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介苗對預防新冠肺炎有效?工程院院士:尚無確切研究數據支持

2020-12-17 紅星新聞網

4月14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於北京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新冠肺炎藥物研發、疫苗研製等科研攻關進展情況。中國工程院院士王軍志針對此前熱議的卡介苗能夠預防新冠肺炎相關傳言進行了回應。

據公開信息,卡介苗於1921年問世,最廣為人知的用途為「幫助孩子預防嚴重結核病」。近期有研究指出,為新生兒常規接種卡介苗的國家,報告的新冠病例相對較少,該研究結果經報導後引起廣泛熱議。

對此,王軍志表示,目前沒有看到確切的研究數據支持卡介苗能對預防新冠肺炎有效。

紅星新聞記者 趙倩 嚴雨程 北京報導

相關新聞<<<

疫情發生之後,科研攻關組在第一時間部署了應急科研攻關項目,在這些項目中一直是把「可治」作為主要目標,部署了藥物研發與臨床救治的相關科研攻關項目,累計部署了27個項目,承擔攻關項目的單位包括醫院、高校、科研機構以及企業。那麼,新冠病毒是如何感染健康細胞的?有關新冠肺炎藥物研發、疫苗研製等科研攻關進展情況怎麼樣?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新冠病毒這樣感染健康細胞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巴西研究學者通過使用一臺超級電子顯微鏡,精確地再現了新冠病毒感染健康細胞的瞬間。

↑圖片顯示病毒進入細胞膜以後,開始在細胞質內傳播,這個時候細胞已經受到感染 圖據《每日郵報》

來自巴西奧斯瓦爾多·克魯茲基金會的專家用電子顯微鏡拍下了一系列的照片,通過這些照片,可以觀察到這種致命病毒的多個粒子從試圖進入細胞再到進入細胞內部的全過程。這臺電子顯微鏡可以將物體放大到正常大小的200萬倍,從而可以幫助研究者觀察到細胞內部的病毒變化。

↑圖片顯示新冠病毒正試圖進入細胞核 圖據 《每日郵報》

從三張圖片中,可以看到新冠病毒穿過細胞膜,進入到細胞質內進行傳播,最後進入細胞核對人體造成感染。一旦病毒進入到細胞質中傳播,病毒粒子就感染了我們的細胞。研究者認為,此時人體被感染新冠病毒。

↑圖中黑點為新冠病毒,圖片顯示了病毒如何進入細胞膜 圖據《每日郵報》

該研究基金會稱,「科學家們使用了從受感染病人的鼻子和喉嚨中分離出來的病毒。受感染的細胞隨後被帶到實驗室,放在電子顯微鏡下進行觀察,捕捉感染(健康細胞)的瞬間。」但考慮到某些因素,該研究中使用的正常細胞來自非洲綠猴,一種生活在蘇丹和衣索比亞的靈長類動物。

目前,世界各地的研究機構正在仔細研究這種病毒,試圖找出抑制病毒傳播的方法。由於這是一種全新的病毒,研究人員需要儘可能多的病原體信息來生產疫苗。該項研究也被視為研究冠狀病毒複製和傳播的過程的一部分。

新冠肺炎疫苗部分進入動物實驗階段

針對新冠肺炎的疫苗研發進展問題,科技部生物中心主任張新民表示,為確保儘早研發成功,目前並行安排了多條技術路線的研發,包括滅活疫苗、mRNA疫苗、重組蛋白疫苗等,切實保障成功率。且給以研發團隊全方位保障和支持,工作節點精確到天,當前部分疫苗品種已經進行到動物實驗的階段。

最快的疫苗4月下旬申報臨床試驗

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新聞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科學技術部副部長徐南平稱,最快的疫苗4月下旬申報臨床試驗,與國外同步。

重組新冠疫苗獲批啟動臨床試驗

由軍事科學院軍事醫學研究院陳薇院士領銜的科研團隊自抵達武漢以來,就集中力量展開在疫苗研製方面的應急科研攻關,昨天(3月16日)20時18分,陳薇院士團隊研製的重組新冠疫苗獲批啟動展開臨床試驗。

自1月26日抵達武漢以來,陳薇院士團隊聯合地方優勢企業,在伊波拉疫苗成功研發的經驗基礎上,爭分奪秒開展重組新型冠狀病毒疫苗的藥學、藥效學、藥理毒理等研究,快速完成了新冠疫苗設計、重組毒種構建和GMP條件下生產製備,以及第三方疫苗安全性、有效性評價和質量覆核。昨天晚上,陳薇院士團隊研製的新冠疫苗通過了臨床研究註冊審評,獲批進入臨床試驗。

