽,不可盲目相信,要不斷提高自我科學素養,不要被那些虛假信息所欺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