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文化 |「日本研究之窗」系列講座:日本神道倫理

2021-03-01 日本評論

第一講:日本神道倫理

山東大學教授 牛建科

主講人介紹:

  牛建科:山東大學哲學與社會發展學院、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猶太教與跨宗教研究中心教授,研究方向是日本哲學與宗教,曾在日本立教大學做獎勵研究員、在皇學館大學神道研究所留學。目前主編「人文東亞研究叢書」(即將由上海中西書局出版)並承擔其中《近世神道與國學》的翻譯工作。

  日本的神道教(日本一般稱「神道」,我國一般稱「神道教」),是在日本固有的民族信仰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精神行為,是日本固有的民族宗教。神道除了其宗教性和政治性的意義之外,還具有倫理道德的特性。

一、神道的倫理特性

  彌生時代(公元前2世紀—公元3世紀)前期,在為祈求神靈保佑農業豐收和豐收後答謝神靈恩德的祭祀場上逐漸形成了以祖先崇拜和自然崇拜為主要內容,以重祭祀為主要特點的原始神道,在人們敬神、向神祈禱的神道活動中,是通過神的意志來規範自己的行為的。因此,神道要從「神意」(「神之御心」,神的意志)中尋求其倫理的最終根據,也就是說,「神意」之所存乃日常生活倫理規範之所在。而這種求諸神意並使之成為自己生活規範的虔敬態度,就是日本人所謂的「真心」(マゴコロ)。

  神道在其兩千多年的發展過程中,逐漸形成了自己的倫理思想和道德規範。在日本最古老的文獻,同時也是日本神道原典的《古事記》(712年編成)和《日本書紀》(720年編成)中,還可以看到「アカキ心」、「キタナキ心」 這樣的詞彙,「アカキ心」也寫作「明心」、「赤心」、「丹心」等,都是清明之心、真心的意思;「キタナキ心」亦寫作「濁心」、「黑心」,是邪惡之心的意思。總之,相對於邪惡之心的「キタナキ心」,日本人自古以來推崇的是作為清明之心、真心的「アカキ心」。

  聖德太子之後的天武天皇(673年~686年在位),與聖德太子以德、仁、禮、信、義、智來制定冠位十二階不同,於685年把明、淨、正、直、勤、務、追、進八個字作為冠位的名稱,這八個字充分體現了致力於以「真心」(至誠之念)為基礎的道德活動與修養的神道精神、神道道德生活規範。明淨正直之「明」是一種明朗快活的心情,「淨」是指潔淨、沒有穢濁的清爽之心,「正」是指表裡如一、不虛偽的公明正大之心,「直」是指正直不偏之心。總之,明淨正直是日本民族自古以來所尊崇的「真心」(至誠之念),是一種明快的生氣勃勃的清爽之心。而勤務追進則是「真心」的發動,今天的工作今天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就是「務」;進而明天的工作也在今天做,並且不只是為自己,還要為他人為社會盡力,這就是「勤」;不落後於他人,不落後於時代,這就是「追」;在更積極的意義上,敢於為他人先,為時代先者就是「進」。這種勤務追進正因為是發自於明淨正直之心、「真心」,所以也才具有了倫理道德的意義。

  這樣,「明淨正直」(或「淨明正直」)就構成了日本固有道德精神、神道「真心」(マゴコロ)的核心內容,明淨正直之心,作為「真心」、「誠心」就構成了神道重要的倫理基礎。因此,在奈良時代(710-794)的宣命當中,屢屢可以看到「明淨直誠之心」、「清明正直之心」、「清直誠之心」、「明淨心」等詞語,由此我們也可以看到,明淨正直之誠心、「真心」是神道道德生活的重要規範。這種道德規範自然也是一種厭惡汙穢、喜愛清淨的思想。在《古事記》、《日本書紀》中已有記載的神道傳統的禊祓行法,就是求得身心清淨、去除罪惡汙穢的重要方法。意味著通過從外部潔淨身體而達到精神淨化這樣的內部清靜,並且消除道德上的罪惡,心機為之一轉,從而獲得生生發展。這樣的神道行法具有實踐道德的意義,實際上也是這種尊重明淨正直之心的具體體現。