新冠疫苗一期臨床試驗3個月 無毒副作用可申報二期

徐建青:一期臨床試驗是一個安全性試驗,如果試驗只用來觀察疫苗早期的安全性,那麼臨床試驗第一周的觀察最為重要。如果第一周沒有副作用,那麼出現更長時間的副作用可能性相對就更小一些。一開始前面觀察三個月,後面可以保持觀察,但可能不需要密切觀察。真正最有可能出現的副作用是到了冬天以後,如果疾病再次流行,觀察接種過疫苗的人才能知道疫苗的保護作用是怎麼樣的。單純看安全性,一般3個月左右的時間就夠了。

一般臨床試驗註冊的時間是從第一例受試者入組到最後一位受試者觀察期滿。招募受試者一般是持續招募,所以最後一例受試者也許很晚才入組,所以註冊時一般會把時間拉得很長。

徐建青:總體來說一期臨床觀察時間不需要太長。對於腺病毒載體的疫苗而言,腺病毒本來在體內持續的時間也不長,所以對它的毒性、安全性的觀察,持續太長時間價值也不是很大。如果一期臨床試驗開始3個月之後,沒有看到毒副作用,抗體應答也還可以,實際上就可以申報二期臨床試驗。

中國新冠病毒滅活疫苗獲批進入臨床試驗

中國兩款新冠病毒滅活疫苗獲得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一二期合併的臨床試驗許可,成為首批獲得臨床研究批件的新冠病毒滅活疫苗。這兩款滅活疫苗分別由國藥集團中國生物武漢生物製品研究所、北京科興中維生物技術有限公司聯合有關科研機構開發而成。滅活疫苗是一種殺死病原微生物但仍保持其免疫原性的疫苗,具有生產工藝成熟、質量標準可控、保護範圍廣等優點。中國疫苗應急攻關目前按照滅活疫苗、重組蛋白疫苗、腺病毒載體疫苗、減毒流感病毒載體活疫苗、核酸疫苗5條技術路線推進。此前,軍事科學院軍事醫學研究院腺病毒載體疫苗已獲批開展臨床試驗。

目前已有三個疫苗獲批進入臨床試驗

4月14日,科技部社會發展科技司司長吳遠彬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上介紹,目前已經有三個疫苗獲批進入臨床試驗。其中,陳薇院士團隊的腺病毒載體疫苗首個獲批進入臨床研究,已於3月底完成了一期臨床試驗受試者的接種工作,並於4月9日開始招募二期臨床試驗志願者,這是全球首個啟動二期臨床研究的新冠疫苗品種。4月12日,國家藥監局批准了中國生物武漢生物製品研究所和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聯合申請的新冠病毒滅活疫苗,也進入了臨床試驗。13日又批准了北京科興中維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研製的滅活疫苗開展臨床試驗。

科技部:已研發靜注新冠肺炎人免疫球蛋白,源於康復者血漿

孫燕榮表示,參與科研攻關的科研人員超過3200人,包括多位院士在內的項目負責人一直奮戰在武漢臨床救治的一線,這些項目涉及到藥品和相應的研發技術共34項。截至目前,已經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包括獲得臨床批件正在開展臨床的藥物有4項,形成指導意見或專家共識5項,超過10項成果已被納入診療方案應用於臨床救治中,也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

首先,通過科研攻關形成了主打藥品的基本格局。科研攻關組一直堅持「老藥新用」的基本思路,在嚴謹的體外研究和機制研究基礎上快速形成了包括磷酸氯喹、法匹拉韋以及中醫藥等主打藥品的一個基本格局,並且堅持規範、有效的臨床研究,快速明確了具有潛在治療作用的藥品,能夠早日進入臨床研究。中西醫結合、中西藥並用,為臨床救治提供了解決方案。

第二,在臨床治療新技術的研發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進展。幹細胞治療一直是高度關注的熱點,在武漢已經完成了超過200例的幹細胞治療,從目前結果看,幹細胞應用於新冠肺炎的臨床治療安全性良好。

同時,臨床結果提示,一方面可以通過改善肺部的炎症來提高重症患者的救治率,同時在重症康復期患者的肺纖維化方面有比較明顯的改善作用。在臨床可以看到肺部病灶好轉,呼吸功能得以改善。

