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爾及利亞位於非洲北部,首都阿爾及爾被譽為地中海南岸的一顆明珠,歷史上歐洲文明和伊斯蘭文明在這裡碰撞,地中海風格與阿拉伯特色相互交織,造就了獨具魅力的城市景觀。阿爾及爾依山而建,遠遠望去,白色的建築物在山坡上錯落有致,映襯著碧海藍天,散發著地中海特有的風雅。走進這座城市的中心,素雅雄壯的法式建築外牆點綴著顏色圖案不一的布窗簾十分搶眼。窗簾為何掛在牆外?這有什麼玄機?
窗簾鮮少拉開
這些窗簾飄在窗外,在窗框上緣的外牆上支一根杆子,讓窗簾一直垂到陽臺護欄外面,形成一個傾斜的角度,完全罩住陽臺。一年四季,不論晴雨,這些窗簾都鮮少拉開。窗簾都是帆布的,和街邊小店的遮陽棚差不多。
窗簾沒有太複雜的圖案紋飾,大多以純藍色為主,也有藍白條相間以及紫色的。住在老城的當地人穆尼拉說,窗簾的藍色象徵碧藍的大海和天空,牆體的白色象徵飄浮的白色雲朵。另外,穆尼拉介紹說,選擇藍色窗簾並不僅僅出於美觀考慮,還因為地中海沿岸陽光強烈,藍色更能反射紫外線,符合生活實際需求。窗簾顏色和款式四季差不多,如果有結婚、添丁等喜事或者經濟條件允許的時候會換新的窗簾。
當地人不喜歡落地窗
為什麼阿爾及利亞人要把窗簾掛窗外呢?這一切都得從法國殖民時期說起。1830年,法國入侵並佔領了阿爾及利亞的北部沿海地區,法國一度將其視作海外行省,直接劃入了法國版圖。殖民統治長達132年。殖民期間,法國在阿北部沿海城市大量建造法國人居住區。法國人對「法居區」建設投入很大,法式洋樓、花園,阿爾及爾市中心的建設水平堪比法國馬賽。法式建築櫸架較高,又沿街而建,大大的落地窗幾乎暴露了室內的所有情況。時光倒流,我們不難想像,某扇窗戶後面可能住過某位曼妙的法國女子,她清晨穿著及地的淡粉色長裙,金色的捲髮披在肩頭,她打開落地窗,憑欄望向波光粼粼的大海。
法式建築和傳統的北非建築除了外形和民族審美差異,其中一個明顯差別就是窗戶。大落地窗暴露隱私,阿爾及利亞人比較忌諱。北非傳統建築的窗戶較小,一些窗戶小得連頭都伸不出去,並且外面還多帶有橫豎交叉的護欄。富庶的人家還會選用琉璃玻璃對窗戶加以裝飾。這種設計雖不利於採光,卻能更好地保護穆斯林居民的隱私。
老城外掛窗簾多
1962年,阿爾及利亞人民終於趕走了法國殖民者。「法居區」法式洋樓陸續迎來阿爾及利亞主人。阿爾及利亞女性的著裝家裡家外有嚴格的界限。遵從宗教習俗,不少阿爾及利亞女性出入公共場所時會包頭巾,有的還穿寬鬆的罩袍遮蓋身體曲線甚至戴面紗;而在家裡她們則可以取下頭巾,穿上時尚性感的衣服,在自己的丈夫或閨中好友面前盡顯愛美之心。其實只要拉上室內的窗簾,也可以與外面的世界隔絕,但是女性去陽臺就得戴頭巾,還是有些不便。
此外,在北非地區,人們習慣在室內光腳,因此十分注重地面衛生。當地人經常拖地,但由於阿爾及爾地處海邊,溼氣較大,室內總拉著窗簾不利於空氣流通,地面不容易幹。窗外掛上一層厚重的窗簾,把陽臺遮住,這樣不僅將陽臺化為室內範圍,同時也可以讓風從兩側進來,更利於通風。
不過,據記者觀察,阿爾及利亞的室外窗簾現在已經不太多,辦公樓和別墅以及現代化小區就很少見到,主要是一些老街區的建築外掛窗簾,而且僅限於平民階層的住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