  倫理是有關人際關係的自然法則。作為宗教倫理,雖然歸根結底也是處理人際關係之理的,但就關係的維度來講,卻不僅僅局限於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它至少應當包括神人關係、神與自然的關係、神之下人與自然的關係、神之下人與人的關係。神道是多神教,過去有八十萬神(《日本書紀》)、八百萬神(《古事記》)、一千萬神(《萬葉集》)、一千五百萬神(《出雲國風土記》)等種種說法。從「記紀神話」來看,造化三神(天御中主神、高御產巢日神、神產巢日神)具有「產靈」的能力,即神秘的生成能力或生殖能力。正是由於神的這種「產靈」的能力,使得神與人及自然萬物之間具有了一種生與化生的血緣關係,因此,神道主張神皇神統,萬世一系;基於這種血緣關係,神、人、萬物又是一種互惠關係,這一點從伊勢神道「神垂以祈禱為先,冥加以正直為本」(《倭姬命世記》)這句格言就可以得到說明。由此我們可以認為,正是上述在神道活動中所自然形成的明淨正直之心、「真心」使日本神道具有了倫理特性,並且構成了神道宗教倫理的基礎。

二、神道倫理與儒佛的關係

  作為日本傳統信仰和生活信條的神道,其核心內容源自於日本的神話和古代傳說,在上述明淨正直之誠心、「真心」、勤務追進等基本倫理精神的基礎上,中世以後又吸收了儒學的智、仁、勇、五倫、五常和佛教的五戒、十善、八正道等內容和說教,逐漸形成了敬神崇祖、報恩感謝、忠孝、誠實、正直、清淨潔白、勇壯、快活、中庸、溫和、樸素、寬仁、親和、調和、愛國、和平等神道德目。

  明淨正直這些詞語見於主張護國安民的《金光明最勝王經》、《仁王般若波羅密護國經》等大乘經典,後來本居宣長強調這種明淨正直之心才是日本人純粹的神道精神。在神佛習合的過程中,中世的伊勢神道、吉田神道在神道本來的明淨、明清之心基礎上又習合了佛教的清淨思想,明確形成了清明正直的神道理論和倫理思想。如「祭神以清淨為先,鎮我以得一為念」、「凡祭神之禮……內外清淨是也。……其心無雜念為內清淨,以六色之禁法為外清淨。……以正直為清淨。或以一心定準為清淨。或以超生出死為清淨」。主張內外清淨,成為中世神道倫理思想的核心內容。

  在近世神儒習合的過程中,無論是來自儒學方面的林羅山、山崎暗齋等人,還是來自神道方面的度會延佳和吉川惟足等人,都是站在神儒一致的立場上來建構和闡發神道理論和神道倫理思想的。林羅山的理當心地神道提出三種神器就是智仁勇三德象徵的神道即王道論,主張君臣關係、親子關係就是天地自然之理,忠孝之道正是對神真誠的實踐。度會延佳主張神道是上下萬民所應遵從的日用之道,要在感謝神恩的過程中以正直之心實踐五倫五常之道,並儘自己的本分。吉川惟足也認為,人依神之命,以士農工商的身份來到世上,因此,與其身份相應而盡人倫日用之道就是神道,還主張對主君的絕對忠誠才是神道的根本精神。

  而中世和近世對「三種神器」的解釋最典型地體現了神道與儒佛的關係。根據「記紀神話」傳說,鏡、劍、玉「三種神器」,象徵著天皇的權利和皇位的繼承。中世以後,受儒學和佛教的影響,對三種神器進行了種種倫理化的解釋,使作為神聖之物的三種神器成為道德的象徵。北畠親房(1293~1354)受伊勢神道的影響,在其《神皇正統記》中主張,鏡、劍、玉分別代表正直、智慧、慈悲之德。進入近世,林羅山和熊澤蕃山把三種神器作為「智、仁、勇」三德的象徵。神道學者菅原直勝則認為:「璽為神靈的全體,潔白而柔和,是善順之德、清淨之理;鏡虛靈不昧,是正直的本體;劍剛利決斷,是信心之義。」雖說這些人的三種神器觀不完全一致,但都是將三種神器作為倫理的象徵來理解的,是通過具體的物來直觀地展開神道倫理意義的。

三、神道倫理的功能

  神道倫理是日本民族固有信仰的產物,是日本民族神道生活實踐的倫理升華,同時又是在吸收儒佛等外來思想文化因素的基礎上形成的。雖說源自於敬神崇祖的傳統神道信仰的清明正直之心、「真心」是神道倫理的基礎和核心,但在神道倫理德目形成的意義上,可以說神道倫理是儒、佛、神等相互融合的結果,並且成為日本傳統的倫理規範,構成日本民族文化價值的中核,對日本的歷史、政治、經濟、文化、國民生活產生了重要影響。