二是恢復期血漿,在2月份我們發出了「千人獻漿救千人」的號召,截至目前,全國已經採集了超過2000份恢復期血漿,在臨床上的應用也超過了700例,顯示出了非常好的治療效果。

同時,科研攻關團隊還在武漢開展了隨機、雙盲、對照的臨床研究,正在進行數據分析和系統總結。初步結果顯示,在臨床改善方面,應用恢復期血漿治療明顯好於對照組,ICU住院天數的中位數也明顯低於對照組。這樣來看,恢復期血漿在臨床救治方面是顯示出了一定療效。

第三,科研攻關組還在積極推動新一輪項目的部署和研究進程。單克隆抗體一直是研究的熱點,在早期科研攻關已經部署了國內多支團隊瞄準單克隆抗體來開展相應的研發工作。截至目前,已經獲得了多株靶向新冠病毒的候選治療性抗體,後續還將加大力度推進這方面的研究工作。

此外,孫燕榮還介紹了關於特異性免疫球蛋白方面的研究:在科研應急項目的支持下,研究團隊持續攻關,研發出了靜注新冠肺炎人免疫球蛋白,這個產品源自於康復者血漿,含有高純度、高效價的中和抗體,研製成功之後可以用於患者的臨床救治以及高危人群的被動免疫保護。

工程院院士王軍志:即使在應急情況下,疫苗安全性、有效性評價標準也不能降低

「疫苗本身是一個用於健康人的特殊藥品,安全性是第一位的。」王軍志介紹說,在應急審批過程中,始終堅持尊重科學、遵循規律,以安全有效為根本的方針,堅持特事特辦,在這個過程中很多研發的步驟由串聯改為並聯,研審聯動,滾動提交研發材料,隨交隨審隨評。在標準不降低的前提下,通過無縫銜接,大大提高了研發的效率和審評的效率,都做到最大化,所以速度快的原因是這個。

至於疫苗本身的安全性,王軍志表示,這主要是由臨床前的研究來決定的,所以在安全性、有效性的相關動物實驗等要按照相關法規和技術要求全部完成,其中包括急性毒性實驗、重複毒性實驗、免疫原性實驗,甚至是動物攻毒保護試驗,這些實驗都要符合要求,達到規定的要求,才能夠批准上臨床。這意味著要充分保證上臨床以後受試者的安全,這是疫苗研發的目標。

科研攻關組從未放鬆,和中國的科研團隊一起繼續加大科研攻關力度,我們還在積極推動自主研發藥物的科研攻關工作,高度重視中國自主研發的藥物,加快推進包括中醫藥,以及可利黴素、漢防己甲素、阿茲夫定等一系列藥物在臨床方面的研究,希望更快產出更多的成果應用於疫情防控。讓我們共同戰疫,攜手前行!

