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在改革開放初期,市場經濟開始快速發展,所以不少有實力的大學也搭上了改革開放的順風車,例如清華、北大、復旦、同濟大學、等名所校紛紛建立了屬於自己的相關產業,如清華同方、神舟、同濟醫院,而在這其中做的輝煌一時的「校企」應該就屬方正集團了。
方正集團在1986年由北京大學創辦,王選教授在發明了中文輸入法—漢字雷射照排系統後。迅速佔領了全國的電腦市場,在1989年,其訂貨的出售總金額就突破了1億元。想當年現在知名企業聯想,金額都沒有達到100萬,可見方正集團的輝煌。在王選教授的帶領下,方正集團不斷創新開發,研製出多套電腦作業系統,並使方正集團的得到發展,佔領了國內,東南亞,北美80%以上的市場份額。
方正集團在IT業站穩腳跟後,又開始多元化發展,涉及IT、房地產、金融、保險、醫療醫藥等多個領域,並且產業都欣欣向榮,其中的領域有六家上市公司,公司總市值高達上千億元。但是這樣的一家多元化集團,如今卻負債超3000億,並在今年2月份突然宣布破產重組。
究竟是怎樣的因素使得這家大型國有集團面臨破產的危機呢,方正集團的董事長生玉海說過,自2015年以來,公司運營的所有產業都保持了穩健發展,不論是地產、金融、保險醫療都是好掙錢的,而最大的問題就處在IT業。
尤其是近些年來,中國的3C產業進入到白日化競爭階段,有大量的民營企業華為、小米逐漸佔領了電腦手機等電子市場,IT產業方面,如輸入法就被搜狗,百度等後起的科技產業迅速搶佔市場,同時海外的IT產業巨頭也紛紛進入中國IT市場,又一步擠壓了方正在IT業生的市場份額。
在去年中旬,方正集團就開始出現財政危機,而它又引發了一系列的連鎖反應。在2015年初,方正集團出現過高管內鬥的現象,使得公司的業務出現危機,直到去年,方正曝光出背負3000多億債務,甚至有在北京銀行有一筆20億的貸款。
按照方正集團的產業規模來看,方正集團的業務有很大機會東山再起,但事實不盡如人意,因為這次疫情的爆發,方正集團因為無人接管破產重組。
北京銀行也是有遠見的一家銀行,沒有貸款給方正,也是有原因的,畢竟是一家過氣的企業。方正在房地產,保險有盈利業務,但主業負債纍纍已無力翻身。
還有一點,方正集團雖輝煌一時,卻是佔用著國家資源。昔日的輝煌,在社會發展中不求創新,只做賺錢的買賣,早已畸形。在高速發展的當今時代,國企校企不知創新發展的重要,沉浸在金錢的迷霧中,勢必會被市場所淘汰。對此,歡迎發表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