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箭頭處「藍色字」,關注我們哦!!
近年來,SPOC教學模式逐漸被教師認可和推崇。教師在信息技術平臺支持下應用SPOC模式教學,在前置底層學習目標的基礎上,對課堂時空高度開放,能有效促進學生自主發展,增強學生思維能力,提高學生綜合素質。本文通過案例分享了SPOC教學模式如何開展,應注意哪些問題,希望對您有所啟發。
基於學生自主發展的SPOC教學模式應用策略研究
文 | 張松
「網際網路+」時代背景下,大型開放式網絡課程(MOOC)盛行於世。小規模限制性在線課程(SPOC)教學模式是融合了實體課堂與網絡課程的全新教學模式,是MOOC的繼承與發展,其應用有利於培養學生自主發展的意識和能力。研究並應用SPOC教學模式是推進教育變革的應時之舉。
SPOC教學模式具有顯著的限制性、個性化及集合性等特點。SPOC教學模式下的課程僅對符合規定的特定對象群體開放,其教學元素內容、教學組織形式、教學指向對象、教學手段、教學評價等均與傳統的面授教學不同。SPOC是對傳統教學的重構與創新。
SPOC教學模式的實施策略
一、制訂SPOC教學模式下的教學目標
SPOC教學離不開現代教學理念和學習理論的支撐。教師制訂新模式下的教學目標時,除了堅持原有的三維教學目標外,還可以根據布盧姆教學目標的分類理論將不同的教學內容對應不同層次的教學目標。
例如,在「機器人的傳感器」教學中,教師將課題分成三個項目,將學生分成六個小組——每兩組研究主題一樣,以此互相補充和驗證。在研究過程中,教師分層次設置教學目標讓學生逐級完成:第一層為了解傳感器相關知識;第二層過渡到編寫程序指令,控制傳感器;第三層則是引導學生對多種傳感器進行綜合運用。
通過這樣遞進的目標達成,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主動探究、相互協助,將理論運用到實踐,再從實踐中創新,解決實際問題。
二、設計SPOC教學模式下的教學過程
SPOC教學強調「以生為本」,教師以引導者、輔助者、組織者、參與者的角色出現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可以向教師請教、求助,與教師一起探討、合作甚至一起評價和總結。這種學習形態貫穿於教學全過程,筆者以「機器人的傳感器」為例,介紹其教學過程的三個階段。
1. 課前,組織線上自主分組並學習
教師通過SPOC平臺發布與現有知識水平相匹配的前置材料及學習任務單,讓學生在線瀏覽學習資源。學生自主學習,對課程資源有初步理解,在完成任務時如有疑惑,可通過SPOC平臺向教師提出——教師通過平臺與學生進行在線交流,答疑解惑。
在這一過程中,教師不僅可以在SPOC後臺監測每個學生的學習進度,而且可以根據當前的學情分析,及時調整下一環節的學習內容,為下一步教學做好準備。
例如,教師在課前給學生推送了幾段關於「未來智能車」的視頻和新聞信息,同時給出分組研究主題:導盲車、碰碰車、公交車。學生通過觀看前置資料,選擇感興趣的研究主題並自行分組(在組內討論),提出了猜測和設想。
有的學生主動尋求關聯性學習資源,由於在課前了解過「傳感器」,待到課中教師教授傳感器並編寫判斷語句程序時,便很容易理解和掌握。
2. 課中,建立學研共同體
課中所指實體課堂教學環節,是整個教學活動的中心環節。SPOC教學模式下的課堂教學突破了空間、時間限制。筆者構建了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教學模式,豐富了課堂教學內容,革新了課堂教學手段,建立了師生學研共同體,更好地促進了知識的建構,有助於發展學生的高階思維能力。下面,仍以「機器人的傳感器」為例介紹。
A. 教師通過SPOC平臺在教學中組織學生討論問題。
導盲車、碰碰車、公交車三個研究項目的基本原理都是利用傳感器,如何讓傳感器實現判斷並發出相應程序指令控制是學生提出的共性問題。學生在自主選擇研究主題的組別中,通過數字資源重現生活經歷,應用新知,大膽猜測,產生新的學習需求。
