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小學篇(2)
第二篇 鉛筆和橡皮
開學已經一周了,小學一年級的家長一定會遇到一個問題:孩子的鉛筆和橡皮經常丟失。
這算不算問題呢?我的理解是,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就是要從這些小事做起。
千裡之行始於足下,學習習慣也要從一點一滴做起。很多小朋友沒有好的學習習慣是因為同時也沒有良好的生活習慣。
比如,刷牙後牙膏蓋子是否擰緊?吃飯的時候是否有良好的餐桌禮儀?離開餐桌是否能把餐椅放回原位?拖鞋是否經常東一隻西一隻在床下面沙發下面?看過的書是否能及時放回書架?洗澡時是否能把髒衣服歸類放進髒衣筐?出門或者下樓的時候是否能主動把垃圾帶出去?喝過的牛奶杯是否能順手用水洗乾淨放回原處?自己的書桌是否能在睡覺前整理乾淨?
這些習慣很難嗎?肯定不難的,難在家長能不能以身作則,能不能堅持糾正和引導!這些習慣養成對他一生都是有益的,不僅僅是在學習上,而且以後在職場上都會是一個清爽有秩序的合作夥伴。
以前沒養成,現在還來不來得及?從小學一年級開始,集體生活重新給了孩子一次培養好習慣的機會。以前孩子在家裡,做不到長輩都會說「沒關係」「以後大了就好了」。
但到了學校這個集體生活,有老師監督,更重要的事,你做的好,老師會表揚你,同學們會喜歡你,這就是集體生活最大的優越性。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說過:集體生活是兒童之自我向社會化道路發展的重要推動力;為兒童心理正常發展的必需。一個不能獲得這種正常發展的兒童,可能終其身只是一個悲劇。
所以在邁入小學開始,孩子將開始他一生中最重要的社會化道路的重要起點,學習成績並不是唯一的目地和結果,非智力因素培養的好習慣好心態,是孩子一生的財富和法寶。
有了這樣的認識,我們就從鉛筆和橡皮這樣的小事做起。
從小學一年級開始,我每天會給孩子準備八隻削好的鉛筆,買一隻大塊橡皮,寫上名字,再鑽個洞用繩子穿進去,綁在不粘膠掛鈎上沾在課桌上。
每天放學接孩子,我不是問:今天作業是什麼?老師表揚你了沒有?
而是問:寶貝,八隻鉛筆帶回來了沒有?橡皮丟了沒有?如果孩子回答是肯定的,我會誇張表揚她,還會滿足她一個要求。
有時候孩子小臉紅撲撲的跑出來,一手拿著三根鉛筆,一手拿著來不及裝進書包的課本,脖子上還掛著橡皮:媽媽,我筆盒還有五隻呢,我沒有丟呢!
真的好可愛!
想想看,孩子在課堂上不會到處找鉛筆,她會用完一支放回去換一隻,也不會為一隻橡皮找書包找課桌,甚至趴在地下撿橡皮撿鉛筆,學習效率和注意力會非常有效集中。
班主任觀察到孩子的好習慣後,孩子當選為班長。整個小學六年,我家孩子都是班長,而且後來負責收同學們的列印資料費,由她直接和資料室對接,收錢付錢,真的分毫不差!
這一切都是從不丟失鉛筆和橡皮這件小事開始的。
從現在開始,要求你的孩子,今天上學帶走的鉛筆和橡皮如果能完璧歸趙帶回來,給孩子一個獎勵和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