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陸航直-18的正式亮相 看解放軍直-8型直升機的魔改之路

2020-12-27 潞安通判

近日據央視勵兵2018節目中報導,中國陸軍某空中突擊部隊某新型戰機入列首次飛行,新聞稱該機由我國自主研發,可搭載30餘名全副武裝人員飛行1000公裡,具備晝夜和複雜氣象條件和全地域飛行能力。該機從外形上看,應該就是此前曝光的國產新一代大型直升機直18,其具備強大的運輸能力。

這次亮相的直18,應該就是幾年前我國在直-8基礎上進行的魔改,製造出來的民用型直升機AC-313,而後又在AC-313基礎上機型的改進,形成了如今解放軍裝備的直-18系列直升機。而不同於海軍反潛和預警型號的直-18,陸軍這次曝光的直-18A在外形上看與AC-313已經有了比較明顯的區別,並且在具體細節上區別更大一些,機頭、發動機艙等地方也進行了重新設計,整體布局上更加類似於歐洲的EH-101多用途直升機,整體形象瞬間高大上了起來。

提到直-18和AC-313,那就不得不說一下他倆的原型,國產直-8直升機。直-8直升機最早可以追溯到上個世紀70年代的「718」配套工程項目,從1973年開始我國陸續從法國宇航局引進了14架SA-321「超黃蜂」直升機,到了後來「超黃蜂」直升機不但圓滿完成「718」工程的配屬任務,還在部分直升機上加裝了反潛設備,成為了艦載反潛直升機,這也是我國最早的反潛直升機。而解放軍對「超黃蜂」直升機的性能也非常滿意,隨後就開始了仿製工作,這便是後來的直-8系列直升機。雖然說當時存在艱苦條件和經費不足等多種原因,但是在中國軍工的艱苦努力下終於在1989年正式定型了國產直-8直升機,同時也填補了我國在該領域的多項空白。雖然說直-8早在1989年就設計定型了,但是出去近幾年的直-18和AC-313以及中期的直-8F外,產量非常的小,究其原因有很多方面,主要原因就是由於直-8的價格高、性能差、維護保養苦難且昂貴、部件供應也存在問題,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直-8在國內的定位一直有問題,比如早期的海軍驅護艦隻能搭載直-9或者卡-28系列,根本沒有那麼大地方來存放龐大的直-8,而陸軍更加偏向於性價比更高的米-8、米-17系列,所以造成直-8的基本型產量很少。

到了2004年,為了達到高原飛行能力,我國在直-8基本型的基礎上通過換裝加拿大的PT6B-67A發動機,代替了原先可靠性較低的渦軸6A發動機,改裝成功了直-8F直升機。直-8F直升機相對於基本型可靠性有了極大的增強,並且由於換裝的發動機比渦軸6A的功率提高了30%,使得直-8F直升機的性能也有了顯著的增強,而直-8F直升機總算是獲得了解放軍的認可,開始進行了大批量的生產和裝備,基本上在直-18服役以前,我軍裝備的直-8直升機大部分都是直-8F這個型號。

到了2010年,我們中國通過對直-8的機體氣動外形,內部航電設備,旋翼槳葉進行了大幅度的改進,研製出了民用型的AC-313直升機,也就是直-18的原型。AC-313直升機通過大幅度改進使得其整體性能已經接近這個噸位的國際主流水平,而其中改進最重要的一項就是換裝了多產大功率的渦軸發動機,使得直-18外部調運能力達到了5噸,航程達到了1000公裡,可以搭載國產3.8噸的超輕型155毫米榴彈炮在青藏高原上進行遠程機動,這個意義是非凡的。不過目前關於直-18發動機是何種型號也是眾說紛紜,目前主要是兩種看法,第一個就是國產仿製版本的PT6B-67C發動機,另外一個就是魔改的渦軸-6C發動機,不過無論是哪種發動機,就目前來說這個發動機可以幫助直-18達到了EH-101的性能,在就是這個發動機已經可以大批量的生產,而不至於再像以前那樣受制於人,這是關鍵所在。