面對這樣的需求,教師引導學生分析推理,組織學生線下討論並分組編寫程序,再下載調試程序完成驗證,以此建立師生學習共同體,在對話、交流、協商、互助中激發學生興趣,實現思維進階。
B. 開展在線練習。
在教師講授完畢後,學生可通過SPOC平臺進行交互式學習,對所學知識複習鞏固,理解知識與生活的內在關聯。如導盲車課題小組的學生理解了傳感器的工作原理並掌握分支結構程序設計的流程,舉一反三將其推理到碰碰車研究上,在線編寫程序並上傳至SPOC平臺,請碰碰車課題小組對其進行驗證,如有錯則進行指導。
應用SPOC平臺延展學習,可使學生了解相關知識點的聯繫,鞏固對知識的理解並提高綜合運用能力。學生在指尖上感悟程序編寫的魅力,大大提高了學習效能,增強了自主發展的動力。
C. 生成多元評價。
教師可以利用SPOC平臺公布評價指標。學生在線看到同伴作品後,對自己的成果進行初判(自評);也可以通過在線交互平臺對其他學生的作品進行評價(互評)。學生可根據評價反饋意見,調整學習思路。
3. 課後,拓展學習做到知行合一
教師運用SPOC平臺可在線記錄學生學習過程,及時在線交流並反饋,發布課後探究的內容,讓學生根據自我發展需要將已有知識進行重組和建構,運用知識指導實踐,有意識地將「知」與「行」完美結合,將知識向實踐遷移和轉化,再生與創造新知識。
三、優化SPOC教學模式下的教學評價
SPOC教學比較注重評價的主體、評價的要素和評價的方式。教師應發揮虛擬網絡和現實課堂兩大場域的作用,促使學生在自主學習過程中保持不斷迭代、螺旋上升的積極態勢。
在SPOC教學模式下,現實課堂上教師不再是傳道、授業、解惑的「老夫子」,而是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參與者、合作者。學生在教師的組織下有序適切地進行小組合作學習、討論、實驗、探究等活動。
教師在評價學習內容,掌握情況的同時,還要關注合作中學生參與的熱情、組內協作的氛圍、學生參與合作學習的能力以及小組完成任務的效果等因素,多方位、多角度地進行評價,形成綜合評價報告。
例如,在教授「機器人的傳感器」時,教師將學生分為三組。每組研究的內容不同:第一組模仿公交車,研究顏色傳感器的工作原理;第二組模仿導盲車,研究超聲波傳感器的工作原理;第三組模仿碰碰車,研究觸碰傳感器的工作原理。教師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領取任務,通過程序設計實現「機器車」的功能。
任務完成後,各組在班內展示成果,填寫評價表(見表1),吸取意見,修改作品。
表1不僅有關於課堂任務、問題解決以及學生掌握技術完成情況的考核指標,還有學生小組合作方面的協作能力考核要求。教師以多元的評價指向和評價因素引導學生多元發展,有效培養學生自我管理、自我提升的能力。
SPOC教學模式雖然是從MOOC進化而來的新型課堂教學模式,它比MOOC更適用於義務教育階段的課堂教學。SPOC「私人定製」的特質對學生實現個性化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教師「導學」學生「展學」的教學模式則為學生自主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科學地應用SPOC模式教學將為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做出積極貢獻。
(作者系江蘇省徐州市青年路小學信息中心副主任,高級教師)
小編需要您的轉發和閱讀哦
點擊播放 GIF 0.0M
文章來源:《中小學數位化教學》2019年第11期,內容有刪減
責任編輯:祝元志
微信編輯:李中華
監 制:朱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