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Chuck老想贏,這是他的本能反應,最差也得打平手,絕不能輸的。
愛情裡,他寧可氣跑妻子也不願承認自己生病;事業上,他果斷地發函威脅要起訴HHM,向一直以來支持他的合伙人攤牌,料定Howard別無他法只能妥協。用勤奮和才能掌控一切的他沒能料到的是,Howard被他傷透了心,寧願自己負債也要請他出局。
是否覺得Chuck的自欺欺人似曾相識?「我都是為了公司的利益!」完全是老白「我都是為了這個家!」如出一轍。
他就這麼輸了事業的這盤棋。
就剩下親情這一盤了——他還能贏過Jimmy,雖然他在聽證會上輸得一敗塗地,但他還有一招必勝法寶:對他弟弟說,我根本不在乎你。類似於情侶之間搶先說分手,「我一定要證明我比你不在乎我,更不在乎你」。
他保住了這一盤,方法是率先宣布遊戲結束。代價是,他已經沒有可以玩下去的遊戲了。
這場開牆打洞,令人心碎的「魔怔」戲碼,說的Chuck徹底被生活打垮之後,四面楚歌的絕望——哪怕能找到那個耗電的東西!哪怕就做到這件事!我也算是掌控著我的生活啊!
不管這生活裡還剩什麼吧。
Chuck砸牆,相似的桶/洗衣機/垃圾桶中視角
和絕命毒師裡著名的「打蒼蠅」一集相得益彰,只不過危在旦夕的分別是老白的良心,和Chuck的勇氣。
一片狼藉,此刻只有這盞燈陪著他。小時候,他掌著這盞燈給年少的Jimmy讀童話,《梅寶的冒險》。
還記得這一季第一集裡,這本書也出現了麼?Jimmy在Chuck家裡發現了這書「哈,你還記得不,小時候你給我念過這個故事呢。」Chuck則冷酷地回應,「你不要跟我套近乎,懷念過去是不會讓我忘記你做得壞事的。」那一集的名字叫Mabel(梅寶),而這一集名字叫Lantern(油燈)。
S3E1,Jimmy 幫 Chuck 收拾屋子的時候拿起這本書
這本童話寫於1896年,作者叫Harry Thurston Peck,講述了一個名叫梅寶的五歲小朋友拯救「蜥蜴之王」並獲得「變成任何動物」的超能力的故事。話說Peck最早以筆名「Pyke」出版了這本童話,隨後又以自己的真實身份——當時一家主流的文學評論期刊《The Bookman》的編輯——大肆吹捧這本書,說它「有著鮮活的精神和洞察力,配圖精美,可以呈給今年的聖誕老人,作為給孩子們的禮物……」
Harry Thurston Peck
悲催的是,這件醜事和更多不堪一起敗露了。14年後的1910年,Peck被人陸續曝光在離婚之前和包括自己秘書在內的三個女子有染,這些傳聞最終葬送了他在哥倫比亞大學的教職,文學圈也驅逐了他。四年之後,他吞槍自殺。
Peck的故事,穿越百年時空,成了眼前的這對兄弟的寓言。
本集開頭,年輕的Chuck給Jimmy講梅寶的故事
Chuck沒有槍,油燈也夠了。而Jimmy的故事,此時還沒有上演:他也有一個很贊的假名,Saul Goodman,和一時風生水起的「罪犯律師」事業等待著;等他被人拆穿,身敗名裂之後,他還會變成一個沉默寡言的Gene,跑去俄克拉荷馬州的商場裡經營一個甜品店苟且偷生。
總之,對Jimmy的偏見,和自己的驕傲,燒盡了Chuck的生命力,油盡燈枯。
可是我們能怪他什麼呢?從小到大他就是家裡,社區裡「優秀」的那一個,「頂梁柱」的那一個。「媽媽愛他,他卻欺騙媽媽;爸爸慣他,他卻偷家裡的錢」……正義、孝順、良心、上進、甚至公序良俗…都是自我證明的循環邏輯——因為他是,所以是他。Chuck和Jimmy都在自己的角色裡作繭自縛,這悲劇像是一個自我補全的圓環。在這個美國的故事裡,顯得格外有宿命論的色彩。