從上個世紀的「超黃蜂」到直-8直升機,再到後來的直-8F,一直到現在的直-18直升機,一路走來一路魔改,估計法國人自己都沒有想到,我們中國軍工在這個上個世紀60年代老舊直升機的基礎上,魔改出如今無論外形和性能都不輸EH-101的產品出來,估計能和他媲美的只有我們中國的轟-6系列了。(馬卡洛夫)

相關焦點

  • 中國37年前花1億美元引進這架直升機,竟撐起陸航半邊天!
    在這種情況下,陸航領導機構決定以從法國引進的海豚直升機為基礎,對部分急需的重點戰鬥直升機型號進行的研製和引進。由此開啟了中國陸航中輕型直升機體系蹣跚卻穩步行進的發展之路。直9:法蘭西血統的陸航「頂梁柱」在1980年代後期,我軍規劃未來陸軍直升機裝備體系,其重點放在了國產化並量產直-8,直-9型直升機,並以此為原型的發展出各種陸航需要的專用改進型號。
  • 陸航罕見公布戰術:直9WZ偵查,直10火力打擊,直8機降突襲
    2021-01-09 08:19:22 來源: 軍事夏利營 舉報 「立體作戰」主力:陸航各型直升機成
  • 解放軍緊急出動,直20亮相邊境,這一招事關未來作戰
    在12月13日清晨,新疆軍區某陸航旅派出2個機組,緊急飛赴西藏阿里。飛行員克服了高原不良氣候的影響對馬英龍緊急救治,將其安全轉運至後方醫院。目前,馬英龍的病情得到及時控制,病情已經穩定,正在接受進一步的治療。直升機急飛西藏阿里,轉運患病戰士,這樣的案例遠遠不止一例。
  • 直-20研製迎來曙光 中國在直升機研究上獲得重大突破
    在中國戰機的「20家族」殲-20和運-20都已經公開亮相了,而唯獨直-20沒有,這說明直-20對於我國的重要性,還說明了直-20研發的過程是比較艱難的。直-20首次曝光的時候即有人認為這是中國版的S-70「黑鷹」直升機,的確從外形上來看,直-20簡直就是黑鷹的翻版,而且這兩款直升機都是10噸級的通用知道哼唧。對於我們陸軍來說,如果能夠擁有在高原上來去自如的運輸直升機那是再好不過的事情了。1984年中國向美國購買了24架S-70「黑鷹」民用版直升機。
  • 直8、直9、直10、直15、直19、直20,這些直升機作戰用途是什麼?
    直-8先後發展出反潛警戒型、遠程偵察型、通用運輸型、醫療救護型、空中預警型、海上防衛型,空降搜索型等軍用型號,此外還有AC313民用型直-9是一種4噸級雙發輕型多用途直升機,安裝2臺渦軸-8發動機,單臺功率625千瓦。直-9的原型是法國SA365N1「海豚」直升機,有效載荷1863千克,最大吊運重量1600千克。
  • 中國海軍「直-8」直升機在離地僅幾英尺高度飛行
    視頻首先分布在中國的微博上,它是從汽車上拍攝的,一架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航空兵的「昌河直-8」直升機沿著高速公路飛行,與汽車行駛方向相反,之後的視頻顯示直升機下降了高度,從拍攝汽車頭頂飛過,然後沿著高速公路繼續向前飛行,飛行高度極低,輪子幾乎接觸到了地面。
  • 又有新機服役了,空突旅大批直20亮相,最終目標年產300架
    央視曝光了6架直20列裝空中突擊旅,實戰演練現場機群亮相,場面非常壯觀。這證明了直20的產量有保證,才會有越來越多亮相,也暗示我國直升機製造業已經徹底突破了產量瓶頸。根據網友的猜測,今後每年的交付量會逐步突破三位數,甚至最終會達到每年下線300架的世界級交付能力。
  • 直-20之後,中國直升機之路該怎樣走?重型化、高速化和隱身化
