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高考,海門中學又一次創造了輝煌。在南通各大中學中,海門中學今年400分以上為高分段考生人數位居全南通第一,本一上線率達到96.1%,在整個南通排名第二。
海門中學緣何能再次創造輝煌?今天,海門融媒體中心記者來到海門中學,向校領導和老師們探尋,成績背後的辛勤與付出。
800多名師生奮力拼搏,交出優秀答卷
2020年高考成績近日正式公布,江蘇省海門中學再創輝煌,全校400分以上考生達133名,文科418分以上三名同學,包攬南通文科前三名,414分以上有5位同學,400分以上為高分段考生人數位居全南通第一,本一上線率達到96.1%,這個成績在整個南通排名僅次於如皋中學。
高考是一項系統工程,高考成績是高質量教育的硬指標之一。那麼為何海中能一次又一次取得好成績,創造新歷史呢?
「每一次大型考試我們都會作為突破口,精心組織,積極分析,考試之前,什麼時候考?考哪些內容?難度是多少?我們都進行考前預測。考完之後我們還要分析,使得複習對策變得更加精準,講義更加精要。對學生的輔導更加聚焦和精確。」海門中學副書記、紀委書記、副校長、2020屆分管校長顧助東告訴記者,這是他們在這次高考中,取得優秀成績的關鍵所在。
學校遵循高三複習規律,根據本屆學生的實際情況,著力打造亮點工程,在本科率百分百的基礎上,要求優生群體不斷擴容。
為了幫助學生有效提高成績,教師們聚焦課堂,讓課堂充滿思維的活力和張力,從而穩步提高課堂複習效率,提升學生的複習投入率和產出率。
除此之外,學校最主要的還是以學生為主體,堅激發學生複習銳氣,幫助學生不斷構建富有生命力的知識結構和能力結構。
面對全國卷,以不變應萬變
一直以來,江蘇的考生都在吐槽江蘇考題的難度,有同學覺得英語難度大、語文作文題看不懂、數學題很難。但是在2021年,江蘇高考即將採用全國卷。那麼這對於江蘇的考生來說,會產生哪些影響?教師在教學這一塊又要作出哪些變化呢?
記者在採訪途中,遇到了海門中學高二升高三的學生。面對江蘇卷回歸全國卷,他們有著自己的看法。
「在我看來,江蘇卷回歸全國卷的懷抱是值得高興的,至少難度不再像以前那麼大了,數學後面的那幾道壓軸題也不再是「可望不可及了」。
「是有很多好處的,至少難度會有一定的降低,對於部分考生來說有很大的幫助,以前看不懂的作文題、不會的數學壓軸題,在回歸全國卷之後將會有所改變,只要足夠努力,基本上可以考出不錯的成績。」
「回歸全國卷並不代表難度降低,全國卷的難度也不容小覷,對於一部分不努力的考生來說,依然會束手無策。」
從明年開始,高考將使用全國卷,為了幫助學生們在新的考試面前取得理想的成績,海門中學進行了教學工作上的調整。
教務處主任張曉陽向記者介紹道:「我們正提前謀劃思考,做出相應調整。」在張曉陽看來,教學調整應當緊跟新高考模式的變化。
教師要加強對新課標、新教材、新高考的研究。新課標對學科素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課堂應重視核心素養;新老教材在體例和內容上都有較大的差異,儘管這一屆用的是舊教材,但教學內容和方向應該瞄準新教材;要做好新高考考試變化的研究:一是對考卷的結構,題型,題量等做出進一步的細化研究;二是對考試的側重點,考試的難度進行研究;三是國家教育部已經出臺了《中國高考評價體系及其說明》規範性的文本,對怎麼考有比較專業、方向性的說明,尤其側重於對情景的設置和知識的運用方面,要好好研究。此外要對目前已經進入新高考省份的試卷,進行研究學習,以便日常對照進行相對應的教學調整。
「注重推進課堂教學改革也是關鍵,因為高考的成功關鍵在課堂怎麼教,教什麼。」張曉陽說,教學要從一般性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傳授,轉變為更重視數量和應用能力的培養提升。「新高考更注重培養學生會解決問題,會做事,所以教師要立足學科,緊緊抓住課堂,讓學生學會應用知識,學會思考與解決問題。」
管理理念要跟進,要培養學生全面提升綜合競爭力。首先,考試模式,由以往的3+2變成現在的3+1+2,所以一方面要引導學生全面發展,不能偏科,提升全科競爭力;第二要引導學生更加重視選修二的學習,因為它在按照等級轉化,高考算分的時候,最後兩門選修的重要性對有些同學而言,要遠遠大於語數外,很可能會影響一個考生最終的成敗。
另外,在高考中,語文、外語閱讀還是一如既往的重要,尤其對一些高分選手而言,不僅僅要重視數理化的學習,可能更影響他們往高分衝擊的是語文和外語這兩門學科。而且這兩門學科的要求不斷提高,形式也一直在變化。比如:英語以前是一篇作文,現在是兩篇小作文,分值增加到40分,而且寫作的方式,考核要求和以往已經不同,這一塊也要重視。
招生方式上,由於自主招生已經取消,更多推行的是強基計劃和綜合素質評價,高校對學生的選擇方式越來越多元化,因此學生不但要學好一般的文化課,同時還要發展好個性與特長,做到全面個性發展;平時學校要注意搭建各種平臺,為學生創造各種機會,讓他們有機會參加各個學校的強基計劃和綜合素質評價的選拔,多一種成功的路徑。
張曉陽表示:「以往我們更關注的是本科上線率,現在像我們這樣的學校更應該關注本一上線率,而且更應該關注高考當中高分段人數,甚至是雙一流高校的上線率。所以我們平時對老師的教學評價也要做出方向性的調整,讓大家更多地著眼於學生素質地提升與高分學生的培養。我們要更多地從新課標,新教材,新高考的研究,從課堂教學深化推進,從管理理念進行變革……早一點行動,早一點有精細研究,同時在過程中不斷優化,我想行在我們明年的高考中,依然會取得理想中的優異成績。」
對於給考生的建議,張曉陽告訴記者:「學生還是要以不變應萬變,考試無論怎麼考,更多的是一種形式的變化,考生只要在老師的指導下,扎紮實實地學好自己的文化課,把學科素養提升起來。」
三門也好,六門也好,對學生沒有實質性的影響,難度不會因為學科數量的增減而產生變化,我們的競爭對象還是全省的學生。所以學生不必要過於擔憂,我們要做的就是樹立自信,在自己的學科上均衡發展,在老師的帶領下,一步一個腳印地向著自己的目標進發。
肖敏冬、周姚/文
陸文韜、朱清淵、吳佳歡/攝
文章來源:海門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