  首先,神道倫理成為戰後日本崛起的重要精神動力。

  日本在戰後的一片廢墟上迅速崛起,因而,「日本何以成功」成為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包括中國日本學研究界在內的世界性的熱門話題。在從政治、經濟的角度研究日本成功的原因之外,不少研究者還試圖從思想、文化、宗教的角度探討日本成功的原因。他們以「儒學資本主義」、「拿來主義」、「集團意識」、「家族主義」、「誠」、「和」等等說法來說明日本戰後崛起的原因。我們認為,在這些原因的背後,更深層次的原因就是紮根於日本固有民族信仰——神道之中的,這就是基於神-人-自然一體觀而形成的「集團意識」。

  其次,神道倫理是構成東方傳統環境倫理思想有價值的要素。

  面對當代日益惡化的生態環境,人們在反思的過程中認為,不僅近代以來的工具理性、機械主義對造成生態環境危機負有責任,而且古希臘以來的人與自然二元對立的哲學傳統,乃至基督教中的人類主宰自然的思想都應該對當今的環境危機負責。同時,對當代生態環境危機的反思還往往與推崇和呼喚過去時代的生活方式與道德理念聯繫在一起。也就是說,當代環境危機再一次觸動了人們的懷古情結,在討論如何應對當代生態環境危機、構建當代生態倫理觀的時候,一些人常常提起中國古代的「天人合一」、「順天」,印度的「梵我一如」等思想,把恢復這些傳統思想視為建設當代生態倫理的重要手段。

  在對生態危機進行反省的過程中,日本也出現了回歸東方文化傳統的主張。因此,如何認識古代東方思想在歷史上的作用及其在今天的價值,已成為擺在思想家面前的一個嚴肅的課題。神道倫理作為日本傳統思想的核心部分,自然也成為東方環境倫理思想有價值的組成要素之一。

  神道倫理不僅重視神與人之間的關係,也重視神與自然之間的關係。神與人和自然三者不是孤立的他者或無緣者,而是以「生」為媒介的親子關係或同胞關係,即神與人和自然三者具有和諧的一體化的關係。神與人和自然三者是構成同一世界的不可缺少的要素。神生出了包括人在內的整個世界,人依賴自然而生活;由神生出的自然界也帶有某種神聖性,在神道中,某些自然對象和自然現象也被作為神加以崇拜;而生出人與自然的母體——神,也由於人們的崇敬而得以發揮神威。神道倫理中人與自然環境神的思想,在客觀上是有利於環境保護的。因此我們可以說,神道倫理中強調神與人和萬物和諧一致、人與自然的親和關係的基本理念,與中國古代儒學的「天人合一」、道家的「人天統一觀」、古代印度的「梵我一如」等思想,共同體現了東方傳統思想在處理人與自然關係問題上的和諧一致的特點。今天,如果我們對這種人與自然和諧一致的理論加以去粗取精、去偽存真,並進行現代的詮釋,使之普遍化,使之與現代人的環境意識相契合,那麼,就可以克服近代以來西方傳統思想中由於主客(人與自然)兩極對立思維模式在環境問題上所產生的弊端。所以,神道倫理所體現的這種和諧一致的理論,對於建立適應人類社會持續發展戰略的新型環境觀和環境倫理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

參考文獻:

安萬侶《古事記》,鄒有恆、呂元明譯,人民文學出版社,1979年。

岸本芳雄《神道入門》,建帛社,1987年。

王守華、王蓉《神道與中日文化交流》,河北人民出版社,2010年。

感謝收聽。下期將發表「孟子思想在日本為什麼不受歡迎?」,由北京日本學研究中心教授郭連友播講。歡迎感興趣的朋友們注意收聽。


日本研究之窗 —— 系列講座(哲學/思想)

題目及主講人

版權聲明:本資訊圖文均轉自 公眾號 JapanFoundationBeijing ,如有侵權請聯繫本公眾號刪除!

    日本評論 公眾號旨在為學界同仁提供交流平臺,傳播知識,交流思想,啟迪智慧。歡迎各位學界同仁向公眾號賜稿。會議資訊、散文、隨筆、論文均可。我們的郵箱zhanghongming@sxu.edu.cn