    直-20大量的使用了國內最先進的技術,目前已經進入正式量產服役階段了,中國通用中型直升機的巨大空白終於被彌補。外界也開始有了新的展望,在直-20之後,中國直升機航空工業應該向哪個方向,哪個型號發展呢?從國際經驗特別是美國的發展歷史來看,未來中國直升機可以朝著家族化、重型化、高速化、隱身化、特殊化這幾個大方向來發展。家族化——家族化發展主要以直-20為核心,直-20是中國現階段最具發展潛力的直升機,具備拓展為各種變種型號的強大能力,發展升級潛力非常廣闊。
  • 直-20大規模服役引巴基斯坦熱議:要買中國直升機,超越美黑鷹
    根據巴基斯坦方面稱,中國製造的直-20直升機已經超越美國黑鷹直升機:中國本土製造的直-20直升機,早前被稱為美國「黑鷹」的仿製品,現在將達到與美國多用途直升機類似的交付量,並發揮類似的作用。中國直-20中型通用直升機的首席設計師表示,直-20有望成為中國交付量最大的直升機。
  • 中國重金買下一利器!為手續直升機家族做鋪墊,性能已是一流
    直9作為一款典型的輕型直升機,卻具備優異的載荷以及起降性能,說明直9的性價比非常高。發展自「海豚」的直9已經實現了「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直9的各種改進型號成為了中國軍隊直升機裝備序列的主力,其中尤其以陸航部隊為主。
  • 俄媒關注中國直18:配最新發動機 使用複合材料
    資料圖:直18上高原試飛。直18直升機,又稱「直8大改」,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的新型系列直升機,未來將具有反潛型、運輸型和預警型三種型號,將主要裝備在遼寧號航母以及071兩棲船塢登陸艦等大型軍艦上。原標題:俄媒關注中國直18:配最新發動機 使用複合材料【環球軍事報導】據俄羅斯軍事情報網1月6日報導,中國已經研發出新型軍用運輸直升機直-18。中國新型直升機在用途和尺寸上類似俄羅斯米-8和米-17直升機。為中國解放軍的利益考慮,直-18目前還在進行測試中。
  • 用直20上的發動機研發重型武裝直升機,完全沒問題
    10噸級的通用直升機上,總不可能說美國就能把發動機從黑鷹安到武直上,我國就不能把渦軸-10從直-20安到新武直上吧?比如,俄羅斯的米-28N重型武裝直升機,就配備了2臺TV3-117型發動機,他的最大起飛重量也是10多噸,可以攜帶18枚反坦克飛彈,也是我們非常羨慕的一款重型武直,他的裝甲非常厚,據說一般的35毫米高炮打到他的關鍵部位,都無法奈何他。 和米格-28N一樣,俄羅斯的卡-50系列重型武直,包括卡-51和卡-52,也都是使用了TV3-117型渦軸發動機。這說明什麼?
  • 中國通用直升機開山之作,直-9輕型直升機,能否改進後繼續服役?
    隨著這幾年中國在直升機領域技術的發展,無論是軍用的直-20直升機,還是民用版的AC-313直升機,都陸續誕生、進行試驗並開始進入實用化階段。而在新機型不斷出現的情況下,中國之前的那些直升機,尤其是長期奮戰在第一線的直-9型直升機,其未來的發展之路,也逐漸引起了很多人的關注。
  • 法國媽媽都不認識了:這款中國直升機竟然有21個改進型!
    上世紀七十年代末,中國急需一種4噸級的多用途直升機。此時中國的直升機研發技術極度落後,國產的直5直升機到1980年停產,是上世紀五十年代的技術。而美國在越戰期間使用的數千架貝爾直升機給了解放軍最深刻的印象。1979年10月13日,我第三機械工業部組成直升機考察組赴美考察,另以發動機局8人發動機考察組赴加拿大考察。