原標題:卡介苗對預防新冠肺炎有效?工程院院士:尚無確切研究數據支持

相關焦點

  • 打卡介苗預防新冠肺炎?中國工程院院士:沒有確切研究數據支持這個...
    【新民晚報·新民網】打卡介苗可以減少得新冠肺炎的可能性?中國工程院院士王軍志在今天下午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回應:國外有這個傳聞,因為卡介苗實際是兒童計劃免疫的疫苗,在我們國家應用的面還是比較廣的,但是目前我們沒有看到確切的研究數據來支持這個說法,所以現在還不知道。
  • 「寶寶出生第一針」卡介苗能預防新冠病毒,是真的嗎?
    近期,有說法稱讓不少人胳膊上留下過「卡疤」的那針疫苗可預防新冠病毒,這到底是真的嗎?中國工程院院士王軍志:尚無確切研究數據支持4月14日,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上,哈薩克斯坦24KZ電視臺記者提到:「有一些國家說,打卡介苗可以減少得新冠肺炎的可能性。請問中國是否有做相關的研究?」
  • 打卡介苗預防新冠肺炎?
    其中陳薇院士團隊的腺病毒載體疫苗首個獲批進入臨床研究,已於3月底完成了一期臨床試驗受試者的接種工作,並於4月9日開始招募二期臨床試驗志願者。這是全球首個啟動二期臨床研究的新冠疫苗品種。  4月12日,國家藥監局批准了中國生物武漢生物製品研究所和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聯合申請的新冠病毒滅活疫苗,也進入了臨床試驗。
  • 打卡介苗預防新冠肺炎?你關心的問題有回應了
    打卡介苗預防新冠肺炎?其中陳薇院士團隊的腺病毒載體疫苗首個獲批進入臨床研究,已於3月底完成了一期臨床試驗受試者的接種工作,並於4月9日開始招募二期臨床試驗志願者。這是全球首個啟動二期臨床研究的新冠疫苗品種。4月12日,國家藥監局批准了中國生物武漢生物製品研究所和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聯合申請的新冠病毒滅活疫苗,也進入了臨床試驗。
  • 卡介苗可預防新冠肺炎?何時可用上疫苗?關於疫苗的回應來了
    今年下午3點,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新冠肺炎藥物研發、疫苗研製等科研攻關進展情況,請科技部社會發展科技司司長吳遠彬、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科技司司長李昱、國家藥監局藥品註冊司副司長楊勝、科技部生物中心副主任孫燕榮、中國工程院院士王軍志回答媒體提問。
  • 世衛組織:尚無證據表明卡介苗對預防新冠肺炎有效
    新華社日內瓦4月13日電(記者沈忠浩)世界衛生組織13日發布的每日疫情報告指出,迄今沒有證據表明卡介苗可保護人們免受新冠病毒感染,因此目前不推薦通過接種卡介苗預防新冠肺炎。1921年問世的卡介苗是目前被廣泛接種的抗結核病疫苗。近期有研究指出,為新生兒常規接種卡介苗的國家,報告的新冠病例相對較少。
  • 打卡介苗能預防新冠肺炎?官方回復來了
    4月14日下午,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新冠肺炎藥物研發、疫苗研製等科研攻關進展情況,請科技部、中醫藥局、藥監局有關負責人回答媒體提問。其中陳薇院士團隊的腺病毒載體疫苗首個獲批進入臨床研究,已於3月底完成了一期臨床試驗受試者的接種工作,並於4月9日開始招募二期臨床試驗志願者。這是全球首個啟動二期臨床研究的新冠疫苗品種。4月12日,國家藥監局批准了中國生物武漢生物製品研究所和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聯合申請的新冠病毒滅活疫苗,也進入了臨床試驗。
  • 預防肺結核的卡介苗可減輕新冠影響?柳葉刀這樣說
    權威醫學期刊《柳葉刀》雜誌於近日刊發了澳大利亞墨爾本大學、世界衛生組織、美國西奈山伊坎醫學院、德國波恩大學的通訊文章《對接種卡介苗以減輕COVID-19影響的思考》,表示雖然存在一定的證據證明卡介苗或許有效,但仍需嚴格遵循世衛組織的建議:只能在隨機對照試驗中使用卡介苗,來驗證其對減輕新冠影響是否有效。在此驗證有效之前,濫用卡介苗,可能帶來一系列的連鎖負面反應。
  • 打卡介苗可減少患新冠肺炎的可能性?專家回應
    其中,陳薇院士團隊的腺病毒載體疫苗首個獲批進入臨床研究,已於3月底完成了一期臨床試驗受試者的接種工作,並於4月9日開始招募二期臨床試驗志願者,這是全球首個啟動二期臨床研究的新冠疫苗品種。4月12日,國家藥監局批准了中國生物武漢生物製品研究所和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聯合申請的新冠病毒滅活疫苗,也進入了臨床試驗。