相關焦點

  • 日本研究之窗——系列講座(哲學/思想) 第一講:日本神道倫理
    我們精心安排了「日本研究之窗」系列講座,希望通過此次不受空間距離限制的活動,能夠讓更多的朋友們從中感受到日本文化以及日本研究的魅力。第一講:日本神道倫理山東大學教授 牛建科主講人介紹:  牛建科:山東大學哲學與社會發展學院、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猶太教與跨宗教研究中心教授,研究方向是日本哲學與宗教,曾在日本立教大學做獎勵研究員、在皇學館大學神道研究所留學。
  • 【講座推薦】 日本神道倫理
    山東大學教授 牛建科主講人介紹:  牛建科:山東大學哲學與社會發展學院、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猶太教與跨宗教研究中心教授,研究方向是日本哲學與宗教,曾在日本立教大學做獎勵研究員、在皇學館大學神道研究所留學。
  • 日本研究之窗——系列講座(文學) 第三講 《源氏物語》的世界(第二部分)
    無情的瘟疫使我們很難舉辦面對面的交流活動,但我們仍將繼續努力促進日中兩國之間的文化交流!  因此我們精心安排了「日本研究之窗」系列講座,希望通過此次不受空間距離限制的活動,能夠讓更多的朋友們從中感受到日本文化以及日本研究的魅力。
  • 宗教信仰的歷史演變,論日本的神道與神社
    宗教信仰的歷史演變,論日本的神道與神社日本是一個善於吸收他國文化的國家,就其國內的宗教而言,有信奉佛教的,也有信仰基督教的……但要說到在日本土生土長的宗教,我們自然而然地會想起神道。從歷史上看,日本社會具有多種宗教並存的特徵。
  • 段世磊:批判地研究日本宗教
    , 在日本近代化的道路上, 雖經歷過西方式的政治與宗教、公與私、制度與倫理的明確分化,但神道教仍為傳統政治保留了寄生的空間。日本民族是一個單一民族,逮至近代,日本構建現代國家的過程中,也是在其單一民族共同信仰的神道教之上構建倫理共同體的。然而,神道教並非自始至終都佔據日本宗教的主要位置,而是在與儒教、佛教、基督教等外來文化磨合的過程中,不斷豐富自身的意義。由於近代以前中國文化的先進性,日本吸收了佛教和儒教作為其政治意識形態。
  • 日本神道概念,源於易經的一句話,聖人以神道設教,而天下服矣
    日本是一個信仰混亂的國度,這是由於島國生活環境造成的。「神道」文化是日本人的生存理由和社會文化源泉。「神道」簡單解釋為「如此靈妙之物」。因為中國的文化輻射,日本人借鑑了《易經》中一句話,《彖》記載:「觀天之神道,而四時不忒。聖人以神道設教,而天下服矣」。
  • 2018年中國的日本文化研究綜述
    「孝」的思想研究》《西谷啟治的歷史哲學》的主題報告;第三場圍繞「日本思想與文化」議題,名古屋經濟大學李彩華教授、內蒙古工業大學範景武教授、廣東外語外貿大學趙曉靚教授、中國人民大學李萍教授、山東大學邢永鳳教授,分別做了題為《梁啓超和章太炎的亞洲主義言說———從回應近代日本亞洲主義的視角》《神道文獻整理與帝陵神道研究》《北一輝的「國家改造」思想探析》《試論吃茶及其意象———從〈吃茶養生記〉談起》《宋代日本木材的輸入與渡日宋海商的佛教信仰
  • 衛材贊助復旦大學日本研究中心講座
    北京和上海2015年9月28日電 /美通社/ -- 衛材株式會社(簡稱「衛材」,總部位於日本,現任社長為內藤晴夫)於2015年9月24日宣布贊助中國頂尖高等學府之一的復旦大學用於其日本研究中心開展相關活動。
  • 日本留學:你要的研究計劃書&面試通識講座來了!
    經過我們的精心策劃,研究計劃書&面試通識講座終於要以長期系列的形式和大家見面了!關於研究計劃書和面試,不用多說大家也知道其對於日本修士考試的重要性,以及對在國內苦讀十幾年專攻筆試的同學們來說,研究計劃書和外語面試又是缺少經驗的最陌生的一環。相信大家都或多或少對研究計劃書的寫法、方向、或面試的要求、難度等抱有疑惑。
  • 國家神道與天皇崇拜,舊日本帝國為何是一個「政教合一」的國家?
    日本帝國的本土及殖民地雖然絕大多數人印象中的政教合一國家都是些中世紀的基督教或伊斯蘭教國家,把「政教合一」這個詞套在日本身上,很多人會感覺有些突兀,因為按照東亞地區的人文特質,這一帶的本土宗教,或者是已經本土化的宗教(佛教),通常都是多神教,而且一般都服從世俗政權,且儒學思想一般佔據絕對主流,宗教影響從來就很有限,這種文化土壤很難形成政教合一體系
