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日和一朋友聊天,問起工作的事情。她是滿臉鬱悶,往年她也跳過不少地方,都是民營醫院,但是找個工作非常簡單,很多民營醫院常年招聘護士、醫助等崗位。但是今年她投了不下二十家醫院,簡歷都得不到回復,這樣的情況讓她不知所措。
受疫情影響,現在武漢大部分民營醫院依然處於關門狀態。幾乎一多半的民營醫院還暫時沒有開門營業的打算,為何會出現這種情況?
1 :人們現在沒事都不敢輕易去醫院
這是之前某民營醫院主任的原話,其表示他之前診治的一個病人在疫情過後給他發來信息,問是否有類似的藥物可以在藥店購買。
根本沒有問醫院是否開門的事情,這無疑反應了一個情況,沒有多嚴重的事情,病人不會像平常那樣往醫院跑。
這樣的一個局面直接導致即使某些醫院像開門營業,客戶源就是第一個問題,民營醫院客戶從性質上可以分初診與複診兩種,這也是醫院創收的兩個源頭,現在直接在初診客戶的來源就出現了嚴重的問題,可想而已這些醫院有多難。
2 :開門意味著就要請員工,人力成本堪憂
這裡可能涉及到一些不合規的現象,在很多私立醫院,員工是沒有繳納什麼五險一金的,疫情期間也沒有什麼最低工資,不開門意味著少了一部分人力成本。
可是一旦科室開門,所有的員工不管有沒有病人都得上崗,那麼意味著醫院就要按月薪發放工資,在沒有病人的情況下,這直接增加了醫院的資金壓力。
在與這些私立醫院的工作人員聊天中,發現一個比較有共性的問題,他們的老闆最開始通知3月10號復工,到最後的4月10號,然後到現在的沒有音訊,都客觀的透漏了這些私立醫院老闆手上的資金周轉困難的窘境。
不少人員表示其老闆甚至明確表示出關閉醫院的意向,讓其提前尋找其他合適的工作機會。
出現這樣的現象多半原因是因為私立醫院的房租成本是大頭,絕大多數私立醫院都位於比較繁華的地段,甚至是臨馬路的地方,小的也得有幾層樓的面積,這種規模的租金壓力還是挺大的。
平時有就診的情況下,還不影響,現在幾個月無法正常營業是直接導致資金鍊斷裂的主要原因之一。
一般一個中型私立醫院可以提供20-50個左右的醫助崗位,大型的可能更多,醫院的無法營業,直接導致這些醫助屬於失業狀態。而求職跳槽也面臨著很大的困難。
就像我那個朋友說的一樣,今年投十幾份簡歷也沒有一家醫院給回信息,可能壓根沒有人看到你的簡歷。
醫院不開門,人事也自然不會開工了。
針對這一的現象,小熊有幾點個人簡歷:
1 :可以選擇疫情影響相對較小的相鄰城市求職
2 :有能力跨行業求職的,可以試試其他行業的崗位
3 :如果以上兩種都不是你的選擇,那麼就選擇靜下心來學習或兼職做一些事情吧,估計完全恢復到與以往一樣的狀態,可能就到了2021年了。
對於這樣現象產生的影響,其實是雙面的,有好也有壞,一方面讓一些資歷較差的私立醫院關門了,這客觀的來說對旁人是個好事,避免了風險就醫的存在。第二是讓私立醫院意識到了抗風險儲備的重要性,在以後的資金規劃上更安全。畢竟很多私立醫院的老闆是從醫院拿錢去別的行業投資的。
而對於求職的醫生護士來說,能進公立醫院的進公立醫院,那畢竟是有著國家補貼的醫院,不會輕易出現倒閉的風險,再就去提升自己的副業意識,當遇到這種情況的時候怎麼樣才能保障自己的基本生活質量呢?
你們身邊有這樣的例子嗎?有沒有今年醫助特別難找工作的情況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