  • 別眼饞美國,直20已成過去式,中國新概念橫列直升機研製全面鋪開
    作者:虹攝庫爾斯克說到中國直升機,人們往往會想到最新型的直-20中型突擊直升機,這種外形類似美國「黑鷹」直升機的國產新型直升機已經完成了定型,開始裝備我軍陸航部隊,終於完成了陸航部隊長久以來的夙願。一型飛機列裝往往預示著下一代戰機研製開始或已經進展到相當程度。如果說直-20仍然是追趕著「黑鷹」的步伐前進的話,在下一代直升機研製中,中國已經不再對美國高山仰止了,而是走出了一條新的道路。圖片:中國下一代新概念高速直升機「短尾隼」縮比無人驗證機飛行場景。
  • 軍改後中國陸軍航空兵作戰旅全部亮相 飛行陸軍走在路上
    今年8月1日「建軍節」恰逢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0周年,正值新一輪部隊編制體制改革,不少地方都組織慰問了剛剛搬來做鄰居的子弟兵們。經過三個多月的調整轉隸,13個集團軍等機動作戰部隊已經基本調整到位。綜合《軍事報導》等官方權威消息,各集團軍/軍區的陸航旅/空中突擊旅均已亮相。
  • 中國陸航直升機的特色:內置副油箱解決大問題
    近日中國陸軍官網報導第77集團軍某陸航旅展開複雜空域跨晝夜實戰化飛行訓練,配圖顯示該旅的米-171直升機的貨艙內置了兩個副油箱,被一些網友吐槽為簡單粗暴的土法改裝。其實這是米-8/17系列的原廠貨艙轉場油箱,每個可裝710千克燃油,使「河馬」的載油量從1450千克增加到2870千克,航程從500公裡增加到1200公裡。為了執行遠程任務,陸航米-171直升機貨艙裡經常能看到這兩個大油箱。在我國陸航裝備的「河馬」系列直升機中,只有方舷窗的米-17 VIP要員運輸型才具有外掛副油箱。
  • 直20正式批量生產,發動機型號罕見曝光,新重型武直即將露面?
    據最新消息顯示,目前直-20三種型號都已經正式進入批量生產狀態,作為國產新一代通用直升機,直20系列的大批量服役將大幅提升我國戰力。與此同時,隨著直20的頻繁曝光,其使用的發動機也逐漸被外界知曉。米-171直升機最大起飛重量是13噸,他搭載了2臺TV3-117型發動機,單臺發動機的功率是1645KW,和我國的渦軸-10也差不多。圖為直20基本型和美國一樣,俄羅斯也把這款發動機用到了重型武直身上。
  • 直8寬體型直升機曝光
    【文/觀察者網 王世純】中國兵器試驗官方微信號8月17日消息,近日,駐贛某試飛大隊協同駐寧某大隊開展實戰化背景下「山貓」全地形車直升機裝運、吊運試驗,以檢驗該車輛在空中運送過程中的穩定性及安全性。這是直-8L寬體型直升機首次曝光。
  • 中國會開發重型武裝直升機嗎?
    7月14日, 巴基斯坦與土耳其正式籤署了引進T-129武裝直升機的合同。據報導稱,此前中國提供試用的直-10武裝直升機已經原物退還。結果香港某中文新聞網站的小編——看了一下,還是曾經造謠解放軍駐蘇丹維和部隊烈士因為沒有按規定佩戴鋼盔而遇難的一個小編——居然用這麼一條新聞,就編造了一條「中國恐成最大輸家」的新聞,在招標八字沒一撇的時候就「強行」說直-10招標失敗,然後一頓分析說:「直-10為什麼不行,因為發動機功率不夠大啊,發動機功率為什麼不夠大啊,中國的航空發動機工業不行啊……巴拉巴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