  • 日本大阪大學言語文化研究科怎麼樣?
    當時,舊大阪外國語大學的50多名教員也在大學統合時改屬於設置在箕面校區的世界語言研究中心,不過,到了2012年4月,世界語言研究中心也與語言文化研究學院統合,並且同時再編擴充了語言社會專業,還新設了一個日語•日本文化專業,從而形成了擁有3個專業的現有體制。
  • 日本大阪大學言語文化研究科怎麼樣?
    當時,舊大阪外國語大學的50多名教員也在大學統合時改屬於設置在箕面校區的世界語言研究中心,不過,到了2012年4月,世界語言研究中心也與語言文化研究學院統合,並且同時再編擴充了語言社會專業,還新設了一個日語日本文化專業,從而形成了擁有3個專業的現有體制。下面跟蔚藍留學老師一起看一下大阪大學言語文化研究科怎麼樣:
  • 歡迎廣大師生參加2018日本文化周系列活動
    2018 日本文化周日程安排1、「2018 日本文化周」開幕式
  • 日本最古老的信仰「神道」與神社小知識總整理
    「神道」是日本最古老也最普遍的信仰,莊嚴的神社是日本文化中最不可或缺的元素之一,也是許多訪日外國人必去的景點。「樂吃購!日本」要來為大家介紹關於神道及神社的小知識,讀完這篇你也可以是小神社通喔!▋認識日本的神道與神社文化「神道」是日本原生的信仰,信仰的對象包含天地萬物,原本的神道並未有一個正式的名稱,是在佛教傳入日本之後,為了區別原生宗教與外來的宗教,而賦予神道這個名字。另一方面,天皇被視為是日本神話中「天照大神」的後代子孫,確立了日本皇族的地位。
  • 日本人生用基督洗禮,結婚用神道儀式,死求佛教超度,為啥這麼亂
    日本是一個信仰混亂的社會,在日本我們會發現,一個神奇的現象,日本人生的時候會用基督教洗禮。日本人結婚的時候,會用本土的神道儀式完成婚禮。這裡的原因非常簡單,日本的本土信仰是神道,受到唐文化的影響,日本人家族觀念很強,在這個階段的外來文化本土化進程中,形成了特有的拜鬼文化和妖魔文化一律稱為神道文化。這個民族不自信,但自尊。後來,受到中國佛教文化的影響,形成了特有的國教文化,佛教在日本歷史上是國教,現在日本的佛教修行者,依然保持特有的古代修行方式。
  • 《千與千尋》隱世之門 日本「鳥居」:日本的神社文化!
    我們除了去日本實地了解鳥居的詳細情況之外,還能在很多文學作品或者影視作品中看到關於鳥居的一些介紹,作為日本文化的代表性符號之一,鳥居是我們了解日本神社文化的一個重要的因素,我們在很多動漫作品中也能看到鳥居的身影。
  • 南京師範大學日語系搞日本文化長廊活動掛旭日旗
    請點擊上方新鮮熱度關注我們南京師範大學日語系搞日本文化長廊活動掛旭日旗,理由是「低年級不了解日本文化,搜日本旗幟犯錯」?
  • 日本傳統文化的奠基人,他在日本的地位就如孔子在中國的地位
    本居宣長是日本復古國學的集大成者,江戶時期的國學四大名人之一,他一生修習儒學,醫學,佛學,將日本民族的情感融合於這些學說之中,探求古道。升華和發展了日本民族的文化, 為日本的神道學說復興確立了思想理論基礎,是日本國學中的大宗師,不可缺少的人物。
  • 百度謀B2C平臺日本之窗 為打入日本做準備
    春節剛過,百度B2C平臺「日本之窗」便悄然上線。主營女性時尚服飾商品的日本郵購業巨頭Nissen與百度合作,由百度在其網站上推出專區,在中國市場推廣Nissen產品。  「這是百度在電子商務方面新的嘗試,不僅可以樹立品牌,也可以通過和日本大品牌的合作,為其打入日本市場創建條件。」2月3日,易觀國際電子商務分析師曹飛向記者表示。   不介入運營  之前,百度推出的C2C平臺「有啊」儘管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至今仍未成為國內主流的電子商務平臺。
  • 楊達 | 儒家文化與日本明治維新時期的國民教育路徑
    而在邁向帝國巔峰的進程中,日本於「文明開化」的背景下走出受到儒家文化影響的國民教育路徑。當然,除儒家文化之外,日本傳統思想資源中的國學、神道、本土化的佛學也對其走向產生了較大影響。特別地,雖然神道與佛教、國學與儒學的關係在歷史上一直錯綜複雜,但伴隨日本軍國主義思想的興起,它們都不計前嫌地「趨之若鶩」,以至最終成為日本軍國主義思想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