因為他和Jimmy互為因果,這根本就是一個經典而永遠再現著的結構性的家庭悲劇,就像我們國人會談論的「排行老二」和「獨生子女」等等現象一樣。
所以我們恨他,又恨不起來,就像《笑傲江湖》裡的林平之,在他的早已註定的悲劇面前,他本身的「惡」並不重要,因為在那場滅門的屠殺中,結局已經寫就。
Jimmy在某種意義上則像是令狐衝,快意恩仇,喜愛捷徑,生性隨意,放蕩不羈的他,也想獲得同門師徒和江湖的尊重,可是事與願違:他不是名門正統,身上帶著舊日的案底,他不管多努力,也永遠永遠得不到哥哥的尊重。也永遠不能違背內心,去融入「decent people」的秩序裡。
反倒是三教九流真心地熱愛他,和他稱兄道弟。第一季結尾,Marco臨死前跟他連戰連捷,騙到好多人,Marco臨終前對他說「這是我一生中最快樂的日子。」Marco,小粉,還有那個一起撿垃圾的時候請不了假去運送毒品的幫派小哥……這些人率直,可交,襯託出那些正派人士的偽善。
第一季中的Marco和Jimmy
這個故事的結尾我們都知道,Jimmy最終會有一天,決定擁抱本性,擁抱所謂「黑暗」,成為Saul Goodman,那個「罪犯律師」。我們還有一段路要走,雖然他失去了老年客戶群體,失去了HHM、Davis&Maine這些「正經律師」的職場,失去了哥哥的愛……
但他還沒有失去Kim,這是深淵前最後一根柱子。Jimmy與Kim的患難戀人關係如此完美,以至於成為這個劇裡最「不可思議」的部分。Kim為了勉力支撐這個創業的律所幾乎喪命,Jimmy突然有所醒悟——他一直以來堅持要付自己一半的費用,並不是為了Kim和他的事業,只是為了自己的驕傲。而驕傲是每個男人的命根子。(認識到這一點才能真正叫「男人」)
所以說,真正的犧牲是放棄自己的執著和驕傲,這一點Jimmy做到了。Love will keep us alive。
Until it doesn’t.
大灰狠季終感慨
經常有朋友問我推薦一些美劇,我第一反應都是先說這句話:「我都是中老年人審美哈。」像是一個disclaimer,免責聲明,我本能地覺得,我如果推薦自己真心愛的電影和劇集,會「坑」朋友。
當然,這只是一個把「看劇」這個小事看得太重的傢伙的心魔罷了。
但我懷疑會有幾成身邊的朋友吃得下《風騷律師》這一口安利——它太慢,太不「爽」,太少對白,太不養眼,最重要的是,它沒有什麼設定。
設定是電視劇性價比最高的東西,一個好設定可以一直玩兒下去。《風騷律師》和《絕命毒師》一樣,是個倫理劇,沒有天賦異稟的犯罪高手也沒有天賦異稟的福爾摩斯,更沒有那些幻想題材的「奇思妙想」,看看最近的《美國眾神》,《使女的故事》……你就知道我的意思。
《風騷律師》就是一堆不完美的人,吃生活給他/她定製的那份苦。它缺少的東西太多了,簡直就是「爛劇」崩壞的標準配方。只有一樣不缺:
最好的故事。
最好的故事,每一句每一字都斟酌的臺詞,一磚一瓦都構建著人物的內心。內心戲經得起推敲,人物形象立得住,沒有一個是紙片兒,哪怕是只有一兩場戲的便當角色(想想那些Saul Goodman廣告公司的「客戶」們)……
第三季結束了,再次嘆為觀止,再次悵然若失。這是來自Vince Gilligan領導的編劇室的禮物,像一股清流,保持著「講故事」這門手藝的金線。特效工業會一日千裡,奇思妙想會飛得更高更遠,只有「敘事」這身功夫,總也原地不動,因為它只是一次次向著人心發起衝刺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