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20年生地會考會有變化?
其中有兩個很重要的原因,第一:21年開啟深圳中考改革後的第一屆中考;第二:廣東省發布的生地會考調整通知。當然這兩個事件,還是以中考改革為主體,中考是以市級為層級的。同時,21年的中考改革後的生地會考標準是高於廣東省發布的生地會考調整通知的。
對兩件事項,重點信息提取:
原生地會考與20年生地會考對比,綜合兩件事項可能會有這些變化:
為什麼河清會這樣去判定20年生地會考可能會這樣去變化?
第一點,深圳中考是以深圳自己的標準去進行考試,所以會以深圳本地的中考改革為第一原則;
第二點,在整體變化上,廣東省發布的基本都已經被深圳中考改革所涵蓋,唯一深圳中考改革沒有指出的就是加入主觀題。所以在是否加入主觀題上面,還有待考證。
那麼,生地會考這麼改的話,會有什麼影響?
第一:生地會考在難度上會增加,難度增加的有三個可能性。
1.時間的增加,調整為80分,多了20分鐘,不可能還是原來的題量,原來的難度;
2.主觀題的可能出現,原生地會考純選擇題,增加主觀題後,將可能會以問答題等情況出現;
3.高中學校設定錄取等級標準,增加辨識度,原生地會考其實滿分的孩子很多,歷年的生地A+分數線也不低,基本在97-98之間,如果不增加辨識度的話,建立高中學校的錄取標準,價值意義則不大。
第二:生地會考作用變大。
原生地會考,主要作用為同分末位比較,其次還有深大附中的自主招生分數組成(10%)。21年深圳中考改革,20年生地中考(生地會考在中考前一年進行,所以21年中考學生是20年進行生地會考),高中學校可根據辦學特色向教育局申請生地等級與理化生實驗操作等級錄取標準。
並且隨著自主招生的開放,八大十大都有可能去按照深大附的自主招生模式進行自招(以自招來填補直升的取消),而深大附的自招模式(631),生地成績佔比10%的總成績。
第三:21年深圳中考裡生地成績是否會繼續行使同分末位比較功能。
原中考,同分末位比較有三個比較等級,生地會考為第一比較等級,綜合素質評分為第二等級,語數英三科總分為第三比較等級。中考改革目前文件信息為,在學業水平分數相同的情況下,綜合素質評分等級高者優先錄取。其中矛盾點在於,生地會考也屬於學業水平考試一部分,是否在生地會考成績相同之下,再進行綜合素質評價比較,還是直接比較綜合素質評分。目前這一點還無法準確判斷,需要等21年中考政策通知才能知道。
生地會考這樣改,要怎麼去應對呢?
是像綜合素質評價義工一樣,大家一起衝進去焦慮的扎堆,還是怎麼樣。生地會考,原本難度是並不高的,所以A+分數線會比較高。並且,能進四大基本是成績排名在深圳前5%的學生(目前四大錄取率已經低於4%)。而四大或者八大的要求極高可能就是A(25%)或者A+(5%)。目標十大以上的學生,對於生地成績是一定要重視起來的(理化生實驗操作暫時不談)。能滿分最好滿分,不能滿分,目標四大,至少要一個A+保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