  • 預防肺結核的卡介苗可降低新冠感染?以色列大樣本研究:無效!
    由於兩組人群的嚴重病例的數量很少,因此無法得出有關卡介苗接種與新冠嚴重性之間關係。總之,本研究不支持兒童階段接種卡介苗苗對成年期的新冠具有保護作用的。卡介苗(BacillusCalmetteGuerin,又稱BCG)在1920年代開始大面積推廣,通常用來預防結核病(TB),常常為稱作「出生第一針」。
  • 預防肺結核的卡介苗可降低新冠感染?以色列大樣本研究:無效
    具體結果如下:在年齡35至41歲之間的以色列成年人中,兒童期是否接種過卡介苗與SARS-CoV-2陽性率是相似的,無統計學上的顯著性差別。由於兩組人群的嚴重病例的數量很少,因此無法得出有關卡介苗接種與新冠嚴重性之間關係。總之,本研究不支持兒童階段接種卡介苗苗對成年期的新冠具有保護作用的。
  • 預防肺結核的卡介苗可減輕新冠影響?柳葉刀:請遵循世衛建議
    權威醫學期刊《柳葉刀》雜誌於近日刊發了澳大利亞墨爾本大學、世界衛生組織、美國西奈山伊坎醫學院、德國波恩大學的通訊文章《對接種卡介苗以減輕COVID-19影響的思考》,表示雖然存在一定的證據證明卡介苗或許有效,但仍需嚴格遵循世衛組織的建議:只能在隨機對照試驗中使用卡介苗,來驗證其對減輕新冠影響是否有效。
  • 世界衛生組織:沒有證據表明卡介苗對預防新冠肺炎有效 目前不推薦...
    世界衛生組織:沒有證據表明卡介苗對預防新冠肺炎有效 目前不推薦接種 新華網 | 2020-04-14 15:38:21 世界衛生組織13日發布的每日疫情報告指出,迄今沒有證據表明卡介苗可保護人們免受新冠病毒感染,因此目前不推薦通過接種卡介苗預防新冠肺炎
  • 「出生第一針」卡介苗,到底是預防結核還是預防新冠肺炎?
    資料圖 「預防接種是預防控制傳染病最經濟、最有效的手段,也是保護兒童健康的重要措施。其中,被稱為『出生第一針』的卡介苗,接種後能使機體產生免疫力,阻止結核病菌在體內繁殖和播散,是預防結核病的有效方法。」4月24日,湖南省結核病防治所(湖南省胸科醫院)副所(院)長王巧智介紹。 然而,近日有說法提出,卡介苗能預防新冠肺炎。
  • 「出生第一針」卡介苗 到底是預防結核還是預防新冠肺炎?
    紅網時刻4月24日訊(通訊員 陳思雨 楊豔)4月25日是全國兒童預防接種宣傳日,今年的宣傳主題為「及時接種疫苗,共築健康屏障」。「預防接種是預防控制傳染病最經濟、最有效的手段,也是保護兒童健康的重要措施。
  • 卡介苗可預防新冠肺炎?省胸科醫院專家釋疑
    三湘都市報·新湖南客戶端4月24日訊(記者 李琪 通訊員 陳思雨 楊豔)4月25日是全國兒童預防接種宣傳日,今年的宣傳主題為「及時接種疫苗,共築健康屏障」。「預防接種是預防控制傳染病最經濟、最有效的手段,也是保護兒童健康的重要措施。
  • 「出生第一針」卡介苗能夠預防新冠肺炎?來聽聽湖南省結核病防治所...
    4 月 25 日是全國兒童預防接種宣傳日,今年的宣傳主題為 " 及時接種疫苗,共築健康屏障 "。" 預防接種是預防控制傳染病最經濟、最有效的手段,也是保護兒童健康的重要措施。其中,被稱為 " 出生第一針 " 的卡介苗,接種後能使機體產生免疫力,阻止結核病菌在體內繁殖和播散,是預防結核病的有效方法。"4 月 24 日,湖南省結核病防治所(湖南省胸科醫院)副所(院)長王巧智介紹。然而,近日有說法提出,卡介苗能預防新冠肺炎。
  • 卡介苗助力抗擊新冠病毒?尚需研究
    3月24日,一向以權威著稱的《科學》雜誌發布報導,荷蘭、英國、德國、澳大利亞4國研究機構即將開展一項特殊的臨床試驗:驗證已有百年歷史的抗結核疫苗——卡介苗,能否有效加強人體免疫系統,幫助人類抗擊正在全球肆虐的新冠肺炎疫情。
  • 新發現:「出生第一針」卡介苗,或能預防新冠病毒肺炎感染!
    研究還說了,卡介苗對病毒性呼吸道感染有較強的保護作用,接種卡介苗是安全的,有助於老人免受感染。至於卡介苗能否對抗新冠病毒,研究沒有證實,這需要進行更大規模的研究來評估。 你手臂上的小疤痕,或許能預防新冠肺炎 讓2名法國微生物學家想不到的是,百年後,卡介苗竟有了抵抗新冠、拯救蒼生的潛力。
  • 普及卡介苗的國家新冠死亡率低?美國貝勒醫學院提醒:不靠譜
    文章分析 178 個國家數據後發現,一些從來沒有推廣過卡介苗的國家,如美國、義大利、比利時和荷蘭等,新冠發病率高於普及卡介苗的低收入國家。此外,若普及時間較晚(如伊朗),新冠死亡率也偏高。隨後,國際上陸續有與卡介苗相關的新冠臨床試驗跟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