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市,簡稱「濟」,別稱「泉城」,是山東省省會、 全國十五個副省級城市之一,環渤海地區南翼的中心城市,山東省的政治、文化、教育、經濟、交通和科技中心。 中國人民解放軍北部戰區陸軍機關駐地 ,山東半島城市群和濟南都市圈核心城市、新一線城市。(圖片來自 IC photo)
濟南因境內泉水眾多,擁有「七十二名泉」,被稱為「泉城」,素有「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美譽,濟南八景聞名於世,是擁有「山、泉、湖、河、城」獨特風貌的旅遊城市,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首批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史前文化——龍山文化的發祥地之一。濟南北連首都經濟圈,南接長三角經濟圈,東西連通山東半島與華中地區,是環渤海經濟區和京滬經濟軸上的重要交匯點,環渤海地區和黃河中下遊地區中心城市之一。(圖片來
亦稱 濟南環城河 ,別稱濼水 濼河等。位於濟南歷史城區,全長6.9公裡,是國內唯一河水全部由泉水匯流而成的護城河匯集而成的河流,最終流入大明湖。(圖片來自 IC photo)
趵突泉為濟南七十二名泉之冠,是泉城的標誌和三大名勝之首,泉畔眾多的名人題刻,又為名泉增添了濃厚的文化氛圍。趵突泉景觀奇特,「三窟鼎立,泉源上奮,水湧若輪」,「趵突騰空」為濟南八景之首。(圖片來自 IC photo)
大明湖景色優美,湖上鳶飛魚躍,荷花滿塘,畫舫穿行,岸邊楊柳濃蔭,繁花似錦,遊人如織,其間又點綴著各色亭、臺、樓、閣,遠山近水與晴空融為一色,猶如一幅巨大的彩色畫卷。濟南八景中的鵲華煙雨、匯波晚照、佛山倒影、明湖秋月,均可在湖上觀賞。(圖片來自 IC photo)
「老東門」古稱「齊川門」,始建於宋朝永嘉年間,是濟南內城的東城門,清光緒年間,在其南又增闢巽利門,被稱為「新東門」,原來的「齊川門」即被稱為「老東門」。(圖片來自 IC photo)
隨著時代的發展,城門的功能和概念逐漸模糊,老東門附近因交通便利,居民集中,逐漸發展成為一處商業中心,為廣大市民所熟知。護城河通航工程通過對老東門橋附近的環境提升改造,使之成為泉水遊覽景觀帶的一部分,兩岸綠柳成行,河中畫舫穿行,「老東門」煥發新顏。老東門船站位於老東門橋南、護城河西岸。(圖片來自 IC photo)
在護城河通航工程中,對青龍橋及兩側河岸進行了提升改造,新建了河道溼地等景觀,凸顯生態環保、人文宜居理念。青龍橋船站位於青龍橋北、興華門橋南、護城河東岸。(圖片來自 IC photo)
廣場位於市中心繁華地帶,處於「千佛山—趵突泉—大明湖」旅遊區的中心。整個泉城廣場自西往東由趵突泉廣場、南北名士林、泉標廣場、頤天園和童樂園、下沉廣場、歷史文化廣場、濱河廣場、荷花音樂噴泉、文化長廊、四季花苑、科技文化中心等10餘部分組成。(圖片來自 IC photo)
五龍潭公園南鄰趵突泉,北倚大明湖,1986年建園,面積7.6公頃,因園內有名泉五龍潭而得名,是一座具有質樸野逸風格的園林水景園。公園內名泉眾多,匯集泉池26出,形成五龍潭泉群,為濟南四大泉群之一,其中11處列入濟南72名泉。(圖片來自 IC photo)
明湖是濟南三大名勝之一,是泉城重要風景名勝和開放窗口。它位於市中心偏東北處、舊城區北部,是一個由城內「眾泉匯流」而成的天然湖泊。大明湖景色優美,湖上鳶飛魚躍,荷花滿塘,畫舫穿行,岸邊楊柳濃蔭,繁花似錦,遊人如織,其間又點綴著各色亭、臺、樓、閣,遠山近水與晴空融為一色,猶如一幅巨大的彩色畫卷。(圖片來自 IC photo)
司家碼頭舊時是靠近大明湖南岸一處較繁華的遊湖乘船碼頭,在此乘船可直達明湖北岸,因地處司姓家族居住的司家碼頭街、司家莊等老街巷的北端而得名,當年乾隆南巡時曾由此出發乘船遊覽大明湖。芙蓉街位於山東省濟南市歷下區,是一條泉城濟南特色的老街以及小吃街。芙蓉街是一條南北走向的步行街,因街上有名泉——芙蓉泉而得名。在濟南的老街中,芙蓉街可能是最熱鬧的。(圖片來自 IC photo)